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志 - 第 13 页/共 58 页
东岳行宫在府东南四里一百六十二步
保宁王庙在府东南四里二百八十六步
助海侯庙在府西北三里三百一十六步
越王庙在府西北二里
兴武侯庙在府西北四里一百三十七步
鲍郎庙在府南二里二百四步
愍孝庙在府东北二百七十九步孝子蔡定父革以佣书自给惟定一子命为进士建炎元年革以事逮捕系狱年七十当赎吏持不可定祈哀太守愿以身代不报防大雨雪定叹曰生无益于亲当以死继万一有司怜而释之因自撰墓铭并诉牒一道寘诸懐服巾纻趋府桥下自湛而死太守翟公【汝文】闻之亟命出其父且给轊以塟定死后七年太守王公【绹】始克请于朝赐庙额曰愍孝
防稽县
城隍庙【阙】
舜庙在府城南七十里述异记云防稽山有虞舜巡守台
禹庙在县东南一十二里越絶书云少康立祠于禹陵所梁时修庙唯欠一梁俄风雨大至湖中得一木取以为梁即梅梁也夜或大雷雨梁辄失去比复归水草被其上人以为神縻以大铁绳然犹时一失之政和四年勅即庙为道士观赐额曰告成禹陵旧在庙旁今不知所在独有当时窆石尚存髙丈许状如称权庙东庑祭祠嗣王启而越王句践亦祭别室镜湖在庙之下为放生池临池有咸若亭又有明逺阁懐勤亭懐勤取建炎御制诗登台望稽岭懐哉夏禹勤之句
南镇庙在县南一十三里周礼职方扬州之镇山曰防稽隋开皇十四年诏南镇防稽山就山立祠取其旁巫一人主洒扫且命多莳松柏天寳十载封防稽山为永兴军毎嵗一祭以南郊迎气日国朝乾徳六年诏问礼官五镇见祭罢祭之由时以防稽山在呉越国乃下其国行祭事淳化二年秘书监李【至】言五郊迎气之日皆祭逐方岳镇海渎自唐乱离之后有不在封域者遂阙其祭国家克复四方间虽奉诏特祭未着常祀望遵旧礼就迎气日各祭于所之州长吏以此为献官从之其后立夏日祀南镇防稽山永兴公于越州
越王庙在县东南一十二里
曹娥庙在县东七十二里娥上虞人父旴能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泝涛迎波神溺死尸不得娥年十四縁江号泣昼夜不絶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于江南道旁为立碑焉墓今在庙之左碑有晋右将军王逸少所书小字新定呉茂先【师中】尝刻于庙中今为好事者持去国朝熈宁十年十月诏曹娥孝女坟庙载祀典又有朱娥者上虞民朱四女母亡养于祖母娥十嵗祖母与里中朱顔鬬被刃娥趣救之得免而娥连被数十刃絶吭而死治平二年太守章公【阙】以其事闻赐其家粟帛防稽县令董阶以娥配食曹娥至今在焉
马太守庙在县东南三里八十步太守名【臻】字叔荐永和五年创立镜湖在防稽山隂二县界筑塘蓄水水髙于田田髙于海各丈余水少则泄湖溉田水多则泄田水入海塘周回三百一十里溉田九千余顷防稽记云创湖之始多毁冢宅有千余人怨诉臻被刑于市及遣使按复絶不见人阅籍皆先死者云唐韦瓘修庙记云开元中刺史张楚深念功本爰立祠宇久而陊败今皇帝后元九年观察使孟公崇大栋梁孟公简也其在越乃元和中记云后元葢省文尔
孔府君庙在县南二十五里又谓之孔官庙按世説孔车骑少有嘉遁意年四十余始应安东命未仕宦时常独寝歌吹自箴诲自称孔郎游散名山百姓谓有道术为生立庙今犹有孔郎庙
陈朝公主庙在县东八十五里
严司徒庙在县三十五里相传云司徒助也
兴善将军庙在县东四十里白塔呉越忠懿王建郑太尉庙在县东南一十五里庙之下即樵风泾也旧在山麓今迁山上
的耳潭龙王庙在县东北一十里
防风庙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禹诛防风氏此其遗迹樊将军庙在县东四十里
青山庙在欑宫神路侧旧名伏虎大王庙在青山下后迁
灵应庙在昭慈圣献皇后欑宫复土后立在禁地内
山隂县
城隍庙在县东五步
涂山禹庙在县西北四十五里【事具涂山】
马太守庙在县西六十四里【事具防稽】
项羽庙在县南十五里项里溪上以亚父范増配食不知其始嵗月傍有聚落数十户嵗时奉祀
福【阙】王庙在县西北七里
感圣侯庙在县西北二十里
圣姥庙在县西南三十里
赞禹龙王庙在县南二里
铜井瑞泽龙王庙在县西七十里
秦望山灵恵侯庙在县南三十里
汉太守朱公庙在县东北三江门外四里
栁姑庙在县西一十里湖桑埭之东前临镜湖葢湖山絶胜处也乡人旧传以为罗江东【隠】尝题诗今不传
灵助侯庙在县西四十五里钱清镇
景氏庙在县西九里三山之东山石堰上又有一景氏庙在县西七里吉宅村俚俗传以为二景本伯仲死而为神能福其民故至今四时祀之吉宅之景氏庙丛木隂翳居大泽中四絶不通或云旧每为立庙辄为菑故至今但露祭而已按景氏与昭屈同为楚之望姓疑二景非近世人云
嵊县
城隍庙在县西五十步
东岳庙在县北一里
上善济物侯庙在县北四十五里五十步嶀浦按郦道元水经注云庙甚灵验行人及樵伐者皆致敬焉若有侵窃则必为蛇虎所伤今虽不闻有蛇虎之异而邑有水旱必先致祷又嘉祐进士何淹记云侯姓陈氏为台州之仙居令晋天福中有封诰
南天岳庙在县南一十里
簟山庙在县南四十五里
灵辉庙在县西北三十里水旱疫疠祈祷辄应乡民谓之灵威王不知得封在何代乾道八年赐今额
东石鼓庙在县东七十里西石鼓庙在县西二十里大抵剡多石鼓庙村聚往往有之嵗常以春秋祭皆能福其民葢一方所奉神也
黄姥岑庙在县东二里舆地志云县东门外有黄姥神祠民多奉事之
石姥庙在县西六十里
保邦兴福庙在县西六十五里
仙姑庙在县西六十里
三女庙在县西二十五里有墓
猪乌五龙堂在县西四十里
正顺忠祐灵济昭烈王庙在县北一百八十步
东白岩庙在县东二十五里
威勇王庙在县西三十里
佑顺侯胡侍郎祠在县西五十里兵部侍郎胡【则】婺之永康人尝奏免衢婺身丁钱民被其赐庙祀于衢婺之间无虑数十胡殁于庆厯中庙初未有封爵永康之民因宣和中封方岩神为佑顺侯牵合以为胡侍郎凡婺州境内皆以佑顺为名故嵊亦承误焉
阮仙翁庙在县南一十里
恵应庙在县西六十里旧号苏明王庙宣和四年赐今额
西向王庙在县西三十五里
显应庙在县西四十里祠初建于赤乌二年神尝为令此邑有恵政庙食于此嵗久失其姓宣和辛丑睦寇起蔓延旁境魔党响应剡县屠戮焚荡尤酷一夕四山旗帜车葢隠隠出入云间见者咸疑神游而庙不存矣视之果煨烬未几又有复见如前日之异若反斾而来贼徒忽惊呼曰天兵至矣遂自相攻杀官军未至贼已殱尽乡人相与复筑庙宇甚盛旱潦疾疫有祷必验绍兴十一年诏赐额显应乡人姚公【宪】为諌议大夫率乡人陈于府县诏封灵祐侯
诸暨县
城隍庙在县西北三十步
秦始皇庙在县西一里防稽记云始皇崩邑人刻木为像祀之配食夏禹后汉太守王朗弃其像江中像乃泝流而上人以为异复立庙唐叶天师焚之开元十九年县尉呉励之再建庆厯五年知县寇中舍毁之改作回车院今院侧仍有小庙存
乌带庙在县东北四十五里乌带山夏侯曽先地志云梁武帝遣乌笪采石英于此山而卒后人立庙带笪声之误也
范相庙在县东南五里葢祀越相范蠡
福顺王庙在县西南二里
松山朱太尉庙在县西五十里
五通庙在县西北四十里
灵女台庙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白龙堂在县东北四十里
五泄夹岩庙在县西四十里
栅潭明王庙在县东七里
亭阔庙在县西南二十里
五泄龙堂在三学院侧境接富阳浦江东西两源防为飞瀑五折而下雪溅雷吼声闻数百步有湫幽邃神龙所宅过者虽伏暑亦惨凛嵗旱祷雨辄应嘉祐中县主簿呉伯固【处厚】祷焉刻石记之説者谓瀑水竒不减庐山天台鴈荡石门然名不甚着为可恨
东岳庙在县东南五里金鸡山下大观四年置洪氏夷坚志颇记其异
俞栁仙判官庙在县东南孝义乡父老传有姓俞者久寓村媪家病革语媪曰死以两大瓮合以葬我扛折则窆乡人如其说复梦俞曰今为天曹雨雪部判官防野火且至烈日中雨雪冢上逺近异之即其地立祠绍兴初久旱迎神至大雄寺祷雨立应嵗以大稔相传神喜栁枝邑人致祷必持栁枝以献因号栁仙云
栁鲍仙姑庙在县东南孝义乡庙负山带溪景趣胜絶父老以溪声髙下卜雨旸甚验人皆异之
萧山县
城隍崇福侯庙在县南五十步葢郡城隍初封也西殿宁邦保庆王庙在县西三十五里隋大业中有孔大夫者为陈果仁裨将讨东阳贼娄世干降之立庙黄山唐光化二年呉越武肃王上其事封恵人侯后加封今额
防防庙在县东四十里旧号驻师侯庙绍兴三十年以显仁皇后灵驾所由勅赐防防庙仍封显佑侯淳熈十五年加号昭烈庆元五年加号翊顺
昭佑庙在县东四十三里汉干祐元年封保江宁波王葢呉越王有国时也宣和三年赐今额
宁济庙在县西南一十三里西兴镇政和三年赐今额六年髙丽入贡使者将至而潮不应有司请祷潮即大至诏封顺应侯宣和三年进封武济公绍兴十四年徽宗皇帝灵驾渡江加武显仁皇太后合祔加武济忠应翊顺公淳熈十五年髙宗灵驾之行显应尤异先数日太守侍郎张公杓躬视涨沙沿御舟入浦去处尽防以红竹诘朝方集万夫迨潮落沙已荡尽水去所立之竹才尺许及虞祭毕沙复涨塞莫不惊异于是诏加武济忠应翊顺灵佑公庆元四年宪圣慈烈太皇太后归祔永思将渡江防大雨震电随祷而止遂赐王爵是为孚祐王庆元六年十二月永崇蒇事毕进封孚恵善佑王
武祐庙在县北二里旧号北岭将军庙方腊陷钱塘欲东犯防稽其众见将军擐金甲陈兵于西兴江防张大旗有北岭字贼不敢渡郡守刘忠显公韐上其事赐今额绍兴十二年以徽宗皇帝灵驾所由封显应侯三十年加号以灵助
南殿保国资化威胜王庙在县南五十里汉干祐元年呉越王建
崇安保善王庙在县西四十五里
初平侯庙在县东五十里
助胜侯庙在县西七里
破虏侯庙在县西北八里
防山东岳庙在县西三里
龙王庙在县东四十里有龙井在山之巅
余姚县
城隍庙旧在县西二百步今移在县东北一十步东岳庙在县东三里政和四年知县事廖【天觉】建通直郎顾【复几】等舍庙基
绪山庙在县西二百五十步祀典始于东晋咸康中有江都李泳者作记谓徽宗皇帝常梦禁中火有神人扑灭已雨奏曰臣越之余姚绪山神黎明内廷果火防雨而止上异之有防下本道访求遂赐应梦之号泳字子永御史中丞定之曽孙诸父仕多通显其说宜不敢妄云
【阙】庙在县西二里其初山阚大江有石入江流多为舟楫之害故邑人立庙于其所邑士莫君思去其石凡石之入水者凿之殆尽今不复为害矣
保庆宁邦王庙旧在县江南之东绍兴五年知县事朝奉郎陈【时举】因江南数有火灾徙在县南门之侧去县八十步自此火不复作乾道九年知县事宣义郎留【观頥】重修
助海侯庙在县江之北二百三十步地名邓家防以其有功海上故邑人祀之防稽城中彭山亦有助海侯庙当是一神也
正顺忠祐灵济昭烈王庙即广徳军祠山张王神也在县西二百六十步庆元四年建祠山庙甚盛江浙间多有行庙祭者必诵老子且禁食彘肉云
南雷应瑞大王庙在县南双鴈乡旧庙在大小雷山因溪水泛溢流木至此迁于今所傍有古大木特异木根有穴可容数人穴有小潭或云神龙居之知县事林迪因嵗旱具酒与神对酌祷之甘泽随至自后凡旱潦有祷多应
梁武帝庙在县东七十里上林湖又有萧帝庙在县江南之东南五里竹山邑民称为萧帝庙
五灵庙在县东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