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289 页/共 1860 页

○命广东按察使陈高翔、来京。以原任福建布政使张嗣昌、为广东按察使。   ○调直隶宣化镇总兵谭行义、为山东登州镇总兵。   ○予顺天、明兵部尚书卢象昇。故沧州知州姚孔鍹。安徽、故巢县知县严觉。宁国县知县陈养元。石埭县教谕朱澄。江西、前任巡抚大学士白潢。河南、明分巡大梁道李乘云。故桐柏县知县高士铎。临颍县知县沈近思。山东、故鱼台县知县马得正。登州镇总兵王文雄。云南、前任学政魏方泰。入祀各该省名宦祠。顺天、故刑部右侍郎周道新。翰林院侍读学士薄有德。内阁学士郭棻。员外郎韩万吉。御史张莲。吏部侍郎加尚书衔李旭升。礼部尚。书李周望。翰林院检讨曹传。江苏、明布政使参议丁元复。赠按察使沈受宏。安徽、故左都御史杨汝谷。温州府知府卢玑。新阳县训导周家禖。礼部尚书吴襄。浙江、故礼部尚书陈诜。左都御史沈近思。河南、故内黄县教谕董万山。仪封县教谕吕复恒。山东、故阜城县知县李华国。入祀各本籍乡贤祠。   ○旌表守正捐躯之山东博山县民史明妻、杜氏。   ○辛酉。谕、朕为旗人生计。再三筹画。屡沛恩施。但念本年米价稍昂。又值年终诸物皆贵。八旗贫苦世仆。未免窘迫。朕心深为轸念。著加恩八旗各赏银一万两。分与满洲五千两。蒙古二千两。汉军三千两。令各旗查明实在贫苦之人。不论各甲喇、佐领。统计人口多寡。各赏银二三两。并著该部统等晓谕众人。勿将赏赐银两。妄行糜费。务期均沾实惠。又内务府三旗。亦每旗各赏银一万两。交内务府大臣等。一体查明赏赉。所有赏银著由广储司支领。即行赏给。   ○壬戌。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哈密向派章京二员。笔帖式一员。前往驻劄。办理回民事务。新旧交错。二年一换。瓜州亦派章京笔帖式各一员。前往办事。照哈密之例。二年交错更换。朕思二年一换。为期太速。未能熟悉边情。嗣后著定期三年。仍照例新旧交错更换。庶于边方有益。   ○又谕曰、内务府补放司员。竟有春季才补员外郎。秋季即带领补放郎中者。凡遇升转。理应按其资格擢用。倘不论行走年分。止以目前差委熟识之人。屡登升进之阶。岂年久俸深人员。果俱不可用耶。若谓现出之缺紧要。俸深补授之人。未必即谙某司之事。则补授后。伊等酌量对调。亦无不可。嗣后遇有升缺。拣选人员。应择其年深人去得、能办事者。带领引见。如有年分虽浅。人实超众。才具优长。其缺必需此人者。声明缘由具奏。带领引见。著为例。   ○御史陆秩奏、月选州县。现于九卿验看时。摘问律例数条。因思吏治尤以教养为先务。请再就教养事宜内。摘问一二条。表里相资。于民生更有裨益。得旨、摘问州县官律例。不过验其留心政务与否之一端。非谓为治之本。系乎此也。即如所奏摘问教养之事。尤恐空言无补。比之条对律例。益滋蔓矣。所奏不准行。   ○旌表守正捐躯之直隶宁河县民蔺从举媳、苗氏。河南考城县民李霖枢妻、徐氏。   ○癸亥。皇六子永瑢生。   ○大学士福敏、以衰病乞休。得旨、卿才品优长。老成恪慎。内廷讲诵。宣力多年。特简纶扉。正加眷注。著照旧供职。不必以老病求罢。寻又谕曰、大学士福敏以年老求退。朕已降旨慰留。但掌院学士事务。恐不能兼顾。著大学士鄂尔泰兼管。   ○太学士鄂尔泰等议覆、署两江总督尹继善、江南河道总督白钟山、覆奏河务三条。一、疏通毛城铺减水坝。以保北岸新工。前钦差大臣奏请填高坝门水底。廷议以分洩过多。恐黄水日进。近河处所。日就淤垫。且流分势缓。河身必致日高。行令臣等详悉办理。毛城铺从前原有支河十余道。未免进水过多。近年支河淤平。仅留倒勾河三道。进水无几。以致南岸渐高。黄河大溜。全注北岸。若再将坝门水底填高。则遏水不行。难以分洩。今将现在之倒勾河道。相机疏通。进水并不致过多。且徐州以上。地势紧束。黄流湍急。北岸石林坝。又已坚堵。水势俱由中洪畅达。毛城铺支河。祗分洩有余之水。并非正流旁趋。河身自无淤高之虞。至豫省上江近河处所。仍当随时疏浚。一、天然坝遵议改建石坝。前钦差大臣、奏请将天然南北二坝。酌定尺寸。改建滚水石坝。使水大则自能漫过。水小则可以贮蓄。臣等所过计者。恐出格之水。湖不能容。既欲减洩异涨。添建滚坝。不若仍循旧制。操纵由人。是以覆请仍用土坝。并不敢谓平时轻为开放也。随奉谕旨。以开放天然坝。系不得已之下计。令臣等敬慎遵办。天然坝既不便开。应请仍建滚水石坝。一、高邮三坝上下。及昭关坝之上。遵议添建石闸七座。前钦差大臣、以高邮三坝。众水下注。兴盐等处。必受其患。奏请添建石闸七座。但下河山盱滚坝。共宽二百丈。七闸金门。止议各宽一丈二尺。共止有八丈四尺。较之三坝旧制。宽一百八十丈者。广狭悬殊。且山盱地方。议建滚坝二座。口门共宽一百二十丈。连旧有之三滚坝二百丈。已共宽三百二十丈。而尾闾之石闸。仅止八丈四尺。较进水处不及十分之一。虽入江之路。稍有分洩。而就近趋下。顶冲之高宝。先已难支。臣等细察情形。三坝既不便开放。请于三坝之中。除中坝洩水过多。不得轻开外。南关、车逻、二大坝。脊高于河底。自八尺余寸至九尺不等。每遇汛发。始与坝脊相平。今均改为滚水石坝。再将坝脊加高五尺。则高出河底一丈三四尺不等。平常水发时。七闸可以启闭。二坝不致过水。如遇湖河异涨。七闸不足宣洩。高宝一带堪虞。始从坝面过水一二尺。水一平坝。便已断流。必不致奔腾漫溢。而湖河甚涨之际。又可少杀其势。虽有异涨。旬日即退。如此稍为变通。上而淮、扬免壅溃之虞。下而兴、盐、无渰漫之虑。且与山盱新建之坝。形势相应。再查南关、车逻、二坝。现议改建石坝。虽将来洩水无多。然去路亦宜豫筹。倘由坝下之官河。以达兴化。由兴化而东趋梓新、白涂等河。以出范堤。再由丁溪小海以入海。原皆旧时道路。现在水皆东下。海口并不高昂。祗因河身淤狭。水势不能畅出。民田未免受渰。今拟将通海各河疏浚。再将洼下之地。督民修筑圩围。方为有备无患。均应如所请办理。惟下河从兴化入范堤、归海。路甚辽远。沿海地面。本昂于内地。无论通海支港。潮汐往来。难以施工。且范堤各闸。原为串场河运盐河道出水之路。常时闭多启少。若疏浚宽广。必致咸水倒灌。且高、宝、兴、盐、二百余里。形如釜底。运河分洩之水稍多。必致漫淹普遍。方能东归入海。事关重大。应令该署督等再行妥议。从之。   ○吏部议覆、甘肃按察使鄂昌奏称、藩臬陛见。及遇有升调事故离任者。应令道员署理。如道员内一时不得其人。而该司尚能兼摄者。亦即委该司摄办。应如所请。从之。   ○御史永世奏、理藩院蒙古外馆。系各边进贡蒙古等往来居住公所。其应给廪饩。及蒙古等牲畜。应入官厩喂养者。俱由馆查报理藩院办给。但到馆人员名姓。及跟役牲畜数目。必须译出清字。方可查办。向派料道稽查。多非蒙古人员。不能译清。止据买卖通事铺户人等。询报转行。殊非体制。且于给发廪饩。恐有需索勒掯情弊。请敕下理藩院。选通晓蒙古文义、蒙古笔帖式一员。蒙古领催一名。每日进馆。领催询明姓名数目。笔帖式缮清咨送科道。钤用关防。转行理藩院照例办理。下理藩院速行。   ○凉州将军乌赫图等奏、夷使吹纳木喀、带回藏地之喇嘛罗卜藏丹怎。经臣等询问。系从前策妄阿喇布坦、留下未经遣回之人。居住二十六年。今因熬茶之便。恳求回藏。请照上年喇嘛噶津林沁之例。留于罗伦布庙居住。交郡王颇罗鼐、善为防范。得旨、罗卜藏丹怎。系在准噶尔久居之人。不可深信。若令在藏居住。恐有私行送信之事。著索拜将罗卜藏丹怎。及从前回藏之噶津林沁等。俱送至京师寺庙安置。   ○命四川按察使姜顺龙、来京。以湖南岳常道仓德、为四川按察使。   ○琉球国中山王尚敬、遣使表贡方物。赏赉筵宴如例。   ○甲子。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陕西蒲城县王幼女被杀一案。陈德正用刑诬服。牵连无辜。经塞楞额题参。已降旨将陈德正交部察议。今据庆复奏称。陈德正面禀。此案巡抚将本司附参。心有不甘。已具密摺辩明。并将揭部科印文。交家人带往京中。若摺子巳蒙恩准。即将原文带回。不必再揭。若摺子不准。即令投揭部科。于回陕日。再向总督衙门补揭等语。陈德正前有奏摺。乃请严抑勒换招改详之例。并未申辩王幼女被杀一案。乃于督臣前捏称密奏。并称若蒙恩准。即将通揭部科印文带回。若摺子不准。即令投揭。夫朕之批示奏摺。伊家人何由得知。即使将摺发出。而不准则投揭。准则中止。又岂家人所能主持。其中显有探听商谋情弊。似此居心行事。甚属狡诈欺罔。陈德正著革职。交与该督严审定拟具奏。   ○工部议覆、河南巡抚硕色疏称、归德府属之永城、鹿邑、及陈州府属之淮宁、西华、四县。频年被水。总由界连江南。事关两省。疏浚之事。格疑难行。今酌疏通之法。其坏接江省者。移咨会商。其水道在豫者。先行开浚。查永城一县。与江南砀山、萧县、宿州、毗连。其县境北隅。有洪沟河一道。上接砀邑毛城铺。减黄河之水。注宿州之睢河而归洪泽。其上游砀、萧、二县境内。又有蒋讲河、巴河、二道。以分洪沟泻黄之势。亦由萧邑汇归睢河。自蒋沟年久沙淤。又将巴河堵闭。毛城减下之水。尽归洪沟。不能容纳。以致黄水漫溢。永邑屡被其灾。又该县城北。另有巴沟一道。西接虞城、夏邑、之水。东亦达于睢河。因下游宿州翟家桥地方。中隔沙礓。不能下洩。遂致沟身淤垫。淫潦为害。臣移咨江省。据覆称蒋沟已经开浚。巴河土坝。现有洪沟宣洩。无庸开放。沙礓俟下游五湖工竣后。再议疏通。查今岁夏秋。水不盛涨。故洪沟尚能纳黄。一遇汛水涨发。不开巴河。洪沟岂能容受。至沙礓距五湖甚远。其下游即属睢河。若通沙礓。则水归睢河。亦不必待五湖工竣而后施工。且蒋沟于开通后。又复淤垫数里。亦应再加挑浚。至豫省本境河渠。当乘来岁春融。赶紧疏浚。巴沟俟沙礓开通后。再行挑挖。永城又有王家古沟一道。在洪沟河西。因黄水漫溢。淤为平陆。应循旧迹开通。又淮宁县境内。有瀖河一道。起自该县洪山庙。下至范家桥、入鹿邑县境。即为黑河。直达江南之太和县。两邑之水。俱藉此二河宣洩。近年瀖河淤垫。黑河底浅岸低。每遇大雨时行。即致泛涨。又鹿邑县清水河。亦起自淮宁。下达江南之淝河。河身亦甚浅窄。应将瀖河挑浚宽深。俾上流通畅。其黑河、清水河、地势低洼。未便挑挖。应于两岸加高堤堰。束水下流。其淮宁县尚有沙河、清流河、柳涉河、蔡河、鹿邑县尚有三里河、八里河、急三道河、小明河。或堤岸单薄。或间有垫淤。均应帮培修浚。至西华县叠被水灾。实由地势低洼。河道尽属深通。无庸议浚等语。应行令江南总河、总漕、巡抚、委员详勘。妥酌办理。其豫省各河。均准来春确估办理。从之。   ○准噶尔进藏夷使吹纳木喀、遣图尔都等、至京谢恩。表贡方物。   ○补行浙江、福建、山东、乾隆七年军政。共卓异官十二员。不谨官一员。罢软官三员。年老官三员。有疾官二员。才力不及官二员。浮躁官三员。分别升赏处分如例。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八年。癸亥。十二月。乙丑。谕、昨据庆复奏称、陈德正因王幼女一案。被巡抚塞楞额题参。陈德正具密摺申辩。并带有揭部科之文。若奏而不准。则将揭帖投递部科。准即中止。朕览奏、即知其必与伊兄陈德华商量。特命大学士等询问。据陈德华奏称、德正原有辩摺。及部科揭帖。遣家人赍送来京。寄信与臣。臣以德正系被参现交部议。理宜静候。何得渎辩。立将奏摺并揭帖。令家人带回等语。陈德正以密奏之摺。及用印之文。赍送来京。与伊兄陈德华相商投递与否。伊既欲驳回。岂有不奏知于朕之理。况伊身为大臣。既深知其非。即当据实参奏。乃隐匿不发。及朕询问。始行奏出。大臣事君。岂容如此诈伪。夫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朕非不知以此风示天下。然君臣之伦。实在弟兄之上。陈德华著交部严察议奏。   ○又谕、三年京察之期。朕命自陈之大臣举贤自代者。原系朕寤寐求贤。欲多得人才之意。且视其所举。亦可觇其人之识见心术也。乃臣工等不能深喻朕旨。陈奏纷纷。如御史陈其凝、奏称自陈之人。若人人可信其贤。则不宜听其乞罢。遂其高尚。而无庸举贤以自代等语。夫举贤自代。在大臣为推贤让能。在朕为储才备用。岂有大臣中举一人。即将举一人者更换之理乎。又云、自陈之大臣。有意避嫌。势必博采名望。而处士虚声。终南捷径。所谓贤者不贤矣。如必亲知而后举。则呈身识面。自昔所讥。不能保其无攀援党附之私等语。夫大臣荐贤。必当孚公论而协众望。若亲知者既拟其党援。而采望者又谓为捷径。是荐贤竟属必不可行之事。古云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又何以称焉。又云、为大臣者。如无可信之人。即照例具本自陈。不必拘于定例。勉强塞责等语。如此、势必至于人人缄默。不举一人。岂辟门吁俊之典。独不可行于今日乎。礼云、爵人于朝与众共之。昨李清植奏请明举。尚属可行。朕已敕九卿科道集议矣。夫朝廷纶綍下颁。如果事有未当。虽面折廷诤。亦为朕所取。若徒于语言文字之间。深文辨驳。既大昧事君之体。而适见其识见之卑矣。此风断不可长。陈其凝著严饬行。   ○户部议覆、贵州总督兼管巡抚事张广泗疏称、南笼府属坡坳。板阶、地方。开采朱砂雄黄。应照二八抽收入例。每百斤抽课二十斤。所抽课砂课黄。价值不能豫定。应令管厂人员。照依时价变卖。于年底分晰造册报部。再二厂地皆僻壤。砂黄售卖。必须解省招商。需用脚价杂费。请即在于抽收砂黄课价银内。与各员役养廉工食。一律开支。均应如所请。从之。   ○以故二等子般达尔沙之子班带、三等男明中之子永昌、袭爵。   ○以四川故霍耳咱安抚司阿旺初中之子阿旺劳丁、上八义土百户雍中多尔济之子扎什喃金、袭职。   ○旌表守正被戕之山西偏关县民白奇英妻、张氏。直隶献县民葛某女、葛氏。   ○丙寅。谕曰、广西李梅案内。李捷三、廖士美等。乃紧要重犯。缉拏已经二年。而凶徒尚无一获。则地方文武官弁。疎忽怠玩可知。其潜匿经过之地。此时固无从指参。然将来拏获之后。必一一究出。将该管员弁。加以严处。不稍宽贷。著该督抚提镇等。出示遍行晓谕。俾知儆惕。无贻后悔。   ○吏部议覆、左都御史管广东巡抚王安国疏称、钦州滨临大海。与安南国地界。犬牙相错。雍正十三年。将州判一员移驻东兴。并未颁给关防。查钦州州判。抚辑民夷。实为分疆要任。应请于本省州判内。拣员调补。并铸给钦州分防东兴州判关防。应如所请。从之。   ○礼部议覆、给事中程盛修疏称、元旦、冬至、万寿圣节。皇上常朝御殿。凡丹墀内文武官员。旧皆按班列坐。近定赐茶之典。经礼部乐部议、令文官三品上。武官二品以上。方得坐班。余皆起立。臣思大典攸关。观瞻所在。与其坐立之错综。不若班行之整肃。除赐茶之典。遵旨改定外。其殿外檐下、及丹墀内文武官员。应仍照旧制序坐。应如所请。从之。   ○以故敖汉扎萨克固山贝子诺们额尔和图之弟达色、袭爵。   ○以故一等男兼一云骑尉胡世勋之子胡松龄、二等男伍十之子广福、三等男法保之子五十一、袭爵。   ○准噶尔部人那木喀济木札、率属十人来降。命赏给安插如例。   ○丁卯。上御乾清门听政。召大学士等前曰。今年冬至以后。天气过暖。京师得雪甚微。且星象见异。至今未退。数夕之前。其芒为月所掩。故不甚显。昨月出稍迟。则不减于前矣。朕思天心仁爱。垂象示儆。必政事之间。有所缺失。我君臣当夙兴夜寐。勤加修省。以回天意。惟是应天以实不以文。修省之实。非徒托之空言也。且书不云乎。王省惟岁。今岁序将周。正其时矣。我君臣必深思所以致此之由。缺失何在。亟图悛改。庶几尽事天之道。有以感召和气而消未萌之眚也。   ○谕军机大臣等、昨据陈大受奏报、江南挖除蝻子之法。朕已降旨。将原摺抄寄高斌。令其留心照此办理。夫蝗蝻之生。多由卑湿之地。复经水旱所致。直隶河间。地势低洼。天津则系滨海。今年既已被灾。入冬又复少雪。恐蝗蝻潜生暗长。有防明岁田禾。此时切须豫为筹办。尔等可再寄信去。   ○户部议覆、贵州总督兼管巡抚事张广泗疏称、天柱县相公塘、东海洞、等处。出产金砂。地系旷野。并无干碍民田庐墓。前令商民试采。已有成效。请准开采。照例抽课。暂令天柱县就近督采。俟旺盛、再议委员兼管。添设书役。所抽课金。估照成色。变银充饷。应如所请。惟每金一两、抽课三钱。及于抽课之中、支给厂费。俱与成例不符。应令该督另行妥议办理。从之。   ○工部议覆、浙闽总督那苏图等疏称、崇安之分水关。路通江西。为闽省西鄙屏蔽。关墙塘房。应请修造。拨兵八名防守。该地旧设巡检一员。僦居县城。亦应移驻大安旧驿。添设衙署。又光泽之杉关。直抵江西新城。地当冲要。旧设目兵四名。应添派把总一员。再抽兵六名稽查。又福鼎之分水关。界连浙江。诏安之分水关。地邻广东。已设千总一员巡缉。关城亦应勘修。再浙省之仙霞、安民、草萍等关。地皆险要。城栅倾圮。均应修造。应如所请。从之。   ○以兵部左侍郎汪由敦、充经筵讲官。   ○调凉州将军乌赫图、为西安将军。西安将军绰尔多、为凉州收军。   ○以故奉恩将军宗室英俊之弟英勇、袭职。   ○以甘肃故撒喇族土千户韩大用之子韩振武、四川故祈命寨土千户郎阿之子拔各肖、袭职。   ○戊辰。湖广总督阿尔赛等奏、洞庭湖舵杆洲石台。旧例发帑岁修。原为利民起见。今台基朽腐。台身损裂。行舟畏其撞触。避之惟恐不远。且地居下游。舟楫往来。多由君山一带。水涸时、湖深尺余。港汊亦易湾泊。无藉石台。请停止岁修。得旨、知道了。又阿尔赛奏、两湖塘汛营房烟墩望楼。亟须修理添建。两省各需银一万两上下。为费既多。非地方官所能捐办。湖北请于司库内支一万两办理。湖南无闲款可动。即支岁修石台银一万两。为修建塘汛之用。工竣后。每冬交巡道查看。谕、据湖广总督阿尔赛奏称、湖北湖南二省塘汛营房墩台。废坏不整。相沿已久。实须急为兴修。以固边防。除向来已接交代者。仍著落各州县修理外。其应行设立而废置未举者。自当照本地成式办理。今约略估计北南每省各需银一万两上下。为费既多。非地方官所能措办。仰恳天恩。准于司库公项内、动支银一万两应用。至湖南公项现在不敷。难以支拨。臣与抚臣蒋溥、查勘洞庭湖舵杆州石台情形。另摺奏请无庸岁修。所有原存岁修石台本息银两。既可不用。请即于此内动支一万两。以为修理塘汛之费。修理之后。兵丁住房。应令自行随时修整。毋许推诿。其官厅墩台望楼等项。照依定例。文员修竣。移交营员收管。每年冬月。道员出巡时。留心查看。如有倾圯颓败等弊。即行揭参等语。楚省武备。废弛已极。不独塘汛墩台一项也。今欲修建完整。费用浩繁。谅非地方官所能措办。著照阿尔赛等所请。动用公项银两兴修。但此后保固修整之处。该督抚提镇。应不时查察。若稍有疏忽。仍蹈前辙。则责有攸归矣。   ○户部议覆、贵州总督兼管巡抚事张广泗疏称、镇远、铜仁、二县。并镇远、思州、黎平、三府。例应行销川盐。但该地人户。搀杂楚省地界。距川窎远。民苗就近买食淮盐。相沿已久。应从民便。改食淮盐。惟是镇远等府。村落零星。夷多汉少。买食不常。其行销引目。递难悬定。应令淮商试销一年。再为增引定额。应如所请。行令两淮盐政。会同各该督抚。将试销纳课各事宜。妥议具题。从之。   ○又议覆、调任江西巡抚陈宏谋疏称、江西省甲子年应运粤东米石。准部咨令运赴湖南分贮。应请运至岳州漕仓交卸。又船号既多。运官势难兼顾。应照湖南运闽。谷之例。募人看管。每名日给工食银五分。回时无船可坐。每名酌给银二两。不给工食。应如所请。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