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311 页/共 1860 页

○赈恤广东广州府属之东莞、增城、惠州府属之永安、博罗、归善、潮州府属之大埔、海阳、澄海、肇庆府属之高要、高明、恩平、开平、等十二县。被水灾民。   ○甲子。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大学士鄂尔泰等议覆、浙江布政使、潘思榘奏称、浙省全赖溪湖。容蓄灌溉。如余杭之南湖。会稽之鉴湖。上虞之夏盖。余姚之汝仇。慈溪之荪湖。向称巨浸。今已弥望田畴。占湖之禁虽严。皆由地方官奉行不实。一有报垦。滥准升科。并将旧有堤闸损坏。贻害农田。请行严禁。查湖荡水利攸关而奸胥地棍。每藉升科之名。任意侵占。一遇旱涝成灾议蠲议赈。所费益钜。应如所请。除从前已垦地亩外。如有报升。饬地方官亲查。倘占湖为田。即行禁止从之。   ○吏部等部议覆、甘肃巡抚黄廷桂据按察使鄂昌奏请、将张掖县县丞。移驻县属之东乐堡。稽查正东东南一带地方。并将东乐堡驿马。亦令该县丞管理。查张掖一县地及千里。向系而卫两所。分境管辖。其知县县丞。同处一城。稽查难遍。应如所请移驻。东乐驿马。归县丞经管。其东南十五堡额粮草束。及洪水南古城、二堡兵粮。亦令徵收。原设书吏一名。另于张掖县拨给三名。从之。   ○乙丑。以举行仲秋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传心殿。   ○上御文华殿。讲官暨侍班之大学士九卿詹事等行二跪六叩礼。分班入殿内序立。直讲官四人、出就讲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复位。直讲官班第、梁诗正、进讲论语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二句。讲毕。上宣御论曰。居之无倦者。存诚之体。行之以忠者。致诚之事。此夫子因子张之问政。而告之以内圣外王之学也。盖内圣外王之学。原无居与行之分。而遑有心与事之歧。一诚而已。夫何间焉。自夫知诱物蔽而亡其正。诚斯泯矣。故居之心者、不能不怠。而行之事者、不能不伪。非特为政者作此而失恒。即为学者。因此而丧良者多矣。故夫子因子张之问政而发明之。苟其居之心者、一朝乾夕惕之诚。行之事者、一不欲勿施之孚。诚斯立矣。政斯行矣。何尝分诚与政为二事。又安用其以政而存诸心。以政而达诸事乎。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兴。直讲官阿克敦、钱陈群、进讲易经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二句。讲毕。上宣御论曰。天地无心。以万物为心。圣人无情。以万民为情。试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飞潜动植之伦。各形其形而色其色。孰非天地之心哉。放勋之时。平章百姓。而黎民于变时雍。孰非圣人之情哉。万物之化生。不待天地之感。而即见天地之感。天下之和平。亦不待圣人之感。而亦即见圣人之感。使天地有心而感万物。则自混茫以来。至于今日。不知其漏者有几。而断者凡几矣。惟其以万物为心。是以万物如是化生。终古不穷。人不能名。强名之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至于熙皞之世。首推唐虞。自此以降。虽有小康之时。均非华胥之世也。毋亦以有情之感。感人之有情。此一情也。彼亦一情也。圣人方且惴惴焉。而云天下和平。是自欺耳。然则如之何而后可。曰圣时宪。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大学士张廷玉、奏曰皇上统内圣外王之学。综盛德大业之全。究极天人。研精性命。臣等敬聆圣论。实深钦服。奏毕。诸臣出就拜位。行二跪六叩礼礼成。上还宫。赐讲官暨侍班官等、宴于协和门。   ○遣官祭贤良祠。   ○谕、大学士徐本、老成谨慎。宣力有年。今以抱恙。恳请回籍调理。朕心眷念。特赋诗篇以宠其行。并赐御用冠服。及内府文绮貂皮诸物。令御前侍卫都统永兴、赍往。宣朕谕旨。朕于本月二十五日。行幸南苑。当亲至大学士邸寓慰问之。   ○又谕、向来主考同考官之子弟。俱令回避。不准入场。雍正年间。蒙皇考准其一体应试。亦未著为定例。是以每科该衙门、以应否准其考试请旨。朕看来各科回避官生。多寡不一。若遇人少之年。则人彀甚易。于科场条例。亦不画一。自以照旧回避为是。嗣后不必一体考试。   ○掌盛京内务府关防佐领什图奏、盛京银库。贮物繁多。宜分贮他库。随时检点。原设司库、库使、等员。不敷料理。请添设库使六员。得旨、如所请行。   ○丙寅。谕、上年天津、河间、等处。被旱成灾。朕于常格之外。加恩赈恤。不使穷民失所。今春雨泽、又复愆期。麦收歉薄。朕心更为忧虑。幸于五月半后。天赐甘霖。通省沾渥。禾稼丰稔倍常。朕为万民额手称庆。念从前天津、河间、被灾最重之二十六州县。并续报偏灾之霸州等五州县。目下秋田虽复有收。恐元气一时未复。著将所借麦种牛力牧费制钱等项。悉行豁免。俾积歉之区。民力宽裕。示朕加恩休养之至意。该部遵谕速行。   ○吏部议覆、川陕总督公庆复奏称、陕西督粮道。兼辖西、凤、邠乾、四府州。而驿盐道向无统辖。请将督粮道、加分守西、乾、二府州衔。照旧管理陕属粮务。驿盐道、加分巡凤、邠、二府州衔。照旧管理驿盐事务。应如所请。各管分辖之府州县。以均繁简。从之。   ○礼部议准、直隶总督高斌疏称、遵化州业改为直隶州。玉田、丰润、二县。拨归管辖。嗣后该州岁科两试。应照大学例。岁试取进文童十八名。武童十五名。内定文武童生各三名、于玉田、丰润、二县拨入。科试文童照例。其玉田、丰润、旧隶永平府。向拨府学文武童生六名。业归遵化。应照数裁减。从之。   ○工部议覆、尚书公讷亲等奏称、南旺一湖。在运河西岸。堤列斗门。以洩汶水盛涨。前河臣白钟山、议于湖中截筑圈堤。分为内外两湖。以资蓄水。请将余地、给民认垦。但查议圈之内湖。更多高阜。即使截筑成堤。亦不能蓄水济运。应请停止。至湖内积洼之区。可容减下之水。本为耕种所不及。其余高阜处、水小之年。悉可布种。即遇汶水漫溢。数日消退后。仍属腴田。请将涸出湖地。令民耕种。水大时、仍以受水免其输租。歉收之年。亦不得请赈等因。查南旺湖地。藉洩运河暴涨之水。是以久经封禁。不令民间垦种。今经勘明形势。请将高阜之地。给民布种。应如所议。令河东总河、会同山东巡抚。委员查丈。除河工柳园苇地、及先贤祠宇墓地外。拨给无业贫民领垦。毋许富户胥役侵占。并分别银则。及每户领给若干具题。所收租银。即贮道库。为河工之用。倘遇歉收。亦应如所议。免其输租。不得请赈。从之。   ○顺天府府尹蒋炳奏、顺天乡试。业派亲信大臣。监同御史。严行搜检。至外省积弊。未能肃清。请于放榜后、令巡抚会同学政。当面覆试。其卷解部、一并磨勘。得旨。如所请行。下部知之。   ○丁卯。世宗宪皇帝忌辰。遣官祭泰陵。   ○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谕、江西巡抚塞楞额奏称、江省所属玉山、德兴、乐平、宜黄、四县。于七月初六七等日。山水陡发。居民被淹。己饬布政使遴委官员。分头查勘。随带银两。抚恤赈济。至有应行题奏之处。俟臣出闱之日。逐一分别办理等语。江省玉山等四县。山水陡发。居民被淹。朕心深为轸念。虽据塞楞额奏称、己经委员查勘赈恤。其一切应奏之处。亦应即行题奏办理。不必待至出闱之后。可即传谕塞楞额知之。   ○以兵部尚书班第、为正黄旗蒙古都统。   ○戊辰。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昨日顺天府府尹蒋炳条陈、外省中式之人。应于榜后覆试一事。朕已降旨允行。但如何覆试之处。未曾奏及各省难以奉行。必至参差不一。亦属非体。从来科场取士。首重头场、四书文三篇。士子之通与不通。总不出四书文之外。今应令中式之人。填写亲供时、在巡抚衙门内。严行防范。该抚会同学政。出四书闲冷二题。不在拟议之内者。当面考试。听其尽一日之长。试毕、即将原卷与中式卷一并解部。听候磨勘。如有文理荒谬。及不能完卷者。该抚该学政、不得瞻徇。即行举出。另行奏闻。候朕降旨。余照原奉行。该部即速行文各省知之。   ○又谕、今年磨勘。不得照往年之例。著该部临时请旨。朕另派官员磨勘。   ○工部议覆、云南总督张允随疏称、大理府洱海、发源鹤庆府属之观音山。挟剑川浪穹、诸山之水。归邓川之弥沮河。至大理、合点苍山之十八溪水。汇而成海。下会赵州、蒙化之水。由波罗甸、出天生桥、入合江铺、而总汇于兰沧江。海身长一百二十里。广二十余里。天生桥一带海口。深宽不及一丈。长止七里有余。泥沙易滞。每当大雨。海水泛溢倒流。沿海田亩淹浸。请饬濒海州县。调民夫挑浚。物料夫粮。于司库收存官庄变价项内支给。此次疏浚后。如有淤塞。饬各地方官、将海滨涸出田亩。令附近居民认垦。照民堤民修之例。责成垦户修浚。应如所请。从之。   ○己巳。上奉皇太后幸南苑。   ○上诣永慕寺行礼。   ○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上行围。   ○是日。驻跸旧衙门。翌日如之。   ○庚午。上奉皇太后幸狼儿洼、阅围。   ○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上行围。   ○户部议覆、山东巡抚喀尔吉善疏称、东省捐监。悉照乾隆三年定例办理外。所有本生输纳谷石时。请令自行执攩。平斛响攩。以杜官吏浮收之弊。查从前捐监案内、未经议及。应如所请。饬该管道府、不时稽查。并严禁蠹棍包揽。胥役需索等弊。从之。   ○礼部议覆、湖北巡抚晏斯盛奏称、科场应试士子、向例许其连日宿场。易滋弊窦。嗣后应请停止。再贴例、如遇题目错落。及文中错落过多者。例应贴出。至点画小误。试卷油污墨染。字迹犹可辨认者。应请免其贴出等因。查雍正八年议准、乡会宿场举子。令监试提调官。传至至公堂。看其誊写。伏思监试提调、正当料理次场印戳卷号之事。势难兼顾。应如所请。于出题次日之晚。尽令举子散出。如有容留宿场者。将监试提调、及本生一并议处。又题目字句错落应贴者。必错而己改。落而己添。及油墨污迹细小者。方免贴。若错处未经改正。落处未经添注。则疎忽太甚。应照旧例贴出。至遗漏全题。而于夹缝添注。则较题目字句错落过多者更甚。均应贴出。从之。   ○兵部议覆、川陕总督公庆复奏请、安西提督。控制关外。甘、凉、西、肃、等处战兵。俱听节制。肃镇去安西尤近。一切调遣甚便。请将肃镇所属。除甘州城守一营外。悉隶安西。庶为周密。查肃镇营弁。俱在关内。安西遥隔关外。一切调遣未便。不如仍旧为善。得旨。著照所议行。   ○工部议覆、两广总督调任闽浙总督马尔泰奏称、潮州府属之海阳县。地势低洼。本年入夏后、阴雨数日。潦水陡涨。东南北三堤。不无冲决。请动生息银两。及时抢修坚固。应如所请。从之。   ○以故云南元江府新平县土县丞杨昌祚子、杨际泰袭职。   ○辛未。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工部议覆、江南河道总督白钟山奏称、江南河工各厅。镶修工程。多用苇柴。惟徐属丰砀、铜沛、二厅。地产秫秸。是以专办秫秸交工。第向来印官河厅分办。推诿迟延。应令该管河道、查明工程险易。需用多寡。于每年七月。酌定银数。分给各县印官承办。定限十月完半。年内全完。派不管河工之厅员。查验秤收。倘有掯勒印官。及印官派累百姓等弊。该督抚查参。再、各处沿河滩地。有可种植芦苇处。仍饬地方官劝民栽种。应如所请。从之。   ○是日。驻跸南衙门。   ○壬申。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上行围。   ○吏部议覆、湖南巡抚蒋溥奏称、佐杂官虽卑微。然中有才具可用。足资驱策者。亦有不守官箴。怠惰纵恣者。上司皆应留心稽察甄别。湖南苗疆要缺。自经历、州判、以至巡检、典史、各员。系督抚会同拣选咨补。查定例、道府州县、任内政迹。令各员自行造册。四季呈送藩臬。核实转送督抚。至佐杂等员。一遇拣选缺出。止凭两司举报。殊非慎重要缺之道。且佐杂微员。或以政迹不须造报。任意纵肆。而该上司亦姑容不即揭报。皆事所或有。嗣请佐杂等官、亦照道府州县例。将任内事实。令该州县据实按季造册。申送府州。府州核实。转送本道。移会藩臬。转呈督抚存案。遇有拣选要缺。按册可稽。微员知有考成。亦当奋勉向上。更有请者。道府州县政迹。向令自行造册。应令本管府州、核实转造。加具切实考语。呈送本道核转。而知府直隶州事实。责成本道转造。道员事实。则由两司转造。呈送督抚存案。应如所请。通行直省。一体遵行。从之。   ○户部议覆、山西巡抚阿里衮疏称、晋省太原府等属六十七州县。额设官役俸工银两。均系隔属编支。往来领给。致多跋涉。请画一改编各坐落之州县。于起运项下、就近扣留支给。应如所请。于乾隆乙丑年为始。一例改正奏销。其朔平府通判俸工。于坐落之左云县、不敷支领又绥远城等处同知、坐落俱在口外。无可改编。均照旧在附近之朔州、平鲁支领。垣曲县横岭巡检、弓兵工食。亦仍就近于绛县支领。从之。   ○又覆、闽浙总督调任两广那苏图疏称、闽省米价不能平减。闽安等营兵米。虽设有营仓。亦难源源拨借。兵丁买食艰难。宜改本色。应如所请。将闽安、烽火、云霄、海澄、等营。酌给本色四个月。南澳镇标营。酌给本色六个月。均于台运金厦提镇兵粮余粟内碾给。或于各该县仓谷内动借。俟台谷运到归款。其枫岭营、四个月本色。于浦城县额徵内关支。所有扣回折色银两。解库充饷。从之。   ○浙江巡抚常安疏报安吉、定海、山阴、上虞、嵊县、兰溪、等州县。开垦额外田地山荡池塘、共九十四顷四亩有奇。   ○以头等侍卫宗室赫尔金、为西安副都统。   ○是日。驻跸新衙门。翌日如之。   ○癸酉。上行围。   ○补行乾隆四年及七年分陕西省大计。卓异官二十员。不谨官一员。罢软官一员。年老官四员。有疾官三员。才力不及官六员。浮躁官三员。分别升赏处分如例。   ○甲戌。上奉皇太后自南苑还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