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577 页/共 603 页

【主治】烧灰,涂鼠 恶疮(时珍。《外台》方中用)。   兽部第五十一卷 兽之二   豪猪   (《纲目》)【释名】蒿猪(《唐本》)、山猪(《通志》)时珍曰:《说文》云:豪,豕鬣如笔管者。能激毫射人故也。郭璞曰:吴楚呼为鸾猪。《星禽》云:壁水【集解】颂曰:豪猪,陕、洛、江东诸山中并有之。髦间有豪如箭,能射人。   时珍曰:豪猪处处深山中有之,多者成群害稼。状如猪,而项脊有棘鬣,长近尺许,粗如箸。其状似笄及帽刺,白本而黑端。怒则激去,如矢射人。羌人以其皮为靴。郭璞云:猪自为牝牡而孕也。张师正《倦游录》云:南海有泡鱼,大如斗,身有棘巽为鱼,坎为豕,岂巽变坎乎?   肉   【气味】甘,大寒,有毒。   颂曰:不可多食。发风,令人虚羸。   【主治】多膏,利大肠(苏颂)。   肚及屎   【气味】寒,无毒。   【主治】水病,热风,鼓胀。同烧存性,空心温酒服二钱匕。用一具即消(孟诜)。干烧服之,治黄胆【发明】诜曰:此猪多食苦参,故能治热风水胀,而不治冷胀也。   时珍曰:豪猪本草不载,惟孟氏《食疗本草》 条说之。   兽部第五十一卷 兽之二   熊   (《本经》上品)【释名】时珍曰:熊者雄也。熊字篆文象形。俗呼熊为猪熊,罴为人熊、马熊,各因形似以为别也。《述异记》云:在陆曰熊,在水曰能(即鲧所化者)。故熊字从能。《续搜神记》云:熊居树孔中,东土人击树,呼为“子路”则起,不呼则不动也。又狒狒亦名人熊,见本条。   【集解】《别录》曰:熊生雍州山谷。十一月取之。   弘景曰:今东西诸山县皆有之,自非易得。   颂曰:今雍、洛、河东及怀庆、卫山中皆有之。形类大豕,而性轻捷,好攀缘,上高木,见人则颠倒自投于地。冬蛰入穴,春月乃出。其足名蹯,为八珍之一,古人重之,然之难熟。熊性恶盐,食之即死(出《淮南子》)。   时珍曰:熊如大豕而竖目,人足黑色。春夏膘肥时,皮浓筋驽,每升木引气,或堕快,俗呼跌膘,即《庄子》所谓熊经鸟申也。冬月蛰时不食,饥则舐其掌,故其之熊蹯。其行山中,虽数十里,必有 伏之所,在石岩枯木,山中人谓之熊馆。刘敬叔《异苑》云:熊性恶秽物及伤残,捕者置此物于穴,则合穴自死。或为棘刺所伤,出穴爪之,至骨即毙也。陆佃《埤雅》云:其胆春近首,夏在腹,秋在左足,冬在右足。熊、罴皆壮毅之物,属阳,故书以喻不二心之臣,而诗以为男子之祥也。   脂   【释名】熊白。   弘景曰:脂即熊白,乃背上肪,色白如玉,味甚美,寒月则有,夏月则无。其腹中肪及身中脂,煎炼过亦可作药,而不中啖。   【修治】 曰:凡取得,每一斤入生椒十四个,同炼过,器盛收之。   【气味】甘,微寒,无毒。《别录》曰:微温。   《日华》曰:凉。其脂燃灯,烟损人眼,令失光明。   【主治】风痹不仁筋急,五脏腹中积聚,寒热羸瘦,头疡白秃,面上饥,轻身长年(《本经》)。饮食呕吐(《别录》)。治风,补虚损,杀劳虫,酒炼服之(《日华》)。长发令黑,悦泽人面(苏恭)。   【附方】旧二,新一。   令发长黑:熊脂、蔓荆子(末)等分和匀,醋调涂之。(《圣惠方》)发毛黄色:以熊脂涂发梳散,入床底,伏地一食顷,即出,便尽黑。不过用脂一升效。   (《千金翼》)白秃头癣:熊白敷之。(《杨氏产乳》)   肉   【气味】甘,平,无毒。   《别录》曰:微温。弘景曰:有痼疾不可食熊肉,令终身不除。鼎曰:若腹中有积聚寒热者食之,永不除也。十月勿食之,伤神。   【主治】风痹,筋骨不仁,功与脂同(孙思邈)。补虚羸(孟诜)。   【发明】时珍曰:按:刘河间云:熊肉振羸,兔目明视。因其气有余,以补不足也。   【附方】旧二。   肉一斤切,入豉汁中,和葱、姜、椒、盐作腌腊半斤,如上法食之。(并《食医心镜》)   掌   【修治】《圣惠方》云:熊掌难 ,得酒、醋、水三件同煮,熟即大如皮球也。   【主治】食之可御风寒,益气力(《日华》)。   胆   颂曰:熊胆阴干用。然多伪者,但取一粟许滴水中,一道若线不时珍曰:按钱乙云:熊胆佳者通明。每以米粒点水中,运转如飞者良。余胆亦转,但缓尔。   周密《齐东野语》云:熊胆善辟尘。试之以净水一器,尘幕其上,投胆米许,则凝尘豁然而开也。   【气味】苦,寒,无毒。   权曰:恶防己、地黄。   【主治】时气热盛,变为黄胆,暑月久痢,疳 心痛疰忤(苏恭)。治诸疳、耳鼻疮、恶疮,杀虫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杀蛔、蛲虫(时珍)。   【发明】时珍曰:熊胆,苦入心,寒胜热,手少阴、厥阴、足阳明经药也。故能凉心平肝杀虫,为惊痫疰忤、翳障疳痔、虫牙蛔痛之剂焉。   【附方】旧五,新五。   赤目障翳:熊胆丸,每以胆少许化开,入冰片一二片,铜器点之,绝奇。或泪痒,加生姜粉些须。(《齐东野语》)如三日不开,服四物加甘草、天花粉。(《全幼心鉴》)小儿鼻蚀:熊胆半分,汤化抹之。(《圣惠方》)十年痔疮:熊胆涂之神效,一切方不及也。(《外台》)肠风痔 :熊胆半两,入片脑少许研,和猪胆汁涂之。(《寿域方》)蛔虫心痛:熊胆一大豆,和水服之,大效。(《外台》)小儿惊痫:方见主治。   风虫牙痛:熊胆三钱,片脑四分,每以猪胆汁调少许搽之。(《摄生方》)水弩射人:熊胆涂之。更以雄黄同用酒磨服,即愈。(《斗门方》)诸疳羸瘦:熊胆、使君子末等分研匀,瓷器蒸溶,蒸饼丸麻子大。每米饮下二十丸。(幼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