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疡医 - 第 114 页/共 122 页

上将真香油二斤,滤净,入铜锅中煎沸。入黄连、黄柏、黄芩,槐条煎三四沸,将细夏布及薄绢纸,滤去渣。揩净铜锅,仍入油于锅中煎沸,入前府丹,用槐条急搅,煎至滴水成珠,乘热入瓷器中。即将前细末药八味及阿魏,渐入药中急搅不停,候和匀,去阿魏渣,药冷为度,七日后可用,藏、摊、洗法,并如前。凡人一杖后,切不可用手拍之,急用明净松香、水龙骨,炭火 过,须多年者佳。二味俱为细末,鸡子清调敷,恶血自出。若能预调此药,以待杖过即敷,尤妙。膝松川不用松香而用大黄,云亦有效。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胁肋胀痛   若大便通和,喘咳吐痰者,肝火侮肺也,用小柴胡汤加青皮、山栀清之。若胸腹胀痛,大便不通,喘咳吐血者,瘀血停滞也,用当归导滞散通之。《内经》云:肝藏血,脾统血。   盖肝属木生火侮土,肝火既炽肝血必伤,脾气必虚,宜先清肝养血,则瘀血不致凝滞,肌肉不致遍溃;次壮脾健胃,则瘀肉易溃,新肉易生。若行克伐,则虚者益虚,滞者益滞,祸不旋踵矣。 有一患者,患处胀痛,发热欲呕,两胁热胀,肝脉洪大。薛曰:肝火之症也,但令饮童便,并小柴胡汤,加黄连、山栀、归梢、红花,诸症果退。此症若左关脉浮而无力,以手按其腹反不胀者,此血虚而肝胀也,当以四物、参、苓、青皮、甘草之类治之;若左关脉洪而有力,胸胁胀痛者按之亦痛,此怒气伤肝之症也,以小柴胡、芎、归、青皮、芍药、桔梗、枳壳主之。盖此症不必论其受责之轻重,问其患处去血之曾否?但被人扭按,甚重努力,恚怒,以伤其气血,瘀血归肝,多致前症。甚则胸胁胀满,气逆不通,或血溢口鼻,卒至不救。 有一患者,愈后口苦腰胁胀痛,服补肾行气等药,不俞薛按其肝脉浮而无力,此属肝胆气血虚而然耳,用参、 、芎、归、地黄、白术、麦门、五味,治之而愈。 李进士,季夏伤手,出血不止,发热作渴,两胁作胀,按之即止,此血虚也,用八珍加软柴胡、天花粉,治之顿愈;更用养气血之药,调理而痊。   小柴胡汤 治一切扑伤等症,因肝胆经火盛作痛,出血自汗,寒热往来,日晡发热,或潮热身热,咳嗽发热,胁下作痛,两 痞满。   柴胡(二钱) 黄芩(一钱五分) 半夏 人参(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上姜水煎服。   破血散 治乘马损伤,跌其脊骨,恶血流于胁下,其疼苦楚,不可转侧。   羌活 防风 肉桂(各一钱) 水蛭(炒烟尽,另研,半钱) 柴胡 当归梢 连翘(各二钱) 麝香(另研,少许)   上作一服。水一盅,酒一盅,煎至一盅,去滓。入水蛭、麝香末,调匀,不拘时,温热服。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腰脊痛   地龙散 治腰脊痛,或打扑损伤,从高坠下,留在太阳经中,令人腰脊或胫、 、臂、腰中,痛不可忍。   地龙 官桂 苏木(各九分) 麻黄(七分) 黄柏 当归梢 甘草(各一钱半) 桃仁(九个)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戴复庵云:癫扑伤疼,酒调琥珀散极佳。再有乌药顺气散,用以治之风腰疼尤宜。有扑人,服药并熏洗、搽贴药皆不效自若,或教以用白芍药、赤芍药、威灵仙、乳香、没药等分,为末。和匀酒调服,随即痛减其半。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腹痛   或大便不通,按之痛甚,瘀血在内也,用加味承气汤下之。既下而痛不止,按之仍痛,瘀血未尽也,用加味四物汤补而行之。若腹痛按之不痛,血气伤也,用四物汤加参、 、白术补而和之。若下而胸胁反痛,肝血伤也,用四君、芎、归补之。既下而发热,阴血伤也,用四物、参、术补之。既下而恶寒,阳气伤也,用十全大补汤补之。既下而恶寒发热,气血俱伤也,用八珍汤补之。既下而欲呕,胃气伤也,用六君、当归补之。既下而泄泻,脾肾伤也,用六君,肉果、破故纸补之。若下后手足俱冷,昏愦出汗,阳气虚寒也,急用参附汤。吐泻,手足俱冷,指甲青者,脾肾虚寒之甚也,急用大剂参附汤。口噤、手撒、遗尿、痰盛、唇青、体冷者,虚极之坏症也,急投大剂参附汤,多有得生者。   有一患者,杖后,服四物,红花、桃仁、大黄等剂以逐瘀血,腹反痛,更服一剂,痛益甚,按其腹不痛。薛曰:此血虚也,故喜按而不痛,宜温补之剂,遂以归身、白术、参、炙草,二剂痛即止。 有一患者,仲秋夜归坠马,腹内作痛,饮酒数杯,翌早大便自下瘀血,即安。此元气充实,挟酒热而行散也。一男子,跌伤腹痛,作渴,食梨子二枚益甚,大便不通,血欲逆上,用当归承气汤加桃仁,瘀血下而瘥。此因元气不足,瘀血得寒而凝聚也。故产妇,金疮者,不宜食此。 一男子,孟秋坠梯,腹停瘀血,用大黄等药,其血不下,反加胸膈胀痛,喘促短气。薛用肉桂,木香末各二钱,热酒调服,即下黑血及前所服之药而苏。此因寒药凝滞而不行,故用辛温之剂散之。 陈侍御坠马腿痛作呕,服下药一剂,胸腹胀痛,按之即止,惟倦怠少气。诊其脉微细而涩,予曰:非瘀血也,乃痛伤气血,复因药损脾气而然耳,投养脾胃,生气血之药而愈。   加味承气汤 治瘀血内停,胸腹胀痛,或大便不通等证。   大黄、朴硝(各二钱) 枳实 浓朴 当归 红花(各一钱) 甘草(五分)   用酒水各一盅,煎至一盅服。仍量虚实加减,病急不用甘草。   〔垣〕定痛乳香神应散 治从高坠下,疼痛不可忍,腹中疼痛。   乳香 没经 雄黑豆 桑白皮 独科栗子 当归(各一两) 破故纸(炒,二两) 水蛭(半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醋一盏,砂石器内煎至六分,入麝香少许,温服。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小腹引阴茎作痛   有一患者,瘀血失砭,胀痛烦渴,纵饮凉童便,渴胀顿止,以萝卜细捣涂之,瘀血渐散,已而患处作痒,仍涂之。痒止后,口干作渴,小腹引阴茎作痛,小便如淋,时出白津,此肝经郁火也,遂以小柴胡汤,加大黄、黄连、山栀饮之,诸证悉退;再用养血等药而安。夫小腹引阴茎作痛等证,往往误认为寒证,投以热剂,则诸窍出血,或二便不通,以及危殆,轻亦损其目矣。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肌肉间作痛   营卫之气滞也,用复元通气散。筋骨作痛,肝肾之气伤也,用六味地黄丸。内伤下血作痛,脾胃之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外伤出血作痛,脾肺之气虚也,用八珍汤。大凡下血不止,脾胃之气脱也。吐泻不食,脾胃之气败也,苟预为调补脾胃,则无此患矣。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创口痛   若痛至四五日不减,或至一二日方痛,欲作脓也,用托里散。若以指按下复起,脓已成也,刺去其脓,痛自止。若头痛时作时止,气血虚也,痛而兼眩属痰也,当生肝血,补脾气。 有一患者,患处胀痛,悲哀忿怒,此厥阳之火,为七情激之而然耳,遂砭去瘀血,以小柴胡汤,加山栀、黄连、桔梗而安;后用生肝血,养脾气之药,疮溃而敛。 戴给事坠马,腿肿痛而色黯,食少倦怠,此元气虚弱,不能运散瘀血而然耳,遂用补中益气,去升麻、柴胡,加木瓜、茯苓、芍药、白术,治之而痊。 儒者王清之,跌腰作痛,用定痛等药不愈,气血日衰,面耳黧色。薛曰:腰为肾之府,虽曰闪伤,实肾经虚弱所致,遂用杜仲、补骨脂、五味、山茱、苁蓉、山药空心服;又以六君、当归、白术、神曲各二钱,食远服,不月而瘥。 一三岁儿,闪腰作痛,服流气等药,半载不愈。薛曰:此禀肾气不足,不治之症也,后果殁。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瘀血作痛   有一患者,肿痛发热,作渴汗出。薛曰:此阴血受伤也,先砭去恶秽,以通壅塞,后用四物,柴胡、黄芩、山栀、丹皮、骨碎补,以清肝火而愈。 有一患者,伤处揉散,惟肿痛不消。薛曰:此瘀血在内,宜急砭之,不从。薛以萝卜自然汁,调山栀末敷之,破处以当归膏贴之,更服活血之剂而瘥。数年之后,但遇天阴,仍作痒痛,始知不砭之失。   有一患者,臀腿黑肿而皮不破,但胀痛重坠,皆以为内无瘀血,惟敷凉药,可以止痛。薛诊其尺脉涩而结,此因体肥肉浓,瘀血蓄深,刺去即愈,否则内溃,有烂筋伤骨之患。薛入针四寸,漂黑血数升,肿痛遂止,是日发热恶寒,烦渴头痛,此气血俱虚而然也,以十全大补之剂遂瘥。 一男子闪伤右腿,壅肿作痛。薛谓急砭去滞血,以补元气,庶无后患。不信,乃外敷大黄等药,内服流气饮,后涌出秽脓数碗许,其脓不止,乃复请治。视其腿细而脉大,作渴发热,辞不治,后果殁。   窗友王汝道,环跳穴处闪伤,瘀血肿痛,发热作渴,遂砭去瘀血,知其下焦素有虚火,用八珍加黄柏、知母、牛膝、骨碎补,四剂顿止;用十全大补汤,少加黄柏、知母、麦门、五味,三十余剂而敛。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血虚作痛   一妇人,磕臂出血,骨痛热渴,烦闷头晕,日晡益甚,此阴虚内热之证,用八珍加丹皮、麦门、五味、骨碎补、肉桂,及地黄丸治之悉愈,却去桂,加牛膝,续断,二十余剂而疮愈。   卷之六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骨伤作痛   一小儿,足伤作痛,肉色不变,伤在骨也,频用炒葱熨之;五更用和血定痛丸;日间用健脾胃生气血之剂。数日后服地黄丸,三月余而瘥。 一小儿,臂骨出臼,接入肿痛发热,服流气等药益甚,饮食少思。薛以葱熨之,其痛即止,以六君,黄 、柴胡、桔梗、续断、骨碎补治之,饮食进而肿痛消;又用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治之,气血和而热退愈矣。   没药丸 治打扑内损,筋骨疼痛。   没药 乳香 川芎 川椒(去目及合口者)   芍药 当归(各半两) 自然铜(二钱半,火烧醋 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