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410 页/共 1860 页

○是日、驻跸齐老图。翼日如之。   ○乙酉。上诣皇太后和幄问安。   ○行围于喀喇玛拉噶。   ○谕据直隶总督那苏图奏称、直属被水州县。有成灾较重之天津、静海、文安、大城、霸州、永清、武清、津军厅、等八州县厅。应请照例先行抚恤一月口粮。其成灾较轻之河间、任邱、南皮、青县、沧州、庆云、宝坻、七州县。毋庸普赈。但其中极贫下户。口食维艰。应请一例摘赈。抚恤一月口粮等语。朕思庆云一县。此次成灾虽轻。但该处屡被荒歉。地瘠民贫。朕甚轸念。著照被灾轻重之天津等处。一例普赈。余著照该督所请。分别赈恤。俾民食得资接济。至此十五州县厅属。既被偏灾。所有应徵钱粮。小民输纳。必多拮据。著加恩将该处应徵新旧钱粮。暂行缓徵。以纾民力。该部遵谕速行。   ○又谕、据杨锡绂奏称、原任户部侍郎陈树萱、家居并不安分。每因细故争讼。并干谒地方官等语。近因各省绅衿。渐有恃势欺凌乡里。干豫词讼之习。曾经降旨训饬。杨锡绂查出据实陈奏。甚属可嘉。陈树萱、著交部察议。寻议、应照例革去职衔。得旨、陈树萱、著革去侍郎衔。   ○兵部议准、湖广总督塞楞额奏称、湖南武冈营、并城步汛。向归宝庆协管辖。乾隆三年。将城步县改隶靖州。并将城步汛、武冈营、俱归靖州副将兼辖。城步距靖。路远未便。请将武冈营游击。并城步汛守备等官。均仍归宝庆协兼辖。从之。   ○工部议准、安徽巡抚潘思榘疏称、临淮县西土坝埂。被水冲没。亟应修筑。请动项兴修。从之。   ○豁除浙江钱清场、海潮坍没上则田十四顷十五亩有奇额赋。   ○赈恤湖南耒阳、衡山、零陵、祁阳、东安、永明、城步、绥宁、会同、等九县。本年分水灾饥民。   ○赈恤陕西朝邑县、本年分水灾饥民。   ○赈恤广东顺德、博罗、广宁、等三县。本年分水灾饥民。   ○旌表守正捐躯之广东东莞县民吴昌远妹吴氏。   ○丙戍。上行围于巴颜陀罗海。   ○大学士等议奏、来年孟春。皇上稽古东巡。致祭先师。经过泰山。肃将祀事。所有应行典礼。命臣等详议。谨查康熙二十三年。圣祖仁皇帝致祭阙里。均用阙里礼乐。今遵旧制。惟文庙乐章。虽经颁发曲阜。恐本处乐工未谙。令乐部、太常寺、量派司乐、及乐舞生、前往演习。致祭礼成。御诗礼堂讲书。宣敕谕于五氏官员子弟。宣读敕谕。于大学士内奏派一员。讲书人员。于文职大臣内奏派二员。会同衍圣公、于五氏子弟内、选择二员进讲。其敕谕及应讲之书。由翰林院撰拟。讲书礼成。驾诣孔林。行祭酒礼。至周公庙、即在曲阜。照例遣官读文致祭。泰山灵岳、近在鲁邦。应行致祭。古者因名山以升中。原有燔柴之礼。昔圣祖仁皇帝因仪文度数。书缺有间。后世议封禅者、又多附会。因从廷议。照五岳礼致祭。今致祭泰山。请照旧行礼。惟是泰山向不用乐。查周礼大司乐。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是山川之祭。自古用乐。今特举盛典。秩于岱宗。请仿古用乐。其乐章、令乐部撰拟。乐器、乐工、及香帛等项。令乐部、太常寺、带往。从之。   ○是日、驻跸巴颜陀罗海。   ○丁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   ○是日驻跸珠尔噶岱硕龙。   ○是月。直隶总督那苏图奏、查勘束鹿县滹沱河改徙。旧河渐成平地。新河顺轨安流。毋庸筑堤捍御。其被水贫民。已酌量赈恤。得旨、所见甚是。一筑堤即成河工。有损无益之事也。   ○又会同钦差宗人府府丞张师载奏、永定河汛水出漕。应于北岸崔营村、筑草坝一座。又南北两岸。水浸堤根。堤工卑薄处。量加培修。现在为期尚早。大学士高斌、不日回任。再与酌定办理。至永定河下口。由沙家淀归凤河。现在凤河多浅狭处。应展挖宽深。目下淀水尚未全消。俟冬月再行勘估。得旨、是刻不容缓者。即照尔等所议行。其余俟高斌之至。   ○山东巡抚阿里衮奏、定例武职副将以上准丁忧。参将以下不准。近虽有给假治丧。及二十七月内停升转之例。与文职究未画一。查直省武职。有祖父母、父母、年老。家无次丁者。俱准终养。是武职亲在之日。得与文员一例终养。独至亲殁。不得与文职一体丁忧。揆诸人子之心。殊有未安。且武职丁忧。康熙二十五年、曾经举行。请嗣后参将以下、俱照文职丁忧。如有边关紧要。及军机调遣。许该督抚提镇、题请留任。卫所官员。运粮闻讣者。运完回籍守制。得旨、自是名正言顺之文。但行之恐有捍格。俟朕酌量。   ○定边副将军额驸策凌奏、绥远城将军补熙、遣佐领素尔芳阿前来买马。臣详加询问。据称归化城民人。向俱往鄂尔坤买马。是以将军差来置买。并无别故等语。素尔芳阿、应俟其买马后。即为遣回。得旨、业经前去交易。若使空回。劳苦益多。著好为照管。勿令生事。急速买完遣回。此俱补熙等、市利轻举。业经有旨训饬。   ○川陕总督张广泗奏、到军营后。查访班滚果否烧死之处。因闻有自班滚处逃回土兵昔什绰、扒塔儿、随唤至军营。细加盘诘。据供班滚于如郎寨逃出。即往沙家邦寨中藏匿。嗣大兵焚毁泥日寨。并无班滚在内。又接提督武绳谟札称、有新投兵丁王怀信。向在里塘。亦闻班滚未死。并传说现在金川各等语。是班滚未经烧死。已属显然。臣仍多方密访。务得实在下落。再行奏闻。得旨、览此则班滚实未死也。如其未死。舍金川而何往。一事而成两功。惟卿是赖。至于一切顾虑。恐惹嫌怨之处。皆可不必。勉之。   ○又奏、本年五月内。据管理里塘粮务巴县县丞禀报、瓦述崇喜长官司达汉太吉等兄弟。及喇嘛头人等八员名。被番众杀死。并询据跟随达汉太吉之土目鄂木结供称、众番行凶时。闻有长官司俄木劳丁声音。并见伊土目喇嘛塔在场等语。随饬提犯审办。讵俄木劳丁托病不出。而口□赖嘛塔亦不到案。现委员晓谕俄木劳丁。先将口□赖嘛塔献出。再行相机办理。如敢抗拒。俟金川奏凯后。即就近移兵剿办。得旨、览。此所谓一事未完。复生一事者也。既不能恝置而不问。又不能为一劳永逸之谋。前此之督抚提臣。不能辞其责。此后之经略。卿其何以副朕悬望耶。   ○署广西按察使钟昭奏、粤西土俗。最易轻生。偶有偷窃事犯。即公众议罚。倘辩论不服。竟逼令自尽。或令伊父母亲族。公同致死。此等案件。臣必尽法按拟。并出示严禁。至苗猺各种。性最愚顽。惟听该头人指挥。如头人奉公守法。即可宁谧。若头人欺诈。多生事端。现饬各州县、将玩法头人。逐一革除。另选委充。得旨、是。以明刑弼教之意。行化民移俗之方。日计不足。月计有余。汝其勉之。亦不可欲速也。   ○广西左江镇总兵杨刚奏、安南莫匪。自败往牡丹以后。势已困敝。现在边外宁靖。贴防边兵。已全彻归伍。得旨、虽云彻防。尚应时常留心探听。以备不虞。   ○云贵总督张允随奏、滇省安宁、广通、楚雄等三州县。黔省台拱、天柱、古州、下江等处。秋禾被旱。现委员查勘。酌量接济。余俱有收。得旨、览奏欣慰。至台拱古州。乃苗疆要地。彼处缺雨。恐顽苗乘此新易总督之时。故智复萌。一切卿宜留心。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七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八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二年。丁卯。九月。戊子朔。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   ○遣官祭贤良祠。   ○谕、朕出口巡幸。睹田禾丰稔。与与翼翼。较去年秋成相仿。实为欣慰。但道旁禾稼。尚有未经收获者。恐随从人等。稍有践踏。著加恩将经过州县地方。本年应徵额赋。蠲免十分之三。著总督那苏图详悉确查。妥协办理。   ○又谕、据山东巡抚阿里衮奏称、沂州府之兰山、郯城、二邑。河道淤塞。堤埝塌颓。为累年被水之由。应动帑疏筑等语。疏筑提埝。为利民之举。且二邑河道淤塞。以致屡被水灾。以工代赈。实属应行。河务所关。须将上源下委。审度周详。然后可以兴举。著大学士高斌、于江南查赈事竣时。便道查看。将应行疏筑之处。悉心妥酌。勘实奏闻。   ○谕军机大臣等、据安宁奏称、金坛县知县冯观民亏空一案。不能早为参处。即系臣之咎。于题参本内附疏声明。将来冯观民之亏空。不能完补。应于臣及藩司等各名下分赔等语。此案屡经安宁批饬查参。而王师等观望不前。今安宁复行查出参奏。著传谕大学士、本到之日。拟票安宁既经自行查出参奏。免其分赔。如冯观民不能完项。著王师等赔补之签。   ○又谕、今岁苏松等属。沿海地方。猝被风潮。朕已屡降谕旨。缓徵加赈。并截留漕米。豫筹接济。复命高斌查办。今览安宁所奏、坍塌房屋十万余间。淹毙人民一万二千余口。实非寻常灾祲可比。大抵较雍正十年潮灾相仿。朕心深觉怵惕。更为悯恻。可传谕大学士张廷玉、讷亲、将雍正十年江南风潮所颁谕旨内。如何特加恩恤。并有引过之旨否。查明仿照写旨。一面先行颁发。一面奏闻。如彼时未经奉有特旨。可著大学士等详悉斟酌。此次小民罹此大灾。虽经屡颁谕旨。或更宜特沛殊恩。以苏民困。并应否用引咎责躬之辞。商酌妥协。缮写谕旨。随本速行奏来。寻奏、江苏潮灾最重。已屡奉谕旨。多方接济。筹画周详。兹更欲特沛殊恩。所有应行事宜。臣等俱于拟写谕旨内叙入。恭候钦定。再查雍正十年江苏被灾。所奉谕旨。未载引咎之辞。此次似可毋庸添叙。报闻。   ○又谕、近据大学士等议奏、明岁朕躬诣阙里。恐本处乐工。于钦定乐谱未谙。派乐部、太常寺员役。前往演习应用。其告祭泰岱。应用乐工。令乐部、太常寺、带往应用等语。现在太常寺卿李世倬前往查看。但曲阜本处乐工。于乐谱既有未谙。即派在京人员前往演习。仍须正其音字。未免多费周折。况泰山应用乐工。既由京带往。则阙里亦不若即用在京乐工。至孔庙佾舞之人。仍由本处应用。如此办理。似觉妥协。可谕庄亲王、令其知之。   ○赈恤甘肃伏羌、安化、合水、环县、真宁、皋兰、金县、安定、会宁、宁远、等十县。本年分旱灾饥民。并予缓徵。   ○赈恤云南安宁、楚雄、广通、等三州县。本年分旱灾饥民。并予缓徵。   ○是日、驻跸白虎沟。   ○己丑。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四川巡抚纪山奏、军营拨运仓谷。例应买补。但为数太多。恐价昂贵。请将拨运仓谷各州县。仍准收捐监谷。陆续补还。得旨、著照所请行。该部知道。   ○是日、驻跸波罗河屯。翼日如之。   ○庚寅。赐蒙古王、公、台吉等宴。   ○皇清文頴告成。议叙提调以下等官。加级纪录有差。御掣序曰。我大清受命百有余年。列祖德教涵濡。光被海宇。右文之盛。炳焉与三代同风。朕绍闻逊志。以是为学。亦以是为治。矢其文德。一纪于兹。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盖自有天地而人经纬乎其间。士君子之一言一行。国家之制度文为。礼乐刑政。布之为教化。措之为事功。无非文也。乃其菁华所萃。蔚为国华。词以殽之。声以永之。律以和之。谐协六同。彰施五色。典谟作焉。雅颂兴焉。诗不云乎。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文之盛也。而赓之曰。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则所谓其风自上也。曩我皇祖命大学士陈廷敬、选辑皇清文頴。储之延阁。未及刊布。皇考复允廷臣之请。开馆编辑。随时附益。久之未竣。朕因命自乾隆甲子以前。先为编次。凡御制诗文廿四卷。臣工赋颂、及诸体诗文一百卷。录成。序其首简。昔之论文。以代为次者。于汉则有西汉文类。唐则有文苑英华。唐文粹。宋则有文海。文鉴。元则有文类。明则有文衡。皆博综一代著作之林。无体不备。今是编惟取经进之作。朝廷馆阁之篇。与诸书小异。然以观斯文风尚。当有取焉。在易涣之象曰。风行水上。善立言者。以为天地自然之文。而序卦受之以节。言文之不可过也。继之以中孚。言有实也。节而不流。徵之以信。有典有则。可久之道。其在斯乎。朕孜孜典学。求所以善持之者。因以为摛文者鹄。俾共勉云。   ○吏部议覆、安徽布政使陈德荣奏称、向例教职历俸三年。准给假回籍省亲、葬亲、省墓。近来告假各员。每藉病迁延旷职。请嗣后假满教职。果系抱病。准展限一月。逾限咨部开缺。至教官告假。既无任事之劳。请停食俸。并论俸迁转时。按日扣除等语。均应如所请。各省教官告假。该督抚将起程回任日期报部。升转时照例扣除。如论俸应升。尚未销假。停其升转。俟回任后升用。从之。   ○辛卯。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谕军机大臣等、刑部核拟直隶参革涿州知州张德荣亏空一案。内称张德荣例应拟斩。但亏空银两。尚未追完。应请缓决等语。此等亏空案件。若因其未完。即请缓决。是未完者、转得邀缓决之恩。而全完者、反抵于法。则侵欺之犯。惟以拖欠帑项为幸免之计。谁复将亏空之项完补。如此科断。殊非惩贪之意。或因定例全完之后。有减等之条。在此时定拟。亦不应如此声说。可传谕大学士张廷玉、讷亲、令其查明。即向来相沿。有此定例。亦宜改正。抑或另有情节。一并详悉定议具奏。再传谕该部、有似张德荣案情者。俱俟定议之后。遵照办理。且今日部议奉天参革知县荣大成一案。拟以斩候。而未声请缓决。直隶张德荣案。又声请缓决。今日苏昌通本内、将荣大成等四人。现拟情实。事同一例。而办理两歧。若以苏昌所奏为是。则那苏图所请缓决为非。那苏图所奏为是。则苏昌所奏为非。而该部亦迄无定语。是岂弼教协中之意。著一并问该部。寻奏、查雍正年间。侵盗钱粮。及贪婪各犯。原有拟入情实。奉旨勾到者。嗣后办理各案。皆因例内载有分年减等。逾限不完。仍照原拟监追之语。九卿于秋审时。是以概入缓决。查侵贪各犯。法所难宥。分年减等。原属法外施仁。细绎例文。限满后仍照原拟监追。如无力完帑。题请豁免。是银两无可著追。而本犯仍入秋审。自应按其罪名。分别核拟。概拟缓决。似于定例未符。但相沿已非一日。非示以明文。难以遵循。请交大学士、九卿、将如何酌改之处。会议具奏。至刑部核拟直隶张德荣一案。该部已经改正进呈报闻。   ○户部议准、湖南巡抚杨锡绂奏称、嗣后各州县食米。自行置买。不得擅碾仓谷供应。各该督抚不时密查。倘有碾用等弊。委员盘查。查出、将不揭报各上司。一并参处。如已经揭报、而该督抚不即题参者。照例议处。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