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选辑 - 第 35 页/共 37 页

王大臣钧鉴:全台不服倭,因愿为圣朝之民。今之自主,为拒倭计,免其向中国饶舌;如有机,自仍归中国。臣为民劫留,暂缓赴京陛见。连日以来,惶悚万状。惟此后不无奏咨之件及与各省文件公牍,拟用臣开缺本衔及「台湾巡抚」关防。一息尚存,未敢稍逾臣节。谨预陈明。署藩司顾肇熙内渡,因受瘴抱病;乞准回籍就医。缺无人署,只合姑存衙门之名;委数员分理文牍,以便承乏。提臣杨岐珍潜离行营,待轮内渡;勇营后拔。其不敢在台,别具苦心。近日倭轮三五艘,或泊或游于沪尾口外;台民安堵。近状并陈。乞代奏。景崧肃。鱼。   署南洋大臣张之洞来电(五月初六日到)   今日台抚唐冬电称:『以后奏事及行文洞地暨内地各省,均仍用本衔及「巡抚」印。台倘幸存,自仍归命国家;印、旗系为交涉各国结援而设,免中国受牵累』等语。窃思此节甚关紧要,谨代电陈。查台民依恋本朝,不愿他属;唐迫于台民,不能内渡。唐现办法,洵属无可奈何之苦心。事成则国家受其利,不成则该抚身受其害;谅蒙圣明鉴察。倘能支持数月,倭气已阻,冀可再与倭商赎台之法;台若赎回,所值甚多。请代奏。之洞肃。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六日到)   密红。钦奉电旨:饬李经方克日往台相机商办等因。遵即转电饬遵,俟启程定期即报;并密嘱以『各国均疑台民自主系由朝廷嗾使,倭人不能无疑。桦山若怪唐抚主使,应告以已奉旨令开缺来京,乃为台民强留,即不得目为华官。彼即战争,应在台地;不当波及他处,致碍和局。如倭兵上岸攻剿,闻该处有勇百营,岂能一鼓溃灭。台民素悍,竹围甚多,伏莽到处抗拒,剿须旷日持久;汝似未能久待。自应查照伊藤四月廿三日电云「按照两国批准马关和约台湾所有主治地方之权业已交与日本,只须将治理台湾之事并了结地方变乱之法一并照约交给日本特派大臣自行经理」,备文知照桦山;俟其照覆到日酌量回舟,以后应与我国无干』云云。请代奏。事势至此,亦只有如此办理。鸿。鱼辰。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六日到)   密红。李经方鱼电旨令速往,准初七日启程,力疾前往;随带道台马建忠、西文翻译伍克建、东文翻译卢永铭、陶大均、文员张柳、黄正、洪冀昌、邵守先、武员吕文经、高轩春等十员,余谨遵办理。乞代奏。鸿。鱼未。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七日到)   路透电:闻俄国拟即照会日本,令将所有驻韩日兵悉行撤退。又日本水师现在淡水口外,想不日台必开战云。鸿。阳。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七日到)   顷电覆伊藤云:『西五月二十六日(即中五月初三日)来电业经接到。桦山提督既克期往抵淡水,中国特派大员本应即往会晤;前因台地民情大变,深恐会商无益于事,未免踌躇。兹贵大臣电称此事关系紧要,不必以所处艰碍过虑;允按照前电出力助护等语。本大臣已奏明,饬催李经方迅速起程。据该员电报,准于五月初七日由上海前往;若途间无风雾阻滞,初九、十日可到淡水。惟近闻台湾绅民公议,已自立为民主之岛国,不服我国家号令;李经方必更呼应不灵,且恐激生意外之变。回忆西五月十七日(即中四月二十三日)贵大臣来电,按照两国批准「马关和约」台湾所有主治地方之权业已交与日本,其了结地方变乱之法,勿庸两国会议;中国政府只须将治理地方等事交与日本所派大员云云。是李经方到淡水后,自应查照贵大臣前电语意,与桦山提督会商;想桦山自能设法办理。台民已为自主之岛国,中朝实难遥制;即中国特派大员亦只能照约交出台湾,此外一切均无从过问。祈贵大臣电致桦山提督格外原谅,通融办理为幸。至来电谓果有不虞,桦山必按照前电所陈者出力助护;具见友谊关爱,尤感盛情于不尽也』云。请代奏!   前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五月初七日到)   倭大队犯基隆旁路,已开仗;未分胜负。景崧肃。阳寅。   军机处拟给张之洞电信(五月初七日)   初五来电已呈递,唐景崧亦有电至。现在台事未便过问,若仍用奏咨文件,即难免牵累,有碍大局。唐为台民劫制,如能设法脱身,宜即早归,庶免别生枝节。遵旨电达,希即电知为要。五月初七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八日到)   刘含芳鱼电:『顷民船「盛连敏」初四午自旅顺开,据称旅仅倭舰一只,每日来往装运;商轮五六只、七八只不等。台局之物,无不运去;存兵寥寥,闻三礼拜皆去』等语。鸿。齐。   闽浙总督边宝泉等来电(五月初八日到)   初七亥刻,台电云:『昨夕倭轮十余艘犯基隆旁口澳地方,寇登岸,已开仗;胜负禾分。崧。阳』。宝泉、庆裕肃。庚。   福州将军庆裕等来电(五月初九日到)   急。密。初八酉刻,接台电云:『台沿海可登岸,防不胜防。昨倭输十四艘犯澳底,数百人登岸;该处僻远,只土勇数百人开仗,无大胜负。我军退守山隘,尚无大碍。日内必有大战。崧。阳』。庆裕、宝泉肃。齐酉。   前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五月初九日到)   密。初六日,倭船十余艘带兵数千人乘黑夜由距基隆五十里澳底登岸。该处口岸辽阔,防军难遍堵截;统带曾喜照亦未能力拒,被倭人蔓延至三貂岭,欲攻基隆后路。我军相持三日,初八日下午粤军与倭人迎头奋击,力战两时获胜,杀寇甚多,并斩获倭兵官三划首级一名;寇退至三貂岭半山地方。现仍严饬各军相机进剿,续有探报再陈。可否代奏,以慰宸廑?伏候钧裁!景崧肃。佳。   上海道刘麒祥来电(五月初九日到)   鱼电谕敬悉。顷沪局接台局来电,基隆已开仗。又西报馆得神户电,风闻倭人已在基隆迤北地方上岸等语。李星使初五已乘「公义」轮船起行,倭使闻尚未到,约在澎湖会议。此后自当随时访探;惟台隔重洋,难得确信,惟有据闻驰报。麒祥跪禀。   军机处拟给庆裕边宝泉电信(五月初九日)   来电云:倭寇于初七犯基隆旁口登岸。接仗情形如何?望随时探明电报!五月初九日。   署理福建台湾巡抚布政使唐景崧奏报失守澎湖各员解闽日期折(五月初十日到)   头品顶戴署理福建台湾巡抚布政使臣唐景崧跪奏:为起解失守澎湖镇、厅各员日期,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臣于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八日钦奉电旨:『唐景崧奏「澎湖失守,总兵周振邦坐视不救、先行逃避,据实奏参」一折,即着该署抚派员将周振邦押解福建,交边宝泉审明按律定拟具奏。钦此』。兹查澎湖厅陈步梯现亦投到,该员系失守地方印官,未便姑容。相应奏参请旨,将陈步梯与周振邦一并先行革职解闽,并案审办。除咨部查照暨将周振邦、陈步梯一并委员于四月二十二日起解赴闽投收审讯外,所有起解失守澎湖镇、厅各员日期,谨会同闽浙总督臣边宝泉恭折由驿具奏,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十日到)   密红。李经方佳巳沪尾来电:『初九寅刻到淡水,桦山留兵船名「千代田」在口外候,并送初七函称:「本委员曾经如约前往淡水,何计在该处兵丁等放鎗要击,无由进口;乃取道基隆附近,将入台北府。因此特派兵船候贵委员来,即请转驾此兵船或与之同航速来会」云。方只得即刻同「千代田」前往基隆,与桦山接晤。据日船兵官称:桦山带兵船四、陆兵一万已登基隆岸。再,此电托海关代送』云。鸿。蒸午。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十日到)   龚使齐电:『顷英廷接唐抚电告台湾变民主,众举为总统;英拟不复云』。鸿想各国必皆不复;我国须自立脚步,以免日后倭有口舌,凭各国公论是非。祈酌办!鸿。蒸午。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初十日到)   密红。杨提督岐珍厦门电称:『初八带四营抵厦,余佥留台,由唐中丞主政。台事实情,兵多乌合,绅士正者知难、劣者图利。当道性偏,绅民无识者随声附和,假民为主,已见形迹。各绅承指力请随从,珍坚持以遵旨办理,任死不变;继知志不可夺,代奏回任』云。鸿。蒸酉。   军机处电寄张之洞等谕旨(五月初十日)   奉旨:『现在和约既定,而台民不服,据为岛国,自已无从过问。惟近据英德使臣言:上海、广东均有军械解往,并有勇丁由粤往台,疑为中国暗中接济,登之洋报;或系台人自行私运,亦未可知。而此等谣传,实于和约大有妨碍。着张之洞、奎俊、谭锺麟、马丕瑶饬查,各海口究竟有无私运军械、勇丁之事?设法禁止,免滋口实。钦此。五月初十日』。   军机处电寄边宝泉谕旨(五月初十日)   奉旨:『失守澎湖各员,现经唐景崧委员解闽;澎湖镇总兵周振邦、澎湖通判陈步梯,着一并革职,交边宝泉审明按律定拟具奏。钦此。五月初十日』。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王文韶谕旨(五月十一日)   奉旨:『李鸿章电悉。前因台民变乱,据为岛国;已令文武各员内渡,此后无从过问。昨又电令南洋、广东禁止私运军火、勇丁赴台,此即自立脚步之意。如日使言及此事,着李鸿章、王文韶切实告以和议既定,中国决无嗾令台民自主之理;勿听洋报谣传,致生疑虑。钦此。五月十一日』。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十二日到)   沪局沈道本日丑刻电:『洋报接昨午台北来电:倭舰十五艘已到台湾东北角,约有三千兵登岸;台兵小战数次,胜负未分』云。闻踞辽东之倭,再一礼拜退尽。又闻海参崴俄官示谕在彼俄兵各整行囊,听候续示,立刻出境;似不久,德、倭将交绥云。鸿。文申。   大学士李鸿章来电(五月十二日到)   密红。李经方自上海来电:『本日申正,平顺回沪。台事交接清楚,甚顺手;余详续电』云。请代奏!鸿。文酉。   前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五月十二日到)   基隆血战六日,将士伤亡不少;统领张兆连重伤,全军顿散,基隆不守。教民四起,省城瓦解;事不可为矣。请代奏!景崧肃。真亥。   署北洋大臣王文韶来回(五月十二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