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497 页/共 1860 页
○是年。旌表孝子、江苏等省夏正生等十三名。孝妇、陈氏等二口。守节合例。八旗满洲苏勒吉等妻徐氏等一百十口。蒙古根第等妻卜氏等二十一口。汉军郎党等妻升氏等二十三口。奉天等省驻防唐九等妻托廓罗氏等三百三十九口。直隶等省杨志龙等妻曹氏等一千三百五十三口。未婚守志、江苏等省刘士惠等聘妻张氏等二十三口。百岁寿民妇、直隶等省赵之琦妻董氏等十三口。各给银建坊如例。
○一产三男、直隶等省单澄清等七家。
○会计天下民谷数。大小男妇一万七千七百四十九万五千三十九名口。存仓米谷三千二百一十九万九千五百一石七斗一升七合九勺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五十五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五十六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
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五年。庚午。春。正月。乙巳朔。上诣奉先殿行礼。
○诣堂子行礼。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寿康宫、庆贺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作乐、宣表、如仪。
○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御太和殿。赐王公臣工等宴。
○御乾清宫。赐宗室王公等宴。
○丙午。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各省耗羡银两。以备地方一切公用。向因漫无稽考。是以条列章程。该部岁杪察核。朕思有正供而后有耗羡。耗羡非正供可比。其未完之项。虽应一体催徵。但输将不无拮据。朕巡幸所至地方。应酌量加恩。以纾民力。直隶屡经巡历。今春暨秋。清跸五台。命驾河汴。明岁即当南幸江浙。山东亦所必经。所有耗羡内直隶、山西、河南、浙江、四省未完银两。全行豁免。江苏、安徽、山东、三省未完银两。蠲免十分之六。著该督抚确查实数。毋令吏胥借端挪抵。正耗混淆。暗行侵蚀。倘有朦混滋弊。即行参奏。从重治罪。上司稍有徇隐。一并严加议处。务使闾阎均沾实惠。以普恩膏。
○又谕。国家钦恤民命。德洽好生。至于鳏寡茕独。尤所矜悯。是以定有独子留养之例。凡属情轻。俱已沾恩减等。惟是愚民无知。往往轻身斗很。不知留养为格外施仁。或转恃此为幸免之路。以致罹于法网。因于案情稍重。或理曲寻衅。金刃重伤。虽经督抚声请。仍以原罪定拟。不准留养。固属该犯罪所应得。但声请之案。不过寻常斗殴等类。断不致入于情实。徒使淹禁囹圄。不得侍养。而穷老孤孀。无所倚赖。深为轸恻。朕思此等罪犯。本非有谋故重情。为常赦所不原。既经定拟本罪。拘系逾时。已足驯其桀骜之气。应量为末减。俾得自新。上年秋审。此等案犯。经九卿定拟矜减者。止有二起。余仍监候。著该部查明各犯祖父母父母现存。果无次丁侍养。俱以可矜减等。请旨发落。嗣后独子犯罪。未邀宽减者。该督抚于秋审朝审册内声明。九卿覆核时。照此办理。以昭轸恤无告之意。著为例。
○丁未。上奉皇太后至定太妃宫、祝九十寿。还重华宫侍宴。
○定领侍卫内大臣班次。谕。我满洲旧例。领侍卫内大臣。班列大学士之上。至雍正年间。以大学士之班。改列于领侍卫内大臣之前。所定甚是。但协办大学士之尚书等。若亦列实缺领侍卫内大臣之上。似与满洲旧例不符。嗣后实缺大学士之班。著仍列于实缺领侍卫内大臣之前。其协办大学士之尚书班次。著列于实缺领侍卫内大臣之后。委署领侍卫内大臣之前。
○又谕曰。张廷玉大学士员缺。曾降旨俟伊南还日开列。今张廷玉既不知朕恩。大学士缺。不应久待。总督张允随。系皇考时简擢封疆。久经委任。资格已深。向来亦有由总督入阁者。著即补授大学士。云贵总督员缺。著硕色调补。两广总督员缺。著陈大受补授。吏部尚书员缺。著梁诗正补授。其协办大学士事。亦即著梁诗正协办。兵部尚书员缺。著李元亮补授。
○湖北巡抚唐绥祖奏。准工部咨裁虚设无用船。湖北旧设救生船一百四只。应裁武昌一。兴国一。黄冈二。广济四。沔阳二。江陵八。公安一。石首二。监利三。松滋七。枝江二。宜都二。宜城二。共三十七。即于庚午年正月停支佣值。船变价归款。下部知之。
○戊申。补服阕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董邦达、为原官。
○是日起。上以祈谷于上帝。斋戒三日。
○己酉。军机大臣等奏。大学士张允随前奏滇省厂铜。较前多获二百余万斤。请拨银办贮。经传旨询问。今覆称、请仍照原议拨银一百万两。可多办铜一百余万斤等语。查每年增铜至一百余万之多。恐采取太过。有伤铜苗。应毋庸议。得旨。是。
○以正黄旗护军统领实图、为镶黄旗蒙古副都统。以刑部右侍郎兆惠、为正黄旗护军统领。兼向导处事务。
○庚戌。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安西提督永常覆奏。臣进京陛见。经甘属灾区。领赈贫民。俱各安怗。但恐青黄不接之时。民力未免拮据。尚需酌量接济。报闻。
○辛亥。祈谷于上帝。上亲诣行礼。
○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祭孝陵。
○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朕此次巡幸五台。大学士史贻直不必随驾。著大学士张允随随往。
○又谕。朕此次巡幸五台。著庄亲王、和亲王、大学士来保、史贻直、在京总理事务。其月选之文员内、通判州县等官。武员内、八旗护军校、骁骑校。及外省送到之补放水手官、骁骑校等官弁。并年满千总。俱著王大学士照从前之例验看。可传谕该部知之。
○又谕。我朝旧制。文武大臣上朝齐集。尽行乘马。前因满洲大臣乘轿者过多。朕曾降旨禁止。未经遍及文武大臣。近闻文大臣等。一味偷安。虽京城至近处所。亦皆乘轿。若云为文大臣等部院行走所宜。而国初部院大臣。何以并未乘轿。此皆由平时不习勤劳之故耳。满洲臣仆。当思旧制。效法前人。如不练习乘骑。倘猝遇紧急差务。不能乘马。是何道理。嗣后满洲文大臣内。年及六旬。实系不能时常乘马者。著仍乘轿。余皆禁止。再王公等不论老幼。尽行乘轿。亦非旧制。嗣后除履亲王同辈王等。及余王公年老者。仍令乘轿外。余惟年节准列仪仗乘轿上朝。常期俱著乘马。将此通行严禁。倘有不凛遵者。察旗御史即行参奏。如有徇隐。经朕查出。将该御史一并治罪。决不宽宥。
○壬子。享太庙。遣诚亲王允秘恭代行礼。
○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御紫光阁。赐蒙古王额驸台吉等宴。
○遣官祭太岁之神。
○谕。据甘肃巡抚鄂昌奏称、肃州并山丹县地方。收成歉薄。从前州县。有匿灾未报查勘不实之弊。已飞饬委署宁夏道杨灏、候补知州许登第。逐一查明。借给口粮等语。甘省远处边陲。地瘠民贫。非他省可比。鄂昌于奏报赈务情形。甚属迟缓。著饬行。其肃州被灾地方。已降旨缓徵外。山丹县被灾之处。所有本年未完正赋。及带缓各年未完正借钱粮。概予缓徵。以纾民困。并作何资助之处。该抚即速查明。分别借赈。一面奏闻。一面办理。副朕轸念边氓至意。该部遵谕速行。
○又谕军机大臣等。肃州、山丹等州县贫民。多有乏食。该抚鄂昌并不早行奏报。虽据称该州县等匿灾不报。查勘不实。该抚何以不预为饬查。鄂昌此番简任巡抚。于查办赈恤事宜。甚属迟缓。且回护文员。著传旨严行申饬。令其痛加悛改。至甘州府知府高继光。前据该抚奏称、永常素与不睦。则高继光乃无过之人。今又奏称高继光拨散赈粮。全不加意督察。错缪<锍-釒>玩。苦累灾民。与前奏尤属自相矛盾。著一并传谕申饬。
○军机大臣等奏。粤海关监督。除关务外。别无所司。向设养廉六千两过多。请减半赏给。已足敷用。得旨。是。
○准噶尔台吉策旺多尔济那木扎勒、遣使臣尼玛等谢准增贸易人数恩。附贡方物至京。
○癸丑。上诣大高殿行礼。
○调江苏学政兵部侍郎庄有恭、为户部侍郎。以左副都御史衔孙嘉淦、为兵部侍郎。命山东布政使崔纪、以右副都御史衔提督江苏学政。
○调安徽布政使李渭、为山东布政使。以太仆寺卿德舒、为安徽布政使。
○甲寅。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御紫光阁。赐准噶尔使臣尼玛等宴。
○查办八旗另记档案人员。谕曰、八旗另记档案人等。经朕屡次交查。俱加恩仍留本任。定以停其升转之例乃欲辨名定分以杜不肖上司之索诈。并伊等希图妄行钻营之弊也。近据镶黄旗蒙古都统查出另记档案之主事巴达克图等。经该部察议具奏革职。但念八旗此等人员。自行首报后。升任补用者。自属不少。如不彻底清查。现在查出之人。既经治罪。而未经查出之人。竟尔侥幸。于理未合。若各旗将此等人员。俱行查参革退。朕心甚为不忍。惟恐伊等失业。深用恻然。著传谕八旗满洲蒙古汉军都统等。将所管旗分另记档案人员。彻底查明具奏。造册送吏户兵三部。以备查对。此内现任文武官员。俱加恩免其革职。各留本任。至停其升转。并伊等子孙不准考试居官。仍准挑补前锋护军马甲之处。俱照从前定例遵行。所有另记档案之现任文武官员。朕既加恩免其革职。其参革之镶黄旗主事巴达克图等。亦照此办理。嗣后如遇伊等升缺。该部按册查明。停其升转。至此等人员内。果有曾经效力人去得者。各该处将伊等另记档案之处。声明请旨。此朕格外特恩。倘仍有隐匿不实。妄图侥幸。并将另记档案之处。不行奏明。含糊保题升转者。或经查出。或被旁人告发。定将保题之该管大臣等。一并从重治罪。断不宽贷。
○乙卯。上诣雍和宫行礼。
○至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