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证略例 - 第 14 页/共 15 页
阴阳各相易证,仲景止用烧 散,言至简而意至有余也。故朱奉议立阴阳易证为二条,后人始知有寒热之别也。故热者有上烧 散,而又有竹皮茹汤,寒者有 鼠粪汤,而又有当归白朮汤。至于枝正方妙香丸条下,治杂病阴阳易,药中有牛黄、脑、麝之类,是知治热证也,岂可一涂而取哉?学人详之。
圣人立阴阳易条,虽不尽言,特举其宏纲而已,是以后之述者,尽心焉尔矣可也。
海藏云:若阴阳易证,果得阴脉,当随证用之。
若脉在厥阴,当归四逆汤送下烧 散。
若脉在少阴,通脉四逆汤送下烧 散。
若脉在太阴,四顺理中汤送下烧 散。
所用之药,各随其经而效为之速也,宜矣!上此一条,随经药下烧 散,所以补古人所不完处。
扁鹊云:治阴阳易伤寒,烧妇人月经衣,热水服方寸匕。仲景云:伤寒阴阳之为弱,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散主之。
烧散
上取妇人中 近隐处剪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则愈。妇人病取男子 裆,烧灰用之。
《活人》鼠粪汤
疗伤寒病后男子阴易。
韭白根(一把) 鼠粪(一十四枚)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再煎三沸,温温尽服。必有黏汗出为效,未汗再服。亦理诸般劳复。鼠屎,两头尖者是也。
海藏云:经不言 鼠粪,只言牡鼠粪两头尖,治劳复。文具鼹鼠条下,又分鼠也,并不见鼠之名。晏鼠大兽如猪,分鼠之形,以其肥亦如猪形, 之名想亦出此。牡即父也,雄也,在野难得,在人家诸物中遗下两头尖者,亦可用。 ,牡豕也,子路佩 。
许慎云:菜一名久者,谓之韭,园人种之,岁三四割,其根不伤,冬培之,先春复生,信乎其久者也。
《易稽览图》云:政道得则阴物变阳。郑康成云:若葱变韭是也,然则葱冷而韭温可验
《活人》治阴阳易证, 粪汤用韭白根,非独取其性温也,盖亦取其阴物变阳之意,述类象形,古人以至于此。
竹皮汤
疗交接劳复,卵肿,腹中绞痛,便绝。
竹皮(青刮,一升。)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一升半,绞去滓,分服立愈。
青竹茹汤
妇人病未平复,因有所动,致热气上冲胸,手足拘急搐搦,如中风状,宜青竹茹汤。
栝蒌根(无黄者,一两) 青竹茹(刮,半斤,淡竹是也)
上以水二升半,煮取二合,去滓,分二三服。
当归白朮汤
妇人病未平复,因有所动,小腹急痛,腰胯疼,四肢不住举动,无热发者,宜当归白朮汤。
白朮(一分) 当归(一分) 桂枝(一分) 附子(一分) 生生姜(半两) 甘草(一分)
芍药(一分) 人参(一分) 黄 (一分)
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通口服一盏,食顷,再服,温覆微汗瘥海藏云:四肢不住举动,振摇即反复,皆是。
发明仲景活人
烧 散灰性虽无寒热,只是推出阴中外来着人邪气,述类象形之法,圣人以至于此。故成无此朱公出人意表,而后之述者之不可及也。
妙香丸
辰砂(飞研,九两) 龙脑 腻粉(研) 麝香(研,各三分) 牛黄(三钱) 金箔(九十个,研) 巴豆(三百一十五个,去皮心膜,炒热,研如面,去油)
上合研匀,炼蜜出净黄蜡六两,入白沙蜜三分同炼,令匀为丸,每两作三十丸。
若男子妇人因病伤寒时疾,阴阳气交,结伏毒瓦斯,胃中喘躁,眼赤,潮发不定,再经日数七龙仲景《活人》举阴阳易证,若脉果阴,当用烧 散下之,入三经药内调服,最为的当。其余杂阴阴部,为效速也。兼二药《本经》所言,治肾气壮阳,与诸姜、桂乌、附、茱萸等药,佐使相助,为效大倍,不可不知。
医书辞藻比之儒书,甚不美于观览,非若嘲风弄月之篇之畅怀也,非若礼义廉耻之典之壮志也,又非若忠节孝行之传之耸动人之奇称也,故士宦恶其技之末而不之学焉。是以世人所重者鲜,一旦抱疾,委命他人,岂其智邪?况伤寒古今为一大病,阴证一节,害人为尤速。予因暇日,集此《略例》,庶几有望于好生之君子者,或有人焉!读是书也,当反复披玩,前后贯通,乎此,则畅怀之乐,壮志之快,奇称之美,悉备于我,味孰大焉?既足以却疾活命,又足以保命延年,其乐宁有涯 哉!范文正公云:不为名相,当为名医。意亦不出此耳!七月十三日再题予作《阴证论》一书,其本有三,有多寡之异焉,非固如是之不同也。大抵圣贤之言,非一读而能尽,故每有所得,不敢以前说为已定为已足,而不为之增益也。故初本在河南,傅梦臣辈所录,则简而少;次本在吾乡,寄北京时,颇增三二论;自壬辰至丙申几五载,而复增随条,并药后断例。前人所言本意,与其所从来,或为之是,或为之小异,或又有言外不尽之机,一一具陈之。欲质之明者,则求之诸郡而不可得,但读之既笑且嘻,长叹而已,不知何日得吾东垣李先生一问之,吾之心始可以少安矣!吾之所以书此者,犹恐其未尽前人之意耳!丙申秋二十有一日再题
海藏治验录
外阳内阴
脾印将军完颜公之子小将军病伤寒六七日,寒热间作,腕后有 三五点,鼻中微血出,医以白虎汤、柴胡等药治之不愈。及余诊之,两手脉沉涩,胸膈间及四肢按执之殊无大热,此内寒也。问其故,因暑热卧殿角之倾,先伤寒,次大渴,饮冰酪水一大碗,外感者轻,内伤者重,外从内病,俱为阴也。故先 衄,后显内阴,寒热间作,脾亦有之,非往来少阳之寒热也。与调中汤数服而愈。
阳狂
彰德张相公子谊夫之妻许氏,乃状元许先之之女绍明之妹也,病阳厥怒狂,发时饮食四五倍,骂詈不避亲疏,服饰临丧,或哭或歌,或以刃伤人,不言如哑,言即如狂,素不知书识字便读文选,人皆以为鬼魔。待其静诊之,六脉举按皆无,身表如水石,其发也叫呼声声愈高。余昔闻洁古老人云:《本经》言夺食则已,非不与之食,而为夺食也。当以药大下之而使不能食,为之夺食也。予用大承气汤下之得脏垢数升,狂稍宁,待一二日复发,又下之,得便数升,其疾又宁,待一二日又发,三下之,宁如旧,但不能食,疾稍轻而不已。下之,又五七次,计大便数斗,疾缓身温脉生,至十四日,其疾愈,脉如旧,困卧三四日后起苏,饮食微进,又至十日后安得。始得病时,语言声怒非常,一身诸阳尽伏于中隐于胃,非大下之可乎?此易老夺食之意也。
右阳狂一条,本不当例阴证中。今暨阴狂证并列,其狂则一,其为寒热二也。差之毫厘,缪以千里。读者至此,其三复之。
阴狂
宝丰阿磨堆侯君辅之县丞为亲军时饮食积寒所伤久矣,一日病其脉极沉细易辨,即阴证无疑。内寒外热,故肩背胸胁 出十数点,语言狂乱,家人惊曰:发 谵语,莫非热乎?余曰:非也。阳为阴逼,上入于肺,传之皮毛,故 微出,神不守舍,故错言如狂,非谵语也。肌表虽热,以手按执,须臾冷透如水。余与姜附等药,前后数日,约二十余两后中大汗而愈。
及见庭中物色,儿童鸡犬,指之曰:此正我二三日间梦中境物也。然则神不守舍信矣。愈后起行,其狂又发,张目而言曰:今我受省札为御马,群大使如何不与我庆?及诊之,脉又沉退,三四日不大便。余与理中丸,三日内约半斤,其疾全愈。侯公之狂,非阳狂之狂,乃失神之狂,即阴也,但脉阴为验,学人当审,独取诸脉,不凭外证可也。
阴易
宝丰侯八郎外感风,内伤冷,自服通圣散,大汗出,内外阳气俱脱,不及治而死。其子国华又病伤寒四五日,身微 ,渴饮水。及诊之,沉弦欲绝,厥阴脉也。温药数日不已,又以姜附等药微回脉生,因渴私饮水一盂,脉复退,但见头不举,目不开,问之则犯阴易。若只与烧散则寒而不济矣。遂煎吴茱萸汤一大服调烧 散连进二服,作大汗两昼止。何以然?以其至阴汗从骨髓中得温而出,所以液汗两昼夜方止。
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