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310 页/共 3614 页

黄散治伤寒后虚劣。不思饮食。汗出不止。   黄(锉)白茯苓(去黑皮)人参白术(各一两)牡蛎(烧一两)麦门冬(去心焙)陈橘皮(去白切焙各半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三(二)钱匕。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黄散治伤寒后虚汗不止。   黄(锉)麻黄根(锉各一两)牡蛎(烧二两)知母(焙半两)上捣罗为散。   每服二钱匕。浓煎小麦汤调下。不拘时候。   黄连散治伤寒后体虚。盗汗不止。   黄连(去须一两)牡蛎(烧二两)白茯苓(去黑皮三分)甘草(炙半两)上捣罗为散。   每服二钱匕。煎竹叶熟水调下。不拘时候。   治盗汗。腠理开疏。粉汗方。   牡蛎(半斤烧研如粉)麻黄根(一两捣罗为末)上同拌匀。寝寐中有汗处。使敷之。   治盗汗及汗无时方   (出千金方)上豉一升。以酒二升。渍三日服。不瘥。更合服。不过三剂即止。   又方   (出千金方)上死人席缘烧灰。煮汁洗。自瘥。   止汗方   (出肘后方)杜仲牡蛎上各等分。治下筛为末。临卧。用开水调服五钱匕。   牡蛎散   (出千金方)   治卧即盗汗。风虚头痛。筋惕肉。   牡蛎白术防风(各三两)上治下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止汗无出此方。一切泄汗。服之三日皆愈。神验。汗止便服小建中汤。   桂枝芍药汤治伤风自汗。咽干。腹满。自利不渴。倦怠。手足自温。肺脉弦大而   缓。   桂心(半两)白芍药(三两)上锉散。每服五钱匕。姜三片。枣一枚。煎。食前服。   仲景用桂枝一两半。   黄汤   (出拔萃方)   治伤寒内伤拘急。三焦气虚。自汗及手足自汗。或手背偏   多。或肢体振摇。腰腿沉重。面赤目红。但欲眠睡。头面壮热。两胁热甚。手足自温。   两手心热。自利不渴。大便或难或如常。或口干咽燥。或渴欲饮汤。不欲饮水。或少欲   饮水。呕哕间作。或心下满闷。腹中疼痛。或时喜笑。或时悲哭。或时太息。或语言错   乱失志。世疑作谵语狂语者非也。此神不守舍耳。始得病。寤寐之间或恐或悸。头项不   甚痛。行步不复如旧。阴气盛。阳气衰也。两手脉浮沉不一。或左右往来无定。便有沉   涩弱弦微五种阴脉形状。举按全无力。浮之损小。沉之亦损小。皆阴脉也。宜先缓而后   急。缓宜用黄汤。甚者加干姜炮。   人参黄白茯苓白术白芍药(各一两)甘草(七钱半)呕者加藿香(半两)生姜(半两如无以干者代之)陈皮(半两)上咀。水煎。量证大小加减多少用之可也。   如大便   调中丸   (出拔萃方)人参白茯苓(去皮)干生姜白术甘草(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或五丸。每服一二丸。水少许煎服之。若病重急治者。黄汤内。每服加干姜一钱。大便结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   (出拔粹方)人参白术甘草干姜(炮恐热以生姜代之)上等分。炼蜜丸。每服作五丸。白汤化下。或水煎服亦得。缓治宜急也。若尤急者。无汗。宜附子干姜甘草汤。若自汗者。宜附子白术甘草汤。量脉证。可宜四逆汤。真武汤。通脉四逆。选而用之。   救汗汤   (出朱氏集验方)   治阳虚自汗不止。   芍药(三两)官桂(去皮取有味者三两)甘草(二两)附子(生用不去皮三两)上咀。每服五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二枚。同煎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合滓再煎服。   又方   (出朱氏集验方)   治盗汗屡验。   太平白芷(一两)辰砂(半两)上为细末。酒调下。   牡蛎散   (出朱氏集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