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 - 第 99 页/共 115 页

〔热病〕葱豉汤 见一卷温。   〔温热〕千金石膏大青汤 石膏(八钱) 大青 黄芩(各三钱) 前胡 知母 栀子仁(各四钱)   葱白(四条) 水煎温服。   〔孕疟〕养胃汤 见三卷脾胃。   〔孕疟〕清脾饮 见四卷阴疟。   〔痰疟〕柴陈煎 小柴胡汤合二陈汤。   〔升阳〕举元煎 见三卷饮食。   〔久痢〕理中汤 见一卷中风。   〔痢胀〕浓朴汤 见七卷二便不通。   〔白痢〕甘草干姜汤 甘草(四两) 干姜(二两)   〔赤白〕朴姜参甘半夏汤 朴 姜 参 草 夏 姜 枣〔热痢〕芩芍汤 芩 芍 草〔后重〕香连丸 见四卷痢。   〔血痢〕连理汤 见一卷暑。   〔血痢〕三物胶艾汤 阿胶 艾叶 石榴皮 等分,水煎。   〔阴虚〕驻车丸 见四卷痢。   〔热痢〕白头翁汤 见四卷痢。   〔久痢〕千金胶艾榴皮汤 即三物胶艾汤。   〔中暑〕黄连香薷饮 见一卷中风。   〔伤暑〕十味香薷饮 五物香薷饮加 木瓜 参 陈 术〔伤暑〕五物香薷饮 见一卷中风。   〔头痛〕川芎茶调散 见一卷伤风。   〔心气〕火龙散 川楝子 茴香(各炒三钱) 艾叶(盐炒钱半) 水煎。   〔心痛〕产宝丸 芎 归 苓 朴(各一两) 分二服。   〔寒食〕正气散 见一卷中风。   〔腰痛〕通气散 故纸瓦上炒香研末。先嚼核桃肉一个,温酒调故纸末三钱。   〔肾虚〕大补元煎 见一卷中风。   〔血下〕苎根汤 生地 苎根(各二两) 归 芍 草 阿胶(各一两) 分三服,水煎。   〔孕痈〕千金托里散 参 草 芎 归 桂 防 芷 桔 芍 天冬 连翘 忍冬 生姜〔胎死〕脱花煎 当归(七钱) 川芎 牛膝(各二钱) 车前子(钱半) 桂心 红花(各一钱) 水煎。   如胎死不下,加朴硝三钱。   〔胎死〕平胃散 见一卷中风。   〔腹冷〕香桂散 麝香(五分) 桂心(二钱) 酒下。   〔腹冷〕黑神散 见二卷血。   〔产难〕黑龙丹 五灵脂 当归 生地 川芎 良姜(各二两) 以上入砂罐内,盐泥封固, 红研细。   入百草霜(三钱) 乳香 硫黄 琥珀 花蕊石( ,各研三钱) 共和糊丸弹子大。临服, 红,入姜汁浸服,酒下。   卷之八 胎前论治   胎前脉案   石氏 洒淅恶寒,呕吐,绝谷汤饮不下者,四旬余,奄奄沉困,身冷而阳垂绝。诊之脉伏,沉候似无,予断为胎,其家疑未信。予谓此恶阻之重者,胎无疑也。夫胞宫血聚,气不下行,必至浊阴上犯,阻塞阳和,呕逆厥冷,非姜附无以通阳泄浊。其翁惧热药胎堕,予曰:经云有故无殒,保无忧也。先与热姜汁,继和以米汁,呕吐止。进附子理中汤加制半夏,二剂身温,嗣用异功散加砂仁,煨姜,五服而安,至期产一女。   郑氏 寒热咳痰,食减经阻,医谓损怯,进补剂。中满呕哕,恶闻食气,烦晕善惊。更医以为肝风,用和营镇惊。延及神色困惫,时或晕绝,举家惶惑,请临诊一决。予曰:此胎脉,右尺已动滑,勿药可也。   (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言阴搏于下,阳别于上,气血调和,即胎脉也。《脉诀》云:尺内不止真胎妇,尺脉绵绵不绝为胎结也。)无已,姑用益阴和阳,白芍、柏子仁、茯神、甘菊(炒)、枣仁、炙草、小麦、桑叶、南枣。四服渐安,后生一子。   某氏 经闭成块,疑为瘀,腹痛猝崩。医云:瘀滞未浮,用攻消药,淋胀日甚。予谓:瘀血既行,理无作胀。诊脉阳虚而阴搏,知妊娠血漏。用七味阿胶散,加白芍、木香、杜仲、续断,血止胀消,后果孕产。   此安胎止漏,兼畅脾摄血,胀痛自除。盖妊娠下血,名曰胎漏,多由闪挫损伤胞络致之。若转用攻伐再动新血,益加虚痛作胀,直至堕胎方悔耳。   魏氏 经止两月,腹痛胀,食减夜热。医谓经闭,用通利药,血下不止。更医见同,用牛膝、红花、炮姜、枳壳,漏益甚,腹加痛胀,头晕腰疼,烦热不寐。予诊之,觉尺脉搏指,两寸独别,胎脉也。但热久攻伐药多,恐损动胎元,且致胞系不固耳。用香附(童便制)、白芍(炒)行气和血以除痛胀,蒲黄(炒黑)、荆芥(醋制)止血而除晕,杜仲(酒炒)、阿胶(水化)、熟地(炒)固肾以摄下,茯神、麦冬、枣仁(炒)   安神以止烦。一服症减而思食,胎如指堕,前方去白芍、阿胶、蒲黄、麦冬,加楂肉、当归(醋炒)、炙草、莲子,数服乃安。   谢氏 孕逾三月,男女分形,病者漫谓血 ,治者误行攻伐,致血下注胎堕,身热汗烦,眩晕不寐。   索方乃桃仁、牛膝、莪术、红花等剂,明晨更加生楂肉。予见骇甚,询之,则曰胎堕,未便告知。婉云:瘀血已行耳,医尚未知所下男胎也,因叹庸手杀人,殊堪发指。急以参、 、茯神,固摄元气,佐以炙草、荆芥(醋炒)、阿胶(烊)、麦冬、五味、牡蛎(醋 )、龙眼肉,红枣,数服汗收血止。   汤氏 孕四月,胎漏鲜红,系伤胞络。辄用芩芍苎根汤,转致腹痛泄泻。据脉候虚缓,本非火迫络伤致漏,宜温补弥隙自安。仿胶艾汤,海螵蛸、阿胶、杜仲、茯苓、杞子、艾绒、续断、炙草、砂仁。数服而安。   眭氏 孕五月屡堕,翁商之,予谓孕逢五月,足太阴脉养胎,想脾血素亏耳。若获孕,先二三月预服固摄之剂。用胎元饮,参、苓、术、草、地、芍、归、陈、杜仲、续断、砂仁、菟丝、芡实、姜、枣,水煎,每月服五七剂。胎遂固,生一子,仅绵一线,后竟不孕。   薛氏 孕六月,因劳便红,头微眩,此肠风宿恙,因热伤阴分而成。用白芍、地榆(俱酒炒)、当归、荆芥(俱醋炒)、山栀(炒)、茯神、炙草、阿胶(酒化)、侧柏叶(捣),水煎,三服而瘳。   侄女 孕七月,久泄泻,肛坠足肿,吐咳,腹微痛,晡寒热如疟,脉弦,右尺滑大。此中气下陷,土衰木乘。以补中益气汤减归、 ,加砂仁、制半夏、茯苓、煨姜,数服痛坠寒热俱减。   因其肠胃久滑,不戒荤茹,泄泻仍作。加谷芽(炒)、茴香、炮姜等味而安。   酆氏 孕七月余,与夫口角,为面杖所伤。左胁大痛,下部如裂,胎气上逼,撑拒欲死。服妇科药,入咽格格不下,喘吼待毙而已。诊之脉洪数无伦,体如烙,面如赭,察其唇舌未变青紫,知胎未损,慰之曰:幸母子俱无恙也。用牛膝、苏梗、栝蒌、红花(各二钱)、归尾、枳壳(各钱半)、降香(锉三钱)、丹皮(一钱)。   煎服喘止痛定热退,进粥碗许,随用顺气安胎之剂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