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 第 350 页/共 398 页
又方以车 一枚,烧令赤,内水中与服瘥。(千金同)
又方烧甑带灰,涂乳上与饮之瘥。(千金同)
卷第三十六
小儿大便不通方四首
千金紫双丸,主小儿身热头痛,食饮不消,腹胀满,或小腹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数起,小儿无异疾,唯饮食过度,不知自止,哺乳失节,或惊悸寒热,唯此丸治之,不瘥复可再服。小儿欲下,是其蒸候,哺食减少,气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内不调,悉宜用此丸,不巴豆(去心皮熬) 蕤核仁(各十八铢别捣) 麦门冬(十铢去心) 甘草(五铢炙) 甘遂(二铢)
上八味,以汤熟洗巴豆,研,以新布绞去油,别捣甘遂,甘草,牡蛎,麦门冬,细筛毕,捣巴豆蕤仁令极熟,乃内诸药散,更捣三千杵,如药燥,入少蜜足之。半岁儿可服如荏子一双,一二岁儿服如半麻子。作一双,三岁儿服如麻子一枚,作一双四岁儿服如麻子二丸,五六岁儿服如大麻子二丸,七八岁儿服如小豆二丸,九岁十岁儿微大于小豆二丸,常以鸡鸣时服,必效疗小儿大便不通方。
灸口两吻各一壮。
又方猪苓(一两)
上一味,以水少许煮鸡矢白一钱匕,与服立瘥。
又主小儿大小便不通妨闷方。
白蜜(一合)
上一味,煎为丸内下部中,即通,小便不通嚼生葱以绵裹少许内小便道中即通。
卷第三十六
小儿赤白痢方七首
广济疗小儿赤白痢腹痛方。
赤石脂 龙骨 地榆 黄连(各四分) 浓朴(炙) 人参(各三分) 当归 干姜(各三分)
上八味捣散,以饮汁服半钱匕,日再服之,蜜丸以乳汁下三丸至七丸,亦佳,此方甚妙,以意量之。
又疗小儿客冷白痢方。
人参(六分) 浓朴(炙) 甘草(炙各四分) 茯苓 桔梗(各五分) 榉皮(八分炙)
上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其大小可一合为度。以瘥止,忌如常法。
救急疗二百日小儿赤白痢,日夜五十行方白术 干姜(各四分) 茯苓 甘草(炙各四分) 附子(二分炮)
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服之。
必效疗小儿一岁以上,二岁以下赤白痢久不瘥,鸡子饼方。
鸡子(二枚取白) 胡粉(两钱) 蜡(一两)
上三味,熬蜡消,下鸡子胡粉,候成饼,平明空腹与吃,可三顿,痢止。
刘氏疗小儿赤白痢方。
油麻子(一撮许炒令香)
上一味捣末,以蜜作浆调与服,大人亦疗之。
又疗小儿赤白痢,咽胀不出方。
黄柏(半两炙) 当归(六分)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分温服之佳。
又方莨菪子 羊肉(薄切布上)
上二味,以绵裹内下部中,不过再瘥。
卷第三十六
小儿蛊毒血痢方九首
广济疗小儿热毒脓血痢方。
羚羊角 地榆 阿胶 赤石脂 黄连 当归(各八分) 吴蓝 茜根 甘草(炙各六分)
黄芩(五分)
上十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量大小服之甚妙。
又疗小儿热毒血痢方。
犀角(十分) 地榆(六分) 蜜(三分) 地麦草(五合)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量大小服之。
又方葱白(三两) 香豉(三合) 栀子(绵裹七枚) 黄连(一两)
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
又疗下鲜血方。
取栀子仁烧灰末,水和一钱匕服之,量其大小,加减服之。
短剧疗少小热痢不止,栀子丸方。
栀子仁(七枚) 黄连(五分) 黄柏(三分炙) 矾石(四分烧) 大枣(四枚炙令黑)
上五味末之,以蜜丸,空腹服小豆许七丸,瘥,如未除,更服,忌如常法。
古今录验疗小儿热痢,子芩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