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通志 - 第 31 页/共 164 页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四千五百四十三丁
【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三千三十六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六百一十五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五百八十八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三百四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一千五百二十一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千三十六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二百一十六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三十五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一十四丁】
澂江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五千一十七丁各编不一额徴银一千六百五两【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人丁四千八百三十八丁额徴银一千五百五十四两五钱七分康熙二十五年编审额外增出沐庄人丁一百二十四丁应徴银三十六两八钱二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共五十五丁应徴银一十三两六钱一分以上原额新增共人丁五千一十七丁共应徴银一千六百五两】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土军人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二千三百八十六丁各编不一【内除查出影射田地粮条拨抵丁银外】实徴军丁银一千一百九十八两五分七厘七毫一丝九忽六微二纎七二漠
【康熈二十六年裁左右中前后广六衞归并州县原额军舎土军人丁共三千三百五十一丁应徴银一千二百九两三钱六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三十五丁应徴银十两零二分以上原额新増共军丁三千三百八十六丁共应徴银一千二百一十九两三钱八分于雍正七年查出影射民屯田地科徴粮条抵作丁银二十一两三钱二分二厘二毫八丝三防七纎九尘二八漠仍应徴银一千一百九十八两五分七厘七毫一丝九忽六防二纎七二漠】附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一千五百三十五丁
【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千一十九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二百六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四十四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七十四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一千六十八丁
【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六百五十一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四十八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一十七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五十二丁】
武定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三百九十九丁各编不一额徴银九十三两六钱七分【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人丁三百五十丁额徴银八十一两八钱康熈二十五年编审清出人丁九丁应徴银二两二分又额外増出沐庄人丁二十一丁应徴银四两八钱八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共十九丁应徴银四两九钱七分以上原额新增共人丁三百九十九丁共应徴银九十三两六钱七分】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土军人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二百三十一丁各编不一实徴军丁银九十二两五钱八分
【康熈七年裁武定所归并州县原额军舎人丁二百二丁应徴银八十五两一钱八分康熙二十六年裁右后二衞并州原额军舎人丁一百五十六丁应徴银五十三两四钱六分共原额军舎人丁三百五十八丁应徴银一百三十八两六钱四分以后编审无增又将武定所军舎土丁四十三丁右后二衞军舎土丁八十五丁就近归并云南府属徴收银四十六两五钱六分外又拨归云南府属土军一丁该银五钱实在军舎人丁二百三十一丁应徴银九十二两五钱八分】
附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二百八十九丁
【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零二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二十一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二十五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四十一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一百二十一丁
【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三十六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八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四十五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三十二丁】
广西府
本府俱系夷戸竝未编丁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土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三百七十八丁各编不一【内除查出影射田地粮条拨抵丁银外】实徴军丁银一百六十八两一钱三分六忽八微七纎四尘二六漠
【康熈七年裁十八寨所并弥勒州原额军舎人丁三百二十五丁应徴银一百四十五两九钱六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五十三丁应徴银二十四两一钱二分以上原额新增共军丁三百七十八丁共应徴银一百七十两八分于雍正四年查出影射民屯田地科徴粮条抵作丁银一两九钱四分九厘九毫九丝三忽一微二纎五尘七四漠仍应徴银一百六十八两一钱三分六忽八微七纎四尘二六漠】
附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一百二十四丁
【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七十六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十六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十六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十六丁】
广南府
本府俱系夷戸竝未编丁
元江府
本府俱系夷戸竝未编丁
开化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额定附近阿迷蒙自归入民丁二十五丁各编不一额徴银六两八钱二分【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本府俱系夷戸竝未编丁
附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一百零六丁
【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五十四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二十八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十二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十二丁】
镇沅府
本府新设俱系夷户竝未编丁
威逺
雍正九年编审清出三圈蛮令等村年纳丁银三十二两
东川府
本府新经改归俱系夷戸竝未编丁
昭通府
本府新设俱系夷戸竝未编丁
普洱府
本府新设俱系夷戸竝未编丁
大理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四万七千七百三十六丁各编不一额徴银六千五百九十一两九钱六分【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人丁四万七千九百五十六丁额徴银六千六百七十五两三分六厘康熈二十五年编审清出人丁一百四十八丁应徴银三十二两九钱又额外増出沐庄人丁一百七十七丁应徴银二十三两二钱九分内除拨归旧北胜州人丁八百九十四丁该银一百四十一两八钱三分四厘外实存人丁四万七千三百八十七丁应徴银六千五百一十两三钱九分二厘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三百四十九丁应徴银八十一两五钱六分八厘以上实额新増共人丁四万七千七百三十六丁应徴银六千五百九十一两九钱六分】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人丁除顶补老故外共四千六百七十五丁各编不一【内除查出影射田地粮条拨抵丁银外】实徴军丁银一千四百八十二两一分三厘八毫一丝七忽七微四纎九尘二四漠
【康熈七年裁洱海大罗二卫归并州县原额军舎土军人丁一千四百六十丁应徴银五百七十二两九钱六分二十六年裁大理澜沧景东三衞归并州县原额军舎土军人丁四千九百八十七丁应徴银一千八百四十九两七钱四分内将澜沧卫军舎人丁一千四百九十九丁拨归永北府徴收银五百二十九两八钱六分外实存军舎土军人丁四千九百四十八丁应徴银一千八百九十三两五钱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三十丁应徴银九两雍正三年 题准将太和邓川浪穹三州县土军丁三百三丁该银三百三两永行豁免实在军丁四千六百七十五丁应徴银一千五百九十九两五钱于雍正四年六年查出影射民屯田地科徴粮条抵作丁银一百一十七两四钱八分六厘一毫八丝二忽二微五纎七六漠仍应徴银一千四百八十二两一分三厘八毫一丝七忽七微四纎九尘二四漠】
附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一万二千一百九十七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七千八百六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千四百七十三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千六百一十三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千三百五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一千四百六十五丁【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一千二十三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三十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五十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六十二丁】
楚雄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一万三百五十六丁各编不一额徴银四千一十九两一钱八分八厘【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人丁一万一千三百二十三丁额徴银四千三百九十五两八钱五分五厘康熈二十五年编审清出人丁五丁应徴银一两八钱五分又额外増出沐庄人丁六十二丁应徴银二十四两八钱三分一厘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一百四十二丁应徴银五十一两四钱七分二厘以上原额新增共人丁一万一千五百三十二丁应徴银四千四百七十四两零八厘雍正七年将定边裁并蒙化除去人丁一千一百七十六丁该银四百五十四两八钱二分外实在人丁一万三百五十六丁应徴银四千一十九两一钱八分八厘】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人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一千七百一十四丁各编不一【内除查出影射田地粮条拨抵丁银外】实徴军丁银七百六十八两一钱八分一厘六毫一丝五微二纎二尘四四漠
【康熈七年裁楚雄衞定远所并县原额军舎人丁一千八百七十二丁应徴银八百六十三两四分内将定逺所军舎人丁二百丁拨归姚安府徴收银一百三两五钱八分外实存军舎人丁一千六百七十二丁应徴银七百五十九两四钱六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四十二丁应徴银十八两一钱二分以上原额新增共军丁一千七百一十四丁应徴银七百七十七两五钱八分内除豁免太监陈小禧丁银三钱又于雍正四五两年查出影射民屯田地科徴粮条抵作丁银九两九分八厘三毫八丝九忽四微七纎七尘五六漠仍应徴银七百六十八两一钱八分一厘六毫一丝五微二纎二尘四四漠】
附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三千八百三十五丁
【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二千二百九十九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四百七十一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六百七十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三百九十五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六百零二丁
【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三百三十二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七十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一十四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八十六丁】
姚安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二千六百八十四丁各编不一额徴银八百八十两五钱一分【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人丁二千五百六十三丁额徴银八百四十五两三钱一分康熈二十五年编审清出人丁二十四丁应徴银八两四钱又额外増出沐庄人丁四十六丁应徴银一十两一钱二分自康熙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五十一丁应徴银十六两六钱八分以上原额新增共人丁二千六百八十四丁共应徴银八百八十两五钱一分】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人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一千四百七十三丁各编不一【内除查出影射田地粮条拨抵丁银外】实徴军丁银五百五十八两八钱四分八厘三毫六丝三忽四微三纎五尘五五漠
【康熈七年裁中屯所并县原额军舎人丁四百一十一丁应徴银一百七十六两二钱二分又定逺所拨归军丁二百丁应徴银一百三两五钱八分二十六年裁姚安所并州原额军舎人丁八百二十七丁应徴银三百六十三两三钱九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三十五丁应徴银一十两三钱四分以上原额新増共军丁一千四百七十三丁应徴银六百五十三两五钱三分于雍正五六两年查出影射民屯田地科徴粮条抵补丁银九十四两六钱八分二厘六毫三丝六忽五微六纎四尘四仍应徴银五百五十八两八钱四分八厘三毫六丝三忽四防三纎五尘五五漠】
附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八百二十五丁
【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五百二十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五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二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九十八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四百五十丁
【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二百七十九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五十六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六十四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五十一丁】
永昌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七千八百九十八丁各编不一额徴银八百三十两七钱二分【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人丁七千五百六十五丁额徴银八百两八钱四分康熈二十五年编审清出人丁二百五丁应徴银一十六两四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一百二十八丁应徴银一十三两八钱四分以上原额新増共人丁七千八百九十八丁应徴银八百三十两七钱二分】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人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二千六百三十三丁各编不一【内除查出影射田地粮条拨抵丁银外】实徴军丁银一千五十一两九钱二分二厘四毫三丝四忽五纎二尘七一漠
【康熈七年裁永平御并县原额军舎人丁九十丁应徴丁银三十二两五钱二分二十六年裁永昌腾冲二衞归并州县原额军舎土军人丁二千八百四十八丁应徴银一千三百九十四两四钱二分二十五年编审清出人丁一十六丁应徴银五两二钱八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五十二丁应徴银十八两三钱二分雍正三年 题准将腾越州土军丁三百七十三丁该银三百七十三两永行豁免实在军丁二千六百三十三丁应徴银一千七十七两五钱四分于雍正五六两年查出影射田地科徴粮条抵作丁银二十五两六钱一分七厘五毫六丝五忽九微四纎七尘二九漠仍应徴银一千五十一两九钱二分二厘四毫三丝四忽五纎二尘七一漠】附
盛世滋生人丁
雍正九年分民丁共一千五百八十五丁
【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八百九十七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六十二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二百六十五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二百六十一丁】
雍正九年分军舎人丁共四百三十七丁
【康熈五十五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六十三丁六十年编审清出滋生六十二丁雍正四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七丁九年编审清出滋生一百五丁】
鹤庆府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民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一万一千四百三十三丁各编不一额徴银一千四百九十二两九钱九分【摊入通省民赋田地输纳】
【原额人丁一万一千二百八十四丁额徴银一千四百七十九两四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一百四十九丁应徴银十三两九钱五分以上原额新增共人丁一万一千四百三十三丁应徴银一千四百九十二两九钱九分】
雍正九年分编审清出军舎人丁除顶补老故外共七百六十八丁各编不一实徴军丁银二百八十七两八钱
【康熈七年裁鹤庆御并府原额军舎人丁八百七十丁应徴银三百九十四两一钱二分自康熈三十年至五十年五次编审清出人丁六丁应徴银一两六钱八分雍正三年 题准将本府土军丁一百八丁该银一百八两永行豁免实在军舎人丁七百六十八丁应徴银二百八十七两八钱】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