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257 页/共 1860 页

○甲午。遣官祭先医之神。   ○谕、今年秋间。朕恭谒祖陵。所有内外本章。按日呈览。部院臣工摺奏。随本进呈。一切办理事宜。与朕在京无异。惟是外省督抚提镇等奏摺。向来俱系差人赍奏。此等赍摺之人。道途遥远。万一马骡疲乏。风雨阻行。未免稽迟时日。著自起銮之日为始。凡有外省奏摺。俱赍赴在京总理事务王大臣处加封。交内阁随本呈送行在。候朕批示。随本发回。仍于总理处。交付赍摺之人祗领。该部即传谕该督抚提镇等知之。   ○吏部议处大学士鄂尔泰、将行止不端之己革副都御史仲永檀。滥行奏荐。于伊子己革詹事鄂容安不能严加管束。致向仲永檀商量密奏之事。应照例降调。得旨。鄂尔泰所有加级纪录。俱著销去。抵降二级。从宽留任。   ○户部议准、两江总督宗室德沛奏称、江西吉、南、赣、三府。距淮扬道路窎远。滩险难行。兼之乾隆七年歉收。民食维艰。所有上年奉拨运济淮扬仓谷八万石。请停拨运。即留为本地之需。得旨。依议速行。   ○礼部议覆、浙江学政彭启丰条陈浙省考试事宜。一、浙省岁科考试生童。旧例摘录所习本经。令作讲义。即与四书题。一场并试。复于本经外之四经。摘取发问。令生童依义条对。另试一场。其未能明晰者。生员不取优等。童生不拔前列。惟生童讲义。大都就题敷衍。少有阐发。不若条对诸说。各有成义于经学浅深。尤灼然易睹。况条对讲义兼试。亦属繁复。应如所请。嗣后仍试条对。停其考试讲义。一、商童应试。专以商结为凭。恐招致冒籍。假充子侄冒考。致生顶替代倩诸弊。应如所请。遇有滥保甲商。依不应律严治。一、考试岁贡向系通省同题。易滋宿构。应如所请。嗣后将所试经书判语。随时酌定。一乡试对读五等生员多有不敷应如所请。将四等武生兼用。即免其录遗。准入武场乡试。至请武童按数定额。商童应试。令该县取结申盐道录送与生员卷面禁写廪增附之处。均毋庸议。从之。   ○以前任安徽巡抚张楷、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调福建巡抚刘于义、为山西巡抚。命前任湖广总督孙嘉淦、署福建巡抚。仍俟审题谢济世一案完竣。再赴闽省。   ○予故广西镇安府属小镇安土舍岑池凤之孙岑金佩、袭职。兼巡检衔。   ○乙未。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   ○都察院奏。湖南巡抚许容题参粮道谢济世一案。先经署湖南粮道仓德。申详漕运总督顾琮文内。称升任四川藩司王玠。赴任过岳。携带湖南藩司张璨书函。并长沙府详册。嘱令改换文移等语。今据顾琮咨院。应据实奏闻。得旨。这所奏情节。著交与孙嘉淦、秉公据实。一并审理具奏。原札详册并发。   ○予故贵州古州镇总兵王友询、祭葬如例。   ○丙申。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大学士等。据奉天府府尹霍备奏称、奉天一省。山海交错。幅员辽阔。止有一府十三州县。牧令之外。并无佐贰协办。一切应查办之项。事属纷繁。非本任所能兼顾。又无闲员可以差委。请于候补候选知州知县人员内。拣选四员来奉委用。俟著有劳绩。酌量题补等语。著照该府尹所请。交吏部于候补候选州县人员内。拣选带领引见。   ○奉天府府尹霍备奏。奉天宗学。向归府尹稽察。恐府尹事繁少暇。于宗学无裨。奉天府府丞。专司学政。颇有余闲。以之稽察宗学。必能实心考核。请即以现任府丞臣陈治滋为始。著为例。得旨允行。下部知之。   ○以编修观保、充日讲起居注官   ○赏恤南河下埽飘殁之山安营兵丁傅纶、孙美、如例。   ○丁酉。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戊戌。蠲缓陕西葭州上年分雹灾、广东潮阳、饶平、两县上年分旱灾、额赋有差。并分别借贷。   ○己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遣官祭关帝庙。   ○遣官祭昭忠祠。   ○命举堪任河工人员。谕大学士等。江南河防水利。现在兴工。关系紧要。国家不惜数百万帑金。期为地方久远之计。倘钱粮不无虚冒。工程不能坚固。则奠安民生之举。适以饱官吏之私槖。向来河员。乐于兴工。希图滥销。前车可鉴。现今督抚止派道员数人督率办理。但该道府兼有地方之责。未免查核不周。以致专诿工员。多滋弊窦。于巨工无益。著九卿于候补候选道府内。各将所知家道殷实。才可办事之员。照例举出。交与吏部带领引见。发往江南。令督臣河臣分别派委与现派之道员一同办理工务如果实心任事该督等酌量题补倘有侵克贪劣等情。除按律治罪外仍将保举之人。照例处分。   ○户部议准、山东巡抚晏斯盛疏称、青州府新设满营。添兵二千余名。大小男妇。不下万余口。岁需米一万七千六十石有奇。原于府贮谷内。按月碾米支给。扣价存库。秋收买还。惟是青州僻处偏隅。产米无多。买补未便请于附近青州之有漕州县内。改徵运京黑豆一项。量拨一万七千余石。仍徵粟米。运为青州兵糈。青州为产豆之乡。即将青州谷价于本境买豆补数。依限随漕起运。从之。又议准、广西巡抚杨锡绂疏请、粤西四十九土司。夏秋二收分数。与流州县一体入疏题报。从之。   ○礼部议覆、署理广西按察使李锡秦奏称、粤西苗猺易惑。其处僧道祈禳。镌有木、铜、锡、诸印。往往结党营私。为害地方。应如所请。敕下抚臣。除有部劄僧道外。其余钤记。概行饬禁。违者重惩。从之。   ○宁古塔将军鄂弥达疏报、永吉州、白都纳、二处民人。首出余地八万五千四百亩有奇。   ○准噶尔部人阿必达鄂勒哲依、各率属来降。赏给安插如例。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四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五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八年。癸亥。二月。庚子。谕。江南地方紧要。且现在赈恤河防。尚多未竟之绪。更须加意经画。德沛未能胜任。著来京候旨。两江总督员缺。著尹继善前往署理。并协同河道总督白钟山料理河务。即驰驿赴任。会同大学士陈世倌、总督高斌、侍郎周学健。将现在定议办理之处。悉心讲论。再加商酌。定局后。陈世倌、高斌、周学健、俱各回任。   ○又谕曰。御史胡定参奏湖南巡抚许容一摺。朕细细览阅。若许容怀挟私心诬参属员款迹皆虚。则许容有玷封疆之任。自有应得之处分。倘胡定因谢济世曾为御史。有心袒庇。或系彼此交结。暗通信息。亦未可定。若止系风闻。则谢济世被参未久。京师传闻。不能如此迅速。亦不能如此详尽。何以胡定摺奏、竟若目睹者然。此案关系封疆言路。必须彻底审明。辨白是非。以示惩儆。著侍郎阿里衮、驰驿前往。会同孙嘉淦、秉公察审具奏。胡定著带往看审。   ○又谕军机大臣等。湖南岳常道仓德、揭报私书一案。系由顾琮咨送都察院转奏者夫据详转咨。固属成例。而顾琮身为大臣。于此等事件。自应摺奏。即转咨之后。亦应奏闻。乃伊并未奏及。若非畏惧许容。即系瞻徇谢济世矣。可寄信申饬之。   ○和硕庄亲王允禄等议奏。查武舞之干戚。干上有字。其字祗五种而分八佾。必不齐一。又多互异考之太常皆不能对。必系原有八样。年久遗失以讹传讹今请训定。奉朱笔改定。雨旸时若四海永清仓箱大有。八方敉宁。奉三永奠。得一为贞。百神受职。万国来庭。   ○大学士鄂尔泰等议覆、署直隶总督史贻直奏称、永定河拥挟沙泥。所至辄成淤垫。下壅上决。势常相因。向于南北两岸。分建滚水草坝。俾汛涨一至。即能减洩疏消。既免溃漫之虞。兼可匀减泥沙。于河身下口。均有裨益。应于上年添建之双营等坝外。南岸之清凉寺、张仙务、二处。添建三合土滚坝二。北岸之五道口。添建草坝一。于汛前竣工。使伏秋之汛涨。多洩一分。则下注之泥沙。亦即匀减一分。河身惟行正溜。余水悉令旁溢。即系从前故道任其散漫。不加迫束之意。而坝外皆有自然之引河。重绕之堤障。于民田庐舍。全无损碍。应如所请。从之。   ○辛丑。停青海番民马贡。谕大学士等。据管理青海夷情副都统宗室莽古赉奏。玉树族百户楚瑚鲁台吉之子达什策令、禀称所属番人米拉等二十五户。被郭罗克贼番抢夺马牛牲畜。糊口无资。所有应纳马贡。求暂免二三年。俟元气稍复。照例输纳等语。番民寒苦。深可悯恻。所有每年应纳马贡。著宽免五年。   ○户部议准、山东巡抚晏斯盛疏称、济宁州修筑蜀山、马场、二湖堤身。圈占有粮地三十顷二十五亩有奇。请自乾隆七年为始。豁其额赋。并动项酌给地价。从之。   ○又议准、广西巡抚杨锡绂疏称、雍正九年。象州报垦下则荒旱地塘十顷四十六亩零。勘系硗瘠。请照桑麻地税升输。从之。   ○缓江苏续报上年水灾之盐城、高邮、泰州、甘泉、兴化、宝应、赣榆、扬州、八州县卫、乾隆五六两年、以前旧欠漕项银米。   ○旌表守正被戕之江苏桃源县民黄自珍妻、颜氏。   ○壬寅。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举行乾隆七年分大计、奉天有疾官二员。不谨官一员。年老官四员。江南河员、年老官二员。有疾官一员。浮躁官一员。河南不谨官一员。年老官二员。有疾官一员。河南河员、浮躁官一员。山东河员、才力不及官一员。山西不谨官三员。年老官一员。有疾官一员。才力不及官三员。浮躁官二员。广东不谨官四员。罢软官二员。年老官四员。有疾官一员。才力不及官三员。浮躁官四员。广西不谨官二员。罢软官一员。浮躁官一员。才力不及官四员。年老官二员。有疾官一员。云南不谨官三员。年老官七员。有疾官二员。才力不及官二员。浮躁官一员。贪酷官一员。贵州不谨官二员。年老官一员。有疾官一员。才力不及官三员。分别处分如例。   ○调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巴尔品、为正黄旗满洲副都统。以镶蓝旗汉军参领王廷臣、为正黄旗汉军副都统。正红旗满州副都统拉布敦、赴军营。以护军参领雅图、为正红旗满洲副都统。   ○癸卯。命举宣谕化导使。谕大学士等。朕君临天下。爱养黎元。拯灾恤困。夙夜孜孜。惟思去其颠危。登之衽席。并望风俗茂美。人心淳朴。各葆天良。以召和气。夫然而朕责始尽。朕心始慰。上年上下江夏秋被水。朕恫瘝念切。蠲赈频施。特命大臣前往。会同该督抚等。加意抚绥。又令兴修水利。整理河防。救目前之灾荒。弭将来之水患。所费帑金。以千百万计。而仓廪漕储。远近接济。凡有关于民食者。莫不移缓就急。养欲给求。所以体上天仁爱之心。尽父母斯民之道。亦既殚宵旰之经营矣。为士庶者。当知国家恩恤。已逾常格。务各安其本业。共劝勉为驯良。始无负朝廷勤恤民隐之至意。乃闻各属灾民。其实知感恩。静待给赈者固多。而无知愚氓。有以查赈稍迟。聚众强求者。且有并未迟缓。已得赈粮。仍随众扳号。希心分外者。更有狡猾之徒。本籍赈过。即携眷逃荒。复赴邻境留养。及至下月。又奔回本籍领赈者。甚而本非无业贫民。串通胥吏。混入赈册。或依藉声势。冒滥与赈。种种情弊。层出不穷。且沿途呼索。男女混杂。喧哗悍泼。罔顾廉耻。而各属生监。藉有贫生一体赈恤之例。即家非贫窭。亦冀邀恩。所求不遂。即从中生事。煽惑阻挠。身列衣冠。恬不知检。士习民风。浇漓若此。其有关于人心风俗。实非浅鲜。夫蠲除赈贷。原属国家之恩泽。各属灾民。平时不知为未雨绸缪之计。及遇荒歉。复不思刻苦营生。竟若仰食公家。可忘俭岁。甚且不以荒歉为可忧。而以荒歉为可幸。恃特沛之恩膏。启无穷之希冀。本计不敦。骄风日炽。势将何所底止。习俗之漓。莫此为甚。朕思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而厚生犹宜正德。安集之后。化导为先。其地方有司。虽有教民之责。而刑名钱谷。政务殷繁。难以遍及。即学政教职。衡文课士。亦不能兼理民事。必特设专员。巡行整饬。实心化导。方有裨益。著大学士等于翰林科道内。拣选品行端谨。通晓民事者四员。授为宣谕化导使。驰驿前往江南。以二员整理下江之淮、徐、扬、海、四府州。以二员整理上江之凤、颍、泗、三府州。令其亲历各属乡城。计其道理。巡行一遍。周而复始。所至之地。传齐绅衿士庶。宣讲圣谕广训。反复开导。使知骄诈之习。不难惩之以法。念此无知之辈。皆属赤子。朕心有所不忍。务在感发其天良。鼓动其廉耻。俾明于大义。务本安分。则革其顽惰。而薄俗可以还淳。倘如此开导。而犹有怙过不悛者。即加之以罪。夫复何辞。奉差官员。毋得视为具文。虚应故事。其仪制文移。悉照各省学政之例。给与钦差官员关防。道府以下。凡有关于宣谕化导者。听其节制。其余一切地方事务。不得干预。以专责成。倘地方有司。恃有宣谕化导使。遂自怠其教民之职。准宣谕化导使、会同该督抚题参。   ○以翰林院侍讲邓时敏、刑科给事中倪国琏、为上江凤、颍、泗、三府州宣谕化导使。以编修涂逢震、山东道监察御史徐以升、为下江淮、徐、扬、海、四府州宣谕化导使。   ○予故云南楚雄镇总兵柳时昌、祭葬如例。   ○豁湖北襄阳、宜城、枣阳、谷城、四县冲坍民屯地共三十七顷一十二亩有奇。额赋。   ○除云南省嵩明、沾益、平彝、路南、江川、思茅、永平、姚州、顺宁、景东、蒙化、丽江、蒙自、等府州县捏报开垦。及冲压民屯地、共三百七十四顷六十五亩有奇。并改蒙自县误报上中二则开垦民田、一十三顷六十亩零。为下则额赋。   ○甲辰。谕曰。銮仪卫衙门。到处扈从。为朕切近随行之员。向无养廉。其銮仪使二人。著将伊本衙门滋生银。每年赏给二百两。   ○吏部议处江苏学政内阁学士刘藻、于高邮州劣生朱恺士、宝应县劣生刘炯等、聚众冒赈一案。平时不能化导。应照例降三级调用。因病回籍原任内阁学士刘师恕、不能约束族弟刘炯。致于委员查灾之时。挟制冒赈。应照例革职。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