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志 - 第 278 页/共 477 页

永无穷。辛巳绍兴三十二年三月十四日记。 白龙潭摩崖诗在旌德凫山 颠。凫山蜿如龙,东行二 里许,至潭处忽突怒,峥嵘插入潭底。岩壁瘦削,下临无际,有迳容趾足,二分垂外。上刻 “白龙潭”三字,大四尺余,旁镌宋丞相刘义温书。 嘉定井栏在宣城 鱼嘴茶庵,上刻嘉定元 年四字。 杜范敕石刻在宁国府二门外。敕杜范 :朕念四郊之多垒,孰能十里而折冲。肆命相 臣,肇开督府。联合吴蜀,表里江淮。欲脉络相为贯通,庶臂指易于运掉。然赖将坛之戮力 ,并须制阃之协心。上而帅守监司,下而兵民总首。其思国耻,毋徇己私。各摅智勇之长, 同赴功名之会。率循统纪,勿立町畦。毋巽懦以偷生,毋疾以交恶。 叶济国事,用拯民 艰。故兹示论,想宜知悉。夏热,汝比好否,遣书指不多及。二十六敕杜范。 程 炎子摩崖碑在 琴高山洞中。琴高先生下缺皇宋宝丙辰仲秋,下缺里人玉塘程炎子立。 元程栗苏公《修学记》 延七年,在泾县学宫西庑,文详《县志》。 泾县尹苏公政绩碑 在泾县学中,记载文内。翰林 学士承旨荣录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书。国子博士承事郎 缺篆额。亚中大夫宁国路总管 府达鲁花赤兼管内劝农事蒙古字立石。至治二年,岁在壬戌仲春吉日 ,泾县儒学教谕梅震记 。儒职吴景山、吴阳凤、徐仁元、施得道、赵良杲、汪文润、刘庆云、左斗南、俞天瑞、程 衡孙、沈纯佑、姚笃、贺及翁、赵友龙、元礼,姓氏模糊邑士王应岩、唐景文、李友闻、 王受祖、胡允武、曹起滨、高德胜、郑崧寿,建康路南轩书院山长汪霆声,宁国路医学录左 继,一字模糊宝胜禅寺住持圆宗禅师,义泉明德通玄弘道法师,宣阳 观领众焚修谷应声等建 。 按:佟青士《二楼记略》,泾邑泮池久湮,夜尝有光,见者疑是宝气发之,乃是刻也。 亦足 见文人翰墨胜于青萍结绿云。 政绩碑阴文二则礼备于器,器备于人。苟 非其人,器必与俱,宗 庙之礼,宜君子为究心焉。吾学兴复以来,其间类多草创。至苏公始讨论而润色之,凡丁祭 仪具,昔沟木而青黄者,今冶铜而陈设之。且令执事者相沿而交革之,公之心古矣。语曰: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谨件而列之于石。并盖二十六合,簋并盖二十六合,豆并盖五十合 ,坫二十五面,爵三十一只,象尊二只,牺尊二只,山尊二只,壶尊二只,大尊二只,著尊 二只,一件,洗一件,龙勺六柄,香炉二十一个,右祭器并盖总三百一件,各有款识,幸 毋慢藏,责有所归者。至治壬戌年仲春吉日泾令掾梅震志。 为政非难,知其要为难;治 民非 难,得其心为难。然非知政之要,则又安能得民之心矣乎!予往泾邑,睹其儒医之学,与夫 社 稷风雷之坛,鳏寡孤独之居,皆焕然其新,井然有条。隆碑丰碣,镌勒原委,愚于是知泾尹 苏君之政为能知其要矣。盖观其笃意于儒,则知君之存心于人材。观其致力于医,则知君之 垂情于民瘼。观其崇社稷风雷之祀,则君之急农事可见。观其隆鳏寡孤独之养,则君之惠 穷 民,可知举网之纲,挈裘之领,目张而毛理,有不俟乎言矣。君秩既满,郡侯推焉,部使荐 焉,将去泾而迁焉。泾之民著其嘉绩,播之声律,欲以寿于金石,以致其去后之思。噫!何 君之得民心如此乎?亦以其为政知要而然乎!予读泾民之文,深嘉苏君之为政,而又深叹凡 为政者之不能尽苏君也。故书其文之后,以致吾意云。至治辛酉嘉平月望新安程桌跋,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