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 第 505 页/共 521 页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盏,以紫草薄荷各少许,同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服。
一百○三、化毒散。
郁金香(一枚) 甘草(炙,一分)
上用水半碗,同煎令水干,去甘草,将郁金切作片,令干为末,入生脑子五分,研令匀,用猪血研成稀膏子,煎薄荷汤化下一钱,不过二服,其毒瓦斯从手足心出乃瘥,此五死一生之候。若便血疮坏无脓者,十死不治。一法可用蝉蜕末一钱,好脑子一皂角子大,大猪心血三皂子大,和作膏子,用热酒浸紫草令温化下,服移时。身上发大热,疮毒顿出,然后根据证调治。
一百○四、宣毒膏。治毒瓦斯盛,疮疹已出不快,倒靥,急服此药,曾经大效。
猪血(先腊八日取后尾血一升,用新瓦器盛) 好朱砂(细研) 拣乳香(细研,各一两) 甘草(炙,为末) 马牙硝(各半两) 片脑 麝香(各一字)
上件一处,同猪血拌匀,用一宽新竹筒底二个,尽入诸药在筒内,用密纸数重系定,于大粪坑屋梁上,至清明日取出曝干,更入脑麝各一钱,细研匀,滴水丸,如皂角子大,煎人参汤化下一丸。若毒盛疮黑靥服之者,疮疹红活再长,神验。
一百○五、百祥丸。治疮疹黑陷,而耳尻反热者,为逆也,用百祥丸牛李膏各三服而不愈。又云:紫黑干陷者,百祥丸下之。不黑者,谨勿下。又云:黑者无问何时,十难救一。
其候或寒战噤牙,或耳黄肿紫,宜急以百祥丸下之。下之复恶寒不已,身冷汗,耳尻反热者,死病也。得身温欲饮水,可治。又云:疮黑陷而不发寒,病未固也,遂用百祥丸为药,以牛李膏为助,各一大服,五日而复红活,七日而愈。
上红芽大戟,不以多少,阴干浆水煮软,去骨,日中曝干,复入汁中,煮汁尽,焙干为末,水丸,如粟大,每服一二十丸,研赤芝麻汤下。吐利同,无时。
一百○六、牛李膏。治疮痘倒靥。又云:已出未出快者宜服紫草散、玳瑁散之类,重者以牛李膏。又云:治小儿疮疹,毒瓦斯不散,出不快,及触犯黑色者宜用之,又云夺命膏。
上用黑熟牛李子,七八月内采于盆内,研汁,生绢裂去滓,用银器盛,慢火熬成膏,瓷器内收,常令透风,每服一皂角子大。煎杏胶化,如人行二十里,再进一服,其疮疹自然红色,毒瓦斯慢,此药神妙,一切疮疹出不快并可服。钱乙同名牛李膏。又云:至秋结实,黑圆成穗,无生者,市肆中干者为末,水熬代用。董汲治小儿疮疹痘 恶候,见皮肤下不出,或出不快长,及紫黑干陷,亦用此药。仍云:汲小年病此,恶候极危殆,父母不忍见之,遇钱乙下此药得安,因恳求得真方,遂傅于世。惟于收时不知早晚,故无全效,今并收时载之,九月后收取,研滤成膏,每膏二两,研入好麝香半钱,收贮不津器中。《九 卫生方》同,但用桃胶半两,牛李子一两,炒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七分盏,煎至四分,去滓温服,治疗亦同。
一百○七、倍金散。治小儿疮痘倒靥黑色。
鼠粘子(炒,二两) 神曲(炒,半两) 减杖华 山果子(连枚,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盏,入荆芥七穗,紫草十根,同煎至四分,去渣温服。
一百○八、抵圣丸。治小儿斑疮不出反入方。
上用十二月老鸦左翅,不计多少,风中令干,辰日烧为灰,用中等 猪背上刺血为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以 猪尾上血少许,温水同化下,未效,二三时间再一服。
一百○九、湿生虫散。治疮子倒靥。
上用湿生虫,不计多少,焙干为末,酒调下一字。
一百一十、白花蛇散。治大人小儿疮子倒靥。
白花蛇(连骨一两,火炙令干,勿焦) 大丁香(二十一枚)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小儿半钱,以水解淡酒调下,如黑靥者服之,移时重红生如圣。
疮诊论卷之六十五 疮疹论药方
毒瓦斯满盛而下第十一
一百一十一、败毒牛黄丹,疮子出定,大便不通,疮中脓汁不干。
真牛黄 大黄(末,和两) 粉霜 珍珠(末,各一两)
上件同研匀,炼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参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一百一十二、大黄丸。治疮痂起而能食,以此药下之。钱氏虽云:此未可以能食为有热而便下,须有他证相表里方可下。且疮痂起而能食,食而腹满,腹满而不大便,不大便而喘急,喘急昏甚而谵语者,方可下。下之药,但能去热毒,不为疮痘之害。若疮痂起而能食一证便下之,下之则不稳。盖热气未深故也。如伤寒发厥,须在六七日已后,益气深方能发厥,厥而下之,表里皆解,伤寒则汗解,蕴热则疮疹出矣。
大黄(一两,酒浸洗,蒸熟) 黑牵牛(半生半熟,各一钱) 川芎(半两) 甘草(炙,一钱)
上为细末,糯米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量大小加减,蜜汤吞下,以溏利为度。
一百一十三、川黄散。治麸疮及斑疮,大便不通。
大黄(锉,微炒) 川芎(各一两) 甘草(炙) 黄芩 枳谷(炒,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紫草少许,同煎至半小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疮痘则大便不通,不为害者则不下,其为害可下者,证大便不通,欲大便而不得通,不得通而腹胀满,心胃闷,喘急面赤,睡中谵语,有诸证即可下。又看热气浅深,药有多少轻重也。
又有诸热证,大便如常,此又不可下,热在表故也,当与小柴胡汤、五苓散治之。
一百一十四、大承气汤。治昏甚谵语妄言,大便不通,腹胀手心腋下有汗,目睛黄赤喘急者,当用之。
浓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一两,麸炒)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半盏,煎至二分,入芒硝一字,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疮诊论卷之六十五 疮疹论药方
疮疹病中表里感寒或吐或利者第十二
一百一十五、益黄散。治小儿胃冷呕吐,脾虚泄泻。又治患疮疹,因烦躁渴水,饮冷过多,暴伤脾胃,或吐或泻,并宜服之。
丁香 诃子(煨) 青皮(去穣) 陈皮(去白) 木香(各一分)
上为细末,水半盏,药末一钱,同煎至三分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一百一十六、参术丸。治小儿脾胃伤冷,外热里寒,不思饮食,身常壮热,大便或溏色白,或患疮疹,身有大热,因食冷物,或冷药过度,或泻或腹胀,或已出疮疹,瘢白无血色,此由里寒,脾胃伏冷,荣卫不行致令毒瓦斯内伏不出,宜服之。其疮瘢白无血色者,皆从瘢白四围红晕再起,作脓结痂而愈。
人参 白术 干姜(炮) 甘草(炙,各一分)
上为细末,米糕泡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百余丸,温水吞下,或米饮亦得,乳食前服。前世之书,如仲景诸论,治伤寒云:轻者用理中汤,重者用四逆汤,此乃胃足阳明经而感寒邪,脾胃乃为中州之府,和理中汤,曰:辛甘发散为阳,以蜕寒邪也。理中汤炼蜜丸而嚼下,曰:理中丸,盖添蜜甘以入脾胃,嚼而便化于中焦。今参术丸以粳米糕为丸,取其难化,服在脾胃,渗漉渐得消化,则中焦得暖,脾土喜躁,其热自归,此所以能治热也。
一百一十七、二和散。治疮疹,并伤寒冷热不和,阴阳痞满,气不升降,服之调荣卫,升降气,和冷热,消食快气。
藿香叶 香附子(炒去毛)
上等分为细末,每服抄一字,温水调服,不拘时候。
一百一十八、六神散。治脾胃虚弱,津液躁少,内虚不食,身发虚热。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白扁豆(炒) 黄 (蜜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