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239 页/共 1860 页
○大学士会同漕运总督顾琮议奏、截留漕船。定例扣追钱粮。旗丁不无拮据。应酌量加给。使丁力宽裕。除截留蓟州易州。照抵通例、各项准全给外。其余己兑开行者。其在次费用。议将山东、河南、二省。每船酌给银五十两。江南、浙江、二省。每船酌给银六十两。江西、湖广、二省帮船。程途皆远于江浙。而江西船装载正粮。较多于湖广。应将湖广帮、每船酌给七十两。江西帮、每船酌给九十两。以敷旗丁各项用度。其存剩行月等银。并全数本色米石。江浙河东等省。仍照旧按程追给。至江广二省。程途遥远。经涉江湖。应将该二省帮船。在未经过江以前截留者。除在次酌给银两外。其余剩银两、同本色米石。一体按程追给。其已过长江。尚未渡黄、截留者。应给四分之三。至渡黄以北。至临清德州等处、截留者。已俱有提溜打闸、盘浅雇剥之费。应将各项银米全给。得旨。依议速行。
○户部议准、湖南巡抚许容疏报。攸县、醴陵、茶陵、酃县、华容、益阳、沅江、衡山、八州县。乾州、凤凰、永绥、三厅。被水被虫。分别抚恤。得旨。依议速行。
○旌表守正捐躯之正蓝旗包衣马甲积德妻王氏。
○庚寅。上奉皇太后幸同乐园。自是日至壬辰。皆如之。
○谕、江南上下两江。今年水涨逾常。该督抚陆续奏报者、不下数十州县。朕每一览奏。宵旰靡宁。已屡降谕旨。令该督抚加意抚绥。毋使失所。又特命直隶总督高斌、刑部侍郎周学健、前往。会同该督抚等、拯救目前之灾荒。永除将来之水患。但念此等被灾之地。夏己无收。秋更失望。小民困苦。其何以堪。况此数十州县。有今年被灾特甚者。有今年稍轻、而连年被灾者。现又水涨未消。亟待赈恤。其流离颠连之状。时在朕心目中。所有本年应纳钱粮。朕欲加恩豁免。著该督抚查明被灾各州县。先行缓徵。次第将确数分别具奏请旨。该部即遵谕速行。
○江苏巡抚陈大受疏报、靖江县、乾隆六年分。丈勘新坍平田、七顷九十二亩有奇。新涨折实平田、七顷八十五亩有奇。又原坍民赋田内。有学田四顷三十九亩有奇。分别蠲升。
○辛卯。遣官祭关帝庙。
○遣官祭昭忠祠。
○谕曰。直隶总督高斌、刑部侍郎周学健、差往江南。办理赈恤水利事务。著给与钦差大臣关防。俱著驰驿前往。
○又谕、嗣后挑选秀女。遇有皇太后皇后之姊妹。亲弟兄之女。亲姊妹之女。记名者。著户部奏闻。彻去记名。至妃嫔等姊妹。亲弟兄之女。亲姊妹之女。有记名者。著内务府告知首领太监奏闻。著永为例。
○定亲蚕典礼。礼部议覆、大学士鄂尔泰等奏称、古制、天子亲耕南郊。以供粢盛。后亲蚕北郊。以供祭服。我皇上亲耕耤田以示重农至意乾隆元年。准工部侍郎图理琛、议改先蚕坛为先蚕祠。每岁季春已日。遣太常寺堂上官以少牢致祭。所以经理农桑之道。至为周备。今又命议亲蚕典礼。伏思躬桑亲蚕。历代遵行。但北郊蚕坛。在安定门外。故明嘉靖时。以后妃出入道远。亲莅未便。且其地水源不通。无浴蚕所遗址久废。考唐宋时。后妃亲蚕。多在宫苑之中。明代亦改建于西苑。伏读圣祖仁皇帝御制耕织图序。于丰泽园之北。治田数畦。环以溪水。陇畔树桑。傍立蚕舍。是育蚕之事。圣祖仁皇帝亲加讲求。今逢重熙累洽。礼明乐备之时。亲蚕大典。关系农桑。自应举行、以光典礼。其应行相度蚕地。建立蚕坛桑坛、蚕宫、从室、之处。请敕交内务府、会同工部等衙门办理。至亲蚕典礼。所应斋祀、躬桑授蚕治茧等仪注。及选择蚕母蚕妇。受桑、布缫。一切礼文事宜。应交礼部详议。得旨。奉皇太后懿旨。是。依议。臣等伏查唐开元享先蚕仪。散斋三日。致斋二日。至永徽三年。制以先蚕为中祀。我朝于季春已日祀先蚕祠。亦列中祀。则斋戒应照一切中祀、致斋二日。皇后亲祀先蚕之礼。周制。后斋戒。享先蚕。躬桑以劝蚕事。北周。皇后以一少牢亲祭先蚕西陵氏之神。因以躬桑。隋制。皇后以一太牢制币、祭先蚕于坛上。祭讫。躬桑。明会典亦载有皇后亲祀先蚕仪注。是累代皇后。原有亲祀先蚕之礼。我皇上御极之元年。特命建立先蚕祠。每岁季春已日致祭。今举行皇后亲蚕之礼。臣等谨拟交钦天监、于季春月。择躬桑吉日。皇后亲祀先蚕。应设先蚕西陵氏神位于坛上。太常寺先期奏闻。致祭前二日。皇后于正殿致斋二日。至期。诣蚕坛。以一太牢亲祀先蚕西陵氏之神。行三献礼妃、嫔、公主、王妃、以下。文下三品大臣命妇以上。致斋陪祀。祀毕。皇后诣桑坛位、采桑。妃、嫔、二人。王、贝勒、贝子、公、福晋夫人三人。三品以上。文武大臣命妇四人。从蚕采桑。蚕事毕。蚕母率蚕妇、择茧之圆洁者贮筐。献皇上。献皇太后。遂献皇后。择吉。皇后复诣蚕坛正殿。亲临织室。蚕母率蚕妇、全献茧之所登者。皇后行缫三盆手礼。遂布于蚕妇之吉者。使缫而朱绿元黄之。以供郊庙黼黻之用。至蚕母蚕妇。汉魏以前。皆无其称。惟晋蚕西郊。列侯妻六人。为蚕母以授桑。未载有蚕妇。北齐、授桑蚕母。蚕母切之、授世妇。谨按祭义。卜世妇之吉者。使入蚕于蚕室。考古制。二十七世妇。蚕宫亦建二十七从室。则蚕妇应即为世妇。所云蚕母。盖取老成谙蚕事。以为世妇统领。明嘉靖时。令顺天府报蚕母。则取诸民间之妪。未尝拘定列侯之妻。即古制卜世妇之吉者二十七人。入蚕于蚕室。亦必平时晓习蚕事。方膺兹选。臣等酌议、应交内务府、查明包衣。并行文八旗。遴选熟谙蚕事。并无事故者。开列具奏。钦点蚕母六人。使暂居茧馆、以督蚕事。蚕妇二十七人。居蚕宫二十七从室。使治蚕事。抑更有请者。皇后亲蚕肇祀。仿照古制。需女官一十二人。曰尚仪。曰尚宫。曰典仪。曰掌赞。曰司宾。曰司言。曰司宫。曰典制。曰司赞。曰典赞。曰司祝。曰女史。行礼时执事。此次初行典礼。应于孟春月。内务府先行奏选。俾演习娴熟。又祭先蚕乐章。臣等暂据会典内所载。填入仪注。应候钦定乐章演用。再查北齐蚕坛。以内监置蚕宫令丞各一人。经理蚕坛诸务。明会典亦载有蚕宫令。请仿其制。置令、丞、各一人。所有仪注。虽经仿照古制定议。但须因地制宜。应俟蚕坛规模。相度已定。再行详酌妥议具奏。从之。
○户部议准、安徽巡抚张楷疏报、凤阳、怀远、虹县、灵璧、蒙城、五河、等六县、被水。并霉烂二麦。其新旧钱粮。暂缓催徵。无力贫民。酌借耔种。至二麦歉收各户。借给口粮一月。从之。
○工部议准、江南总督宗室德沛奏称、蒙城县潘家湖等九处湖沟。蓄洩攸关。俱应开浚。并加筑土埂。查民堤民埝。原系民力自行修筑。不动帑项。如遇灾歉后。民力实不能办者。照以工代赈之例。动用公项。此次请即在拨存芜湖关税赢余银两酌给。及时兴修。以济民食。得旨。依议速行。
○豁除浯州场塌陷盐埕、三百三十九丘额税。从署闽浙总督策楞请也。
○壬辰。谕、朕爱养黎元。特沛殊恩。将关榷米豆等税。悉行蠲免。以为充裕民食之计。但船料一项。议论不一。现发九卿会议。尚未覆奏。朕思此事益无难办之处。向徵船料者。应照例徵收。向不徵船料者。岂可因免米豆之税、而转加徵船料。著该部即速行文各关知之。
○又谕曰。高斌、周学健、奏称。此番赈务水利。需费浩繁。请令情愿急公人员。仿照乐善好施之例。出资效力。按其效力多寡。酌予议叙。分别录用等语。近年上下两江水患频仍。朕心轸念。多方筹画。如果有益于灾黎。帑金原所不计。但照高斌等所奏。此等人员。若准其效力。自必踊跃急公。辐辏而至。因此商贾流通。货物充裕。于屡年饥馑之余。可臻富庶之象。地方民生。似均有裨益。此一时权宜之计也。况京官自中、行、评、博、以下。外官自同知、通判、以下。于正途仕进之阶。尚未有碍。事属可行。但此举因江南屡被灾荒。非常年可比。他省亦不得援此渎请。然不定以年限。恐日积月累。从事者多。与现在因时制宜之意。转有未合。其应如何酌定条例。并于何时停止之处。该部一并定议速奏。寻议、京职自中、行、评、博、以下。外职自同知、通判、以下。按吏部品级考。及户部旧有粮运事例。详加参酌。分别叙用。但各省官生。陆续来江。尚需时日。应请于本年十月起。定限二年停止。所输银两。令承办官员。随到随收。毋许吏胥刁蹬需索。再查吏部铨选捐班。现系西安户部阿尔台等九班。轮流选用。此次乐善好施人员。自应从优录用。以示鼓励。应俟各该员赴选人文到部。其捐双月者。按伊等品级、并投捐日期。入于西安等捐班之前选用。其加捐先用者。即入于本班双月内先用。其改捐单月者。准归单月捐班即行选用。至加捐不论双单。月即用者。准其不论双单月捐班遇缺即用。以上四项。俱仍积选班之缺。如此项议叙无人。再将西安等班、照例铨选。各官生必踊跃急公。俾灾黎均沾惠泽。从之。
○又谕、前据漕运总督顾琮奏称、江西南昌等帮。江南兴武、扬州、等帮运丁。力量艰难。共借银七千八百余两。以为归途之用。朕已加恩赏给。免其扣还。今绍兴前后两帮船一百五十只。亦经仓场侍郎塞尔赫等、每船借给银八两。共银一千一百四十四两。此项借银。事同一体。亦著加恩免其扣还。
○和硕庄亲王允禄等奏、会典所载耤田之乐有三。祭先农坛。一也。亲耕时。歌三十六禾词。二也。筵宴时、奏雨旸时若、五谷丰登、家给人足、三章。三也。先农坛乐章。系顺治年间之文。臣等改定进呈。已蒙改正发馆。至三十六禾词。雨旸时若等章。系大学士蒋廷锡所撰。臣等阅其文义古雅。向以为无可更定。是以置之不议。今因管理太常乐部。方知乐与礼不相符。有不得不改正者。除三十六禾词无庸议外。查雨旸时若等三章。原为筵宴进酒进馔而设。雍正二年。以其文不雅驯。令蒋廷锡撰拟。乃蒋廷锡照古乐府体为之。实不能施于燕乐。又自雍正二年起。每年耕耤。从未赐宴。此乐本可不奏。乃因斋宫升座。诸臣庆贺。赐茶、及还宫。本无乐章。误将此三章燕饮之诗。奏中和韶乐而歌之。臣等既经查出。理合奏明。请嗣后于斋宫升座时。用中和韶乐。诸臣庆贺时。用丹陛大乐。还宫。复用中和韶乐。一如朝贺之制。至赐茶本无奏乐之理。应行停止。若有赐宴。则燕乐必须。即停止岁多。乐章不可不具。请将雨旸时若等章。照海宇昇平日之例另撰。字数止须四分之一。得旨。是。
○四川巡抚硕色奏、雅州府属大田土千户马浚、故后绝嗣。并无亲支袭替。大田密迩内地。非离省远夷可比。若再将大田之众。交与松坪土千户马泽兼辖。夷情不服。请将大田千户员缺裁汰。其番民悉归清溪县管辖。从之。
○癸已。上奉皇太后还宫。
○诣大高殿行礼。
○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前因京仓漕粮。有一二处米色、甚属恶劣。且有搀和草根沙土者。是以派委户部堂官等。细加验看。将该管官分别议处。此皆漕运总督、及仓场侍郎办理疏忽。沿途旗丁作弊之所致。与完粮之百姓。毫无干涉。或办粮之州县。于收粮之时。因此过于吹求。而受兑之运弁旗丁。又借此刁难需索。则小民之受累不浅矣。该部即行文有漕督抚。令其留心稽查。倘有此等情弊。即行查参。
○兵部议覆、给事中富森奏称、八旗都统、副都统、护军统领、前锋统领、步军统领等。均有办理旗务、管辖官兵之责。与各省驻防将军、副都统、无异。遇军政之年。令其一体自陈等语。应如所请。内外画一。再查各部院文职大臣。有兼都统等职者。既于文职内遇京察之年自陈。遇军政之年。无庸再行自陈。至王、贝勒、贝子、公、及领侍卫内大臣、兼文职者。遇京察之年。俱应自陈。其有兼都统等职者。亦应于军政之年。一体自陈。再文官京察。各堂官于三月内缮本。送通政司陈奏。武官军政。于十月内举行。今既令于军政之年自陈。请定于九月内缮本。送通政司陈奏。从之。
○以协领董达色、为宁夏右翼副都统。协领祁尔旦、为西安右翼副都统。参领卢色力、为西安右翼汉军副都统。
○甲午。以举行仲秋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传心殿。
○谕、今日举行经筵典礼。礼部据向例、以天雨奏请改期。朕思魏文侯将出猎、而雨。左右不欲行。文侯曰。吾已与虞人期矣。岂可无一期会哉。乃往。身自罢之。夫田猎之娱。尚不以遇雨失期。况经筵大典。业经祭告。自应举行。但执事诸臣。例应在丹墀内排班行礼。未免沾湿。著穿雨衣排列。驾到。即入殿进讲。讲毕。即奏礼成。其阶下行礼。殿内赐茶诸仪。俱著停止。嗣后凡遇雨。俱照此例行。
○上御文华殿。讲官三泰、陈德华、进讲论语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讲毕。上宣御论曰。天地至广也。民物至众也。而一人一日之间。苟能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斯语也。圣人岂欺我哉。盖天地民物。总不外我之一心。仁。人心也。惟不能存仁。其心已亡矣。是以视天地民物自天地民物。而我自我。于归仁乎何有。然其本性之善固在也。一日克已复礼。其仁即在是。而天下之归仁亦在是。故颜子三月不违。斯三月之间。即是天下归仁。而其余之日月至。其至之时。天下之归仁。亦犹颜子之三月不违而已矣。至于圣人位天地。育万物。何一非此心之流行于宇宙间。而天地自位。万物自育乎。是非以仁为感通之具也。亦非举为仁之效、而蕲人之求仁也。人苟未能克已复礼。则必卜度仁之能感通天下。而以天下归仁焉为仁之效。是心也。即己也。持此己而冀天下之归仁。是犹北辕而适越。吾知其无至之日必矣。讲官雅尔呼达、梁诗正、进讲易经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己也。讲毕。上宣御论曰。易经讲义曰。元亨利贞。天道之常。是惟无恒。所以恒久而不已也。夫四时代谢。二气递嬗。何尝久春而久夏乎。然惟其不恒。是以春恒去而夏恒来。运而不穷。岂非天地之以正而能久耶。所谓正者何。其不己之谓乎。故曰惟天之命。于穆不已。是即久于其道也。而大生广生。万物芸芸。孰非易知简能所悠久以无疆者乎。是故天地以正而恒。而天地初不自见其可恒于正。使天地自见其可恒于正。是有恒矣。有恒斯无恒。必恒生而恒灭。恒屈而恒伸。无是理也。是故观天地之恒久。不若观天地之不已。惟其不己。是以恒久。穆穆文王。纯亦不已。是诚希天之圣乎。大学士张廷玉等奏曰。皇上备天德之全。自周旋而中礼。体乾行之健。益悠久以无疆。阐妙蕴于孔颜。得真诠于爻象。臣等敬聆。圣论。实深钦服。礼成。赐讲官及侍班官宴于协和门。
○谕曰、戴永椿、著吏部随便带领引见。
○又谕、览贵州提督韩勋奏、安笼镇总兵官史载贤、系伊儿女姻亲。同官办事。自不免嫌疑。史载贤、著调补湖广襄阳镇总兵官。宋爱、著调补贵州安笼镇总兵官。
○乙未。太宗文皇帝忌辰。上诣奉先殿行礼。
○遣官祭昭陵。
○谕大学士等、江南上下两江。淮、徐、凤、颍、等所属州县。叠被水灾。今年水势更大。朕心时切忧劳。多方筹画。期登斯民于衽席。此等被灾地方州县官。最关紧要。必须忠诚恻怛。实有与民休戚相关之意。而其才具、又能展布设施者。俾得久于其任。方于地方有益。若徒以才具见长。而无实心为民之念。虽致饰于外。而于抚恤之义。又何补乎。著该督抚留心察看。如现在各员。果能胜任。令其加意经理。以观成效。如有不能胜任者。或于通省属员、拣选补授。或于命往江南人员内、拣选题补。苟得其人。即令久于其地。不必速升。汉之贤能二千石。有赐级赐金而不屡迁者。其道犹可法也。如此。则疮痍可起。元气可复。庶慰朕痌<?疒众>在抱之至意。
○吏部议覆、署理两广总督庆复疏称、西省盐法。从前官运官销。由东省配兑省河盐包。运至梧州府总口。一切收发。委梧州府同知办理。嗣于乾隆元年。经前督臣鄂弥达奏准、添设广西运同一员。驻劄梧州。专管西省各埠饷税。催徵收解。但查未设运同之前。督催官、系东西两道。经徵官、系各州县。责任攸分。不必再设催徵之员。至令该员收饷专解。又有不便于商者。平乐等二十八埠商人。俱住广东省城。其告拆盐包。原系先完饷。而后拆引。伊等自赴运司库。或数百两。或一千两。就近缴纳。当即拆引。最为便易。今前赴梧州完纳。逆流窎远。其西税一项。商埠咸隶西省。而余盐羡利。例系商人自赴西盐道库完纳。则西税银两。照羡余纳西盐道库。均属便易。若令解运同衙门转解。未免多一周折。又运同之下。添设知事一员。亦属冗旷。请将梧州盐务运同、并知事二缺、俱裁。所有收发盐包、给发水脚、盘验盐船事宜。仍委梧州府同知就近办理等语。应如所请。从之。
○户部等部议准、安徽巡抚张楷条奏一、委员会审之宜详核也。承办案件。例由本管州县审解。知府直隶州、覆核详司。必系疑难之案。方准委员会审。乃江省不论罪之重轻。事之难易。动辄委令别州县会审。又屡驳覆审。别邑之案审明。本邑之案、反致迟搁。嗣后果系疑难重大之案。本管州县、不能审明者。遴员会审。寻常案件。不准滥委。一、帘官之宜减调也。各省武闱内帘同考官。不过四员。独江南用至十二员。又恐事故不到。加倍调取。至临期掣系空签。方令回任。臣上年主试武闱。合式入三场者止一千五百余卷。每房分阅一百余卷。查从前各科卷数。大略相同。实属房多卷少。请减去六员。每员分阅二百余卷。不虑草率。至文闱内外帘官。共用四十五员。虽无可减。向例调取九十员。先期聚集省城。临期照额点取。方将余剩之员退回。计往返一月有余。且调取过多。每有一府中、印官全行赴省。嗣后请令布政司酌量详调。每十员止余调一二员。仍将附近省城之员停派。以备临时添补。则闱员敷用。而州县亦可各勤职守。再文闱供给。各省不过数员。独江南用至四十九员。以致通省佐杂。调取大半。并请嗣后供给官。酌用二十五员。省去二十四员。虽比旧减半。而较之他省。已属倍多必无不敷之患。从之。
○兵部议覆、王大臣等、会议顺天府府尹蒋炳奏称。旗庄地亩。俱在近京五百里内。八旗官兵人等。各有当差执事。不得不资佃耕种。收取租息。佃户亦得藉此养赡身家。近年以来。旗人下乡取租。黠佃多方刁蹬支吾。旗人情急。将该佃送官究治。乃州县中、有以抑挫旗人、为不畏强御者。有以袒护民人、为善于抚字者。遇此案件。大都置之不理。请嗣后旗人取租、召佃、赎地、等事。如佃户将租计刁难。及串通霸占。故意勒掯。告发到官。应令该地方官。速为秉公审理。如任意迟延。有心偏袒。令该上司提讯。将奸民按律惩治。州县查参议处。如旗人欺虐佃户。令该州县送臣衙门究治。再旗人以地亩事件。告假下乡。原非十日半月、所能猝办。应令该旗宽给限期。俾得从容办理。庶不致为奸民掯勒等语。均应如所请。从之。
○丙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户部议准、左都御史管广东巡抚王安国疏称、龙门协孤悬海岛。不产米谷。请将廉州府仓、并钦州、合浦、灵山、三州县仓内、拨谷一万石。运至龙门协。建仓收贮。接济兵民。从之。
○兵部等部会议、署两广总督事务云南总督庆复疏称、南海县横基角地方。上至江浦汛八里。下至顺德县河澎汛十二里。乡村错杂。商民往来。渡口险要。应添设一汛。并三板船一只。拨兵驻防巡缉。从之。
○丁酉。太祖高皇帝忌辰。上诣奉先殿行礼。
○遣官祭福陵。
○谕、江南上下两江。有叠被水灾之州县。朕心深为轸念。已命大臣前往。会同该督抚加意赈恤。以苏民困。兹据安徽巡抚张楷奏报。连年水潦歉收。今年被灾最重者。则有凤阳、临淮、宿州、灵璧、虹县、怀远、寿州、凤台、蒙城、泗州、五河、盱眙、天长、十三州县。次重者。则有定远、霍邱、太和、颍上、亳州、阜阳、六州县。朕思此等地方民人。于积困之余。又罹灾患。非加恩于常格之外。不足以拯阽危。其最重者。著于定例应赈月分之外。加展三个月。其次者。著于定例应赈月分之外。加展两个月。至于灾止六分。次贫不赈者。亦俱赏赈一个月。其被灾屯卫军丁。著照坐落州县。一体加展月分。又无业贫民。乏食生监。各随所居乡村。准其照例领赈。其应于何时开赈。该抚即酌量情形举行。务派贤能有司官员。殚竭天良。实力抚恤。其下江被灾等处。即著钦差大臣。会同该督抚、照此旨酌量办理。务使灾民均沾实惠。该部即遵谕速行。
○大学士议准、署两广总督庆复、议覆广东按察使潘思榘奏称。琼南四面环海。中有五指山。住居生熟黎人。性质愚蒙。不知读书。应照云贵湖南苗童之例。一体教导。于黎峒相近之区。崖、陵、昌、感、儋、万、定、等七州县。设学一十三所。选择品学兼优之贡生生员。每年给与修脯。令实心教诲。果有识字成诵者。量赏纸笔。能通文应试者。另编黎字号。每州县额取一名。一体乡试。下部议行。
○户部议覆、两淮盐政准泰疏称。经管钱粮各官。例有交盘定限。两淮盐属二十五场大使。徵解钱粮。止有奏销分数考成。而新旧交代。并无报部定限。亦无册报部科。若不立定章程。勒限催办。则新旧各员。恃无交代处分。任意延缓。或至亏欠挪移。均未可定。应请嗣后将两淮盐场大使。亦照州县例。勒限两个月交盘。造册加结。咨报部科查核。倘逾限未清。查明新旧两任。系何任迟延分别参处。若有侵挪亏空情弊。即行严参。应如所请。再查两淮场员交盘既经定有例限。则凡经管盐课大使等官。事同一例。自应通行各省。一体遵行。从之。
○戊戌。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朕御极以来。爱养黎元。于蠲免正赋之外。复将雍正十三年以前。各省积欠。陆续豁除。以息民间追呼之扰。今查雍正十三年正月起至十二月。江苏安徽福建、三省。未完民欠正项钱粮银。共一十七万七千六百七十四两六钱零。甘肃、福建、江苏、等三省。共未完民欠正项米豆粮。共九万五千二百六十九石零。甘肃省、民欠未完正项草。一百七万四千二十一束零。又直隶、江苏、安徽、甘肃、广东、福建、等六省。民欠未完杂项钱粮银。二千九百二十四两零。福建省、民欠未完杂项租谷。四百四十八石零。此等拖欠各项。历年已久。多系贫乏之户。无力输将。况江苏所欠独多。目今彼地现被水灾。待恩抚恤。岂可复徵逋负。著将以上各项。悉行豁免。若谕旨未到之先。或有续完之项。即咨部扣除。再查江、浙、二省。尚有雍正十三年、未完漕项银、七万一千二百七十两零。米、二万九百四十九石零。麦、四千三十七石零。豆、一百八十五石零。向来漕项。不在豁免之列。今既蠲除各项。著将漕项一体免徵。此旨到日。各该督抚、可即出示通行晓谕。并令各州县官实力奉行。务令闾阎均沾实惠。倘有不肖有司。朦混私收。或蠹役土棍。欺隐中饱等弊。该督抚、即行严参密拏。从重治罪。著交该部速行。
○又谕、今年上下两江。被水州县。赈济之处甚多。俱需米谷应用。明岁春夏之交。米价谅必腾贵。虽然商贾流通。恐地方米粮、究不能充裕。朕意若将乾隆癸亥年运京漕粮内。酌留本省。自有裨益。上江、应截留若干。下江、应截留若干。著高斌、周学健、会同该督抚、察看情形。酌定数目。具奏请旨。
○己亥。万寿节。上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遣官祭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