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赤城志 - 第 50 页/共 82 页

柴溪岭在县西北四十里 西仓岭在县东北五十里 桑洲岭在县西五十里 沥洋岭在县东北五十里 吴洋岭在县北六十里 黄公岭在县西六十里 栅墟岭在县北六十里 海游岭在县西六十里 东仓岭在县东北六十里 眺头岭在县南六十里 石广岭在县北七十里 杉岭在县北八十里 紫溪洞在县西北四十里地幽阻仅线路唐宝元元年袁晁据浙东河南副元帅李光弼击斩之晁弟瑛从五百骑遯入洞中光弼驻兵洞口绝其粮道其徒竟饿死今岩石中多得刀剑鼎铛云 佹桥在县南一百里两石峙立所谓石门门间六尺不通车马以小木桥跨道从石门入自木桥下行转上木桥始接石桥所谓佹桥长几三寻背如剑脊下有湍泉桥旁有石门门间八尺自此下岭西一石峰撑空特立名石柱峰石上点白如梅花片又名梅花岩东石洞深二丈横广倍之两旁壁立仰若承尘中有泉穿洞而出前后两石门皆蝙蝠栖宿南冷泉窦洼仅置杯味甚甘随酌随满循东石门旁行一峰削成数仞顶上一棋局方广丈余夜分或有云气辄闻棋声西石门即圣潭潭石明净如拭尽日续蔓深不可穷潭有蛇能乘风飞行近岁有樵者入山闻霹雳声就视则潭旁巨石直裂如劈中有青泥流出掬之成石好事者取之掌痕犹在石崖高绝蛎房层生今去海十里不知何时物也 浮门在县南一百九十里土多陈姓盖六朝时霸先之后隋灭陈尽室避乱于此历唐五代以赀雄其家砖甓皆湖州物人取以为砥濒海产乳柑【绍兴十五年渔人于海上获一琴视其腹题云臣雷某造县以献于朝高宗见之泪下乃建炎时渡海所失物也】 丹邱在县南九十里葛元炼丹处孙绰赋所谓仍羽人于丹邱寻不死之福庭是也 阆风台在县北五十里天门山西麓拔起数千仞旁有香岩石井钓台柏竹冈 马迹石在县西七十里灵公山中以其如马足纷蹂之状故名 石屏风在县西四十里苍崖壁立足浸潭濑中岩腹有栈道陟降者谓若入蜀云 石棺在县北四十里两山夹峙如门中有一石如棺状故名 石镜在县北八十里西张山上 风穴在县西四十里海游岭下旧传僧昙猷暑行至此以铁锡拄杖卓石取风故名今其迹尚存 赤城志卷第二十三  山水门〔五〕   水〔一〕 自昔称山明水秀二者不可得兼也而兼之者胜焉山犹精神水犹血脉无精神则铄无血脉则枯三江五湖未易道也然随其境之所遇距海止百里群川众流演迤环会或奔焉如驶或汨焉如注或坎焉如窦或停焉如潴以之分溢酾枯锺美流恶无所不可故吾州号山水窟非虚语也惟天台仙居二溪并合于州西二十里之外秋潦至或有啮堤荡郭之忧然自庆元中有之今则晏如也    州 州河在城中按旧经源始平桥平桥始石佛寺后山流于栝苍门后颇湮塞自栝苍门衍于州南桥东北流至东桥并栖霞宫又东北流越悟真桥观桥疏而为二一南流至都酒务后凡白塔桥尼巷之水皆入焉又东则入杨柳巷出宝城巷水门一东流直出都米仓前稍南复东出崇和门水门余水南流亦会于宝城巷自余兜率六通一带之水又出小固山水门大抵地势西仰东卑故河流亦如之昔传河之名有三曰清涟曰新泽曰清水今皆污壤通涓流而已先是城中水多壅塞自栝苍门疏而之东南由东北丰衍仓东南上崇和门水窦又东越酒务又东汇于崇和门以池积水号广惠渠自钱氏归版图堙为平陆每霖雨则内水淹沮值潮溢迸城飘荡相望元守绛始开凿通舟建十石梁以度车马焉又天禧中通判辛若济以州泉污涸郡酿尤不给乃自东北山流瀑斲石为槽注入天庆观西南为一圆井又三百六十步为一方池自池一百四十三步以达于务人赖其用号辛渠且歌之【歌曰辛渠之水来源十里其易若何如臂使指涝亦不污旱亦不止职方有图千龄万祀】岁久梁废池亦堙独石槽略有存者若广惠渠故迹既泯而元守凿以通舟之处亦以居人栉比阏而小之今不惟舟不得通而车马之路亦转侧无所容矣【又按唐许浑有陪郑使君泛舟晚归诗云南郭望归处郡楼高卷帘平桥低皁盖曲岸转丹襜如此则郡通舟楫唐时已然元公增凿之尔】 状元塘在州东一里旧为普济院陈侍郎公辅居其西焉时陈尚布衣忽有客以谒入语其父曰此寺为池当有擢上第者人未之信寺僧后以地污下徙于州东北未几竟为池政和二年陈果魁辟雍遂以名其塘云 三台泉井一在宣诏亭左为上台一在司法听右为中台一在知录听左为下台岁久惟中下二泉仅存上泉无知者嘉定四年黄守(筦去元改田)物色得之乃亭其上且亲题扁额云 龙井在巾子山西麓旧传龙伏于此常有云气腾空后建浮图镇之而止 玉泉在白云山下【杨杰题云白云山下泉几年石中韫但见玉色明孰能究源本 黄璞题云水性能方员泉色常珪璧云山静有辉琼液来无迹泉上修禅人曹溪分一滴鉴止更澄源纷纷万缘息 张景修题云长疑数尺玉乃是一方泉粉色和云汲茶香带石煎鉴来诚美矣闻处合铿然白首惠山客也须吟此篇】 丹井泉在天庆观昊天殿后旧传茅盈炼丹于此尤守袤昊天殿记有云厥初茅君上飞仙灵踪淠沸丹井泉盖指此也 佛泉在义灵庙山巅泓水澄洁源出石罅虽大旱不竭以岩上刻佛字故名 蒙泉在崇寿寺后取山下出泉蒙之义郡尝汲此水酿酒且以为名    临海 灵江在州城外其水自三江合流环绕郛郭旧传有赤城地灵江水丹邱井之谣又延庆院记云济灵江而西盖指此也中有一所名陈婆坳泓水极清巨潮澎湃不为动州旧以此水酿酒焉【嘉定中尝以灵江风月名郡酝】自朝天门外而渡则曰西江自兴善门外而渡则曰南江自靖越门外而渡则曰东江其实一水也【俗号上中下三渡】 三江在县西一十里源自天台关岭仙居永安二溪至此与江合盖三水所聚故曰三江然其流中分溪清而江浊 百步溪在县西北六十里前后二滩石险湍激俗号大小恶舟者病之唐孟浩然寻天台山诗所谓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是也淳熙中令陈居安命工淬凿始无患 虎溪在县东六十五里东掖山旧传献穆公主有目眚僧法腴洗以咒水而愈奏置十八贤座仿庐山远公故以为名且名其泉曰大悲云 寨溪一名板沸溪在县东七十里旧传唐末有寇难遣方将军者驻兵于此侧有地曰大郭营盖其旧号有铁杵臼尚存 滩溪在县东四十里接三十六渡东连南奥西入潮漈或名红溪以宣和间剿寇流血而名 潮漈溪在县东四十三里自县界四十里下流至大田港入江 赤颊溪在县西南四十九里源出赤颊潭至曷浦口入江 仙人溪在县西北六十里入江以其侧有仙人奥故名 玉溪在县西一十里浮冈俗称朱师溪 小溪在县西二十里源自清潭溪东注于江 磨头溪在县西北二十六里下流入太平乡 油溪在县南三十里受新岭瑞岩岭二水 塘上溪在县西北三十里接仙居溪 中沙溪在县东三十五里接桐岩山 沙潭溪在县西北三十九里经县界入江 周家溪在县东四十里接延寿乡龙湫 东溪在县东四十五里受东掖两山之水 云溪在县东四十五里出大田港 铜溪在县西北五十里以其水如铜色故名 长潭溪在县西北五十五里接沙潭 黄肚溪在县东七十里桐岩山下 小芝溪在县东七十六里自大田港入江 金溪在县东一百三十里以其流有金沙故名 柘溪在县东二十二里 西溪在县东四十五里 杜渎在县东一百八十里 御海潭在县西南二十四里上有瀑飞洒近十余丈望之如曳练下注为潭流入永安江 娑竭潭在县东南三十里绍圣中祷雨现金蛇 赤颊潭在县西南五十里元佑二年祷雨有金之应 白龙潭在县东北五里 戏龙潭在县西一十五里流至乌鸡浦入江 新现潭在县西南一十五里 乌石潭在县北一十五里 白须潭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碧云潭在县西五十里 百丈潭在县东南六十九里 白岩潭在县东七十里 碧臝潭在县东一百二十里 澹水潭在县东南一百三十里海中 桃枝潭在县东南一百四十里海中 小鉴湖在东湖北干道中贺参政允中建时公罢政寓此以唐贺知章尝请鉴湖一曲故以为名有占春堂枕流漱石二亭今废 破石湖在县西三里故老云破石为湖故名侧有巨石及古塔僧禅鉴尝卓庵焉 高湖在县南九里近江吴太常卿高察置 溪口湖在县东南一百三十里源出碧臝溪 (艼去丁改瓜)湖在县东一十五里 仁湖在县东七十里 章安湖在县东南一百二十五里 姥(女屈)塘在县南一十五里 咸塘在县东北一百八十里 交塘在县东一百九十里 咒水井在县东七里驿路旁元符中僧法腴诵观音咒水涌井以疗疾辄愈【罗提刑适为之记】井上为屋奉观音像云 黄古井在县东南一里旧传有黄其姓者浚之故名 义井在县西北五里威神院侧干德四年僧守聚浚之 鹤井在县东一百二十里杜渎监侧旧传鹤舞其上故名 九井在县东南七十里石新妇庙前 忠孝泉在县东四里父老云钱忠懿王以城闉罕水命僧德韶行视凿焉泉清冽且甘久旱不涸城内外饱其润故以忠孝名之旧传巾子山二塔常欹侧自凿此泉即正隆兴初令徐谠刱亭立碑 康济泉在灵康庙后之西干道三年令颜度祷晴于庙见寝殿前阶水津津溢地穴之得泉故名【度有诗云三年官事浑无补一片丹心彻底真更有灵康是知已新泉为我现津津 杨待制万里寄诗云东泉千年流不休西泉千年秘不流临海令君一念作猿鸟未知泉已觉殿脚西头苍石根向来元无泉眼痕一朝劈崖迸膏乳却与东泉作宾主令君已升金掌中白鹤古祠烟雨蒙父老思君难再得登亭饮水三叹息祝君令台寿千百】 瀑布泉在县北五里白龙潭上垂流千丈宛如白练章守得象诗所谓千寻练挂双流瀑是也 湖苔泉在县南二十五里穴三十有六源出古塘门溉田甚众 碧泉在县西北一十三里寿安院 灵济泉在县东南二十五里灵康庙后之东 甘泉在县东南四十里澄灵院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