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 - 第 61 页/共 199 页

皂荚丸、绛雪膏。久久耐心医治。方得减薄。终不能除尽也。   连珠外翳证 与聚星相似。盖聚星在可治之时。此则凝定之证。虽妙手久治。难免迹滞如冰瑕之患。   冰瑕翳证 或片或点。生于风轮之上。色白而薄。如冰上之瑕。时常泪出。眵满 蔽瞳神。   发歇往来。风轮有痕HT 。如凝脂聚星等证。初发点服不得尽去。或点片脑过多。皆为此证。与鱼鳞障不殊。虽治不能速去。内与六味丸加菟丝子、白蒺藜。外点石燕丹。必须坚守。久而方退。   圆翳外障证 薄而色白。大小不同。间有浓者。亦非堆之比。又名遮睛障。以其光滑深沉。   病最难治。治与冰瑕翳证不殊。虽坚心久治。亦难免终身之患。   水晶障证 清莹见内。但高浓满珠者。看虽易治。得效最迟。乃初起膏伤时。内服寒凉太过。   外点冰片太多。致精液凝滞。结为此病。若傍斜细看。则白透睛瞳内。阴处与日中看。其形不同。治法须分新久。若有进退。红肿有泪。发歇未定。用石燕丹则眼泪带药流出。此翳必能渐退。若发年久。无进退红肿。纵有拨云坠翳圣药。终不能取效也。服药与冰瑕同。   风轮钉翳证 乃劳伤肝经所致。其证赤涩难开。病牵头脑。泪出羞明。钉翳日深。接引黄仁。   根深不移。治宜退热去风散血。头痛熨以葱、艾。外以琥珀、龙脑、朱砂、玄明粉点之。避风戒房室。不痛者不治。   鱼鳞障证 色虽白而不光亮。状带欹斜。故号鱼鳞。乃气滞膏凝。结如凝脂。病已甚。不得已大用寒凉及多用冰片点者。往往结为此也。用青盐黄泥固济。煨熟研细。以羽毛蘸点。一日一次。内服退翳之药。   马蝗积证 两头尖薄。中间高浓。肉红色。若马蝗状。横卧于中。乃血分之病。久久方成。   难去易来。风疾人每多此患。必先用钩割。十去五六。方用杀伐之药则有功。然割须用烙其根处。   不尔。则朝去暮生。枉受痛楚。多有激邪之祸。外虽劫治。内须平治。不然。外虽平而内心发也。   肉攀睛证 多起于大 。如膜如肉。渐侵风轮。甚则掩过瞳神。初起可点而退。久则坚韧难消。必用钩割。以针从上边 肉中道。挑起穿过。先揭起风轮边。后揭至大 边。钩定。沿割去。留则复长。过则伤 。适当为妥。若血出。用软纸蘸墨 之则止。 肉四沿虽粘。中则浮也。有用线穿挂割。亦能去之。但延缓为累。去后用点药消其根。内服和血清火之剂。   肺瘀证 由大 而起。贯过气轮。如皮筋横带风轮。甚则掩及瞳神。初起如薄薄黄脂。或赤脉数条。后渐大浓。赤者少。白者多。虽赤者。亦是白者所致。盖先有白而不忌火毒辛热。故伤血而赤。必须杀伐。用杀伐之法。一割即烙。见其再发。大抵眼科钩割一法。惟此最为得效。   鸡冠蚬肉二证 形色相类。经络相同。治亦一法。多生睥 之间。然后害及气轮。而遮掩于目。治须用割。亦用烙定方好。宜三黄丸加芒硝噙化。外用绛雪膏去麝加阿魏点之。其目大 内有红肉一块。如鸡冠蚬肉者。乃心经血部之英华。若误割者。轻则损目。重则丧命。慎之。   鱼子石榴二证 经络不异。治法亦同。其状生肉一片。如榴子绽露于房。障满神珠。血部瘀实。目疾之恶证。治用割。割后见三光者可治。服用皂荚丸。点以绛雪膏。若三光瞑黑者。内必瞳神有损。不治。   轮上一颗如赤豆证 气轮有赤脉灌注。风轮上有颗积色红。内有瘀血之故。念宜开导。血渐通。颗亦渐消。然至此十有九损。若白珠上独有颗鲜血者。亦是瘀滞。上下无丝脉接贯者。吹点自消。若有贯接者。必络中有血灌来。向所来之处寻看。量轻重导之。   睛中一点似银星证 白点一颗。如星光滑。当睛中盖定。虽久不大。傍视瞳神在内。乃目痛时不忌房事。及服渗泄下焦寒凉之药过多。火虽退而肾络受伤所致。终身之患也。   五花障证 生于神珠之上。斑斑杂杂。盖五脏经络间之气俱伤。结为此疾。其色 斓驳杂不一。若中有一点黑色者。乃肾络气伤。虽治不能尽去。此状与斑脂翳。玛瑙内伤。形略相似。斑脂翳乃破而结成瘢痕不能去者。玛瑙内伤乃小而薄未掩瞳神之轻者。此则高浓显大。生在膏外可退。故不同耳。宜神消散、皂荚丸。并用点药。   混睛障证 有赤白二种。赤者畏赤脉外绊。白者畏光滑如苔。一种白睛光赤而后痒痛迎风有泪。闭塞难开。或时无事。不久亦发。年深则睛变成碧色。满目如凝脂赤露。如横赤丝。此毒风积热所致也。宜服补肝调血之剂。血行则风自息。外用吹点则翳渐退。   黑翳如珠证 非蟹睛木疳之比。蟹睛因破流出。此则肝气有余。欲泛起之患。故从风轮际处发起。黑泡如珠。多寡不一。其火实盛者痛。虚缓者不痛。治法用小锋针。逐个横穿破其黑翳。   中有恶水。流出即平。挑后用炉甘石散去脑、麝点之。先服羚羊角饮子去五味加赤芍药。次用六味丸。后服补肾丸。设若不谙此法。服凉剂点凉药。鲜能奏效也。   卷八 七窍门上   内障   内障在睛里昏暗。与不患之眼相似。惟瞳神里有隐隐青白者。楼全善曰。内障先患一眼。次第相引。两目俱损者。皆有翳在黑睛内遮瞳子而然。今详通黑睛之脉者目系也。目系属足厥阴足太阴手少阴三经。盖此三经。脏腑中虚。则邪乘虚入。经中郁结。从目系入黑睛内为翳。龙木论所谓脑脂流下作翳者。即足太阳之邪也。所谓肝气冲上成翳者。即足厥阴之邪也。治法。以针言之。则当取三经之俞穴。以药言之。则当补中。疏通此三经郁结。使邪不入目系而愈。   倪仲贤云。心者五脏之专精。目者其窍也。又为肝之窍。肾主骨。骨之精为神水。故肝木不平。内挟心火。乘势妄行。火炎不制。神水受伤。上为内障。此五脏病也。膀胱小肠三焦胆脉。俱上循于目。四腑一衰。则精气尽败。邪火乘之。上为内障。此六腑病也。初起时视觉微昏。常见空中有黑花。神水淡绿。次则视歧。睹一成二。神水淡白。可与冲和养胃汤、益气聪明汤。有热。兼服黄连羊肝丸。久则不睹。神水纯白。永为废疾也。   内障小 青白翳。大 亦微显白翳。脑痛。瞳子散大。上热恶热。大便涩难。遇热暖处。头疼睛胀。日没后天阴暗则昏。六味丸加麦冬、五味。   石顽曰。内障诸证。其翳皆生于乌珠里面。故宜金针拨之。拨后用滋养之剂以助其光。如六味丸、磁朱丸之类。气虚者佐以八珍汤、神效黄 汤。若翳嫩不可拨者。只与用药。治法纵各不同。大意不出乎皂荚丸、生熟地黄丸。其间虚实寒热。轻重随证出入。活法在心。非笔可尽。有肚肾阴虚。绝无翳膜者。惟宜滋养真阴。切勿误与消翳等药也。有偏正头风。久而生翳。以蛇蜕炙脆为末。每服一钱。黑豆炒香淋酒一盏。入葱白三茎。同煎去葱。和滓日服效。   青风内障证 视瞳神内有气色昏蒙。如晴山笼淡烟也。然自视尚见。但比平时光华则昏蒙日进。急宜治之。免变绿色。变绿色则病甚而光没矣。阴虚血少之人。及竭劳心思。忧郁忿恚。用意太过者。每有此患。然无头风痰气夹攻者。则无此证。病至此危在旦夕。急用羚羊角汤。   绿风内障证 瞳神浊而不清。其色如黄云之笼翠岫。似蓝靛之合藤黄。乃青风变重之证。久则变为黄风。虽曰头风所致。亦由痰湿所攻。火郁忧思忿怒之故。此病初患。则头旋两额角相牵。   瞳神连鼻内皆痛。或时红白花起。或先后而发。或两眼同发。肝受热则先左。肺受热则先右。肝肺同病则齐发。羚羊角散。   黑风内障证 与绿风相似。但时时黑花起。乃肾受风邪。热攻于眼。宜先与去风热药三四剂。   如荆、防、羌活、木贼、蒺藜、甘菊之类。后用补肾磁石丸。   黄风内障证 瞳神已大。而色昏浊为黄也。病至此十无一人可救。   银风内障证 瞳神大成一片。雪白如银。其病头风痰火人偏于气忿怒郁不得舒而伤真气。此乃痼疾。金丹不能返光也。   丝风内障证 视瞳神内隐隐然。若有一丝横经。或斜经于内。自视全物亦如有碎路者。乃络为风攻。郁遏真气。故视亦光华有损。宜六味丸加细辛、白蒺藜。间与皂荚丸。延久变重。内证笃矣。   乌风内障证 色昏浊晕滞气。如暮雨中之浓烟重雾。风痰人嗜欲太多。败血伤精。肾络损而胆汁亏。真气耗而神光坠矣。   偃月内障证 瞳神内上半边。有隐隐白气一湾。如新月覆垂而下。乃内障欲成之候。成则为如银翳。脑漏人及脑有风寒。阴气怫郁者患之。先与芎辛汤。后与消内障丸剂。此与偃月侵睛。   在轮膜中来者不同。   仰月内障证 瞳神下半边。有白气隐隐一湾。如新月仰而从下向上也。久而变满。为如银内障。乃水不足。木失培养。金反有余。故津液亏。乃火气郁滞于络而为病也。补肾丸、补肾磁石丸等选用。   如银内障证 瞳神内白色如银。轻则一点白亮如星。重则瞳神皆白。一名圆翳。有仰月偃月变重为圆者。有一点从中起而渐变大失明者。乃湿冷在脑。郁滞伤气。故阳光为其闭塞而不得发现也。非银风内障已散大而不可复收之比。血气未衰者拨治之。先服羚羊补肝散。次用补肾丸。庶有复明之理。   如金内障证 瞳神不大不小。只是黄而明莹。乃湿热伤元气。因而痰湿阴火攻激。故色变易。   非若黄风之散大不可治者。神消散、皂荚丸、羚羊角补肝散主之。   绿映瞳神证 瞳神乍看无异。久之专精熟视。乃见其深处隐隐绿色。自视亦渐觉昏眇。病甚始觉深绿。盖痰火湿热害及清纯之气也。先服黄连羊肝丸。后与补肾磁石丸、皂荚丸之类。久而不治。为如金青盲等证。其目映红光处。看瞳神有绿色。而彼自视不昏者。乃红光烁于瞳神。照映之故。不可误认为绿风。此但觉昏眇而瞳神绿色。明处暗处。看之皆同。气浊不清者。是此证也。   云雾移睛证 自见如蝇飞花堕。旌旆条环。空中撩乱。或青黄黑白。仰视则上。俯则下也。   乃络间津液耗涩。郁滞清纯之气而然。其原皆属胆肾。黑者胆肾自病。补肾磁石丸。或白或黄者。   因痰火伤肺脾清纯之气也。皂荚丸。   圆翳内障证 黑睛上一点圆。初患之时。但见蝇飞蚁垂。薄烟轻雾。先患一眼。次第相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