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493 页/共 1860 页
○以广西浔州协副将丁大业、为右江镇总兵官。
○以故广西太平府属龙英州土知州赵作梁子璞袭职。
○壬子。上至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谕、前因郡守县令、当久于其任。而督抚题调题升。徒开竞进之门。能员惟事逢迎上司。希心速化。于吏治无补。经朕降旨命大学士九卿详议。定以历俸三年。始准调繁。宜其吏习民安。举得从容展布。以收绩效矣。乃近来凡遇冲、繁疲、难、四项相兼之缺。该督抚往往以格于成例。调补无人为说。而言官条奏。亦谓俸满者才非干练。干练者历俸未久。不得已。题请在部拣发。需延时日。拣发之员。亦非驾轻就熟。难于胜任。仍请不拘三年俸满之例。则原议所称限年准调者。又捍格而难行。将见久任之效未著而要地之缺易悬。岂为官择人之道耶。且必谓四项相兼者。方准越例调补。是又拘泥成例。所谓月攘一鸡之说耳。若灼见其必不可行。亦不必惮于更易但前此定议亦因听采舆论。广为咨询。众谋佥同。用著为例。若谓不可不与时变通。亦当付之公议。欧堪善摺已交九卿议。今彭家屏又以无可调人员。请拣发候补知县矣。此事著大学士九卿、一并详悉妥议具奏。一面行文直省各督抚令其各就地方情形。如何方于吏治实有禆益之处。切实定议奏闻。寻议、各省州县。三年准调。五年准升之例。应照旧办理。至员缺累系紧要。非干员不能胜任。而年例不符者。准该督抚将实在相须之处。详悉声明。专摺奏闻。除奉特旨准行外如交部议。俟奉旨后。吏部查该员委无别项不合例事故。请旨准行。升署人员仍照久任之例。接算前后俸次。扣足五年实授。至各省情形不同。如何实有裨益之处。应令该督抚切实定议。从之。
○又谕、马得胜现护肃州镇总兵印务。著即补授肃州镇总兵。其重庆镇总兵员缺。著副将萨音图补授。
○谕军机大臣等、据方观承奏称、盘山行宫地面人夫。既奉旨减半雇夫。其各处行宫。应令州县画一办理等语。盘山行宫地面。较他处开阔。是以就近雇夫修理。至各州县行宫。平时自有看守兵役。可供扫除。即朕临幸之时。亦不逾信宿。何须顾用民夫。今据奏各处行宫雇用夫役。请照盘山减半。足见地方官藉端开销。此向来陋习也。著传谕方观承、查明各处行宫。无须雇用夫役者。即应裁革。如有必须雇用者。酌量大加裁减。毋蹈从前冒销之弊。再朕闻盘山地方。近日渐多窃匪。僧舍屡被穿窬。殊属疎纵。著并谕该督、严行稽查拏缉。毋致宵小肆横。
○谕、据将军阿兰泰奏称、郭金供出伊犯事交到刑部时。郎中西琳遣家人王三、王二、诈索银三千五百两。主事巴扬阿、从郭金索银一千两。主事江阿索银二千两。其从前索取银七百两。巴扬阿、江阿、均行承认。惟西琳因别事被参。回京归旗。业经行文咨取。此事关连佐领姚文盛、笔帖式庄连芳。请解任质审等语。自雍正时、有烦皇考圣心。将此等恶习革正。绝无指事诈银等事。今西琳、巴扬阿、江阿、胆敢因事遣家人从郭金诈索银数千两。看来特见朕办理诸事过宽。西琳等遂如此犯法而行。玷辱满洲人等体统。西琳等非汉人可比。若照寻常官员贪劣之例治罪。恶习益生。著刑部侍郎勒尔森、驰驿拏解西琳即刻起程。至彼时。会同将军阿兰泰、审明属实。将西琳、巴扬阿、江阿、即在彼处正法示众。交西琳该旗都统、将伊家产查抄。所有干连此事人等。皆照阿兰泰所奏。解往待质。详加研审。部员似此越法而行。该部大臣。均难免过。著交部严加察议。寻勒尔森、阿兰泰奏、审汛属实。遵旨一面奏闻。一面监视正法。其干连人等。俱分别审办完结。得旨。该部知道。
○户部等部议准福建巡抚潘思榘疏称、龙溪县县丞、移驻华葑。建安县县丞、移驻迪口。建阳县县丞、移驻麻沙。所有分徵钱粮。及学租屯粮丁银。俱应割归办理。书役悉照原额。民壮于各本县拨给四名。关防另铸给。从之。
○癸丑。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仓德一案。该部拟以杖流。但伊本属硁硁自守庸材。骤理繁钜军务。自不能胜。但监司非督抚可比。且伊为属员幕友蒙蔽所致。尚非有心贻误军机。罪在不赦者比。著加恩免其治罪。发往四川。交与该督差委试用。伊名下有应行追赔之项。俟清完之日。酌量以道府等缺。请旨降补。
○吏部议准贵州巡抚爱必达奏称、思州府属之大栏山。离龙泉县仅八十里。偏刀水、近接龙泉仅二十里。均应改归龙泉管辖。至偏刀水之上。系思州府属之大都上土□巴、及石阡府属之大都下二土□巴、迎仙峰等处。俱近在十里内。偏刀水之右二里许。系思属之上株树偏岩。五里许。系镇远、石阡、思州、平越、思南、五府施秉、湄潭、二县交错之尸□工土□巴桥屯等处。亦应归并龙泉。又施秉县属煤水沟。距邑更远。去湄潭止三十里。而落花屯、距湄邑亦止五十余里。均应拨归湄潭。又大栏山至偏刀水。俱系连山接箐。烟户畸零。而偏刀水实为各处适中。最易藏奸。应设一汛。拨石阡营外委把总一员。步兵二十名驻防。即于大都土□巴分设一塘。再于河土□巴添设一塘。分驻游巡。从之。
○吏部议四川总督策楞奏、龙安府知府通正患病。请解任调理。通正居官何如。该督并未声明。与例不符。应毋庸议。得旨。督抚题请属员患病调理。与例不符。该部自应照例议驳。但因现在议驳。悬缺久待。于吏治无益。龙安府员缺。已据该督题请。降旨令庄学和署理。嗣后如有道府等官患病题请解任。其员缺应题者。即拣选具题。应请旨、或归月选者。该部即行查明办理。不必俟覆准方行开缺。著为例。
○刑部议山西巡抚阿里衮参奏、善岱协理笔帖式成泰、擅用非刑。纵役索诈。并办理七协事件迟延。应罚俸一年。事在恩诏以前。应请宽免。得旨。此案情节。明系成泰擅用非刑纵役索诈。福增阿妄加鞭责。滥行羁禁。不能整理地方。徒多扰累。该抚但据卓尔岱呈详。即为题结。不知伊等皆系卓尔岱属员。乃据一面之辞。为之开脱。岂可任其朦混。从前伊等联衔直揭都统八十五。虽八十五在归化城办理诸务。原不妥协。而成泰等如此任意苛虐。纵容勒索。则其互相朋比。肆行无忌可知。此风断不可长。该部但照该抚所请。拟以罚俸。更为援赦。何以示惩。且累年悬案不结。延玩已极。尚谓其俱属有因。并非无故迟延。岂有十余年积案至二百余件。经该都统噶尔玺具奏之后。至今犹存九十余件。不为完结。尚得谓之迟延并非无故乎。该笔帖式等肆意妄行。疲玩相习。不可不严行整顿。著将七协笔帖式成泰等、俱行革职。该部即速另行拣选。带领引见。候朕简补。所有未经完结之案。令其作速审结。如再迟延。即严查参处。卓尔岱袒护属员。亦著交部察议。
○甲寅。是日起。上以冬至祀天于圜丘。斋戒三日。
○乙卯。谕、例载凡遇斋戒日期。大臣等俱在本署斋戒。侍卫在侍卫教场斋戒。但近来大臣等内。有兼理别项差使。并不赴该署斋戒者。亦有另寻别所斋戒者。朕思侍卫等斋戒。尚有稽察之人。大臣等不赴公所斋戒。其别所并无稽察之人。虽有处斋戒。与在家何异。凡祭祀斋戒。特为尽其诚敬之心所关甚重。嗣后凡遇斋戒之日。大臣等虽兼别项差使。俱在该署斋戒。若无衙署。如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散秩大臣等。俱在紫禁城内斋戒。倘有违误。一经查出。定行治罪。
○丙辰。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丁巳。冬至。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
○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
○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午。圣祖仁皇帝忌辰。遣官祭景陵。
○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谕军机大臣等、据布兰泰奏请将马兰镇中军游击王爵、补授直隶提督中军参将一摺。殊属小见。布兰泰之升授提督。乃因海亮不能胜任。一时无人。姑且擢用。非为布兰泰之优为提督。且非因其近日有营伍事之奏。谓其留心整顿也。提督中军现缺。例应题补。通省中岂无合例可题之员。而必沾沾本镇属员。越例保荐。方可收臂指使耶。布兰泰甫经升任。即市恩于本镇旧属。未免器小易盈。所奏不准行。著传旨严行申饬。
○大学士等议奏、金川案内倒毙马。据钦差侍郎兆惠、四川总督策楞等、分晰覆奏。查郫、灌、两县倒毙十五匹。应赔。其桃关、草坡、树林口、三站马四百六十二匹。内倒毙六十九匹。系十分之一五。应照例开销。至跟达、美诺等五站。请以十分倒四报销。应俟该抚查覆再议。此外尚有马骡一万三千七十二匹。系省城应差、北站安台、协济御塘、及接应凯旋官兵长骑入陕等项之用。内共倒毙九千六百九十九匹。查本年二月内奉旨。以此次台站马匹。当军兴旁午。非寻常可比。该督抚据实具奏。酌量加恩。应即照十分倒三例。报销三千九百二十匹。其逾额之五千七百七十九匹。著落各塘站经管之员分赔。再变卖疲乏马。自与购买不同。应如所请、准照八两缴价。从之。
○定告养坐补原缺例。吏部议奉天府府尹苏昌奏、开原县知县苏为正、请终养一疏。得旨。向例官员以亲老改补近地者。仍令坐补原缺。所以杜规避也。而告请终养之员。未有坐补原缺之例。夫父母年逾耆耋。许令侍养。乃国家锡类之令典。然亲年子所素知。何必俟历任后方行请告。安知其非因现缺平常。将来即可铨补他缺。藉以自便其私。是特为巧于规避者开捷径矣。苏为正到任甫及二年。即请终养。显有规避情弊。此本所奏不准行。著再留任三年。以示惩戒。嗣后官员亲老。与终养之例相符者。于未得缺前。许其呈请。已经铨选抵任者。将来亦坐补原缺。著为例。
○大学士礼部议、浙江学政于敏中奏、浙省生员三次欠考者。请暂缓褫革。咨行游幕地方。催令回藉补考。与例不符。应毋庸议。得旨。朕前降旨、生员岁考欠至三次以外者。皆行黜革。今于敏中以浙省游幕在外、欠至三考者。通计有七十余名。请立定程限。咨催回籍补考。大学士会同该部议驳。甚是。但朕念该省士子。其逾限尚系初次。且有七十余人之多。伊等向来读书人泮。亦非容易。若尽行除名。情有可悯。此七十余人。著加恩免其黜革。以示朕格外矜全之意。著勒限催回。补考一次。若仍藉端规避。不赴考者。即行黜革。其如何勒限。著该部定议。嗣后如有三次欠考者。依此议行。
○命詹事裘曰修、侍读学士王际华、俱在南书房行走。
○己未。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军机大臣等、据方观承奏称、乾隆二年、河身自六工以下。己有高仰之形。经大学士鄂尔泰往勘。会同前督臣李卫、河臣顾琮、议改挖新河。即以北堤为南堤。另筑北堤。计长三十六里。因其下有积水侵占。未及完工。至乾隆五年、河臣顾琮续请接筑北埝。臣此次查河。详加履勘。祗须略为修补。开挖新河。以容正溜。惟多村庄庐舍。非此数月内能办之事。是以仍议暂由旧道等语。朕思加高堤埝。固属治水下策。而挖改河口。亦未易轻言。盖洪流巨涨。非人力所能开浚。使永定河而可挖。则黄河亦可挖使复循九河故道矣。即今改挖新河。而数年之后。不能保其不复淤塞。则此一番工役。岂不徒为虚费。况卢舍至万有余户。坟墓至六千余穴。田亩至千有余顷。小民安土重迁。难与图始。无故而令其流移转徙。彼未见远水避灾之利。而先已不胜扰累。此改河之议。不待智者而知其不可也。鄂尔泰久经物故。即使筹办未当。亦不必问及后嗣。其所勘或就当时情形定议。或本属无益空言。俱姑置弗论。但所称未及完工者。其已兴修之处。曾有几成。顾琮接筑北埝。曾否完竣。摺内尚未明晰。自朕观之。治河之道。加高固不可行。培厚或庶其可。诚使培于堤后。而前岸之近河者。展而益宽。则水有所容。可免于溢决。此变通于前人不与水争地之意。而可无纷更徙置之劳。当较胜于加高束水。与开挖新河者。朕明春巡幸霸州。即可按行永定。亲加相度。其中一切未尽情形。该督面请指示。著先行传谕知之。
○命翰林院侍讲郭肇璜、周玉章、俱在尚书房行走。
○庚申。月食。
○定关税赢余、照雍正十三年额。谕、户部所奏各关徵收赢余银两。比较上届短少者。按分数加以处分一摺。所见虽是。但赢余究在正额之外。然非额外别徵赢余。缘照额徵收。尽收尽解。其溢于成额者。即谓之赢余。是名虽赢余。实课帑也。亦即正供也。岂有居官食俸。受国家豢养之恩。至侵亏课帑。而可置之不问之理。然该部定议。亦有未协之处。如议而行。则好论之徒。必将谓计臣习于言利。故不得不为详悉开示。当康熙年间。关差各有专员。恣意侵蚀。不但无赢余。并不敷正额。然至任满之时。未尝不量其所入。派工派差。无得饱其私橐者。而当时风气。俱视缺额为分所当然。是以有雍正年间一番清理。凡官侵吏蚀。仆役中饱。举烛照而数计焉。于是各关之以赢余报者相属。而缺额者从未之闻矣。可见岁额本敷。赢余本有。向之有缺无赢。其弊自在漏卮耳。自朕御极。而中外人心。举知政尚宽大。希图欺隐。时则赢余岁减一岁。又将渐开亏损正额之端。用是曾降谕旨。所有较前减少之员。交部严行察议。令其稍知法纪。而朕意又恐查核过严。则各关自顾考成。必求溢羡。或致藉端横索。因令数目相仿者。该部即行核题。如其大相悬殊。令各该督就地方实在情形。据实声覆。非不知督抚查核。不过据监督之所申报。代为奏闻。并无另行查办之处。自以赢余非库帑可比。论洁已奉公之道。固不当染指。但尚与侵盗钱粮有间。故为伊等稍留余地。开一解免之门。亦可知朕意之所在矣。迄今年复一年。较前有减无增。部臣以督抚核题。虽称并无侵隐。亦缘该员办理不善。请比较上届、短少至一分以上者。各按数定以处分。此虽为慎司国计起见。然所称与上届比较。不无流弊。有如甲赢一万。则下届之乙。必思赢及万有五千。再下届之丙。又将增加二万。至丁而三万。似此相竞不已。又将无所底止。必致病商歛怨。非理财之正道也。夫赢余无额。不妨权为之额。朕意当一以雍正十三年徵收赢余数目为定。其时正诸弊肃清之时。而亦丰约适中之会也。乾隆元年以后。则诸臣幸朕初政之宽。而渐起弊端之时也。概不可准。自雍正十三年。而上下二三十年之中。岁时之殷歉相若也。贾舶之往来相若也。民风之奢俭相若也。则司榷之徵收。又何至大相悬殊哉。嗣后正额有缺者。仍照定例处分。其各关赢余成数。视雍正十三年短少者。该部按所定分数议处。永著为例。既可杜徵多报少。侵肥己橐之渐。亦不至长竞胜增加之端。庶为得中。如此而仍有以言利兴訾者。是为罔知大计。而直欲饱其欲壑者耳。其详谕中外知之。
○户部议准升任浙江巡抚方观承疏称、仁和县民张彩等。认恳沿海沙地二千八百三十顷六十六亩零。每年应徵银一万六千四百七十四两零。均系荒沙。遵例六年后起科。从之。
○户部等部议覆漕运总督瑚宝奏称、漕船回空时。随帮员弁。虽已押空到次。应仍在帮约束稽查。如有风火事故。即行开参。倘新运千总已到。取有接收日期文结即将新运千总开参。至总押同知等官。既回空到次。应免参处。再防范私盐。应饬沿途营汛员弁。于粮船经过时。毋许老幼跟船货卖。只许柁丁水手、向官铺售买。总不许出定例四十斤。倘查出多带私盐。讯其何地所买。量加议处。从之。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五十二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五十三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
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四年。己巳。十一月。辛酉。谕、凡日月交食。授时者原可推算而得。而春秋之例。又纪日而不纪月。朕惟悬象著明。人所共仰。虽为晷运之常有。自不若光朗之恒度。无事于讳。不可不谨。故禜社奏鼓。自古重之。旧制交食分杪时刻。颁行各省。不及一分者。不行救护。后定为三分以上。方行救护。又经礼部奏定。不见食省分。并不及三分者。俱不行知。夫不先期行知。则二三分者原可见食。将致反生疑骇。不以为灵台失占。即谓有司怠事。非所以克谨天戒也。嗣后仍循曩制。一分以上者。即令救护。前期五月。具题请旨。无论见食不见食省分。俱颁行。其不见食省分。不必救护。
○谕军机大臣等、据方观承奏称、大名府元城县民人陈宫。口首有朱培卿、能知铁布衫法术。住山东青州。往来曹州府等处。又据郑子玉供称、向日曾闻朱培卿是一医生。系济南人。现住范县李家集。已飞饬道府、选差密行关提。并一面密咨山东抚臣、一体查缉等语。该督即称朱培卿迹涉诡秘。必应拏获严讯。著传谕准泰、令其严缉务获。毋致远扬。该抚勿以事小而忽之。亦勿过张皇骇听可也。寻奏、接准方观承来咨。即密饬查拏。嗣据范县知县刘翀覆称、查该犯朱培卿、即朱培清。住郓城县探花刘家庄。已密关郓城县查办。随据署郓城县知县徐文勇禀称、密赴该处侦缉。该犯已于本年二月内外出。在该犯家中严搜。并无违禁器物。邪书邪教经图。以及魁楼宝物等项。讯据伊刘氏供称、伊夫原习拳棒。并未为匪。今年二月出外。不知去向。邻佑供同。并访查元城县陈宫。本有疯疾。再查朱培卿二子朱桂、朱桐、亦先经出外。现饬多选干役。分头躧缉。不敢稍忽。亦不敢张皇。得旨。知道了。不可张大其事。致冤无辜。亦不可存化为无事之念。
○补行乾隆十三年江南省大计、罢软官一员。年老官一员。才力不及官一员。分别处分如例。
○以珲春协领赫保、为伯都讷副都统。
○壬戌。上御乾清门听政。
○诣皇太后宫问安。
○幸瀛台。
○谕军机大臣等、高斌覆奏河工加高培厚一摺。但声叙南河现在修防工作。而北河不涉一字。前旨谓之淤垫。即前督动项加培之处。伊非旧日曾任直隶河道总督者乎。直隶总督。非兼理河务者乎。乃欲置身局外。一若无与已事者。明系存心巧避。在高斌不当出此。著传旨申饬。昨又据方观承奏称、永定河六工以下。自乾隆二年、河身已有高仰之形。经大学士鄂尔泰往勘。会同前督臣李卫、河臣顾琮、议于半截河堤北。改挖新河。即以北堤为南堤。另筑北岸大堤。计长三十六里。未及完工。乾隆五年。顾琮续筑北埝。与大堤相连。亦非为改河之用。据近年情形。应就旧有之北大堤。于六工改移下口。使水由地中等语。朕思浚河改口。事大不易。六工以下。是否必当改挖新口。是否有利无害。后此是否不致复行淤塞。高斌久任畿辅。永定全河。其所熟悉。著将方观承原奏、并朕谕旨。一并抄寄高斌阅看。令其据伊所见。可行不可行。有益无益。如何方为妥协之处。切实具奏。
○户部议准四川总督策楞疏称、遵查乾隆十三年办米办夫之州县。总计应徵正闰地丁银、六十六万一千七百五十七两零。应免银三十八万三千四百八十九两零。除已完银四十九万一千六百四十八两外。未完银仅一十七万一百八两零。不敷应免之数。若将已完在库银。零星分还各户。事属难行。请将十三年应免钱粮。统于十四年地粮银内分别蠲免十三年尾欠。仍于应徵时照数徵收。至十四年地粮银。分别豁免外。尚有应徵之数。另行查办。从之。
○以大理寺少卿陈世烈、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