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志 - 第 9 页/共 58 页
张九堰
樏山堰
余姚县
兰风乡堰一十三所
东山乡堰九所
开元乡堰二十三所
云柯乡堰一十三所
孝义乡堰二十三所
通徳乡堰一十所
龙泉乡堰五所
烛溪乡堰四十八所
双鴈乡堰一十三所
梅川乡堰七所
上林乡堰三所
治山乡堰三所
云楼乡堰八所
凤亭乡堰十一所
上虞县
梁湖堰在县西二十五里
通明北堰在县东一十里
通明南堰嘉泰元年冬始置海潮自定海歴庆元府城南抵慈溪西越余姚至北堰几四百里地势髙仰潮至辄回如倾注盐运经由需此
山闸在县东四十里
少防山闸在县东五里
曹娥闸在县东南七十二里
山隂县
玉山闸在县北一十八里唐贞元元年观察使皇甫政始置斗门泄水入江后置闸
萧山县
清水闸在县西一十里二百步景徳三年知越州王砺置清浑二水闸往来者便之王荆公萧山诗云灵胥引水清穿市谓此水也
浑水闸在县西一十二里
樏山闸在县东【县履仁乡需水溉田即启闸放小江水遇涝即泄水以入于江】徐家闸在县西三十五里【县长兴安养二乡地极多遇旱决湖溉田先闭闸须二乡水足然后落闸放水夏孝乡】
谢婆闸在县西一十一里
村口闸在县西一十一里
余姚县
康堰闸在县东北五十里
横河闸在县北三十里
石堰闸在县北二十里
上虞县
夏葢湖闸在县西南四十里闸在湖之北
陈仓闸在县
横河闸在县
小穴闸在县西北四十五里
西溪湖闸在县南三里
孟家桥闸在县东南一里三步
清河坊闸在县东南一里
通明闸在县东一十里景徳中置今废
斗门
防稽县
蒿口斗门在县东六十六里
曹娥斗门在县东南七十二里俗传曽宣靖公宰邑所置曽南丰鉴湖序云湖有斗门六所曹娥其一也
三江斗门在县东北八里三江说不同俗传浙江浦阳江曹娥江皆滙于此旧有堰今废为斗门东南通镜湖运河北达于海史记河渠书云于呉则通渠三江五湖货殖传云夫呉有三江五湖之利国语呉越春秋载伍子胥之言曰呉越之国三江环之民无所移谓呉越地旧有三江通渠货利足以自殖民居其中无所移徙可也史记正义云松江古笠泽江也上江一名东江下江一名娄江于其分处为三江口国语注云三江者松江钱塘江浦阳江也水经注云江水东迳黄桥下江水又东迳余姚县故城南江水又东注于海是所谓三江也以地里攷之史记国语所谓三江皆在呉不在越水经云江水迳黄桥余姚县南者乃姚江也与今三江不合葢今江东北流由直北以达于海非特泝姚江而后至海也郦道元叙防稽浦阳江已误其论三江不合固宜按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孔安国云江从彭蠡分为三共入震泽复分为三乃入海说者未以为当至他诸儒论载各异如顔师古云中江南江北江也郭景纯云岷江浙江松江也韦昭云松江浙江浦阳江也眉山苏氏云北江中江南江也王介甫云义兴毗陵呉县三所各为一江也禹迹已邈书传浩渺未易折衷而史记正义独辨韦昭之注为不然葢以其江在呉越间似是而非尔呉越春秋云范蠡去越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水经引庾仲初都赋云今太湖东注为松江下七十里有水口分流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此江又为三矣顾野王地志云松江东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并松江为三江也今姑以呉越论之娄江东江松江者呉之三江也松江钱塘江浦阳江者呉越之三江也东迳黄桥又迳余姚县南及东注于海者越之三江也至如钱塘江浦阳江曹娥江今滙为斗门者越人所谓三江也俱存之以俟博闻之君子
山隂县
朱储斗门在县东北二十里唐贞元初观察使皇甫政凿玉山朱储为二斗门以蓄水后筑塘湮废景徳三年知山隂县大理丞段裴改造嘉祐三年知县李茂先尉翁仲通更以石治斗门八间覆以行阁阁之中为亭以即塘北之水东西距江一百一十五里溉田二千一百一十九顷凡所及者一十五乡里人沈少卿【绅】撰记略曰防湖水门众矣广陵曹娥是皆故道而朱储为大曽南丰鉴湖序云去湖最逺者朱储斗门也
新泾斗门在县西北四十六里唐太和七年浙东观察使陆亘始置【泾音径已见水类】
广陵斗门在县西北六十四里
柯山斗门在县西北二十里
余姚县
东山斗门
云柯乡斗门二所
龙泉乡斗门五所
上林乡斗门五所
冶山斗门
云楼斗门
烛溪湖东斗门
石堰斗门
上虞县
曹娥斗门在县西三十五里
七里斗门在县西二里
防稽志巻四
钦定四库全书
防稽志巻五 宋 施宿等 撰戸口
旧经具录两汉地理郡国志晋地道记太康地志及宋齐隋唐户口然领县多寡与今不同前汉防稽一郡兼闽浙而有之后汉则东浙与闽皆在焉呉又颇包江东至呉录领县乃兼有明州之境宋齐州郡志亦然是则前代户口之数不可用于今也惟唐志载开元二十三年户部帐可以较登耗其曰领县七者时新昌犹未置也今断自唐始
开元户部帐户九万二百七十九口五十二万九千
五百八十九
国朝大中祥符四年户一十八万七千一百八十丁
三十二万九千三百四十八
防稽户三万四千七十六丁三万五千五百八十
五
山隂戸二千一百七十一丁三千八百
剡戸三万二千五百七十八丁五万五千六诸暨户四万九千六十二丁七万七千五百六十
七
萧山戸二万三千八十六丁三万九千四百五十
三
余姚户二万一千六百三丁四万一千九百一十
三
上虞户五千一百四十一丁二万八千二百五十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