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 第 69 页/共 398 页
茯苓 泽泻 半夏(各四两)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服八合,日三。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酢物等。(千金加生姜四两)
又疗胃反朝食暮吐,食讫腹中刺痛,此由久冷者方。
橘皮(一两) 白术 人参(各二两) 蜀椒(一百二十粒汗) 桂心(一两) 薤白(一握去青)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渍一宿,纳猪肚中缝合,三升水煮,水尽出之,决破去滓,分三服。忌桃李雀肉生葱。(千金用羊肚)
又疗胃反大验方。
前胡 生姜(各四两) 阿胶(一两) 大麻子仁(熬) 吴茱萸(各五合) 桂心(三寸) 甘草(五寸炙) 大枣(十枚)
上八物切,以酒二升水三升,煮取一升七合,分再服。忌生葱海藻菘菜等物。(一方有橘皮三两)
又疗胃反吐食者方捣粟米作粉,水和作丸,如楮子大七枚,烂煮纳酢中,细细吞之,得下便已,面亦得用之。
又方好面十斤,粗地黄二斤,二味捣,日干,酒服,若饮三方寸匕,日三服。(千金云治酢咽通按生地黄同面食之杀虫虫去则胃安也)
又主胃反食则吐出上气者方灸两乳下各一寸,以瘥为度。
又方灸脐上一寸二十壮。
又方灸内踝下三指稍斜向前有穴三壮即瘥。
又方芦根茅根各二两上二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得下食。(以上并与千金同并出第十六卷中)
崔氏疗食则吐,或朝食夜吐,名曰胃反,或气噎不饮食,数年羸削,唯饮水,亦同此方。(朱灵感录选)
制半夏(六两) 人参(三两) 生姜(一两) 橘皮(二两) 春杵头糠一升(绵裹)
牛涎(一升) 浓朴(二两炙) 羚羊角(三两削)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相去十里久,欲频服者,可至三剂,气噎病者,胃闭不受食,唯饮水,水入吐出积年不瘥,乃至于死人间多有此病,此方救疗有效。
忌羊肉饧粘食。
又华佗疗胃反,胃反为病,朝食夜吐心下坚如杯,往来寒热,吐逆不下食,此为寒癖所作,疗之神效方。
真珠 雄黄 丹砂(以上研各一两) 朴硝(二两) 干姜(十累)
上五味捣筛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二丸。小烦者饮水则解之。忌生血物。(一方有桂心一两必效云治心下坚痛胃反寒病所作久变成肺痿方备急集验千金张文仲同并出第四卷中)
救急疗胃反方。
昔在幼年经患此疾,每服食饼及羹粥等物,须臾吐出,正观中许奉御兄弟及柴蒋等家,时称名医,奉敕令疗,罄竭口马所患,终不能瘳,渐羸惫,候绝朝夕,忽有一卫士而云服驴小便极验,此日服食二合然后食,唯吐一半,晡时又服二合,人定时食粥吐便即定,迄至今日午时奏知之,大内中有五六人患胃反同服用,一时俱瘥,此药稍有毒,服时不可过多,承取尿及热服二合,病若深七日以来服之良,后来疗人并瘥。(必效同出第六卷中通按驴尿治虫隔)
必效人参汤,主胃逆不消,食吐不止方。
人参 泽泻 桂心(各二两) 橘皮 甘草(炙) 黄 (各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八两) 麦门冬(二升去心) 半夏(一升制) 大黄(一两半)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二合,服八合,日三夜一服,若羸人服六合以下,去大黄。忌海藻菘菜酢物生葱羊肉饧。(千金同)
又疗胃反,朝食夜吐,夜食朝吐,诸药疗不瘥方。
羊肉去脂膜作脯,以好蒜 空腹任意多少食之,立见效验。
又疗胃反,吐水及吐食方。
大黄(四两) 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如得可则隔两日更服一剂,神验千金不传。忌海藻菘菜。(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并出第二卷中)
万全方疗脾饮食吐逆,水谷不化,此为胃反,半夏饮子方。
制半夏(八分) 浓朴(炙) 人参 白术 生姜(切) 枣(各六分) 粳米(两合)
橘皮(四分)
上八味细切,以水二大升,煎取一升,去滓,分温四服,空肚服二服。忌羊肉饧。(并出第一卷中)
卷第八
脾胃弱不能食方三首
病源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今脾胃二气俱虚弱,故不能食也,尺脉浮滑速疾者,食不消,脾不磨也。(出广济疗脾胃气微不能下食,五内中冷,时微下痢方。
白术(八两) 神曲(末五两) 甘草(二两炙) 干姜(二两) 枳实(二两炙)
上五味,捣筛蜜和丸,空腹温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服,渐加至三十丸,腹中有痛,加当归二两。忌热面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第一卷中)
延年人参饮,主虚客热,不能食,恶心方。
人参 麦门冬(去心) 橘皮 白术 浓朴(各二两炙) 茯苓(四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一两炙)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日三。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蒋孝瑜处大效)
又浓朴汤,疗不能食,腹内冷气方。
浓朴(三两炙) 白术 人参(各一两) 茯苓(三两) 生姜(五两) 橘皮(二两)
上六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为三服。忌桃李雀肉酢物。(蒋孝瑜处出第六卷中)
卷第八
脾胃病日渐瘦因不食方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