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 - 第 86 页/共 199 页

故其块得下。世俗名儿枕者是也。大抵常产之妇。开阖有权。既产之后。子宫即闭。儿枕随气攻注。碎作小块。续续而下。所以绵延日期。此则全块顿出。自无淋沥之患。即有余血。尽归溲便矣。此后屡见数妇。证虽大异寻常。以意逆之。其理自若也。产后血脱津伤。大便自应艰涩。每至五七日始通。无足怪也。其有发热谵语。脉滑实者。又当急攻以救津液。若兼少腹硬痛。又当破瘀为先。产后三朝。每有寒热蒸乳。寒热后。乳汁大行。此胃气孚化。虽有余病。必无他虑。如无寒热而乳汁充然者。血气本旺也。若不寒热。无乳汁。此营卫不调。总无所苦。急宜当归内补建中汤。频与调之。否则弥月后渐见寒热骨蒸。而为蓐劳之患矣。   呕吐 呕吐恶露不行。二陈加当归、蓬术、肉桂、干姜。胸腹胀满。多是伤食。二陈加丁香。   不应。加人参、炮姜、泽兰、藿香。或抵圣散亦佳。如寒。理中汤加藿香。   呃逆 呃逆者。胃寒所生。产后气血俱虚。风冷搏气而逆上。乃胃气虚寒之极。最为恶候。   理中加丁香。古方以丁香、豆蔻、伏龙肝为末。用桃仁、吴茱萸煎汤。调下一钱匙。如人行五里再服。未应。急投参、附。迟则不救。   饱闷 产后饱闷。恶露不行。多因血逆。宜行瘀血为主。如有块上升。饱闷欲吐者。二陈汤加姜、桂、香附、炮楂、蓬术。块不散。积久愈坚。琥珀黑龙丹。若恶露已净而饱闷。受气也。   沉香降气散。若败血伤于脾胃而腹胀呕吐者。抵圣散加鲮鲤甲、肉桂。孕妇服安胎药过多。或正产。或半产后。经一两月。恶露未净。此非败血之比。宜导气行血。若用止截误矣。饮食停滞。   六君子加木香、浓朴。大凡伤其脾胃者。当节饮食为主。   谵语 谵语多有血滞。亦有血虚着风而痰郁者。不可专以痰断。亦不可认为血逆。其发谵语。   必脉大有力。始与证合。然又与产后不宜。故多难治。去血少者。血滞也。实则桃仁承气、下瘀血汤。虚则龙齿清魂散。或四乌汤用赤芍、归尾加桃仁、姜汁。去血多者。血虚也。盖血虚则心神失守。故谵语。必先养血。不可用参、术峻补。当归内补建中汤、当归芍药散、胶艾汤选用。   着风兼痰郁者。心经虚。故风痰客之。导痰汤加钩藤钩、薄荷。又方。益母草为末。薄荷汤为丸。   童便服之。专治产后谵语。   如见鬼神 产后伤耗血脉。心气虚。则败血停积。上干于心。遂至心中烦躁。卧起不安。如见鬼神。言语颠错。误作风治必殆。虚则四物汤换生地加桂心、炮姜、生蒲黄、石菖蒲。实则四乌汤加川连。煎成入龙脑一捻。服后得睡即安。心悸恍惚。语言错乱者。千金远志汤。如内虚败血攻心。狂言乱语者。龙齿清魂散。瘀积不行。腹胀喘急者。急用下瘀血汤攻之。庶或可救。稍迟必难挽回。此证多有心脾血少者。宜八珍加炮姜。则痰清神自安矣。   不语 产后不语。多因停积败血。闭于心窍。神志不能明了。严氏清魂加苏木、丹参。若因心肾气虚而不能通于舌。则舌强不语。辰砂七珍散。或人参、石菖蒲等分。不时煎服。肾虚风热。   地黄饮子。肝木太过。柴胡清肝散。或小柴胡加钩藤。脾受木侮。六君子加升麻、钩藤。气血俱虚。八珍汤加菖蒲、远志。不应。独参汤加附子一片。峻补其气。而血自生。若竟用血药。则误矣。   发痉 产后发痉。因去血过多。元气亏极。或外邪相搏。或阴火内动所致。故伤寒汗下过多。   溃疡脓血大泄。多患此证须。大补气血。或保无虞。若攻风邪必死。其证牙关紧急。腰背反张。   四肢抽搐。两目连札。十全大补。有汗。加炮姜。多汗。加附子。不应。并加姜、附倍人参。多服始应。尝治大虚之证。服参、 数斤。附子数枚方应。若汗拭不及。两手摸空者不治。   发热 妇人产后血虚。阳无所根据而浮散于外。故多发热。治宜四物补阴。而以炮姜之苦温从治。收其浮散。使归于阴。若气血俱虚。恶寒发热。烦躁作渴。十全大补汤。若热愈甚。急加桂、附。若血虚至夜发热。小腹腰胁作痛。四物加黄五钱。肉桂一钱。若作渴面赤。当归补血汤。若误认为火证。投以凉药。祸在反掌。然产后脾胃多虚。有过于饮食伤滞而发热者。慎勿误作血虚治。但遇产后发热。若胸膈饱闷。嗳气恶食泄泻等证。只作伤食治之。若发热而饮食自调者。方用补血正法。产后大发热。必用炮姜同茯苓淡渗其热。一应苦寒并发表之药。皆不可用。凡产后发热恶寒。皆属血虚。此热非有余之热。乃阴虚生内热耳。故以补阴药加炮姜。大剂服之。且炮姜能入肺胃。散虚热。入肝脾。引血药生血。   然不可多用独用。必与补阴药同用。此造化自然之妙也。恶寒发热腹痛者。当去恶血。产后脉洪数。胎前脉涩弱多死。怀孕者脉宜滑数。已产而滑数不改者。虽未必死。多费调理。   寒热 产后因气血虚弱。脾胃亏损而发寒热。皆不足证。经云。阳虚则恶寒。阴虚则寒热。   若兼大便不通。尤属气血枯槁。切禁发表降火。若寸口脉微为阳气不足。阴气上入阳中而恶寒。   补中益气汤加姜、枣发越之。尺部脉弦。为阴气不足。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六味丸加肉桂以收摄之。若肌热大渴引饮。目赤面红。此血虚发热。当归补血汤。不可误认客邪而用表散药。下血过多。寒热而小腹不痛者。此营卫亏损。阴阳不和。属虚。增损四物汤。若恶露未净。伤滞胞络。   寒热而小腹痛者。属实。轻则四乌汤。重则醋煎散。产后卧不如法。败血流入经络骨节间。寒热腰股肿热。痛不可拊。局方调经散。有食消食。头痛骨疼寒热者。外感风寒也。参苏饮、增损柴胡汤、柴胡四物汤选用。或兼泻及吐者。五积散。胸膈饱闷。前后心痛寒热者。伤气与食也。   指迷七气汤。虚人。局方七气合沉香降气散。如饱满寒热兼腹痛腰疼者。四乌汤。热而不寒。胸烦自汗。与大病后虚烦相似。此去血过多。血虚生热也。逍遥散。若脐下热。非熟地不能治。如大热。必用炮姜。日晡转甚者。非柴胡不能治。不应。必用肉桂。新产蒸乳发热。不必服药。   中风 产后类中风证。大多血虚。非真中也。或挟风。或挟痰。或挟气。证虽不一。治法莫要于行血。芎归汤加荆芥穗。淋黑豆酒煎服。亦治角弓反张。手足螈 。脉来虚浮者。血晕四肢强直。芎归汤加童便。或用荆芥穗微焙为末。豆淋酒调下二钱。或童便服之。口噤则抉齿灌之。   龈噤则灌入鼻中即苏。手足瘫痪。败血入经络也。用五积散。又有形盛气虚。产后痿废不起者。   但当补气药中兼行气为主。朝用香砂六君子。暮用越鞠丸。久服自效。   咳嗽 产后咳嗽。多因腠理不密。外邪所感而致。若因风寒所感。桔梗汤加葱白、香豉、生姜。或小建中汤。虚。用异功散去术加山药、细辛、桂枝。阴虚兼感客邪者。六味丸去萸加桂枝、细辛。阴虚水不制火而嗽。六味丸加麦冬、五味。干咳内热不寒。桔梗汤加葳蕤、麦冬、丹皮、蜜煎姜、橘之类。盖干咳一证。有小儿食乳易治。无则成劳。   发喘 喘而痰声大作。此痰犯肺金也。豁其痰。喘自定。风则金匮旋复花汤加甘草、桔梗。   恶露未净。加炮姜、丹参。有食。加浓朴、陈皮。不嗽而喘。此肺为火迫。乃真喘也。难治。若肺虚热。生脉散为主药。肺胃气虚。异功散加桔梗。兼外邪。加细辛。中气虚寒。前方加炮姜、肉桂。阳气虚脱。更加附子。肾虚不能纳气归元。都气丸作汤送灵砂丹。兼气虚者。与异功散兼进。大抵产后发喘。加以脉之虚大急疾。皆不可治。   螈 产后阴血去多。阳火炽盛。筋失营养。虚极生风而成此证。若见唇青肉冷。汗出目眩神昏。命在须臾。四君子加芎、归、丹皮、钩藤。盖血生于至阴。至阴者脾土也。若肝经血虚。   逍遥散加钩藤。阳气虚败。十全大补加姜、附、钩藤钩。经云。脾之荣在唇。心之液为汗。若心脾二藏虚极。而唇白多汗。急用参、附救之。若无力抽搐。戴眼反折。汗出如珠不流者。皆不可治。   颤振 产后颤振。乃气血亏损。虚火益盛而生风也。切不可以风为治。急用十全大补。温补气血为主。如小产后半身肉颤。半身汗出。亦宜上法。若产后不省人事。口吐涎沫而颤振。或螈者。当归补血汤加荆芥穗。豆淋酒煎服。妇人胎前产后颤振螈 。逍遥、归脾、小柴胡、补中皆可选用。   伤风 产后伤风。须问恶露净否。而后用药。若未净而小腹疼痛者。以行血理气为先。金匮旋复花汤、四乌汤选用。若恶露已净。小腹不疼。但头痛身热足冷。自汗咳嗽。黄 建中汤。头重。   香苏散。若风寒并伤。营卫俱病。遍体痛无汗。败毒散。虚甚着风者。不可发散。逍遥去术加桂枝。得效虽迟无失。   伤寒产后伤寒。不可遽用小柴胡。盖有黄芩在内。停滞恶血也。宜小建中汤、增损柴胡汤。   时疫。柴胡四物汤、香苏散。伏气发温。葱白香豉汤。感冒气食。香苏散。产后得热病。四肢暖而脉息和平者生。四肢冷而脉沉涩。烦热甚而脉洪盛者。皆死证也。   疟 产后 疟。在初产时绝少。即胎前久疟淹缠。产后里气通达。无不霍然。间有微寒发热不止者。此卫气向虚。营血骤伤之故。但与内补当归建中汤。热多。倍芍药。寒多。加黄 。夜发。一倍当归。三倍黄 。不应。加生何首乌。虚热不止。大便不实。加炮姜、茯苓。恶露不行。   小腹结痛。另用炮黑山楂。熬枯黑糖。伏龙肝汤煎服。或有产后一月半月。感犯风暑而疟。小柴胡、补中益气选用。风。加羌活、紫苏。暑。加香薷、浓朴。随证裁酌。但黄芩苦寒。无论恶露净与未净。皆非所宜。   痢 产后下痢有三。一者因胎前患痢。产后不止。昔人以为七日必死之候。若元气未败。脉有胃气。可进粥食者。   伏龙肝汤丸随证加减。多有得生者。一者因产后脐腹受冷。饮食不化。腹痛恶露不行。理中汤为主。白。加吴萸、木香。赤。加桂心、茯苓。一者因产后误食生冷。或临产饮食过度。产后泄泻下痢。亦宜理中汤。白。加枳实、茯苓、浓朴、木香。赤。加香附、炮楂熬糖。虚。加人参、肉桂。间有热痢下重。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清理之。恶露已净。痢久不止。腹痛后重。补中益气升举之。大抵产后下痢。惟宜顾虑元神。调和血气。则积滞自下。恶露自行。非若妊娠之有胎息。   难于照顾也。   蓐劳 蓐劳者。因产理不顺。疲极筋力。忧劳心虑。或将养失宜。虚风客之。致令虚羸喘乏。   寒热如疟。百节烦疼。头痛自汗。肢体倦怠。咳嗽痰逆。腹中绞刺。当扶正气为主。六君子加当归。若脾肺气虚。咳嗽口干。异功散加麦冬、五味。气虚头晕。补中益气倍用归、 。肝经血虚。   肢体作痛。四物加参、苓、术、桂。肝肾虚弱。自汗盗汗。往来寒热。六味丸加五味子。脾虚血弱腹痛。月经不调。归脾汤倍木香。血虚有热。增损柴胡汤。骨蒸劳热。嗽痰有红者。异功散去术加山药、丹皮、五味、阿胶、童便。热而无痰干咳。逍遥散用蜜煎姜、橘。蜜蒸白术。产后虚损。不时寒热。或经一二载。元神不复。月事不转。先与千金当归芍药汤。后与乌骨鸡丸调补。   大抵此证多因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以致疲惫而成。当补脾胃。进饮食。则诸脏有所倚赖。病自愈矣。   虚烦 产后虚烦。皆气血亏损。虚火上泛所致。千金治产后内虚烦热短气。用甘竹茹汤。产后乍寒乍热。手足身温。心胸烦满。用知母汤。产后虚烦头痛短气。闷乱不解。用淡竹茹汤。产后烦满不安。用人参当归汤。俱孙真人法也。   惊悸 产后心悸。皆心虚所致。千金治产后冲悸。志意恍惚。言语错乱。用茯神汤。虚热口燥。加麦门冬。虚。加人参。善忘。加远志、麦门冬。产后大虚心悸。志意不安。恍惚恐畏。虚烦不眠少气。人参丸。吸吸乏气善忘。本方去薯蓣加远志。亦孙真人法也。   多汗 产后血虚。身热自汗。逍遥散加熟枣仁、乌梅。不可用补气药。古方用麦煎散治产后盗汗自汗。为害不可胜数。因外感而汗者。黄 建中汤。气血俱虚。十全大补汤。不应。加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