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228 页/共 1860 页

○丁酉。上奉皇太后幸同乐园。   ○谕大学士等、据河南巡抚雅尔图奏称、豫省今春雨泽及时。二麦畅茂异常。四月下旬。即可刈获。收成十分丰稔等语。朕览之甚为欣慰。因思直隶地方。今春雨泽。未为普遍。恐二麦未必丰收不能不资藉于邻省可传谕高斌令其酌看本地情形。须用接济与否。若须接济。或将豫省仓储。运借来直或直隶遣官赍银。往豫采买。应于何时办理。缓急迟早之间。著高斌与雅尔图、彼此熟商。具摺回奏江南淮、徐、凤、颍等处。被灾之后米粮不敷。若有须用二麦之处。亦著江南督抚与雅尔图妥商办理。寻据直隶总督高斌奏直属天津、河间、正定、顺德、广平、大名、等处。麦价腾贵。请先动藩库银三万两。委员往豫采买运至直属之近河州县交卸。报闻。又据河南巡抚雅尔图奏、江省被灾之后。自须二麦接济。拟动司库银十万两。发可通江南水路各州县。乘时购备。并咨江督。如果需用。即委员领运。不致迟误。得旨、知道了。妥协为之。   ○戊戌。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奉皇太后还畅春园。   ○户部议覆、云南巡抚张允随奏称、滇省向有青龙等铜厂。缘开久硐深。另于厂地前后左右。开硐煎办。或收买水燥煎铜。或地界极边。烟瘴甚盛。或厂地同属东川。抽课给价。不能与汤丹两例。自须量为调剂。以裕厂民工本。使多得铜觔。方于鼓铸有益。应如所请。将旧有之青龙、惠隆、太和、马龙等厂。照初开例。每铜百斤。抽课二十斤。余铜以五两一百斤收买。金钗坡厂。每铜百斤。例给银四两外。增价六钱。初开之者囊、大水、碌碌、虐姑等厂。照汤丹、普毛、两厂例。每铜百斤。抽课十斤。余铜以六两一百斤给价。从之。   ○兵部等部议准、调任江南总督那苏图疏报、川沙营所属之六团湾、沔镇、陈水关桥、三处。水陆通衢。枭贩出没。请于每汛拨兵五名巡守。并添建三汛营房。从之。   ○刑部议覆、顺天府府尹蒋炳奏称、京城失业游民。栖宿火房。原有稽察之例。第恐开设觅利之徒。容留匪类请敕下五城御史、及顺天府、转饬大、宛、两县各司坊官遵照雍正十二年、乾隆二年定例实力稽查。倘仍留匪类如有犯强窃案件者分别有无知情分赃。照窃盗同居之父兄人等例治罪保甲人等、照所管内徇匿为盗之人例、分别责处。又五城地方辽阔。每多盗窃案件。若将刺责等犯。概发大、宛、两县收管。恐稽察难周。请嗣后安插人犯。除大、宛、两县。仍照例稽查外。如属五城。令司坊官、一体稽查照验。再宛平县所属西山门头沟地方。开窰人众。易于滋事且恐逃犯混杂其中。应令该县、设立印簿。给发窰户。将各项佣工人等、按月一报巡检查考并饬西路同知、就近稽查。如该窰户不行开报。照脱漏户口律治罪。若在开窰地方。或聚众逞凶。致成人命。将本犯按律治罪外。该窰户照总甲容留棍徒例治罪均应如所请。从之   ○命太常寺卿林令旭、通政使司通政使彭启丰、各仍留直隶、浙江、学政之任。   ○已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吏部遵旨议奏、凡行取人员。例以单月主事铨补。查单月选用主事班次。先尽降补、捐纳、废员、各项坐补外。统计七缺。始用行取二人。实属壅滞。惟查臣部现在铨选主事。单月内。有捐纳班次。又有降补及废员。人数无多。遇轮班选用之时。每致无人过班。应请嗣后行取人员。以主事升用者。除原班仍照例铨选外。其单月主事。遇各班轮用无人。即行通融抵补。如督抚有以同知题补者。应令于所属各员、酌量人地相宜之缺。具题升补。再前经臣部定议。虽有降革留任参处。亦准保举注册。原以保举务在得人。不拘常格。但督抚大臣。或拘泥成例。以次等人员塞责。请嗣后遇保题行取之年。令该督抚务将有守有为。声名卓越者。据实举出。倘系循分称职之员。虽任内并无参罚之案。亦不得滥保。从之。   ○户部议准、署两广总督庆复奏称、粤西向未开炉鼓铸。惟恃滇省解运。今西省厂铜照配试铸。与滇钱无异。如开厂添配。搭放兵饷各项。实于民用有济。请将粤西矿铜。留充鼓铸。俟流通后。再停解滇钱。以省运费。从之。   ○奉恩辅国公爱音图故。以其子镇国将军兼头等侍卫吉存、袭职。   ○庚子。谕、据将军鄂弥达奏称吉林乌喇、地方失火。烧毁衙署。官兵房屋数百间等语兵丁被火烧毁房屋。朕心轸念。其房屋被烧兵丁。著每人赏一月钱粮此失火之事虽不能豫加防范。使之必无而救火诸器具备办妥协。万一遇有火警。亦不难于扑灭著行文鄂弥达等、将救火诸器具俱妥协备办   ○又谕曰。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员缺一缺、著乌勒德补授。一缺著常久署理镶白旗汉军副都统员缺著舒凌阿补授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员缺。著巴尔品补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员缺。著苏瑚济补授。其余副都统员缺。著该部照例开列应升人员名单。进呈请旨。   ○又谕、军机大臣等昨据宁古塔副都统常胜参奏将军鄂弥达。因发遣人犯沈柱。系伊故友。瞻徇情面。资助衣服银两。擅令乘骑驿马。又听其谎言。令访事体。遣往禁地贸易等语。鄂弥达素好交游。瞻徇情面。事所必有。伊系获罪罢革之人。朕特加恩录用。委以将军之任。伊陛辞时。朕曾谆谆训谕。伊当感激朕恩。屏除私意。诸事实心奋勉。乃伊到任以来。办理一切事务。仍与为督抚时无异。夫风俗人情。各有不同。自应因地以为治。岂可执一而论即如沈柱擅自配所潜逃。投奔鄂弥达。伊系统辖将军大臣。并不拏究惩治。乃以故友瞻徇庇护。将何以为众之表率耶。此案朕因伊系专阃大员。未便据该副都统参奏。即行重治其罪止交该部查议。嗣后伊如仍不悛改瞻徇私情决不姑宥从重治罪倘因此遂与常胜不睦。伊即系一无耻之人矣。著寄字严行申饬。   ○户部议准、云南巡抚张允随疏报禄丰、沾益、通海、三州县水冲石压地亩。请开除额徵银九十两零。米一百九十石零。并昆明、嵩明、二州县从前误报田亩。应纳银粮。一体豁除。从之。   ○吏部左侍郎暂管刑部侍郎事务蒋溥奏、臣见近奉恩旨。赏借八旗兵丁资生银百余万两。在兵丁多系兑钱用度。乃铺户乘机射利。钱价腾贵每两亏折二分有余。固已受其剥削。而各项市贩肩挑。亦不无苦累。请饬步军统领、及顺天府尹、五城御史、晓谕查禁。得旨、著照所请速行   ○免江苏阜宁、沛县、河租。六合县、并卫、乾隆六年水灾额徵银四千七百九十四两有奇米一万四百八十九石有奇。   ○免陕西提标镇营原借未扣银五千四百八十一两有奇。   ○辛丑。谕地方偶遇火灾。若平日救火器见完备临时又实力抢护。原可早为扑灭。不致延烧多家。雍正六年。钦奉皇考世宗宪皇帝谕旨。令各省督抚。于省会及府城、仿照京城之例。置备水桶水铳钩镰麻搭之类。分贮各门。令文武官弁。派定人役兵丁。一遇火警。迅速齐集抢救。不使蔓延。并将抢火恶棍查拏。从重治罪。如有司官有赴救不力。具报不实者。该上司严查参效。加倍议处。其救火器具。动用何项银两制备。不得派累里民。我皇考为民御患之谕旨。至详且悉。朕御极以来。又复再三训饬矣。今看各省情形。似有视为具文之意。且器具日久敝坏。亦应随时修整。方有济于实用。著该部行文各省督抚将军等、务遵皇考谕旨。严饬所属。敬谨奉行。倘有怠忽从事者。经朕访闻。必于该管大臣是问。   ○大学士等议覆、湖南巡抚许容奏称、乾隆六年秋冬。江苏、福建、湖北、委员赴湖南采买谷石。嗣闻价贵彻回。广东委员。奉谕不论时价高下。务必买回。窃计闻贵停买。则徒费跋涉。而虽贵亦买。又虚糜帑金。请预咨知会。以免临时周章等语。应如所奏。行令湖广、江西、督抚。以乾隆七年为始。于秋收之后。自七八月至十二月。将本地附近水次各属谷价。咨报安徽、江苏、闽浙、两广、俾得审择而行。若遇各省必须采买。而江广等处。又值价昂。亦准在存仓谷内拨运。秋成照数买补还仓。得旨、即依议行。   ○户部议准、甘肃巡抚黄廷桂疏请、添建秦安县仓廒三十间。从之。   ○钦差侍郎周学健调任两江总督那苏图安徽巡抚张楷奏请将原赈至本年三月止之宿州灵璧、虹县、宿州卫、四处。被灾十分至七八分之极次贫。并原赈至二月止之宿州等四处被灾六分之极贫。与凤阳、临淮、怀远、颍上、霍邱、泗州。五河、凤阳卫、凤中卫、长淮卫、十处。被灾十分之七。八分之极次贫即以借给一个月口粮。作为加赈其原赈至本年正月止之凤阳、临淮等十处。被灾六分之极贫。与定远、亳州、蒙城、太和、寿州、凤台、天长、盱眙、泗州卫、九处。被灾之极贫。亦即以借给两个月口粮。作为加赈。此内有已借者。免令徵还。未借者。均照月数按户散给。其逃荒回籍。及收养流民。未经领赈者补给。至宿州等四处。原无六分灾次贫。其五分灾贫民。与凤阳等十九处。六分灾次贫。五分灾贫民。俱系例不赈给。现亦酌借接济。其平粜粮价。照下江每石减银二钱之例办理。得旨、如所请行。下部知之。   ○命工部尚书哈达哈署户部左侍郎三和、户部右侍郎阿里衮、左副都御史德尔敏、总理修造万年吉地胜水峪工程事务。   ○壬寅。筹汉军归籍移居。谕、八旗汉军。自从龙定鼎以来。国家休养生息。户口日繁。其出仕当差者。原有俸禄钱粮足资养赡。第闲散人多生计未免窘迫。又因限于成例。外任人员。既不能置产另居。而闲散之人。外省即有亲友可依。及手艺工作。可以别出营生者。皆为定例所拘。不得前往。以致袖手坐食。困守一隅。深堪轸念。朕思汉军。其初本系汉人。有从龙入关者。有定鼎后投诚入旗者。亦有缘罪入旗。与夫三藩户下归入者。内务府王公包衣拨出者。以及召募之炮手。过继之异姓。并随母因亲等类。先后归旗。情节不一。其中惟从龙人员子孙。皆系旧有功勋。历世既久。自无庸另议更张。其余各项人等。或有庐墓产业在本籍者。或有族党姻属在他省者。朕意欲稍为变通。以广其谋生之路。如有愿改归原籍者。准其与该处民人。一例编入保甲。有不愿改入原籍。而外省可以居住者。不拘道里远近。准其前往入籍居住。此内如有世职。仍许其带往。一体承袭。其有原籍并无倚赖。外省亦难寄居。不愿出旗。仍旧当差者听之。所有愿改归民籍。与愿移居外省者。无论京外官兵闲散。俱限一年内具呈。本管官查奏。如此屏当。原为汉军人等、生齿日多。筹久远安全计。出自特恩。后不为例。此朕格外施仁。原情体恤之意。并非逐伊等使之出旗为民。亦非为国家粮饷有所不给。可令八旗汉军都统等详悉晓谕。仍询问伊等有无情愿之处。具摺奏闻。   ○大学士等遵旨议奏、生息银两一项。蒙世宗宪皇帝轸念兵丁贫苦。酌发帑金。分定各该标营、营运生息。俾缓急有赖。兼以利济商民。请嗣后每年所得息银。除赏给外。余剩存贮司库。不准复行作本生息。其直隶、山西、湖广、三省之外属协营。未及遍赏。及河南之外属各营兵丁。未曾赏给者。查四省皆有以息作本之银。已经充裕。应令该督抚提镇等、量为通融。一体分给。再各省滋生银两利息。约以一分为准。不得过一分五厘。著为例。如违例将息作本。并私取重利者。将该管官指参。从之。   ○又会同刑部议覆、刑部左侍郎张照奏称、例载私放钱债。违禁取利者。笞四十。重者坐赃论。罪止杖一百。雍正年间。因佐领、领催等。有指扣兵饷。放印子银者。世宗宪皇帝特谕禁止。定为枷号。勒追利银入官。乃李禧条奏。重利放债。旗民一体治以重罪。并许借债人自首。免罪不偿。将放债人治罪。仍追利银入官。此端一开。提督八旗衙门。首告者纷纷。徒长刁诈。应如该侍郎所奏。嗣后止照律例馆定例。如有佐领、骁骑校、领催等盘剥该管兵丁。放印子银者枷责。仍勒银入官外。其止系重利放债者。应不论旗民。仍依违禁取利本律治罪。如借债人首告。究讯明确。按照律例定拟。至李禧所奏各条。查系律例馆奏明删除。并条例内不载者。均不得引用。再律例馆纂定新书内开。凡有民人违禁。向八旗官兵。放转子印子长短钱者。亦照旗人例枷责治罪等语未经注明。恐滋含混。应请将此例。添注交通领催兵丁、扣取钱粮等字样。其治罪之处。应照领催枷号七十五日之例减等。枷号四十日。如旗人有举放重债。勒取兵粮。并不在本佐领下者。亦照民人减等枷责例。从之。   ○吏部议覆、江西巡抚陈宏谋疏称、江省移驻同知三员、驿丞四员、巡检十一员、并添设粮道库大使一员、及肇陈口巡检一员、复设城子镇巡检一员、添设复移驻太平桥巡检一员等缺。均属因地制宜。请仍旧设立。应如所请。从之。   ○兵部等部议准、江西巡抚陈宏谋等疏称、吉水县富田地方移驻巡检。余干县瑞洪镇移驻县丞。德化县城子镇复设巡检。请于各该县前等铺。添设铺兵十一名。从之。   ○刑部尚书刘吴龙、以病重奏请回籍。得旨、著在任调理。不必回籍。太医院派良医一员。前往诊视。   ○山西巡抚喀尔吉善疏报、大同府属丰川卫、朔平府属宁朔卫、吉州、并乡宁县、乾隆五年分。开垦旱荒田亩一百五十五顷五十七亩有奇。   ○癸卯。户部议准、调任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宗室德沛疏报、浙省之仁和、钱塘、海宁、嘉兴秀水、嘉善、平湖、石门、长兴、安吉、等州县。向按米数建仓。现因易谷。不敷存贮。应添建廒座。从之。   ○礼部议准、御史陈其凝奏请、行令各省学政。务于按临时。密察各生素行。举优黜劣。从之。   ○兵部议覆、原任山东巡抚朱定元疏称、东省添防汛兵。除分拨文登、胶州、即墨、三营。不便议裁外。其济南、武定、寿乐、兵四百三十二名。自应裁汰。原拨千把二员。并外委四员。遇有事故开除。俟各营缺出调补。应如所请。从之。   ○免云南景东府无徵海粮耗羡银四百六十两有奇。   ○甲辰。月食。   ○赐准噶尔台吉噶尔丹策零敕谕曰。尔奏中谓前此兴戎。衅非由尔。又谓使臣傅鼐前来。事非得已。追论旧事。为此非分大言。又谓奉大皇帝谕。遣人巡视科卜多。为守卡人拦阻。遣使往藏熬茶。留数月不遣。半道空还。定议至京贸易。绕道力疲。不能前进。嗣后须取道噶斯。伏祈睿鉴。夫兴戎起衅。实由尔国。前谕已明。额尔得尼招大捷之后。方行遣使。我大国有何不得已而出此耶。渎理前说。意果何为。岂又欲借端生事乎。朕为天下共主。业已降旨息兵。岂肯食言。尔欲起衅。朕亦不禁也。定议巡视科卜多。有巡视卡伦以内之语乎。尔人由布延图、直至喀勒占和硕卡伦。朕始禁阻。朕之人有过阿尔台、至尔之卡伦。内巡视者乎。其事虽小。然屡违定约。岂合于和好之道。朕允尔赴藏熬茶者。亦鉴尔至诚。故遣官护送。预备牲畜。尔人至东科尔数月。惟图贸易。不思进藏。竟自还部。谁为阻止乎。始欲阻止。何如不允尔奏之为愈也。且齐默特欲还。朕降旨询问。或来时噶尔丹策零嘱尔。或出尔等之意。倘出噶尔丹策零。则彼亦一绝无信行之人。嗣后岂容复请乎。今即复欲进藏。亦必恳朕降旨。始可遵行。如何遽作前去之计。惟以道出噶斯为请。况人数日期。俱在未定。岂有令朕之大臣官弁。虚糜廪饩。先劳守候乎。以此问吹纳木喀、据称噶尔丹策零。实不知始末如此。因不信齐默特语。始令我等前来问明。并输诚意。乞大皇帝施恩。一切朕已明谕吹纳大喀。至贸易之事。本与尔使哈柳定议。并未遵行一次。如何又欲更张。请取道噶斯乎。此次尔所陈奏。不合事理。念尔亦未深知。将奏请之事。暂行停止。令吹纳木喀、传谕于尔。敕书亦令赍往。随敕赏各色缎十端。磁器十件。大缎六端。   ○户部议覆、河东盐政尚琳疏称、河东产盐。惟恃雨泽灌池。以资浇晒。近缘种地之后。土性日松。雨小则停注水畔。不能畅流。雨大则浮土下冲。反致河壅。卤水不充。产盐自薄。当量为变通。应如所请。自乾隆七年为始。除池外地百八十六亩七分。仍听耕种外。将池内地暂停耕种。俟数年后。如果池水充足。产盐渐多。再行禁止。所有商人额租麦六十石七斗零。谷九十一石零。应一并开除。从之。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四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五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七年。壬戌。四月。乙巳。上御勤政殿听政。   ○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奉皇太后御长春仙馆。   ○谕、各省办理耗羡一事。朕恐或有不便于民之处。是以于廷对时。入于策问之内。乃诸生无所敷陈。甚且有不知耗羡为何事者。又降旨询问九卿、翰林、科、道、并外省督抚等、庶几合众论以求一是。此朕集思广益之意也。诸臣如有所见。即当就事敷奏。等朕采择。如无所见。亦不必勉强塞责。所降谕旨甚明。乃近见诸臣奏对竟有于耗羡一事之外。旁牵侧引。以狂瞽之见。为无稽之言。所答并非所问。即说到耗羡。亦究竟不知原委。万难见诸施行。甚至潘乙震之请开捐。路斯道之请铸弊。尤为荒谬之极。方今天下承平。海宇宁谧。无扰攘之干戈。无繁兴之土木。上而府库充实。下而满汉安堵。并非财用不足。亟须筹画之时。此人所共知者。在我君臣。惟当制节谨度。未雨绸缪。为持盈保泰之计。若侈言豫大丰亨。而流于奢靡荒纵。固非安不忘危之道。但如诸臣所奏。沾沾以国用为言。竟似国用实有不足。不得不从权计议者。此风一开。将见言利之徒。接踵而起。其为害甚大。岂止有妨政体而已。不但诸臣不当揣摩及此。陈奏纷纭。即专司钱粮之臣。惟应通计出入。平准制用。亦不当托言国计。徒以综核为尽职也。数日来无知妄奏之辈。原当加以处分。因系降旨询问。导之使言。故虽乖谬。特从宽宥。此番训谕之后。如再有节外生枝。悖理伤道者。必从重治罪。以为妄言者之戒。   ○大学士等议覆、步军统领舒赫德等奏称、京城钱文一项。向设官牙经纪。领帖评价。嗣经御史陶正靖等条奏裁革。以致囤钱铺户。无人说合。转致居奇。应如所奏。仍设经纪十二名。交该府尹、行令大、宛、二县。召募老成殷实者。领帖充当。如铺户擡价。责成官牙谕令平减。倘从中垄断滋事。该管官立拏。并令五城御史、一体稽察。再铺户囤钱。向有例禁。但须酌定数目。请以五十千文为率。即令赴市售卖。并立赏给查首规条。所议亦属可行。应交该管衙门、访查办理。毋使番役等借端滋扰。从之。   ○免直隶遵化州、乾隆六年水灾余绝地亩租银。并蔚州、水冲民地额徵银两。   ○丙午。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定皇太后皇后宫乐为中和韶乐。庄亲王允禄等奏。伏查丹陛乐与中和韶乐。音节不同。因丹陛乐有章而不歌。故字句旧未详审。音律不相符合。现改正撰拟进呈。再查会典。惟太皇太后宫、用中和韶乐。皇太后、皇后宫、均用丹陛乐。考诸掌仪司。则自来升座、还宫、并用中和韶乐。盖昔年撰拟乐章之时。以皇太后、皇后、不敢同于太皇太后。便以丹陛名之。且乐章一式无别。而考击之法。则又全不循章协韵。今既查明。自应分别升座、还宫、为中和韶乐。行礼为丹陛乐。得旨、是。   ○兵部议准、御史薛澂奏称、直省额设长养驿夫。半属空缺。临时雇觅。无事则官吏夫头分肥。应请行令各省督抚、严饬所属司驿各员。按名召募。毋令虚冒工食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