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赤城志 - 第 49 页/共 82 页

项羽山在玉几山东三十五里相传项羽少时驻马于此有石马迹尚存 彭溪山在县西北四十里与盂溪及天台界接其间林木可十顷五谷杂货略具民乐居之 冯师山在县西二百一十里与栝苍岭接旧传冯氏女学道于此故名 枕溪山在县东南九里以其濒大溪故名 白岩山在县西南一十五里以其有白岩故名 三井山在县北三十里以有三龙湫故名 桐林山在县南五十里居人以造楮为业焉 枕海山在县西六十五里以其趾插海故名 赤城山在县西七十里以其山土石皆赤色故名 曹官山在县西八十里一名曹潭 石迭山在县南三十里 玉几山在县西五十里 南峰在县南三里俗以一峰南立故名其巅四面轩舒山水环拥为邑人游览之最有题咏甚盛【令刘光诗云百尺擎空窣堵波群峰奈此独高何鼓钟鸣处是非外天地望中苍翠多闲看野云披玉柱醉眠秋浪卷银河问师乞取窗前月一榻清风许我么】 云峰在县西二十五里以云出小洞故名 瑞峰在县北三十里 麻姑岩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一名仙姑巨石谽岈矫如人立昔麻姑访王方平蔡经尝隐于此故以名岩其上有洞旁两石相峙高深各踰丈俗呼风门有麻姑像存焉【叶发诗云怪石任空碧传有神仙迹元放古来游孝先应曾历山前无断碑往事杳难觅麻姑去不来青鸟无消息】 太翁岩在县东四十里玉几山东太翁者不知何许人相传国初居此山高无水卓锡得甘泉遇旱不枯宣和中多避寇于此 景星岩在县西五十里万仞壁立高处见井邑如错绮绣僧行机尝缚茅以居今为尼庵上有鹿头岩以其形似之而名长数丈坦旷可步左右崖壁更峻绝云 (汀去丁改崇)水岩在县西南十五里水自层崖飞泻薄如水帘状 阳公岩在县西北三里北有洞高广如屋三楹 珠头岩在县南七里 赤城岩在县西六十里 护民岩在县南六十里 苍岭在县西北九十里高五千丈周回八十里与缙云界接重冈复径随势高下其险峭峻绝为东淛之最行者病焉【唐刘昭禹诗云尽日行方半诸山直下看白云随步起危径极天盘瀑顶桥形小溪边店影寒往来空太息元发改非难】 东岭在县东一里与临海界接上有旋憩亭令赵幼闻以山坳多晚风故为此以障之 马踪岭在县北一十里与永康东阳界接多草径崎岖云 界岭在县东三十里以与临海界接故名 十丈岭一名小峡岭在县南五里 后岭在县东北五里 江家岭在县南七里 界岭在县南一十里 北墺岭在县西北一十里 关岭在县南二十里 石姥岭在县东二十五里 栝苍洞在县东南三十里栝苍山之间按尘外记栝苍成德隐元之天盖第十洞天列仙所居在台之乐安即仙居旧邑也又宝藏名山记云栝苍洞周回三百里徐真人所治真人名来勒尝得道上升至东汉为太极法师莅职洞天总司水旱罪福之籍唐天宝七年有庆云覆洞太史奏有真气见于台宿诏建洞宫榜曰成德隐元旧传此洞与处之玉虚宫通自栝苍岭而言东则属台西则属处是谓天门地户故不特处名栝苍而台之栝苍门与此邑之栝苍驿亦皆以是得名焉宝历中道士叶藏质重修之国朝天禧二年投金龙白壁赐额凝真宫崇宁二年令苏敖奏闻封灵应真人光宗在储宫书琼章宝藏四字镇之今上龙潜亦赐奎画及金铸星官像由是洞宫增重矣洞口有石云其山曰福星山道士马自善所手培云【云笈七签云羊愔以夹江尉罢居隐栝苍山一日与道士饮忽仆而寤云有一人自称灵英邀入洞中须臾石间迸出一物指曰此青灵芝也食之仙愔所食甚美自是惟饮水觉身轻骨鸣时兄忻任乐安令每往省之朝去暮还后入委羽山人莫之见 今刘光诗云古洞藏真不记年翠崖苍壁考依然怪来一夜清无梦身在仙家第十天】    宁海 盖苍山在县东北九十里一名茶山濒大海绝顶睇诸岛屿纷若碁布以其地产茶故名上有水帘侧有观音岩旧传大士自海上至隐于此其中一罅透顶每日光注射见玉缾青砵焉东又有岩刻真逸二字按真逸乃陶宏景道号昔往来宁海从张少霞游今焦山风涛间有瘗鹤铭自题华阳真逸又顾况尝寓临海亦以此自号未详孰是山上有火焰岩赤色闪烁欲动有仙人碁局及石船在其上焉 桐柏山在县西四十里连天台山按神邕山图云桐柏在天台极东宁海界上父老又传梁王山即古桐柏昔未建寺时葛元尝居之初元炼丹宁和山中为鬼物窃去遂徙此后隐天台故宁海天台皆有桐柏焉今梁王山下尚有桐柏里旁复有仙人里且多葛姓盖元之苗裔云 天门山在县北六十里按汉地理志会稽鄞县东南有天门水入于海陶宏景真诰亦云天门山在鄞县之南宁海之北山半亚海今栅墟铁场正其处盖从嵊剡金庭发足缭绕三百里至此谓之天门者言其高也 王爱山在县西六十里与天台分界唐咸通中剡寇裘甫据宁海杀其令陈仲翁懿宗遣王式发兵攻之战于海口【县北五十里】上(田翏)【县西北七十里】海游三处甫遂从此山遁去今父老犹能言之【通鉴作黄罕岭误矣】 硖石门山在县西北五十里两峰夹起矗立千仞俗传神人欲以剡为海夜驱阴兵舁巨石絫于山趾如堰堞之状功未竟比晓而止今有巨人迹丈余崖上石刻怪奇不可读 梁王山在县西二十五里旧传梁太清末侯景作乱陈霸先兵起有一王子避地于此史失其名后人但称梁王因以名山或以为梁宣帝(上下言)也【详见梁宣帝庙】 大中山在县北一十里其冈四断昔有僧卓庵其上掘古冢得砖焉上刻大中二字遂以名山大中唐宣宗年号也或以为山当县之正中云 三十六雷山在县西三十里自松坛至西溪新田沿栈道而上峰峦累累如贯珠凡三十有六折葛元炼丹处也而北通马墺三坑 龙须山在县西北五十里其冈四断怪石屹立产铜铁及苓(木巳)等灵药有龙湫三四世传鬼神出没其间云 灵凤山在县南七十里宋元嘉中有梅长者休官隐于此诵莲华经忽有凤裴回庭下如谛听之状岁余方去长者死遂以名山 白岩山在县东一百里其左一峰笔立山围绕如屏旁有赤白岩辅其下形肖石鼓又默林及永乐山乡亦有白岩山与此为三 卧龙山在县东南一里一名应家山以其冈势蜿蜒如龙偃卧更今名旧有鹤林庵 白峤山在县东五里下有岭焉晋武帝初置县于此今或于沙碛中得断甓云 石台山在县东六里数石屹立遥望如台故名有昔人登高题名经野烧漫不可读 塔山在县西南三十里状类马鞍以其上两塔对峙故名旧有一庵今并塔亡之矣 雁苍山在县北三十里西南连桐柏上有石如雁齿且色苍故名上有石窗 凤凰台山在县西四十里一名石台盘其上有石方阔仅十丈有巨人迹焉 柯仙山在县西四十里旧传僧昙猷弃槎入天台驻锡于此故名其地产牡丹特盛 赤搯山在县北五十里东跨鄞江西连雁苍山北抵奉化 狮子山在县南九十里绝顶有巨人迹长一尺五寸入石一寸世传为仙迹云 屈母山在县南九十里即龙母山旧传屈氏母子徙居此其母死且葬焉 仙岩山在县南一百里以绝顶二石如仙人偶坐故名有石洞地多奇草灵药云 龙姥山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视众山最高世传有龙姥隐迹于此故名 三门山在县东二百五十里海中以三峰如门鼎立故名 蛇盘山在县东海中四围皆水相顾盘屈如两蛇故名盖台明二州分歧于此 石鼻山在县东南一十里以其中有石如鼻故名 南田山在县东海中上有平畴可三十顷 石佛山在县东海中以其状若佛故名 杜鹃山在县东一十里 赤柱山在县北三十里 横塘山在县南五十里 黄珠山在县东二百里海中 蒲田山在县东二百里海中 青珠山在县东海中 帽尖峰在县北二十里以山形如帽故名旱岁或有微云覆之翌日必雨上有龙湫 天女峰在县北四十里望之凝然如新髽女状故俗名丫髻上有小庵凡无子者祷焉往往多得女海中人云每历台境望余山皆伏惟天台华顶与此峰卓然屹立云 鹿头峰在县西一百里与天台接旧传人有登其巅者西望林壑中一所隐隐七八家冬有花如桃李访其处则无之 石笋峰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联临海仙岩洞 瀛岩在县东二十五里崖崿险绝下蘸海中上有小亭石壁刻瀛岩二字令高袭明所书【梁间有一诗云温台万邱壑走遍成重胝佳山落床头咫尺反不知我闻野老说山乃神所移蓬莱本三峰一峰今失之上干云霓秀下压鳌背欹夜半见海口紫晕开咸池魑魅着老木狂鼯向人啼危亭无遗栋绝壁无旧题夫子勇过我竦身敢独跻我病不能从梦寐常追随秋风海上来霜清鲈正肥行寻越溪鞅肃此尘外鞿】 东郭岩在县南一百里秀石岝岭汇为一壑阴风袭体夏无暑气石间生卷柏菖蒲水栀东西濒海多姜朮 屿湖岩在县南一百里巑岏玲珑参空秀起外环以水如盆中所贮菖蒲石然 寿昌岩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一名老人以山如老人状故名山旁皆卢姓俗传冢墓对此岩者其子孙必寿故更今名 斗鸡岩在县北三十里以两峦对峙如斗鸡状故名 囥佛岩在县北四十里高崖中有石窟深丈余无径俗传日西照时望其中若佛然故名 帐设岩在县北四十里以其绵延数里如幕帟故名 千丈岩在县东南二里 香岩在县西北五十里 摘星岭在县南二十五里旧名新岭宣和中廉访使刘长卿自北至以其山高峻更今名【卢骏元诗云自知牛斗耳不奈晚猿何客鬓愁中老秋山别后多扁舟桃叶渡夜雨竹枝歌赖有皋卢碗时堪战睡魔 左纬诗云已知星可摘须信路皆通日影穿云薄天形入水空遥看梁苑雪独挹楚台风指点中华地山河万国雄】 枫槎岭在县南一十五里旧传僧昙猷自海至弃槎于此故名 桐岩岭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旧路由狼坑县渚海游靖康后军书警急遂取道于此民至今便之 石姥岩岭在县南九十里一名宁和以上有石姥神故名 大龙岭在县西南一百里回旋折曲凡三十五盘 武岭在县西北三里 寺岭在县西五里 白沙岭在县西一十里 牌岭在县东北二十里 古鹫岭在县西二十里 梅枝岭在县东南二十里 相见岭在县西南二十里 卢西岭在县西北二十里 觔竹岭在县南二十五里 许家岭在县北三十里 西溪岭在县北三十里 紫溪岭在县西南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