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赤城志 - 第 54 页/共 82 页
槎潭砩 岳砩
东求砩 下砩
大柘里王砩 坑砩
单家砩 小坑砩
小溪畈砩 黄固畈砩
仙居
升平乡
张阜堰 溪上堰
盂溪石藤堰 上砩堰
了溪堰
庆云乡
彭溪坑堰 厚奢堰
开元乡
圳口感德堰 王潘道堰
祝奥堰 赭光堰
北山秋成堰 高迁雷垣堰
潘湖堰 赤城岩湖堰
蓼溪新堰 横溪堰
张支湖堰
清风乡
深袅堰 才塘堰
洋前堰 栅岸沙溪堰
板桥吴横堰 湖村陈道堰
归仁乡
阳归堰
遂宁乡
童渠堰 上畈堰
木舟后洋堰
宁海
连理乡
大溪砩 又大溪砩
黄坛砩 新村砩
蒋家砩 吴家砩
大尉堂前砩 金家泽坑砩
崇教寺岭砩 吴阮大砩
古大砩 上畈古甽
朱开乡
锺家砩 莫家砩
东山头坑砩 和尚塘砩
叶家奥砩
永康乡
屿子太塘 上白溪潜家步砩
中砩 下砩
下山砩 前王上砩
下村砩 坑口下田砩
竺家洪水砩 山王奥坑
仙岩乡
黎家砩 上砩
下砩 涌溪四砩
毛二娘潭砩 乌隐砩
剡畈砩 石马胡村砩
外洋砩 和尚砩
新宁乡
仓头砩 细零坑砩
五里河 白鹤殿甽
宁和乡
圣前塘坑砩 东洋杏桃砩
东壁砩 管溪砩
前金砩 下任砩
岭下砩 蒋家砩
塘泉水孔
赤城志卷第二十七
寺观门〔一〕
自佛老氏出摩荡掀舞环一世而趋之斯道殆薄蚀矣粗之为祸福使愚者惧精之为清静寂灭使智者惑盖其窃吾说之似以为彼术之真如据影搏物而熟视之则非也以故台之为州广不五百里而为僧庐道宇者四百有奇吁盛哉今吾孔子孟子之像设不增或居仆漫不治而穹堂伟殿独于彼甘心焉岂其无祸福以惧人而无思无为之旨反出清净寂灭之下耶今备录之非以滋惑亦使观者知彼之盛而防吾之衰庶少补世教云尔
寺院
州
禅院
报恩光孝寺
在州东南一里一百步巾子山下唐开元中建旧传有小剎七曰楞严水陆证道积善天光景德藏院至是合为一赐额开元国朝景德中更名景德崇宁二年因臣僚奏诏天下建崇宁寺州以此寺应诏加万寿二字遇天宁节度僧一人殿后有戒坛元佑五年僧元照建也【杨杰为之记】政和元年改崇宁为天宁绍兴七年改天宁为广孝十五年以追崇徽宗改今额干道九年火僧德光有权踵新之淳熙三年钱参政端礼建僧堂十年其孙丞相象祖建佛殿寺始复旧观惟罗汉阁无重刱者寺东有古塔一或传梁岳阳王得释迦舍利建塔七今所存止此又传有齐眉大师趺化如生塔于寺之东隅今贡院后有小浮图在焉铜钟一盖唐干元癸亥所铸又有佛牙二株沉香观音像及累朝所赐宸翰甚众【尤守袤僧堂记云淳熙三年秋七月故参政观文钱公施其私财于台州报恩光孝禅寺复建僧堂明年九月二十日经始后十五日而公薨又明年六月二日堂成中为大屋七间高七寻其广四十有二尺其深十寻前列修廊后布广庑其楹高与广皆如其堂之数而崇深杀之贯三夹廊为二井匽凡为屋之楹大小二十有四规抚雄壮悉倍于旧公之孙承议郎前知处州军州事象祖题其牓曰选佛合道俗以落之又明年长老惟禋命其徒了性持书求文于锡山尤袤而记之曰天台为邦仙圣所游佛法之盛冠于东州有大丛林旧名景德众妙庄严近在城域政和之初赐额天宁绍兴之间始易今名是为佑陵追福之地列屋千楹有众万指干道癸巳郁攸煽灾绀壁穹堂化为飞灰时大比邱德光长老立志坚忍誓必再造乃泛扁舟浮海而南持砵于泉半岁乃还憔悴辛勤寸絫铢积乃建众寮乃营丈室规创后壁架虚凿空商工度材施者景从惟光之名进于帝听有诏自天命主灵隐袤时假守睹是胜因求继光后实难其人万口一词曰有权可乃屈致之权不在我于煨烬中启大法筵远近归依辐辏骈阗宝殿迄成材从空堕权未尝为不起于坐有大檀施观文公钱与是比邱有大因缘私自念言安聚衲子以有伽蓝为一大事导师所在龙象骏奔四方学徒其来如云而此僧堂独未建立起寺之废莫此为急我当布施为众生先捐三百万于指顾间公之视财如视壤土我无所施随取而子权之受施如谷受风我无所受有来则容权谓其徒监寺了性汝敏而勤命总其政性亦受令奔走后先陶瓦成山伐木蔽川权来权藏四众嗟惜予选惟禋嗣其法席禋之始来众曰艰哉禋来一年众志允谐巧者献伎壮者出力涓日庀徒并举百役乃立斯堂其大七楹高广深邃寒温暑清前荣后庑两倍其数寝食有位宴息有所伟哉斯堂肇自钱公不逮其成而公已终惟公有孙衔训嗣事爰饰几榻至于涂塈斋鼓粥鱼隐隐隆隆摄齐升堂肃肃雍雍旧观复还百废具举如聩得听若瞽而睹数有成坏时有废兴法力愿力为无不成惟三比邱与二居士往昔灵山并受佛记作此胜事剎那顷中化瓦砾场为梵帝ec咨汝大众享此安逸云何修行报此恩德当念作者法力宏深男猛精进无起退心当念施者愿力坚重量彼来处无妄受用惟上祖师穴处岩居今汝不然夏屋渠渠惟上祖师行乞取足今汝不然饱饭果腹广席连床窗户明虚心境洞然万法一如卧具巾单随用无乏困歇饥餐莫非妙法汝若一念证常寂光华严境界即是此堂汝若不断五欲三毒当知此堂即是地狱巾山崇崇与堂无穷我为斯文相其鼓钟】
兜率寺
在州东南二里周广顺三年吴越王建旧有胜光和尚居之名胜光安国国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上有观音殿即旧景德寺水月像也【翟参政汝文谪居时形之梦欲改塑凡三四弗类工泣祷是夜梦白衣高髻如生塑而成 赵守仚诗云一到巾山眼界宽招提直在翠微间黄鹂过处金穿柳白鹭飞时雪点山渔艇两三随月上海帆八九趁潮还归时听得梅花角落日西城未掩关】
嘉佑院
在州北一里旧名净名庵后改今额僧长吉尝游京师得宋参政庠以下一百四十五人所书般若经建台以实之复自刺血书维摩经附焉【宋谏议庠记云建塔庙散香华奉经典摄受妄迷而为功德有为者为之虽然佛灭度二千年世与法交相丧浊劫下根訹为愚冥非广示像法无以震动而倾骇之使趋善良神道化时讵得而已沙门长吉当兹世为功德者也初师以释子之秀来上都会译场高选义学僧敷演祖教名在籍右始与龙象为徒而觉华余辉注射物境颇作歌诗杂拟辄自翼其宗由是益为人闻俄诏赐紫方袍号梵才大师胜流钦风多所延供久之厌着谢去复山林之游岁在降娄始还台州州守悦其风虚净名庵以舍之惟师行严而身修寓旷而气安能示方便悦可大众居三年道益光明台人异焉捐金抵璧踵往赡事四方来者与麻苇俱乃辟精庐而肆之刊林衡镂岩椒棘如而堂煟如而庭者且数百筵朝熏夜祓供拟尤具九年复作一成台置大般若经六百篇及刻千劫佛像彼货与力不募自至弗可赀纪师复砭肤取血书维摩经质神为要又欲推慧命而广之乃谋于公卿大夫于是龙图阁直学士南阳叶君倡始吁谋分缮宝与凡台阁方面知名士数十族丛喜迭舍参讫写庸阅三年台成纳经奉像庋而安之黑白相趋距跃围绕以为去圣滋远有能驾其说植德于人令夫成神嵬嵬现前知亲炙面命不在是经乎因是经读诵悟入棓五蕴泯空色搅万异为一真其为福又可称量耶仆顷与师游乐其誓愿之就且枉锡顾我丐辞以永传因宣是义而偈之曰台屹而崇摧我慢而恭兮经华而精竦我怠而诚兮像严而显破吾魔而善兮报我四恩常不灭而存兮师闻之谓余言为信若其营综之烈投施之众日月之谨大概记之至夫笔不可文言不能宣者仆与师均寄一叹而已宋祁诗云故人书未报恨恨复经年梦去长江路心知宝所天身依岩桂老诗与暮云传无奈缨緌累犹乖方外缘又诗云名高身愈隐孤锡倚岩扃园布黄金地台藏白马经庵云吞瞑烛涧月泻虚瓶坐想溪桥路莓苔又几青 周延隽诗云幽致极东南清阴润客衫林深纔辨径云满欲藏岩琴想山猿伴袍憎谷鸟衔孤标如可挹坠稿怅开缄 钱惟演诗云汉苑辞千柰仙邱访五芝汲瓶春溜满卷(袪去去改戒)晓云滋望剎青龙起观涛白马驰红楼曾应制佳句咏朝緌 蒋堂诗云老被诗名系此身思山深去避人群宝台千尺隔江见清磬一声归路闻岩上开扉灯照月庵前埽地雪和云终焉此是清凉处净住无惭相国文】
普宁院
在州东北二里旧名上方资国建隆中钱忠懿王建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
崇法院
在州东二里旧名紫凝周显德元年建国朝天禧元年改今额今废
教院五
宁国院
在州东二里旧名六通晋天福二年建国朝大中祥符中改今额有铜钟一梁干化中所铸
延寿院
在州东一里三百步皇佑五年重建或云即古仓基大中祥符元年赐额旧有凌云轩后废【开禧中雨后壁坏有黑米之异】
普济院
在州东北一里三百步旧在州东一里名普贤【今状元塘是也】大中祥符元年建治平三年改今额崇宁元年以其址卑湿徙今地
顺感院
在州东二百步旧名报国晋天福二年郡人临延熙舍宅建国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旧有观阁今废【赵守仚诗云一上危梯一解颜重冈复岭四周环山川尽出登临外天地都归俯仰间飞鸟直随双目断游云长与片心闲文书了却无余事日午须来日落还】
福安院
在州东一里二百步旧名兴福保安治平三年改今额今废惟殿堂两庑仅存【详见贡院门】
律院
崇寿院
在州东北二里旧名弥陀建隆元年钱忠懿王建大中祥符元年赐今额淳熙三年其孙参政端礼重新之【钱自为记】嘉定十六年齐守硕请以禅为律
甲乙院十
永庆院
在州北一里即古郡治旧名白云延寿庵太平兴国二年钱守昱建咸平二年赐今额寺后有泉庵以其旁泓水故名【唐守仲友题云万斛出时非择地一泓澄处本无心】西有翠屏亭一览亭今皆废【丁注题一览亭诗云插迥飞檐耸凌虚迭砌危四天栏下揖万象掌中窥目力不到处云容无尽时尘尘皆胜事凭槛几人知 张景修题云衙城直上有烟峦亭在重崖绝壁间几个白头忘岁月一生青眼看江山秋风落木楼台出暮雨笼沙鸥鹭闲珍重京西绣衣使作书题牓许追攀】
明庆塔院
在州巾子山上旧名净光塔院干德五年钱守昱建大中祥符四年赐今额【按曾子文结界院记有芟洗萝茑披作榛荆鳞布层基翼建宝塔森沉月殿潇洒星廊之语其详及题咏附见巾子山】
宝城院
在州东一里旧名护国唐光启三年僧道元建国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章郇公得象为之记】旧有清熙堂【陈右司瓘为作夏讲疏按瓘政和六年以诋诬羁管居此时蔡氏党方盛每密讽守石悈胁而杀之呵守严甚又尝召至庭怖以后命瓘竟不屈尝为寺作修造等疏见集中】
惠日院
在州东一里旧名罗汉晋天福五年建国朝大中祥符三年改今额有大塔幢镌唐大中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