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 第 484 页/共 521 页

甘李根皮(焙干) 干葛(各一两二钱半)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甘草(炙) 黄芩(各二两) 半夏(汤泡七次,二两半)   上锉碎,每服五钱,水一盅,生姜三片,煎至六分,不拘时服。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五积六聚,状如症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 痛,上气窒塞,小腹胀满,大小便不利。   益智仁 陈皮(去白) 京三棱 莪术 青皮(去白) 桔梗(去芦) 肉桂(不见火)   藿香叶(各一两半) 甘草(炙,七钱半) 香附子(炒,去毛,一两半)   上锉碎,每服五钱,水一盅,煎至五分,食前服。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五积,破痰癖,消症块,及冷热积聚。   木香(不见火) 丁香(各半两) 京三棱(酒浸一宿) 枳壳(去穣,麸炒) 青皮(去白) 川楝子(锉炒) 茴香(炒,各一两) 莪术(一两,细锉去壳,巴豆三十粒同炒黄色,去巴豆不用)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二十丸,炒生姜盐汤下,温酒亦可,不拘时服。   腹痛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热证腹痛,血热蕴结壅滞。   大黄(米上蒸,晒干) 赤芍药 当归 甘草(微炙) 加青皮 枳壳(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盅,煎至五分,不拘时服。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冷证,腹痛面青,四肢冷。   辣桂 青皮 陈皮 桔梗 三棱 蓬莪术 藿香 益智仁(各一两) 香附子(一两半)   甘草(炙) 加半夏(制,各七钱半)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盅,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五分,调和化苏合香丸,不拘时服。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卒暴心腹疼痛,亦能顺气化痰,惊搐瘴疟等证。   方见气门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胎寒腹痛,面唇青,身温肢冷多啼。   当归(炒) 黄 (蜜炙) 北细辛(去土叶) 肉桂(去皮) 陈皮(去白) 白姜(炮) 缩砂仁 甘草(炙,各等分)   上锉碎,每服五钱,水一盅,生姜三片,糯米五十粒,煎至六分,空心服。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中寒腹痛,手足厥冷,寒颤口噤晕闷,口吐涎,不能啼哭。   白芷 川芎 甘草(炙) 茯苓(去皮) 当归(去芦) 肉桂(去皮) 芍药(各三钱) 陈皮(去白) 枳壳(去穣,麸炒) 麻黄(去根节,各六钱) 浓朴(四钱,去皮,姜制) 桔梗(去芦,一两二钱) 苍术(米泔浸,一两四钱) 干姜(四钱,泡) 半夏(汤泡七次,二钱) 加附子(炮) 吴芙萸(炒,各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盅半,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七分,子母同服,不拘时。   一方用食盐同茱萸炒,装绢袋内,熨儿脐腹上下。   心痛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禀受虚怯,邪干心痛,及内吊夜啼,面唇青冷。   乳香(用粉心研末) 五灵脂 没药 当归(各一两) 麝香(一字)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碗豆大,百日内儿一丸,煎钩藤汤化下,一岁二丸,三岁三丸,或乳香汤化,不拘时服。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胃冷肠寒,心腹疼痛,便清泄泻,啼叫有汗。   附子(炮,去皮脐) 乳香 当归 诃子(炮,去核) 桂心 干姜(炮) 吴茱萸(各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