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157 页/共 3614 页
(出圣惠方)上取苦参二钱。研末。以温酒五合。调服之。得吐即瘥。
柴胡散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四日以后。烦热不解。大小肠涩。
柴胡(去苗)黄芩(去黑心各一两)犀角(镑)芍药(各三分)木通(锉二分)山栀子仁(半。入竹叶
四味承气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四日以后。腹胀满痛。喘粗。壮热。
大黄(细锉醋炒二两)朴硝(二两)甘草(三分炙锉)枳壳(去瓤麸炒三两半)上粗捣筛。
治伤寒四日。心胸中满闷。取吐。
(出圣惠方)上用猪胆一枚。取汁。以醋一小盏。纳猪胆汁相和。温过。分为二服。当以吐为度。
治伤寒四五日。头痛壮热。胸中烦痛。
(出圣惠方)上用苦参五两。乌梅十枚。细锉。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分服。
小柴胡汤治伤寒四日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柴胡(半斤)瓜蒌根(四两内少黄脉者)桂心(三两)黄芩牡蛎甘草(炙)干姜(各三服后。
治伤寒已经四五日。头痛。体痛。内热如火。病入腹胃。宜利泻之。
麦门冬(生者一升去心)生地黄(一升切)知母(二两)生姜(五两半)芒硝(二两半)上
卷一百三十 伤寒门
伤寒五日候
(附论)夫伤寒五日。少阴受病。少阴者。肾之经也。其脉贯于肾。络于肺。故得病五日。口燥舌干或口中和而恶寒。此是少阴肾受病也。少阴病。口燥舌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若不渴不口燥舌干。而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太阴、厥阴。皆不恶寒。只有少阴有恶寒之证。不可不知也。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宜着灸。并服四逆汤也。大抵伤寒阳明证。宜下。少阴证。宜温之。仲景于少阴证。口燥咽干。即云即下之。盖少阴主肾。系舌本。伤寒热气入于脏。流于少阴之经。肾汁干。咽路焦。故口燥咽干而渴。须宜急下之。非若阳明证。宜下而故可缓也。虽然。阳明亦有一证。发热汗出多。急下之。阳明属胃。汗多。则胃汁干。亦须急下也。
方
柴胡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五日。舌干而渴。烦热不解。大小肠皆涩。
柴胡(一两去苗)犀角屑(一两)赤芍药(三分)黄芩(一两)栀子仁(十四枚)川大黄(煎至六
猪苓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五日。头痛目眩。大渴饮水。口干。小便不利。
憎寒壮热。腿膝猪苓(一两去黑皮)赤茯苓(一两)白术(半两)桂心(半两)泽泻(半两)。
上为细散。每
麦门冬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五日。口热舌干。头痛。脚胫酸疼。四肢壮热
。
麦门冬(一两去心)子芩(三分)葛根(一两)前胡(三两去芦头)知母(三分)玄参(半升麻(半两)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柴胡桂枝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五日。发热恶寒。肢节疼痛。微呕吐。心下
痞结。外证未解柴胡(二两去苗)桂枝(一两)黄芩(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头)甘草(一两炙微赤锉)半每服四
川大黄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五日。烦热未退。大小便涩。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黄芩(一两)赤芍药(一两)知母(一两)川升麻(一两)鳖甲(硝(一两)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大小便稍利为度。
抵圣丸
(出圣惠方)
治伤寒五日。不能言语。热在胸中者。
犀角屑(半两)麻黄(半两去根节)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川朴硝(一两)黄芩(半两)杵。丸如弹未汗
治伤寒五日。热毒瓦斯在脏。令人心腹烦躁壅闷。不得眠卧者。宜服此方。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杏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犀角屑(三分)枳壳(去瓤三中盏。
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