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 - 第 766 页/共 791 页
治心脏烦热。止渴除口干。散积血。极效方。
藕(半斤去皮绞取汁)上以蜜一合相和。服之。
治烦热少睡多渴。小麦饭方。
上用小麦作饭。水淘食之。
通利肠胃。除胸中烦热。解酒毒。菘菜羹方。
菘菜(二斤)上煮作羹。淡食之。作齑食之亦好。
治心脏烦热。躁渴不得睡卧。酸枣仁粥方。
酸枣仁(一两捣为末) 粳米(二合)上煮米作粥。临熟。下酸枣仁末半两。搅匀食之。
治胸中伏热。心烦躁闷。口干气逆。宜吃玉屑饭方。
粱米饭(一盏) 绿豆粉(四两锉)上将饭散于粉内。拌令匀。入汤内煮令熟。用豉汁和食之。
卷第九十六
食治霍乱诸方
夫阴阳不顺。清浊相干。气射中焦。名为霍乱也。皆由饱食豚脍。复啖乳酪。海陆百品。
无壅冷治霍乱不止。心胸烦闷。宜吃诃黎勒粥方。
诃黎勒皮(半两) 生姜(一两切) 粳米(二合)上以水三大盏。煎诃黎勒等。取汁二盏。去滓。下米煮粥。不计时候食之。
治霍乱吐利腹痛等疾。高良姜粥方。
高良姜(一两锉) 粳米(二合)上以水三大盏。煎良姜取二盏半。去滓。下米煮粥食之。
治霍乱后气脱虚羸。或渴不止。宜服蜡粥方。
黄蜡(半两) 粳米(三合细研)上先以水煮粳米作粥。临熟。次下蜡。更煮。候蜡消。温温服之。
卷第九十六
食治五噎诸方
夫五噎者。一曰气噎。二曰忧噎。三曰食噎。四曰劳噎。五曰思噎。由阴阳不和。三焦隔绝宜治五噎。胸膈妨塞。饮食不下。瘦弱无力。羊肉索饼方。
羊肉(四两炒作 ) 白面(半斤) 陈橘皮(一分汤浸去白瓤焙) 生姜汁(一合)上以橘皮末及生姜汁和面。作索饼。于豉汁中煮熟。入 食之。
治五噎食饮不下。胸膈妨塞。瘦弱无力。宜吃黄雌鸡 索饼方。
黄雌鸡(一只去毛肠炒作 ) 面(半斤) 桂心末(一分) 赤茯苓(一分末)上以桂心等末和面。溲作索饼。于豉汁中煮。入 食之。
治五噎饮食不下。胸中结塞。瘦弱无力。宜吃乌雌鸡切面羹方。
乌雌鸡(半只治如食法) 白面(四两) 桑根白皮(三分锉) 赤茯苓(三分末) 桂心末(一分)上件二味末。入面中。先以水煮桑根白皮汤。溲面。切。入豉汁和煮熟。与鸡肉调和。
一如治气噎方。
蜜(半斤) 酥(三两) 生姜汁(一合)上三味相和。以微火煎如稀饧。每于酒中调一匙服之。空食之亦佳。
治噎病。胸间积冷。饮食不下。黄瘦无力。川椒面拌粥方。
川椒(一百粒去目) 白面(二合)上以醋淹椒令湿。漉出。于面中拌令匀。便于豉汁中煮。空心和汁食之。
治胸膈疾气壅结。食饮不下。如似鲠噎方。
桂心(三分) 赤茯苓(一两) 桑根白皮(二两)上件药。细锉。以水三大盏。煎二盏半。去滓。下粳米二合。煮作粥食之。
治噎不下食方。
上取崖蜜。每于粥中。化半匙食之。
治噎病不下食方。
舂杵头细糠(半合) 白面(四两)上相和。溲作馄饨。于豉汁中煮食之。
又方。
老牛 沫如枣许大。置稀粥中饮之。终身不噎矣。勿令患人知。
卷第九十六
食治心腹痛诸方
夫心腹痛者。由寒客于脏腑之间。与气血相搏。随气上下。攻击心腹而痛。脏气虚邪。
气胜治邪气攻心腹痛。桃仁粥方。
桃仁(二十一枚去皮尖) 生地黄(一两) 桂心(一两末) 粳米(三合细研) 生姜(一分并地上先用水煮米作粥。次下桃仁等汁。更煮令熟。调入桂心末。空腹食之。
治心中冷气。往往刺痛。腹胀气满。荜茇粥方。
荜茇(一分) 胡椒 干姜(炮裂锉) 槟榔 桂心(以上各一分) 粟米(三合)上以上五味。捣罗为末。以水二大盏。水煮粥。候米熟。入药末三钱。搅令匀。每日空腹食治心腹冷气入心。撮痛胀满。吴茱萸粥方。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捣末) 粳米〔一(二)合〕上以葱豉煮粥。候熟。下茱萸末二钱。搅令匀。空腹食之。
治心腹冷气。往往结痛。或遇风寒。及吃生冷。即痛发动。高良姜粥方。
高良姜(半两锉) 粳米(二合) 陈橘皮(半分汤浸去白瓤末)上以水三大盏。煎高良姜陈橘皮。取汁一盏半。去滓。投米煮粥。空腹食之。
治冷气心腹痛。妨胀。不能下食。紫苏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