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 - 第 377 页/共 791 页

秦艽(一两去苗) 乌蛇(三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 牛蒡子(三分微炒) 防风(半两去芦头)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栀子仁(三分) 犀角屑(三分) 赤茯苓(一两) 苦参(一两锉)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煎竹叶汤下三(二)十丸。   治渴利后。热毒未解。心神烦热。皮肤瘙痒成疮。皂荚并目方。   皂荚(十挺不 者捶碎用水三升浸一宿 令浓滤去滓以慢火熬成膏) 天门冬(一两半去心焙) 枳炒去瓤) 防风(炒) 苦参(一两锉)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皂荚膏。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入温浆水下三十丸。   卷第五十三   治消渴后成水病诸方   夫五脏六腑皆有津液。若腑脏因虚。而生热气。则津液竭。故渴也。夫渴数饮水。其人必眩。背寒而呕者。因利虚故也。诊其脉滑甚。为喜渴。其病变成痈疽。或为水病也。   治消渴后。遍身浮肿。心膈不利。紫苏散方。   紫苏茎叶(一两) 桑根白皮(一两锉) 赤茯苓(一两) 羚羊角屑(三分) 槟榔(三分)木香汤浸去皮微炒)候温服。   治消渴后。头面脚膝浮肿。胃虚不能下食。心胸不利。或时吐逆。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两) 紫苏子(一两) 白术(一两) 前胡(一两去芦头) 人参(一两去芦头)陈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   治消渴后成水病。面目身体浮肿。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两) 栝蒌根(一两半) 赤茯苓(一两) 麦门冬(二两去心焙) 桑根白皮(二两锉) 青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一钱。日三四服。   治消渴后。四肢虚肿。小便不利。人参散方。   人参(三分去芦头) 猪苓(三分去黑皮) 木通(一两锉) 黄连(一两去须) 麦门冬〔一(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一钱。日三四服。   治消渴。已觉津液耗竭。身体。浮气如水病者。汉防己丸方。   汉防己(三分) 猪苓(三分去黑皮) 栝蒌根(一两) 赤茯苓(一两) 桑根白皮(一两半锉) 白术炒)甜葶苈(一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水下三十丸。   治消渴后。成水病浮肿方。   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色)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栝蒌根(一两)汉防己(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煎赤茯苓汤下三十丸。   日三四服。   治消渴后。变成水气。令作小便出方。   萝卜子(三两炒令黄) 紫苏子(二两微炒)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煎桑根白皮汤。调下二钱。日三四服。   卷第五十三   治大渴后虚乏诸方   夫渴病者。皆由腑脏不和。经络虚竭所为故也。病虽新瘥。血气未复。仍虚乏也。   治大渴后。下元虚乏。日渐羸瘦。四肢无力。不思饮食。肉苁蓉散方。   肉苁蓉(一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令干) 熟干地黄(一两) 白茯苓(三分) 白芍药(半两) 桂心(半两)子(三分炮裂去皮脐) 黄子(三分) 人参(三分去芦头) 续断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用 猪肾一对。切去脂膜。先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   去滓。入药五钱。生姜一分。薤白三茎。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治大渴后。虚乏脚弱。小便数。石斛散方。   石斛(一两去根锉) 肉苁蓉(一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 麦门冬(二两去心焙) 白蒺藜((二两)续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治大渴后。上焦烦热不退。下元虚乏。羸瘦无力。小便白浊。饮食渐少。黄 丸方。   黄 (一两锉) 肉苁蓉(一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令干) 鹿茸(一两去毛涂酥炙微黄)熟干炙微赤锉)地烧赤醋淬三遍细研) 桂半烧赤醋淬七遍捣碎细研)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清粥饮下三十丸。   治大渴后。虚乏羸瘦。小便白浊。口舌干燥。不思饮食。磁石散方。   磁石(二两半捣碎水淘去赤汁) 熟干地黄〔三(二)两〕 麦门冬(一两去心) 桑螵蛸(三分微炒)子(三分)甘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用 猪肾一对。切去脂膜。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入药五钱。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温服。晚食前再服。   治大渴后虚乏。小便滑数。腿胫无力。日渐羸瘦。鹿茸丸方。   鹿茸(二两去毛涂醋炙令黄) 肉苁蓉(一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 附子(一两爆裂去皮脐浸三日曝干别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清粥饮下三十丸。   卷第五十四   水病论   夫肾者主水。脾胃主土。土性克水。脾与胃合。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今胃虚。不能传水气如卧得正唇黑必   卷第五十四   治十水肿诸方   夫十水者。青水。赤水。黄水。白水。黑水。悬水。风水。石水。里水。气水是也。青水者。先由面目。肿遍一身。其根在肝。赤水者。先从心肿。其根在心。黄水者。先从腹肿。   其水者乍令治十水之病。百方不愈。面目四肢俱肿。气息喘急。寝卧不得。小便渐涩。肿胀气闷。   甜葶苈(三两隔纸炒令紫色) 牵牛子(二两半微炒) 猪苓(二两去黑皮) 泽泻(二两)椒目(一两半微炒)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取葱白三茎切。以浆水一大盏。煎取半盏。入清酒半盏。搅令匀。稍合。   利。   治十水肿。大神验木通散方。   木通(一两半锉) 泽泻(三分) 苦瓠子(一两半) 猪苓(一两去黑皮) 汉防己(三分)海蛤(一两细研)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酒各半中盏。入葱白五寸。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当下小便数升。肿消大效。   治十种水气。证候极恶。诸医不疗。宜服芫花散方。   芫花(一分醋拌炒令干) 泽泻(一分) 郁李仁(一分汤浸去皮微炒) 牵牛子(一分微炒)甜遂(半两煨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空心。以橘皮汤调下。当先泻下碧绿水。后下如烂羊脂。即瘥。如未瘥。隔日再服之。   治十种水气。皮肤肿满。三焦壅闭。上喘咳嗽。大便不通。陈橘皮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