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373 页/共 3614 页

不计时候。温服。   栀子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三日外。若忽觉心满坚硬。手脚心热。则变为   黄。   不疗杀人。宜服。   栀子仁(一两)紫草(一两)白藓皮(一两)黄芩(一两)秦艽(去苗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茵陈丸   (出圣惠方)   治时气热毒不退。心胸躁闷。变为黄。宜服。   茵陈(一两)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豉(一合)栀子仁(一两)鳖甲(涂醋炙黄去裙一两)川芒硝(二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一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竹叶汤下三十丸。以利为度。   大黄丸   (出圣惠方)   治时气遍身发黄。心膈烦热。宜服。   川大黄(锉碎微炒一两)黄连(去须一两)黄柏(一两锉)黄芩(一两)曲衣(一两)栀子仁(一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温水下二十丸。   治时气发黄。宜服此方。   (出圣惠方)甜葶苈(二两隔纸炒令红色)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不计时候。以温水下二十丸。以利为度。   又方   (出圣惠方)以生小麦苗。捣取汁。每服一小盏。日三四服即愈。   治时气三日外。忽觉心满坚硬。手脚心热。则变为黄。不治杀人。宜服此方。名瓜   蒂鼻法。又治伤寒鼻塞头痛。   (出德生堂)取甜瓜蒂七枚。为末。用一大豆许。吹鼻孔中。令黄水出。残末水调服之。得吐黄水一二升即瘥。   又方   (出圣惠方)以萱草根苗。捣绞汁二小盏。分为三服。以利为度。   茵陈蒿散治时气发黄疼痛。   茵陈蒿(一两)黄芩(去黑心一两)栀子仁(一两)大青(一两)大黄(锉)朴硝(各五两)白藓皮(一两五钱)葛根(两半锉)升麻(一两五钱)上为散。每服二钱。   以新汲水调下。取利即瘥。   茵陈黄芩汤治时气面黄。腹坚气急。言语错乱。   茵陈蒿(四两)大黄(蒸过四两)生麦门冬(去心四两)栀子仁(四两)青黛(三分)升麻(三分)黄芩(去黑心二两)上咀如麻豆大。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   去滓。   下芒硝末五分。更煎三沸。温服。   许仁则疗急黄。此病始得。与天行病不多异。其五六日但如身体黄甚者。、泪   、汗、唾、小便如柏色。眼白睛正黄。其更重状与天行病候最重者无别。如至此困。自   须根据前救治天行最重半夏七味汤救之。若未至是者。宜根据后法。急黄状。始得天行类   天行病。经三两日。宜合麻黄等五味汤服之。发汗以泄黄势。   麻黄(三两去节)干葛(五两)石膏(八两研)生姜(六两)茵陈(二两)上切。以水八升。煮取一升七合。去滓。分温三服。每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服讫欲汗。则覆被微取汗以散之。   根据前麻黄等五味汤服之取汗。汗出后未歇。经三五日。又合栀子等五味汤以取利。   栀子(十二枚擘)柴胡(三两)黄芩(三两)茵陈(三两)芒硝(六两)上切。以水八升。煮四味。取二升六合。去渣。纳芒硝。搅令硝尽。分温三服。如人行十里更服之。   疗时疾发黄。心狂烦热闷。不识人者。   用大栝蒌一枚黄老者。以新汲水九合。浸取汁。下蜜大半合。朴硝八分。合搅令硝尽。   分再服。便瘥。   治时气黄病。初发惟觉四体沉沉不快。须臾见眼中黄。渐至面黄。及举身皆黄。急   令溺白纸即如柏染者。此热毒已入内。急治之。若初觉便作。   用瓜蒂赤豆散吹鼻中。黄汁出数升者多瘥。若深。应看其舌下两边有白脉弥弥处。芦刀割破之。紫血出数升亦歇。然此须惯解割者。不解割。忽系乱舌下青脉。血出不止。可烧纺铁以灼此脉令焦。兼瓜蒂杂巴豆捣为丸服之。大小便亦去。黄汗破灼已后。禁诸杂食。又云。   有根据黄坐黄须要分别之。一方竹粥煮饮之。   又方   用醋、酒浸鸡子一宿。吞其白数枚。   又方   竹叶(五升切)小麦(七分)石膏(三两)上为末。绵裹之。以水五斗。煮取七升。一服七升。尽吃即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