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183 页/共 3614 页

治伤寒后。烦渴。饮水无度。日渐瘦悴。   知母(焙)犀角屑升麻(各半两)石膏(碎三分)上细锉。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   入竹叶三十片。小麦五十粒。同煎七分。去滓。入土瓜根汁。栝蒌根汁各半合。搅匀。食后温服。   黄芩饮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汗后。烦躁热不止。   黄芩(去黑心)桑根白皮(锉各三分)葛根(锉一两)甘草(炙半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上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猪苓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烦渴。小便不利。   猪苓(去黑皮锉)赤茯苓(去黑皮)滑石(碎)葛根(锉)泽泻(锉各等分)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紫苏丸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霍乱。发热烦渴。   紫苏叶芦香叶(各二两)干木瓜(不入盐者)人参甘草(微炙锉各一两)白茯苓(去黑皮三两)桂(去粗皮半两)上为细末。入麝香二钱。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樱桃大。   每服   主伤寒渴   用栝蒌根三两。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分二服。清淡竹沥一升。水二升。煮好银二两。   减半。去银。先与病患饮之。然后服栝蒌汤。其银汁须冷服。   黄芩人参汤治伤寒吐下后。内外有热。烦渴不安。   黄芩人参甘草桂心生姜(各二两)大枣(十五枚擘破)上切。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分三服。徐徐服。忌菘菜、海藻、生葱等物。   栝蒌根汤治伤寒余热。渴欲饮水。   栝蒌根黄芩(各二两)人参桂心大黄甘草(炙)芒硝(各二两)上切。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饮一升。须臾当下。不下。复饮一升。得下。勿复饮汤。药力势歇。   乃可食糜耳。一方用生姜二两。忌海藻、菘菜、生葱、油腻等物。   高堂丸治伤寒苦渴。烦满欲死。令极饮水法。   大黄(二分)硝石(三分熬)釜底墨(一分)灶突中墨(一分)黄芩(一分)梁上尘(一分)麻黄(二分去节)灶中黄土(一分)上八味。筛末。蜜和如弹丸。着一盏水中。尽用服之。则自极饮水。出得热除矣。一名黑奴丸。一名驻车丸。并疗温疟。神良。胡洽用芒硝。无黄土。   增损白术散   (出德生堂)   止渴顺气。下热生津。宜服之。   白术甘葛根茯苓藿香叶人参木香(各一两)陈皮(二两)干生姜(一钱)上咀。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或凉服亦得。   春泽汤   (出御药院方)   治伤寒不解。表里发渴饮水。小便赤涩。阴阳不分。凝   贰之间。宜服泽泻(三钱)猪苓(三钱)赤茯苓白术(各二钱)官桂(一钱)人参柴胡麦门冬(各二钱)上咀。根据证如法修制。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灯草二十根。同煎八分。去滓。   空   竹叶汤治两尺浮。身无大热。郁冒。或下利烦渴者。   柴胡(四两)黄芩麦门冬(去心)甘草人参茯苓(各二两)小麦(二合)竹叶(一把)上锉。以水一斗。先煮竹叶、小麦。减四升。去小麦、竹叶。内药。煮取三升。   去滓。温服一升。大便实者。加大黄二两。   黄连浓朴汤   (出德生堂)   治伤寒发热烦渴。自得病二日后。大便自利。日夜不   止。   黄连(三钱)浓朴(二钱)上咀。用生姜一小块。切碎。同药和为一处。以酒拌均匀。   砂再煎服。   五苓散   (出指南方)   治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   入则吐。名曰猪苓(去黑皮)赤茯苓(去黑皮)白术(各三分)桂(去粗皮半两)泽泻(一两一分)上捣罗为散。每服二钱。白汤调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