宁国府志 - 第 279 页/共 477 页
缺元礼书。
杨刚中《泾县新学记》元统元年,
在学宫西庑,文详县志。
廉访司题名碑在府二门
内西首,记载文内。通奉大夫江东建康道肃政
廉访使王士熙撰,大中大夫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使卜颜帖睦儿书,并篆额。
按:王士熙、
卜颜帖
睦儿之为使,在元文宗时,而碑具详一代廉访使、副使签事名姓。盖立石元统中,而后人续
增者。
广法寺钟铭在宣城象林山。元兴贤乡汪太宁铸,元贞
元年题铭,文系四六未录。
郭雷焕《
明伦堂记》至正元年,在程桌《修学记》碑,阴文详县志。
《重建重兴寺记》承直郎宁国路太平
县达鲁花赤兼劝农事纳速刺丁撰文,奉训大夫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经历吴伯都拉篆额,嘉
议大夫礼部尚书汪泽民书。太平县治黄山踞其西南,摩云戛日之标,朝岚夕霏之态,黛景金
光,丹碧之气,绵数百里,蜿蜒盛积,潴为灵泉,缺二字结为奇峰,
怪石延亘为重冈,复岭
蟠屈为臂,横股直支属腾拿,脉络连注。金仙有祠,佛子有宫,靡不选幽据胜,基布蜂列。
重兴寺者徵图志。距县北三里,其初即碧云庵也。初僧智仁主之,兴废荐更,智仁身先服劳
。排菅,始有厥居。宋绍兴十五年赐名“重兴”,从
僧智仁请也。皇元混一区宇,当至
元十五年戊寅僧悟真来主寺事,既为权舆,因名其地为碧云山,示不忘本也。
是而后守者
非其人,金谷荡散,田疆,舟壑负藏至无用,蔽风雨
以食。缁众引去,钟鱼不鸣。至顺
间,僧道成具讼白县庭下,由是得理,悉归其资。业暨成之,徒嗣守之,隳败钟梵荆棘,
寺
宇日就倾圮,漫不可支。邑著姓孙裕翁司丞等发慈悲,想集诸山之众,相与谋曰:物之具废
兴通塞,抑常理循环,然而兴旧起废,必假之人力,庶克攸济。故自昕昏之勤,拮据碜
寒之劳,一旦至于空山金碧蓬场天宫,其废兴之道,顾力行何如耳。于是佥议前往兴国寺,
僧悟乘道行俗缘,远迩交孚,请屈以致崇奉香火。然乘之来也
缺一字于窗,蒲卢产于室
,公私扫地,赤立殆无以厝手,不亦难乎?居数月,斩林出虚,发石碧,法堂靓深,缺三
字峙,斋庾序列。鱼螺铙鼓之编,种种毕具,然犹未也,卓志益坚,慧力摄施。
县耆宿程君
万石嘉其诚,缺三字之请,门闼载完,礼神之祠,栖客之舍,严严翼
翼,区卢一新,其规制
视昔始宏且备。梵呗琅缺三字烟亦既美矣,矧佛之
道,无明无晦,无去无来,无兴无废,
得人而行即坚固,法云行于山,雨流缺三字。固有不待召而自奋励者
,不可诬也。今寺之颠
末,昔也废而今也兴,昔也晦而今也明,师来之缺三字初基成,此道
场其愿力所就,可传不
朽,后之缺一字是席者知创之难,而成之不易,维承孔式,有
缺三字振大雄氏之道于无穷见
称,法中龙象顾不伟欤!余忝邑长师,来请记于石,以畀后人夫见缺三字寺吾游也,又嘉师
乘之志,因乐为之书。至正十一年岁在辛卯蜡月吉日,当代住持僧悟乘立石。
景
德寺铜钟铭在
郡城景德寺大殿。铭系八分,甲午系至正十五年,寺即古开元寺,而铭言金陵大宁寺,未详
。金陵穹无极主大宁寺缮修既完,化诸檀越作大钟。后罹灾变,山门藏殿钟楼悉
毁,而钟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