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256 页/共 1860 页

○壬午。以内阁学士德新、为盛京工部侍郎。   ○癸未。吏部议覆、广西巡抚杨锡绂疏称、桂林府属阳朔县之伏荔市巡检。距县城仅止十里。既非窎远。又非要缺。应议裁汰。其所管地方。归该县典史管理。梧州府各属粮务。原系责成知府。所有捕务。可以归并清军同知管理。该府粮捕通判。实系闲冗可裁。苍梧县罗粒司巡检。仅辖须罗、平乐、二乡。须罗乡事务。可归毗连之长行乡管理。平罗乡、与该县典史所辖之吉阳、平政、相连。其事务可归该县典史管理。罗粒司巡检。亦属可裁。均应如所请。其裁缺各员。应照远省准请拣发之例。令该抚、留于粤西题补从之   ○甲申。上御勤政殿听政。   ○大学士鄂尔泰等议覆、署两广总督庆复奏称、广州、肇庆、二府沿江围基向来遇有冲决。系民修筑。乾隆元年。督臣鄂弥达奏请动用盐羡生息修理改用条石镶嵌乾隆六年。抚臣王安国等奏、围基坍卸。部覆令承修各员。赔修保固。其土工仍令地方官于农隙时督民培修。至地方情形。可否仍改民修之处。并奉有查奏之旨。今查已建石工。尚属坚固。赔修工程。亦可保护田庐。将来赔修工竣。请将已修石工。与民修土工。一并交地方官、督率围民防护。遇有冲啮缺损。俱令围民自行修补。永著为例。倘有冲损过多。民力不支。即于生息项下奏请拨用。其民修需费。按田匀派。生息银两。酌定修补成数。余充别用。俱应如所奏。从之。   ○吏部议准、江苏巡抚陈大受疏称、铜山县北岸主簿。僦居民房。请建设衙署。从之。   ○户部议准、江苏巡抚陈大受疏称、漕河两标。及泰州营兵粮。向于扬州府属额米拨济。今泰州、江都、皆以水灾停缓。其应拨兵米。共五千三百一十石有奇。请于泰州乾隆六年截留漕米。并上海县常平仓谷碾米内。拨给如数。从之。   ○礼部题。朝鲜国王李昑。遣使表贺万寿、冬至、元旦、三大节。及进岁贡方物赏赉筵宴如例。   ○又表谢国人韩地兴等。于盛京遭风。护送回国恩。下部知之。   ○以右通政励宗万、为通政使。   ○以少詹事叶一栋、为詹事。   ○以正黄旗满洲副都统旺扎尔、为镶白旗满洲都统。   ○是月。钦差大学士陈世倌、总督高斌、侍郎周学健、奏江南积潦未消。转盼立春。其支河港汊。可以疏通者。应先乘时办理。如盐城、兴化、之虾须沟。东西塘河。射阳湖之当箭港。草堰闸之三里湾、杨新洼。丁溪闸之川港口。何垛场之车儿埠河。沛县之荆山口。洩入彭家河。以达六塘河之水。海州之义泽、六里、白蚬、丁家沟、小伊河、航道河、王官口河。沭阳县之前山河。邳州、宿迁、桃源、清河、安东、之六塘河。南北股河、黄墩湖、万家圩、老湖荡、鲍营河、民便河。俱各委员承办。俟冰冻一解。六塘河口堵筑后即动项兴工。务于正月内消涸。以便及时播种。又石林口漫溢之水。现查运河水深无淤。上游之水渐消。下游消水更速。刘老涧入六塘河归海之路。亦甚通畅。间有残缺纤道。已上紧修理镶垫。无误漕运。得旨。所奏俱悉。   ○钦差总督高斌、侍郎周学健、调任江南河道总督完颜伟、江苏巡抚陈大受覆奏。上年九月。先后奉到大学士等抄寄并部咨议覆条奏河工水利事宜五道。一、大学士等议覆两江总督德沛条奏、淮水盛涨。应于高邮三坝之下。筑堤二道束水。通水之处。酌建滚水大坝。旧有河道、及串场等河。酌立闸座。下河环绕支河。或筑堤。或挑浚。总期贯患入海。邵伯湖之南。酌加滚水坝。遇涨启放入江。天然坝、并高邮三坝。以时启闭。均令详查定议。一、大学士等议覆大学士陈世倌条奏、黄河之底。高于内地。萧砀等处。何以使河底复深。高堰堤背。虽有坦坡。与筑于迎面者。是否相同。大通口果否深通。均应酌议行令查勘筹办。一、大学士等议覆。署福州将军策楞条奏、骆马湖水平浅。不能容纳山东客水。天然坝、与淮扬一带减水闸坝不开。涨水不洩。行令会同妥议。一、大学士鄂尔泰议覆前任安徽巡抚张楷条奏、积涝之由。一在下游。一在二渎。必使淮黄迅趋入海。洪湖闸坝宣洩如旧。然后开浚支河沟洫。行令通盘筹画。一、工部议覆大学士陈世倌条奏、石林口决下之水。另有鲍家营盐河等处入海之路。应速勘兴修。宿、灵、睢、虹、等州县积水。应于祥符闸近处。将黄河挑浚引河。直接清口。荡涤淤沙。培补堤岸。并修归化闸。令一并速议、又刑部尚书张照条奏、江南城河支河。在在淤浅。松江三泖。有化为莱田之势。应拨饥民做工代赈。并将被水最低处。挑潴为泽。现有支河引水。田自涸出。行令一并议奏。臣等详加筹画凡河工水利事宜。俱经公议会奏。以上各条。均无庸议。得旨。知道了   ○漕运总督顾琮、奏陈催儹漕运事宜。一、运河一带纤道己委员查有残缺。速为接修。一、黄河至台庄及临清以北与直隶交界处所。除添设、浮汛外。复派臣标千把外委。分头催儹。遇汛员缺少之处。即令暂驻接催。一、粮船抵通。起卸挂欠。多由旗丁沿途盗卖。现饬员弁严查。其有查出者。即照例奖赏。一、江广粮船。多于长江逗遛。年内已檄各营汛催儹。今复移咨督臣德沛、委员查催。一、各省佥报副丁。每多需索佥贫。现饬各粮道。遇有事故副丁。令正丁于户内选择保送。备弁验看出结。不令备弁自行佥派。一、淮安向有漕蠹积棍。需索各帮册费。上年酌定册式。刊发渡江各帮。令其仿造。于抵盘粮厅时。自行呈投。今年仍照上例。并密访积棍诈索。以除积弊。得旨。好。尤在实力为之。   ○两淮盐政准泰奏。扬州附郭贫民。不符灾赈之例。寒冬糊口维艰。上年九月间。奏明动用运库银两。量加矜恤。应照折赈之例。每大口月给折银一钱八分。小口减半。赈恤两个月。今已将上年十二月及本年正月赈银。委员一并散给。得旨。知道了   ○安徽巡抚喀尔吉善奏。臣奉命调抚安徽。入境查询江南赈务。节经钦差大臣。及本省督抚。酌定章程。妥协办理。臣于路过赈厂。见饥民感激欢呼。均称得所。被水地亩。俱经涸出种植。其宿州、灵璧、虹县、天长、四属。间有最洼之处。春融尚可布种晚大麦。沿途秋麦亦巳滋长。并得腊雪之益。得旨。览奏稍慰朕怀。   ○前任湖广总督孙嘉淦奏。湖北荆襄一带塘汛。营房卑狭。急应兴修者。计四十六处。应仿豫省规模。动项修理。余令地方官照例修葺。湖南塘汛。与抚臣许容商酌。亦拟先将冲途各汛。次第兴修。得旨。交与新任督臣。听其酌办。   ○湖北巡抚范璨奏。前大学士等以湖北米价未平。议拨川省贮谷二十万石。惟谷石过多。势难猝办。且须汛水未涨之时。运过川峡。方可坦行。因思川谷碾米拨运。较为利便。应令川省待拨各属。一面代碾豫备。一面雇就船只。以便委员速运。依期回楚。并分派总运协运人员。各携制斛往兑。如楚省价平。不必全用川米平粜。即将余米补仓。或酌济下游邻封之用。得旨。所办甚妥。知道了。   ○又奏。闽省委员赴楚。买米二万石。尚少米九千七十七石有奇。将武昌府仓贮买回川米。照数拨给。得旨。好。知道了。   ○河南巡抚雅尔图奏。去岁上下两江。被水歉收。豫省密迩江南。收养流民。约已三千余口。复恐秋末冬初。难御严寒。各州县皆捐备棉衣散给。时届春融。有愿还乡耕作者。即给口粮资送。如因青黄不接。仍有续来就食者。一体安插收养。得旨。好。知道了。   ○山东巡抚晏斯盛奏。东省收养江南饥民甚众。今资送回籍。应豫定章程。现饬属分起资送。仍委员稽查。俾无滋事。或本境正当资送。又值邻邑送到灾口。及冲衢数起同到者。亦酌量先后而行。其停待境内者。照留养之例。日给口粮。至资送路费。照例给发。年老有疾者。酌给脚力银三分。水程减半。俱令州县动支库贮。事竣报销。至无产游民。在东佣作。令雇主具保。其自行营业者。令地方牌甲等。留心查察。得旨。所奏俱悉。仍当实力稽察。毋使属员欺朦也。   ○调任河东河道总督白钟山、以调任南河。奏请陛见。得旨。目下陈世倌等在彼。正讲究河务。卿应先到任。和衷共议此事。何必来京。况朕素未谙习河务。亦不能有所指授也。但孟子云。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朕为卿诵之。若能细玩此句。而不用智穿凿。于河务不无小补。又卿在河东任内。未免有节省帑项之意。夫漫无查察。听属员冒销固不可。而一味节省。亦非正道。况兹南河。更宜留心。卿其记朕此谕。速赴新任可也。   ○护理山西巡抚印务布政使严瑞龙奏。汾州府属。地多沙滩山阜。种高粱者。十居五六。高粱性易生虫。难于久贮。烧锅一事。似难概禁。今惟饬属宣扬谕旨。遍为刊示。令烧锅之家。量为烧造。不许贩运他省。各具结备案。并令地方官选差巡查。又救火器具。前奉谕旨随时修整。当经详明前抚臣。饬属整理。并酌派兵役。专其责成。得旨。所奏俱悉。   ○甘肃巡抚黄廷桂奏。甘省吏治。阘葺已久。现将祀典农桑库藏仓储等。凡有关民生日用。政治切要者。造成册式。授以成规。令各道自开印为始。逐县亲查。其实心整理者。报明为荐举之据。空文支饰者。亦据实报明。分别惩儆。其到任未久。不能谙练者。即令就近指示。仍饬各道不许丝毫滋扰。违者参处。得旨。好。如此振作有为方是。但须行之有领要。而持之以终久可也。   ○广东布政使托庸奏。粤东产米无多。向藉邻省商米接济。上年商贩较少。广、肇、惠、潮、嘉、五府州。市价稍昂。各该处应补平粜仓谷。已详明督抚。暂停采买。民情皆安静乐业。得旨。好。知道了。然仓谷亦不便听其久虚也。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三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四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八年。癸亥。二月。乙酉朔。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奉皇太后居畅春园。   ○上还宫。   ○吏部议准、前任湖广总督孙嘉淦等疏称、湖南永绥协所属之花园汛。地处苗穴。建有仓贮。移隆团巡检驻其地。兼理苗务。永绥协存城额兵不敷。彻河口汛兵三十名增之。隆团汛守备。带兵一百。同巡检并驻花园。从之。   ○户部议准、河南巡抚雅尔图疏称、祥符、陈留、杞县、中牟、鹿邑、睢州、柘城、七属。因开浚惠济河道。挖废民卫地共五十六顷。九十五亩有奇。请豁额赋。从之。   ○是日起。上以祭社稷坛、斋戒三日。   ○丙戌。大学士鄂尔泰等遵旨议奏。本年恭逢圣驾祇谒祖陵。随从王公官员等。蒙恩以道途遥远。饬议赏项。查前年巡幸木兰。扈从人等。各有赏赉。此次路远费多。应加倍议给。其侍卫章京等。请各赏银六十两。杂项差使官员等。请各赏银三十两。护军拜唐阿、披甲、匠役人等。请各赏六个月钱粮。绿营千把总。亦请照随往木兰粘竿拜唐阿之例。每月赏银二两。所有兵丁人等赏银。若即支给。恐其耗尽。应请于四月置办行装之时。再行颁发。至扈从之满汉文官。本衙门各有津贴。应较侍卫章京之例。减半各赏银三十两。笔帖式、博士、天文生。各赏银二十两。文武官员。如有愿借俸银者。各赏借一年正俸。作为二年扣还。其别有扣项者。酌量展限坐扣。至扈从之满汉文武大臣。向无赏赉之例。今蒙恩旨并议。请各赏借二年正俸。作为四年扣还。王贝勒贝子等。如有愿借俸银者。请各赏借一年俸银。作为二年扣还。得旨依议。   ○以武备院卿傅拉那、为銮仪使。   ○丁亥。祭先师孔子。遣和亲王弘昼、行礼。   ○谕军机大臣等。据管理淮关事务伊拉齐奏称、淮安关之分口。地名常山。坐落在宿迁县境内。该口岸有裹头闸一座。相去里许。人烟稠集。货船不便赴该口装卸。向来分役在于裹头闸稽查。仍赴常山口报纳钱粮。屡奉行查有案。并非近年新设。今有地棍季子圣等。阻挠惑众。出言私设口岸。不令商船完税。凡值大小官员经过。动辄聚党数十人。具控关员滋扰累民。殊乖政体。从前众兴集倪之光等。阻挠抽收粮税经前任监督唐英奏明奉旨令督抚饬令地方各官照看。勿任奸民阻挠滋扰在案今季子圣等藐视功令把持关务实非关员所能弹压等语夫民俗刁诈藐法妄行如此地方官自有整饬之责。尔等可寄信与德沛令其会同伊拉齐办理。   ○戊子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   ○谕理藩院。今年朕往盛京恭谒祖陵。给与随从官兵半路更换马匹。据议将内扎萨克五处蒙古等、收养军需所用马驼。送至诺诺格地方备用。其更换马驼。照常交与伊等带往游牧地方。看守牧养等语。扎萨克蒙古等世受国恩。王台吉以下至所属人等。无不竭诚效力。自军兴以来。觅买马驼。凡一切递送差役。俱无迟误。劳绩懋著。所余马匹。交与伊等收管牧养。亦属小心。此次更替马匹若仍交伊等照前收养。所属蒙古人等。不无额外赔补之累。今已取用。著加恩将此项更替马畜。及游牧地方余剩驼只牝马。即赏与伊等。以为生业。俟伊等充足。遇有需用马匹牲畜之时。动用钱粮采买。即伊等感恩助用。亦无不可。   ○己丑。工部议准、前任湖广总督孙嘉淦疏称、荆门州郑家潭堤。以该牧张镇原筑草率。乾隆七年秋汛冲决。经参勒赔。查溃口紧要。应先动项修筑。事竣勒还。从之。   ○以广东虎头门水师副将刘大勋、为广东碣石镇总兵。   ○庚寅。以举行仲春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传心殿。上御文华殿。讲官暨侍班之大学士九卿詹事等。行二跪六叩礼。分班入殿内序立。直讲官四人出就讲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复位。直讲官三泰、任兰枝、进讲论语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节。讲毕。上宣御论曰。子贡之赞孔子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若是乎夫子之言性。诚不可得而闻乎哉。乃夫子之言性。则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以性对习。而近之与远。亦不过百步五十步之分耳。何其视性之卑耶。盖尝读中庸而知其说矣。天命之谓性。性相近也。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习相远也。此犹未指夫知诱物化之私而言。而其视性之近乎天命。为已远矣。故易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此即率性修道之谓也。诗曰。穆穆文王。纯亦不已。此即性即天命之谓也。而程子动箴。亦曰。习与性成。圣贤同归。诚能遏人心。即所以存道心。不远复。毋祇悔。又何远近之殊耶。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兴。直讲官索柱、蒋溥、进讲易经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二句。讲毕。上宣御论曰。天地养万物。而不能不藉后之裁成辅相。圣人养万民。而不能不赖贤之时亮天工。是以周公躬吐握之劳。故有圄空之隆。齐桓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寰区至广也。生民至众也。以一人之心志耳目御之。其敝精劳神而乞无成功。亦不待烛照数计而龟卜矣。自古圣王。劳于求贤。逸于得人。然得人始逸。而求贤则劳。毋论求之不以道。得之不以实。所得非其人。所求非其贤。而天下之万民。不可以一日而不养。为君难。盖诚乎其难矣。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大学士张廷玉等奏曰。皇上尽性达天。任人图治。抉精微之蕴。而允执厥中。极教养之方。而兆民允赖。圣训所示。天德王道。一以贯之。臣等不胜钦服。奏毕。诸臣出就拜位。行二跪六叩礼。礼成。上还宫。赐讲官及侍班官等宴于协和门。   ○辛卯。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幸圆明园。   ○壬辰。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李绂、以病致仕归里。寻陛辞。上问有所欲陈否。绂以慎终如始对。赐诗嘉之。   ○癸巳。谕大学士等。昨因考选御史。试以时务策。杭世骏策称。意见不可先设。畛域不可太分。满洲才贤虽多。较之汉人。仅什之三四天下巡抚。尚满汉参半。总督则汉人无一焉。何内满而外汉也。三江两浙。天下人才渊薮。边隅之士。间出者无几。今则果于用边省之人。不计其才。不计其操履。不计其资俸。而十年不调者。皆江浙之人。岂非有意见畛域等语。国家选举人才。量能器使。随时制宜。自古立贤无方。乃帝王用人之要道。满汉远迩。皆朕臣工联为一体。朕从无歧视。若如杭世骏之论。必分别满洲汉人。又于汉人之中。分别江浙边省。此乃设意见分畛域之甚者。何所见之悖谬至此。况以现在而论。汉大学士三缺。江南居其一。浙江居其二。汉尚书六缺。江南居其三。侍郎内之江浙人。则无部无之。此又岂朕存畛域之见。偏用江浙之人乎。至于用人之际。南人多而间用北人。北人多而又间用南人。督抚之中。有时满多于汉。或有时汉又多于满。惟其才。不惟其地。亦因其地。复量其才。此中裁成进退。权衡皆出自朕心。即左右大臣。亦不得参预。况微末无知之小臣乎。且国家教养百年。满洲人才辈出。何事不及汉人。杭世骏独非本朝臣子乎。而怀挟私心。敢于轻视若此。若稍知忠爱之义者。必不肯出此也。杭世骏、著交部严察议奏。寻议、杭世骏怀私妄奏。依溺职例革职。从之。   ○户部议覆、两江总督宗室德沛疏称、海州、赣榆、二属漕粮。前任督臣庆复。以地系滨海。土性不宜米谷。小民苦于购纳。题请折徵解部。经部议。仍令民折官办。请嗣后于海州糟粮粳米。每石徵银一两二钱。赣榆粟米。每石徵银一两。遇时价过昂。另题请旨。或年丰价贱。徵有赢余。核抵下年徵额。耗米一项。亦应照数徵收等语。所奏纷繁。恐官吏捏报滋弊。应照议定江西泸溪县糟粮之例。各依时价采买。先动藩库银。及时购办兑运。随示谕里民如数归款。从之。   ○命御史禄谦、在阿哥书房教习清书行走。   ○引见中书胡宝瑔等十三员。得旨。胡宝瑔、涂逢震、葛德润、爱必达、六十七、吴达善、丁廷让、永世、高诚、吴日燝、俱著记名。归于现在记名人员内。以御史用。沈澜、著发往江南。交与该督抚酌量题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