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 第 481 页/共 521 页

阿胶(捣碎,炒成珠,为末,一两半,醋半盏熬成膏) 黄连(去须,三两) 当归(去芦,一两半) 干姜(炮,一两)   上为末,以阿胶膏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用米饮送下。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下痢脓血,时急后重,日夜无度。   芍药(一两) 当归(半两) 大黄 黄芩(各二钱半) 黄连 木香 槟榔(各一钱)   上锉碎,每服半两,水一盅,煎至五分,食前服。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脏气虚怯,冷热不调,积而成痢,或下鲜血,或如豆汁,或如鱼脑,或下瘀血,及紫黑血,或赤白相杂,里急后重,日夜频并,无问新旧,并皆治之。   白扁豆(炒) 人参(去芦) 木香(各一两) 白茯苓(去皮) 肉豆蔻(煨,各二两) 陈皮(去白) 粟壳(去膜,各六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不拘时用米饮汤调服。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久痢。   赤石脂( ) 白龙骨 阿胶(各一两,麦皮炒) 诃子肉(炮,去核) 木香(炮) 黄连(炒) 干姜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煎粟米饮汤调,空心服。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血痢脱肛。   川楝子(去核) 黄连(炒,各一两) 木香(炮) 阿胶(麸皮炒) 当归(酒洗) 吴茱萸(同黄连一处炒,各半两)   上为细末,粟米饭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米汤送下。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停积宿食冷物,不能克化,有伤脾胃,或泄泻臭如抱坏鸡子,或下痢脓血,服此通利。   百草霜(用村家锅底上者,细研,一两) 杏仁(去皮尖,要肥者,一百二十个) 巴豆(去皮心膜,出油,研细如粉,三十五粒) 肉豆蔻(去皮,十个) 川干姜(炮,五钱)   南木香(去芦,一两二钱半) 丁香(七钱半)   上除巴豆百草霜杏仁三味外,余四味杵为细末,与前三味同拌,研令细,用蜡匮,先将蜡三两,溶化作汁,以重绵滤去滓,更以好酒半升,于银石器内溶蜡,滚数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于上,取蜡秤用凡春夏修合,用清油半两,秋冬用清油七钱半,于铫内熬令香熟,次下酒煮蜡二两同化作汁,就锅内乘热拌和前项药末成剂,分作小铤子,以油单纸裹之,旋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空心姜汤送下。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消积滞,化乳食。   砂仁 橘皮(炒) 京三棱(炒) 蓬莪术(炒) 神曲(炒) 麦 (炒) 甘草(炒,各半两) 香附子(炒,一两)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远,白汤送下,量儿大小加减。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乳积食积气积。   木香 莪术 砂仁 青皮(去白) 朱砂(细研) 代赭石( ,研,各二钱) 大丁香(一钱) 巴豆肉(纸压去油,一钱)   上为细末,和匀,飞白面糊丸,如麻子大,风干,每服三五丸,至十丸,乳伤乳汁下,食伤米饮下,不拘时。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宿食不消,肚腹饱闷。   京三棱 蓬莪术 川楝( ,取肉) 青皮(去穣) 陈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 芫花(先用醋浸一宿,炒渐干,次入三棱莪术同炒赤色,又入橘皮川楝一处,再炒令微焦,取出等分,各半两)   上前件为细末,另入杏仁细研一处,醋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十丸,临睡熟水送下,使日间所餐之物一夜而消化,永无疳疾之证。一方用巴豆十粒,同杏仁研,有癖积者可用常服,只用杏仁乃七圣丸也。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食积过饱,饱后噫酸,调理脾胃。   石莲肉(一两) 蓬莪术 益智仁 京三棱 甘草(各三两) 青皮(去穣) 陈皮(各二两) 浓朴(姜制,一两)   上锉碎,每服五钱,水一盅,生姜三片,枣一枚,盐少许,煎至五分,不拘时服,作末,淡盐汤调服亦可。   卷之六十四 小儿门   小儿证通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