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 第 67 页/共 90 页
又治妊娠二三月。上至八九月。胎动不安。腰痛已有所见方。
即本方。去芍药地黄。不用清酒。
又治产后下赤白。腹中绞痛方。
即本方。无芎 。
和剂局方。胶艾汤。治劳伤血气。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沥漏下。连日不断。脐腹疼痛。及妊娠将摄失宜。胎动不安。腹痛下堕。或劳伤胞络。胞阻漏血。腰痛闷乱。或因损动胎上抢心。奔冲短气。及因产乳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淋沥不断。延引日月。渐成羸瘦。即本方。
妇人良方。陈氏六物汤。治血痢不止。腹痛难忍。
即本方。去甘草。
又四物汤。治妇人经病或先或后。或多或少。疼痛不一。腰足腹中痛。或崩中漏下。或半产恶露多。或停留不出。妊娠腹痛。下血胎不安。产后块不散。或亡血过多。或恶露下。服之如神。
即本方。去阿胶艾叶甘草。
此药不知起于何代。或云始自魏华佗。今产宝方。乃朱梁时节度巡官昝殷所撰。其中有四物散。国朝太平兴国中。修入圣惠方者数方。自后医者易散为汤。自皇朝以来。名医于此四物中。增损品味随意。虚实寒热。
无不得其效者。然非止妇人之疾可用而已。施氏医方祖剂云。仲景芎归胶艾汤。
乃四物汤之祖剂也。中间已具四物。后人裁而用之。
妇人怀娠。腹中 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娠。赵本。作妊。徐沈尤同。)
〔尤〕按说文。 。音绞。腹中急也。乃血不足。而水反侵之也。血不足而水侵。则胎失其所养。而反得其所害矣。腹中能无 痛乎。芎归芍药。益血之虚。苓术泽泻。除水之气。赵氏曰。此因脾土为木邪所客。谷气不举。湿气下流。
搏于阴血而痛。故用芍药多他药数倍。以泻肝木。亦通。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芎 (半斤乙作三两)
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程〕腹中无因而作痛。或邪热所干。或胎气壅盛。用茯苓之淡以渗之。泽泻之咸以泄之。白术之甘以补之。和以酒服者。藉其势以行药力。日三服。则药力相续。而腹痛自止。案金鉴云。妊娠腹中急痛。用此方。未详其义。必是脱简。不释。此说却可疑。
三因方。本方煎法后云。元和纪用经曰。本六气经纬丸。能祛风补劳。养真阳退邪热。缓中安和神志。
润泽容色。散邪寒温瘴时疫。安期先生。赐李少君久饵之药。后仲景增减。为妇人怀妊腹痛方。本方用芍药四两。泽泻茯苓川芎各一两。当归白术各二两。亦可以蜜丸服。(案此说涉荒诞。不可信据。)
和剂局方。当归芍药散。治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满。
及产后血晕。内虚气乏。崩中久痢。常服通畅血脉。不生痈疡。消痰养胃。明目益津。(即本方。妇人良方同。)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魏〕妊娠呕吐不止者。下实上必虚。上虚胸胃必痰饮凝滞。而作呕吐。且下实气必逆而上冲。亦能动痰饮而为呕吐。方用干姜。温益脾胃。半夏开降逆气。人参补中益气。为丸缓以收补益之功。用治虚寒之妊娠家。至善之法也。
张氏医通云。此即所谓恶阻病也。先因脾胃虚弱。津液留停。蓄为痰饮。至妊二月之后。浊阴上冲。
中焦不胜其逆。痰饮遂涌。中寒乃起。故用干姜止寒。人参补虚。半夏生姜治痰散逆也。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 人参(各一两) 半夏(二两)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程〕寒在胃脘。则令呕吐不止。故用干姜散寒。半夏生姜止呕。人参和胃。半夏干姜。能下胎。娄全善曰。余治妊阻病。累用半夏。未尝动胎。亦有故无殒之义。临病之工。何必拘泥。
〔尤〕此益虚温胃之法。为妊娠中虚。而有寒饮者设也。夫阳明之脉。顺而下行者也。有寒则逆。有热亦逆。逆则饮必从之。
而妊娠之体。精凝血聚。每多蕴而成热者矣。按外台方。青竹茹橘皮半夏。各五两。生姜茯苓。各四两。
麦冬人参。各三两。为治胃热气逆呕吐之法。可补仲景之未备也。
圣惠半夏丸。治妊娠恶阻病。醋心胸中冷。腹痛不能饮食。辄吐青黄汁方。
即本方。三味等分。捣罗为末。以地黄汁浸。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十丸。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尤〕小便难。而饮食如故。则病不由中焦出。而又无腹满身重等证。则更非水气不行。知其血虚热郁。而津液涩少也。本草。当归。补女子诸不足。苦参入阴利窍。除伏热。贝母能疗郁结。兼清水液之源也。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
(〔原注〕男子。加滑石半两。○诸注本。删此七字。唯魏本有。)
当归 贝母 苦参(各四两)
上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
张氏医通云。此小便难者。膀胱热郁。气结成燥。病在下焦。所以饮食如故。用当归以和血润燥。贝母以清肺开郁。苦参以利窍逐水。并入膀胱。以除热结也。
案贝母。本经甄权并云。治产难。而外台子痫门。短剧葛根汤方后云。贝母令人易产。若未临月者。升麻代之。此说虽不可信。然足见其亦有利窍之功。本方所用。盖取之于利窍耳。金鉴云。方证不合。必有脱简。不释。殆不考药性也。
时氏产经。苦参丸主疗与原文同。
当归 贝母 苦参(各三两) 滑石(半两)
上为末。蜜丸如小豆大。以米饮下二十丸。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沈〕此胎压卫气不利致水也。
〔鉴〕妊娠外有水气。则浮肿。洒淅恶寒。水盛贮于肌肤。故身重。内有水气。则小便不利。水盛阻遏。阳气上升。故起即头眩也。用葵子茯苓者。是专以通窍利水为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