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316 页/共 1860 页

○吏部奏、各省督抚题参疎防案件。应照定限。查明报参。如逾限不行查报者。即将迟延之员。扣明逾限月日。随疏附参。不得将州县道府公出日期。笼统扣展。再疎防限内。有前官未及详报离任。经接任官、具文详报者。定例内、并无接任展限之条。其疎防限期。自应前后接扣。如有迟延、经该督抚查参到部。将前官照限内卸事例查议。后任官、仍按违限月日。分别议处。不得将前官阅过限期。在后官任内、混行加展。请通行各省督抚遵行。从之。   ○补行陕西省、乾隆四年、七年、二次大计。不谨官一员。罢软官一员。年老官四员。有疾官三员。才力不及官六员。浮躁官三员。甘肃省、乾隆七年大计。不谨官一员。年老官六员。有疾官四员。才力不及官二员。四川省、乾隆七年大计。不谨官四员。年老官六员。有疾官五员。才力不及官一员。分别处分如例。   ○旌表守正捐躯之河南商水县民张学妻刘氏。   ○癸丑。上御勤政殿听政。   ○以丁忧起复前任山东巡抚朱定元、为光禄寺卿。   ○户部议覆、四川巡抚纪山疏称、忠州营离省窎远。所有应支官兵俸饷。应照夔协之例。于夔关税银内、就近按季支领。应如所请。从之。   ○甲寅。谕军机大臣等、郑文焕历任云南总兵。颇有才干。朕是以加恩擢为四川提督。近闻伊到任后、侈大骄矜。遇事取巧。且有狥情请托之事。深负朕恩。尔等可传旨严行申饬。令其洗心涤虑。痛加悛改。以勉后效。   ○以工部侍郎吕炽、为顺天武乡试正考官。翰林院检讨德保、为副考官。   ○调湖北宜昌镇总兵哈尚德、为陕西凉州镇总兵。以广东广州城守营副将蒙应瑞、为湖北宜昌镇总兵。   ○大学士鄂尔泰等、议准内阁学士秦蕙田条奏内称、教官月课。宜重经史。请将已经颁发之周易折中、书、诗、春秋、传说汇纂。及性理、通鉴纲目、并将次告成之三礼义疏诸书。令各省督抚藩臬多行刷印。给发每学二部。以供士子抄诵。教官每月面课四书文外。兼课经史。又各省书院生徒。令州县秉公选送。布政使、会同专司稽察之道员。考验才可造就、质非佻达者。方准入院肄业。从之。   ○户部议准、署广东巡抚策楞疏报、乾隆八年分广、肇、高、雷、四府属。垦复迁税三十一顷九亩零。编徵地丁银一百一十四两一钱零。又广、惠、潮、肇、廉、罗、六府州属。报垦额外水田税二百顷四十五亩七分零。编徵粮差银九十二两零。又广州府属。番禺、香山、二县。归并卫所屯田。垦复迁移屯税三十九亩五分零。照减则科屯米三石五斗零。俱照水田例、六年起徵。从之。   ○又议覆、漕运总督顾琮疏称、江淮卫六帮、额运丁船三十二只。内兑运江宁府属之江宁县漕、船十一只。兑运镇江府属之漂阳县漕、船二十一只。两处水次受兑。程途相去数百余里。开行及过淮、先后不一。运弁一人。沿途稽查。难免顾此失彼。查有江淮卫九帮、额船四十九只。原有派兑上元县漕粮之船。与江宁县同城。应将六帮兑运江宁县漕船十一只。归并九帮运官、就近管辖。但六帮仅存额船二十一只。为数太少。应于同兑漂阳水次之江淮三帮额船六十三只内。拨船十一只。归六帮管辖。以补拨出之数。应如所请。从之。   ○川陕总督公庆复奏、请将安西布隆吉一营。并所属之桥湾营。就近统归靖逆协副将兼管。踏实一营。就便改归瓜州营参将兼管。得旨、著照所请行。该部知道。   ○乙卯。上奉皇太后幸汤山。是日驻跸汤山行宫。至丁巳。皆如之。   ○丙辰。谕、前因江南昭阳湖等处。蝻子萌生。该地方官、不能及时捕治。飞入山东、河南、邻近地方。为害禾稼。朕曾降旨、令该督抚将捕蝗不力之各员查参。今据尹继善等奏称、今岁蝗蝻所生甚广。即山东、河南、本地亦多。凡州县官、一见飞蝗。即图卸责。诿之邻省。是其积习。节据各属禀报、飞蝗自北而来者。不一而足。臣等严加申饬。不许互相推诿。作速扑灭。业已净尽。目下百谷登场。收成丰稔。请免查参等语。尹继善等此奏。甚属错谬。从来捕蝗之法。全在初生之时。竭力剿除。庶不致蔓延为害。今江南蝗蝻、既经飞入邻省。则该地方官、捕治不力。罪无可辞。乃反称自北而来。此即图卸已责、诿咎邻封之陋习。且邻境已受飞蝗之害。该省虽云丰稔。与邻省何涉。焉能以此掩饰其咎乎。尹继善等明系徇庇属员。代为支吾。希图开脱。准泰系新任。尚在可恕。著将尹继善、陈大受、交部察议具奏。   ○丁巳。户部议准、署广东巡抚策楞疏报、乾隆八年分南、高、雷、琼、四府属。垦复额内荒芜税一十四顷九十亩六厘零。编徵地丁银一十七两八钱零。复回原雷州卫、裁并屯税三十四亩。编徵米三石一升零。又广、潮、肇、琼、四府属。报垦额外荒芜税六十八顷六十亩零。编徵粮差银三十一两六钱零。又雷、肇、等府属。海丰、徐闻、感恩、三县。及阳江县、归并卫所屯田。共垦复荒陷屯税一顷二十四亩零。照减则科屯米一十一石零。带派耗银九分一厘零。又海丰县、报垦额外屯税八十九亩零。照减则科屯米七石九斗零。俱照旱田例、十年起徵。从之。   ○戊午。户部议覆、漕运总督顾琮疏称、直隶通州、天津、二所屯租。节年拖欠不清。以致旗丁办运拮据。应照直属拨补地亩代徵之例。令该州县、将各佃应输租数。依限催徵完纳。移交帮所官弁。转给军丁济运。仍核明代徵完欠数目。汇册题报。应如所请。从之。   ○补行四川、陕西、甘肃、乾隆七年分军政。卓异官五员。不谨官一员。罢软官一员。年老官十员。有疾官三员。才力不及官九员。浮躁官二员。分别升赏、处分、如例。   ○是日、驻跸三家店。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六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七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九年。甲子。十月。己未。上驻跸盘龙山。   ○庚申。户部议覆、直隶总督高斌疏称、直属蠲缺驿站工料银两。请于司库、乾隆九年地粮裁站起运银内。照数拨给。应如所请。至所称遵化、三河、二州县。因跸路经由。蠲免本年十分之三。其工料既无项可支。亦应准其拨补从之   ○是日。驻跸<?髟了>髻山。   ○辛酉。驻跸盘龙山。   ○壬戌。吏部议准、云南总督张允随疏请、鹤庆府维西通判。景东府属猛统巡检。俱系烟瘴要缺。照例定为三年俸满。保题升用。从之。   ○户部议覆、山西巡抚阿里衮疏称、现奉部行、酌定常平仓额款。查晋省原定三百四万。酌减十分之一。以二百七十三万六千石为定额。除现存实数外。尚不敷额谷八十五万三千四百石。归于本地交纳本色案内。收捐补足。应如所请。从之。   ○是日、驻跸白涧。   ○癸亥。驻跸盘山。翌日如之。   ○甲子。吏部等部议准、山西巡抚阿里衮疏请、裁汰平顺县虹梯关巡检一缺。添设长治县西火镇巡检。从之。   ○旌表守正捐躯之广东徐闻县民陈子成妻詹氏。   ○乙丑。驻跸白涧。赐随从王大臣等饭。   ○丙寅。礼部议准、户科给事中周祖荣奏请、八旗乡试。先将应考生监等、册送礼部。转咨兵部。考试马步箭。将箭册劄发顺天府。并行顺天学政。传八旗生员、前赴科考录遗。国子监传八旗贡监、一体录科。凭文录取。造册移送顺天府。查明科册、箭册、俱有名者。方准入场。从之。   ○旌表守正捐躯之湖南芷江县民蒲老应妻田氏。守正被戕之安徽亳州民吕天祥妻石氏。   ○是日、驻跸烟郊。   ○丁卯。上奉皇太后还宫。   ○谕、本朝所修古今图书集成一书。搜罗浩博。卷帙繁富。实艺林之巨观。为从来之所未有者。古称天禄石渠。为藏书之所。今之翰林院。即图书府也。著将古今图书集成、颁赐一部。将贮院署。俾词臣等、咸得观览。以广识见。以资问学。   ○戊辰。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江南凤阳、颍州、泗州、三府州所属。数年以来。频遭水旱。朕加意抚恤。蠲赈叠颁。惟恐闾阎一夫失所。今虽渐有起色。而元气尚难骤复。查此三府州所属。旧有民欠借项。除已经完纳外。尚有未完乾隆六年分、米麦粟谷等项。共二万二千七百一十七石零。银九千六百三十五两零。又未完七年分、米麦秫粟等项。共一万八千九十九石零。银一十万二千八百七十两零。俱应按限催完之项。但新旧同时并纳。小民未免艰难。朕心轸念。著将六年分、出借各项。均缓至乙丑年麦熟后徵完。七年分、出借各项。缓至丙寅、丁卯、两年麦熟后分完。如此递岁分徵。则民力得以舒徐。不致输将竭蹷。该部即遵谕行。   ○己巳。四川巡抚纪山奏、提标城守。向有存公银两。分发各营买米。酌量借给兵丁。于秋冬饷银内扣还。接续采买。抚标向无此项。兵丁未免向隅。请于官兵截旷项下。每名借给银一两。共一千一百五十五两。除一百五十五两。为建仓之费。其一千两。于秋收价平之时。买米存贮。所借银两。分三年扣还。得旨、著照所请行。该部知道。   ○庚午。幸翰林院。先是、上以翰林院署。岁久倾圯。发帑重修。至是讫工。御书翰林院扁额。赐掌院大学士鄂尔泰、曰稽古论思。张廷玉、曰集贤清秘。敕所司诹吉日。送掌院大学士进院。亲临赐宴。是日、车驾出长安左门。设卤簿。掌院大学士、及翰林官、跪迎。车驾入谒先师孔子。礼成。中和韶乐作。上升座。丹陛大乐作。掌院大学士、率群臣、至阶下行礼。如大朝仪。进御宴。大学士鄂尔泰进爵。赐群臣宴。大学士以下、翰詹诸臣、并部寺科道之由翰林出身者。咸与。上召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福敏、陈世倌、史贻直、尚书彭维新、张照、汪由敦、左都御史刘统勋、侍郎阿克敦、梁诗正、钱陈群、德龄、至御座前赐酒。谕曰。时当阳月。和煦如春。天心?洽。朕与诸臣交庆之。群臣咸顿首称贺。宣示御制诗。题曰、乾隆九年十月、重葺翰林院落成。车驾临幸锡宴。送大学士掌院事鄂尔泰、张廷玉、进署。以张说东壁图书府五律字为韵。赋东字、音字、二首。敕诸臣各分一字赋诗。诗曰、抚序权居北。占星璧在东。斯干歌翰苑。于乐鬯儒风。改殿当年异。登瀛此日同。三台司道筦。二老亮天功。乐具卿云奏。筵开湛露融。底希光旧史。长此赞微躬。木天临翠辇。鸳侣集华簪。广学心常切。因文道可寻。潢汾阴岂昔。来泮水犹今。礼乐于焉盛。觥罍取次斟。诗惭得珍字。辞喜献官箴。返辔重城暮。犹闻歌诵音。又以人数为字所限。从臣编检庶吉士皆不获与。复为柏梁体。御制首句曰、重开甲子文治昌。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福敏、陈世倌、史贻直、礼部尚书任兰枝、兵部尚书彭维新、刑部尚书张照、工部尚书汪由敦、左都御史刘统勋、吏部侍郎阿克敦、户部侍郎梁诗正、仓场侍郎彭树葵、兵部侍郎王承尧、陈德华、刑部侍郎钱陈群、工部侍郎德龄、吕炽、内阁学士宗室塞尔赫、德新、秦蕙田、副都御史励宗万、宗人府府丞任启运、通政使敷文、张若霭、大理寺卿嵩寿、詹事张鹏翀、太仆寺卿刘纶、佥都御史嵇璜、左通政张映辰、右通政邓时敏、少詹事裘曰修、侍读学士世臣、于振、陈邦彦、涂逢震、侍讲学士龚渤、祭酒鄂容安、崔纪、四译馆少卿余栋、顺天府府丞郑其储、太仆寺少卿陈其凝、鸿胪寺卿梅珏成、光禄寺少卿窦启瑛、庶子周资陈、侍读双庆、周玉章、侍讲观保、双顶、谕德兴泰洗马李文锐、候补洗马陆宗楷、中允于敏中、董邦达、赞善宋楠、司业鹤年、陈世烈、左参议薄海、右参议吴应枚、编修阮学浚、僧格勒、沈文镐、检讨钟音、编修陆嘉颖、白瀛、周煌、路斯道、检讨德保、编修秦勇均、检讨周长发、编修周正思、柏谦、张映斗、任端书、林蒲封、万年茂、李龙官、曹秀先、检讨韩彦曾、周礼、郭肇璜、编修钱琦、董泰、宋邦绥、姚廷佑、叶酉、王居正、汪师韩、金相、孙人龙、潘乙震、杨述曾、徐景熹、汤大绅、检讨廖鸿章、编修蔡扬宗、王觉莲、给事中钟衡、程钟彦、杨二酉、程盛修、王兴吾、周祖荣、邹一桂、胡定、马宏琦、御史包祚永、李清芳、孙灏、吴文焕、张汉、冯秉仁、范咸、张孝□□呈、杨开鼎、冯元钦、欧堪善、沈景澜、沈廷芳、庶吉士邵齐焘、窦光鼐、凌镐、罗暹春、田沇、胡泽潢、王世仕、王太岳、朱橒、张泰开、姚范、刘炳、孙廷槐、朱佩莲、德保、蔡时田、徐玮、经闻、王铤、杜若拙、盛格、顾汝修、戈岱、刘锡龄、阎循琦、觉罗奉宽、惠元士、金洪、蒋辰祥、丛中芷、周孔从、王康佐、廖芳莲、陈桂洲、熊为霖、黄遇隆、熊元龙、张日誉、陆树本、周人骥、周焘、程景伊、邱柱、陈大日□仑、出科联、储麟趾、以次赓续成章。上举十八学士登瀛洲事。顾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曰。卿等无愧房杜。顾朕弗逮唐太宗耳。二臣惶恐避席。奏言、陛下上法尧舜。过唐太宗远甚。臣等言□剪劣。亦思孜孜日赞。少效交修之责。然限于才力。愧出房杜下。有负圣谕。因顿首谢。上又因昆明池赋诗事。谕群臣曰。翰林之职。虽在文章。要贵因文见道。尔诸臣当明体此意。群臣竦然敬听。复顿首谢。宴毕。赐乐善堂全集、性理精义、各一部。及绮绢茶果有差。上起更衣。复宣示御制七言律诗四章。诗曰。欢腾芸署小阳春。此日崇文引席珍。顾我惭为房杜主。岂伊独数马邹臣。石渠典故应增旧。璧宿光华更睹新。影丽花砖争到八。尽教沾醉酒三巡。瑞旭曈昽霭扇鸾。筵开翰墨会衣冠。五车四库从来纪。刘井柯亭取次看。玉版挥毫盈凤沼。花瓷赐茗擘龙团。济川自古资舟楫。便欲因寻学海澜。昌辰天禄集鹓联。欣咏斯干小雅篇。鸟革翚飞跻君子。诵诗讲易共高贤。光凝黼座垂华藻。篆绕猊炉散瑞烟。咫尺玉堂清切地。底夸瀛岛说登仙。百年礼乐庆昭融。保泰常持惕若衷。漫以新诗鸣豫大。谁将忠告赞钦崇。傅岩梦赉应无藉。唐室赓歌讶许同。心喜百僚知我意。不将高议诩升中。驾兴。随幸贡院。颁赐御书额曰、旁求俊乂。联曰、立政在英材。慎乃攸司。知人则哲。与贤共天位。勖哉多士。观国之光。并御制诗曰。翰苑琼筵酌令辰。棘闱来阅凤城闉。百年士气经培养。寸晷檐风实苦辛。自古曾闻观国彦。从今不薄读书人。白驹翙羽传周雅。佐我休明四海春。尽道文章接上台。菁莪乐育济时才。千秋得失非虚也。咫尺云泥亦幻哉。若有泪眶啼桂落。那无笑口对花开。凤池多少簪毫者。都向龙门烧尾来。万里扶摇正翮搏。飞龙利见岂为干。志贤圣志应须立。言孔孟言大是难。见说经纶推国士。从来桃李属春官。但令姓氏朱衣点。那惜三条泪浊残。周遭围棘院沉沉。景物当前总入吟。材拟圭璋方特达。文归雅正薄艰深。禹门鱼变辞凡水。禹木莺迁出故林。寄语至公堂里客。莫教冰鉴负初心。复幸紫微殿观象台。还宫。   ○谕曰、直隶布政使沈起元、著来京以京员照例补用。布政使员缺、著按察使方观承补授。其按察使员缺。著天津道陶正中补授。   ○谕、前曾降旨、令索拜留藏。协同傅清等。缉捕罗卜藏丹怎。不必即行回京。今据四川巡抚纪山奏称、将派出随同傅清之绿旗弁兵。俟抵藏后、令于索拜回京时。沿途随回等语。若不能即获罗卜藏丹怎。必至弁兵久待。索拜既交该部察议治罪。一俟傅清到藏。无庸留藏。仍著来京。将查拏罗卜藏丹怎之事。交颇罗鼐、傅清、等。遵朕前旨办理。   ○辛未。上御乾清门听政。   ○礼部以庆贺皇太后圣寿节。先期疏请。得旨、是。照例行礼。奉皇太后懿旨。今年停止筵宴。   ○谕、向来乡会试、及考试生童、俱在贡院。其余考取中书。笔帖式。誊录。教习。及贡监考职。俱在午门等处朝考。自雍正七年以后。陆续改入贡院者。原为易于防范稽察起见。然文武乡会试、派有内外巡绰员役。防范周密。而今科乡试、尚有怀挟代倩。种种弊端。其余考试、又未便照乡会试之例。多派员役搜查。伊等入场。不过各归本号。并无稽察之人。转不若朝考、有护军人等监看。可以除传递代倩等弊也。嗣后除文武乡会试、并考试生童、仍在贡院外。其余各项考试、著各该部、查照从前午门等处朝考旧例办理。仍于取中之后。再行严加覆试。   ○吏部议覆、山东巡抚喀尔吉善疏请、登州府知府永泰、呈请终养。应照例准其回旗养亲。得旨、依议。向例官员告终养者。俟养亲事毕。方得补用。但旗人回京、与汉官回籍不同。或在旗、在部、皆可补用。以供驱策。永泰到京。著该处带领引见请旨。嗣后旗员告终养者。悉照此例行。朕思旗员有老亲在堂。铨选赴任。二三年内、即请终养。曷若于临选之时。令其自揣难以久任。即将亲老缘由。向该部具呈转奏。不必补用外缺。恐因此或生趋避之弊。其如何定例之处。该部妥议具奏。   ○壬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