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327 页/共 3614 页
(一名鹿茸丸出圣惠方)
治小肠虚冷。小便频数。
椒红(炒出汗)桑螵蛸(酒炙)龙骨(生用一方白者烧过用)山茱萸(取肉去核)附子(炮丸。
空
浓朴散治小肠受寒。腹痛下重。便痢脓血。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黄连(去须微炒)干姜(炮)当归(切焙各一两)白茯苓(去黑
阿胶汤治小肠寒。肠中痛。下赤白。
阿胶(炙燥二两)桂(去粗皮)生姜(切焙干各半两)黄连(去须三分)上为散。每服五钱
寸金丸
(出百一选方)
治元阳虚弱。寒气攻冲膀胱。小肠发肿作痛。或在心胁
之间。牵连小楮实子川楝子(炒各一两半)巴豆(炒七个去皮壳)全蝎(炒四十个)当归(去芦酒浸一吞二
蓬莪术散
(杨子建护命方)
治小肠虚冷。时发刺痛。
蓬莪术(炮锉)香子(炒)芎牛膝(酒浸切细各半两)桂(去粗皮一分)上为散。每服三(二)钱。放银石器内。煎葱汤调下。
牛膝丸
(杨子建护命方)
治小肠虚冷。小便频数。日夜五六十次。
牛膝(酒浸切焙)续断芎(各半两)萆(二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盐汤下四十丸。或用盐煎服亦得。
浓朴散
(出圣惠方)
治小肠虚冷气。小腹卒痛如割。胸胁气满。闷乱不可
忍。
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高良姜(一两锉)当归〔三两(分)锉微炒〕桂心(滓。不拘时。稍热服。
木香汤治小肠有寒。下痢赤白。腹痛下重。
木香(三分)黄连(去须微炒)当归(切微炒各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半)浓朴(去煎至七
断弓弦散
(出续易简方)
治小肠虚冷。寒撮痛并。妇人血刺心痛。
五灵脂蒲黄(等分)上同研为散。每服二钱。须先用酽醋一合。熬药成膏。以水一小盏。
治小肠虚热。忽因酒后顿吃冷水。并荠汁、梨子、柑子、果食生冷之类。冷气偏胜。裹着热脉小建护吴茱萸(一分)川芎(半两)木通草(十铢)半夏(二铢)上件细杵。罗为末。
每服三钱。
肿处痒
治小肠冷热不调。取结气方。
(出杨子建护命方)吴茱萸木通草芎官桂大黄(炮熟)细辛本独活(各一分)生牵牛熟牵牛(钱。
合为黄。
萆散
(杨子建护命方)
治小肠频数。不计度数。临小便时。即阴茎内疼痛。
不可胜忍。
凡人得此疾。必先大腑秘热不通。水只就小肠中行。大腑干涸。即不通也。大腑热甚。
即浑身热毒之因色伤已来。
宜服此萆(一两用水浸少时漉出用盐半两相和锅内炒干去盐不用)川芎(一分)上件细杵。
罗化毒汤(杨子建护命方)治肝肺热毒。蒸郁脏腑。因生积滞。其积者。如腐烂瘀血之类。
热毒炽盛。大肠干涸。又因色伤。小肠虚冷。水道乘虚。只行于小肠。故小便常数。而疼痛引水通之夭
治小便频数。肝肺有热。以此疼痛。宜服此化方。
杏仁牡丹皮(去心)黄芩虎杖麻黄(去根节)木香芍药柴胡升麻紫菀贝母小块同煎使大也。
角半大腑
利小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