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神验良方 - 第 9 页/共 21 页
胁痛门
胁痛须分左右,治左属血虚,右属气,左缘肝火木气充,右必痰流兼所滞,左疾加减四物汤,芍药芎归熟地黄,白术陈皮甘草茯,玄胡枳壳木香当,但痛不移淤作祟,红花苏木桂桃姜。小柴胡汤治右痛,半茯柴芩甘壳共,木香大腹与青皮,白术香附煎可送。
复元通圣散 复元通圣穿山甲,青陈甘草栝蒌屑,每用热酒下一钱,诸痛诸疮和血气。
当归龙荟丸 治内有湿热,两胁痛甚者,此乃泻肝火之要药。
当归 龙胆草 山栀 黄连 大黄(酒炒) 芦荟 青黛各五钱 木香二钱五分 麝香五分(另研) 加青皮 柴胡五分神曲丸如梧子,姜汤下三十丸。
香桂散治妇人胁痛。
香附四两(醋一碗,盐一两煮干) 肉桂 白芍 玄胡(炒)各二两。
每服三钱,空心滚汤调下。
单方治胁间刺痛,属气者。枳壳(面炒黄)二两半,甘草(炙)七钱。每服二钱,浓煎,葱白汤下。
余论胁痛,肝火盛者居多,间有瘀血痛甚。而元气实者,用桃仁承气下之(方见伤寒),或因癖痛者,煮黄主之(方见心痛)。凡胁痛用青皮,必须醋煮过。
臂痛门
辨证臂有风寒痛,有湿气痛,有痰饮痛。因睡露肩,偶然痛者,风寒也,宜五积散。原素受湿,雨天甚者,湿气也,宜蠲痹汤加苍术、防己。两手软痹,肩背酸痛者,痰饮也,宜导汤加木香、姜黄。
五积散(见中寒) 蠲痹汤(见痹) 导痰汤(见痰饮)
单方漏肩风痛,向外坐门限上,用木棰烘热,赶痛处,七次即愈。
背痛门
辨证背心一点痛者,痰湿气也,宜乌药顺气散,合二陈汤,或香苏散加苍术、羌活。体虚人背恶乌药顺气散(见中风) 香苏散(见伤寒)
御寒膏治背痛恶寒及一切冷痹,并治湿气。
生姜半斤(取汁) 牛皮胶三两 乳香 没药各一钱五分。
铜铫内煮化,移在热汤内炖,以柳条搅至成膏,加花椒末少许,再搅匀,用皮纸摊贴患处,诸痛熨法 韭菜,连根捣烂,醋拌炒,绢包熨痛处。
脾胃门
脾胃属土居中位,受纳水谷滋营卫,水谷尽兮营卫亡,安谷则昌绝则毙。一有不足为内伤,医家值此须审详,勿作外感有余治,交泄之时定见殃。六君子汤盖调理,白术参苓甘草比,陈皮半夏炒砂仁,三斤生姜二钟水。内伤之症何所成,饮食劳倦并七情,治须先用补元气,看所挟者而加增。挟痰挟邪挟郁热,补中益气汤多用,甘草参 为操纵,陈皮白术当归身。
柴胡升麻八味共,或停饮食将如何,不足之中继有饮,气口脉来而紧盛,先须道者自然除。
腹痛门
腹痛盖缘脾上虚,次分寒热食三居,或有湿痰或死血,悠悠而痛为多寒,脉必沉而又无力,汁。
外有肉桂茱胡索,春夏去之冬可着。时痛时止热治之,脉浮无力何方治,小柴胡汤参可去,槟榔芍药却宜加,枳壳砂仁玄胡索,水姜煎来以前施。痛后利减为食积,关腹紧浮而有力,平胃方加大腹皮,草果槟榔并枳实,砂仁白术曲玄胡,依旧煎入木香汁。小便不利湿痰兼,左关无脉缓无力,二陈汤用苍白术,木香通附猪苓实,生姜三片水二钟,更添姜汁和竹沥。死血痛定而不移,左寸浮涩四物移,亦加干姜及甘草,红花苏子牡丹皮,桃仁枳壳玄胡索,理中汤(见伤寒) 小柴胡汤(见伤寒)
平胃汤(见伤食) 二陈汤(见痰饮)
四物汤(见妇人科)
余论腹痛有块撑起,急以手按之便不见,五更心嘈牙关矫硬,恶心吐清水,梦中啮齿者虫也,治
腰痛门
腰痛属足少阴经,湿热痰淤虚作成,脉大为虚缓为湿,涩为瘀血最分明。脉来滑伏痛为祟,面有红星死者刑。天阴而痛为湿热,苍白茯陈甘草列,柴胡枳壳炒山栀,青皮茴香木通设。日轻夜重瘀血痰,芎归芍地桃甘陈,红花官桂苏防木,玄胡丹参古有名。肾经虚者长长痛。知母茴归与杜仲,快将参术补骨脂,五味黄柏熟地用。
立安散治气滞并闪挫及肾虚腰痛。
当归 杜仲(姜炒) 官桂 玄胡索(炒) 黑丑(半生半熟) 小茴香(炒)各一两 木香五钱为细末,每服二匙,空心黄酒调下。
加味青蛾丸治肾虚腰痛或风寒血气搏痛。
杜仲(姜汁浸炒) 破故纸(水淘净,同芝麻炒变色,去麻,瓦上焙干)各十二两 胡桃肉(去皮研)加沉香 没药乳香各六两为末,用肉苁蓉十二两,酒浸成膏,和药杵千,丸如梧子,空心温酒或盐汤下三十丸。
五积散(方见中寒) 因寒加茱萸五分,因风加防风、全蝎,因闪挫加桃仁、黑丑。渗湿汤(治湿痛,方见伤湿)当归拈痛汤(治湿热,方见香港脚)
余论腰为肾之外候,一身所恃,以转移者也。其所感虽不同,大约肾虚而后痛,客病既除,即以补肾为要。
治胁下疼痛神效 小茴香(炒)一两,枳壳(麸炒)五钱。共为末,每服二钱,盐汤调服。治腰痛或时闪腰 杜仲、胡桃仁、破故纸。三味酒煎服,立效。
又方用橙子核,炒干为细末,三钱,以白酒调服,即愈。
又方用西瓜青,为片,阴干为末,以盐酒空心调服,立效。
腰痛立安散 杜仲(去皮炒断丝)、橘核(炒取仁),二味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
疝气门
古来疝气厥阴肝,肾部从来无所干,食积湿痰亦寒郁,前人分作七般看。止痛饮子最端的,核。
五灵又是一方名,泽泻猪苓共茯苓,白术桂槟川楝子,木通橘核小茴香。一方白术参芍,茱萸干姜玄胡索,归身泽泻巴戟天,甘草茴香用八角。
香苏散(见伤寒)
香苏散,加小茴香、木香、三棱、蓬术、木通,治偏坠,初寒热疼痛甚佳。
单方治疝气 吴茱萸(去梗汤泡) 枳壳(麸炒)各八分。酒煎服,取汗为度。
又方葫芦巴,铜锅内炒,研末。空心好酒热服三钱,数日而愈。
又熏洗方 苦参、紫苏叶、石菖蒲各四两。煎滚,入瓶熏之,口中饮酒,疝中如针刺。
待温洗之。
治偏坠方 鹅卵石一个,火烧红,入酒碗内,转七转,空心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