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 第 191 页/共 398 页

千金翼赤膏,主耳聋齿痛方。   丹参(五两) 蜀椒(一升) 大黄 白术 细辛 芎 (各一两) 大附子(十枚) 干姜(二两) 巴豆(十枚去心) 桂心(四寸)   上十味锉,以苦酒渍一宿,以猪膏三斤煎,三上三下,药成去滓,可服可摩,耳聋者,绵裹核大崔氏疗风气及腰脚,并耳聋方。   磁石(十二两碎) 石菖蒲(四两) 通草(三两) 瞿麦(二两) 山茱萸(三两) 白术(三两) 独活(四两) 芎心(三两)   生姜(五两) 杏仁(一升)   竹叶(一握) 石膏(上二十味切,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宜向暮服之,令尽。慎如常法,五日禁食羊肉。   卷第二十二   鼻中息肉方一十一首   病源肺气通于鼻,肺脏为风冷所乘,则鼻气不和,津液壅塞,而为鼻 ,冷搏于血气停结鼻坐伸除。   肘后疗鼻中塞肉不通利方。   又方矾石(一两烧) 通草(半两) 真珠(一两)   上三味末,以绵裹如枣核纳鼻中,日三易之,有加桂心细辛各一两,同前捣末,和使用之。   又方陈瓜带捣末,以敷塞肉上,取瘥。   矾石(烧) 胡粉(熬各等分)   上二味末之,以青羊脂和涂塞肉上,以瘥。   又方细辛 瓜蒂各等分末,以吹鼻中,须臾涕出,频吹之即瘥。千金方以絮裹如枣大塞鼻中须臾通张文仲亦治鼻 不闻香臭短剧疗鼻中塞肉。通草散方。   通草(半两) 真珠(六铢碎) 矾石(一两烧) 细辛(一两)   上四物捣末,以绵裹如枣核,沾散如小豆,并绵头纳鼻中,日三取瘥。(千金同)   千金疗鼻中息肉方。   灸上星二百壮,入发际一寸,又夹上星两傍相去三寸,各百壮灸之,取差。(出第六卷中)   千金翼鼽鼻鼻中息肉不得息方。   矾石(三分烧) 藜芦(二分) 瓜蒂(二七枚) 附子(二分炮)   上四物捣末,芦管吹小豆许于鼻孔中,或以绵裹塞鼻中,日再,以差为度,一方加葶苈半两。(出第十一卷中)   崔氏疗鼻中息肉,不闻香臭方。   烧矾石末,以面脂和着鼻中,数日息肉随药出。(千金同)   必效疗鼻中清涕生塞肉方。   细辛(六分) 附子(五分炮) 甘遂(六分) 通草(五分) 干姜(四分) 吴茱萸(三合) 桂心(四分)   上七味捣筛末,蜜丸如杏仁,绵裹塞鼻,卧时着,即涕出,日三,避风,以瘥为度,或以帛裹头,甚良妙。   古今录验疗鼻中息肉。通草散方。   通草 细辛 蕤仁 雄黄(研) 皂荚(去皮子各一分) 白矾(二分烧) 石(三分泥裹烧半日研) 藜芦(三分炙) 地胆(三分熬) 瓜蒂(三分) 巴豆(十枚去皮) 闾茹(三分)   地榆(三分)   上十三味捣筛末,以细辛白芷煎汤,和散敷息肉上,又以胶清和涂之,取瘥。   又疗鼻中息肉方。   生地胆(一枚) 细辛 白芷末上三味,以地胆押取汁,和药以涂贴息肉上,取消,亦只以地胆汁于竹筒中盛,当上灌之即消,无生者,干即酒煮汁用之。   卷第二十二   鼻方五首   病源肺主气,其经手太阴之脉也,其气通于鼻。若脉脏调和,则鼻气通利,而知香臭;若风冷伤于脏腑,而邪气乘于太阴之经,其气蕴积于鼻者,则津液壅塞,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千金疗鼻 方。   甘遂 通草 细辛 附子(炮各一分)   上四味捣末,以白雄犬胆丸少许,纳鼻中瘥。(崔氏同云卒热涕出四五升愈)   又方皂荚炙,末如小豆,以苇管吹鼻中。   又方以干姜末吹之,又蜜和塞之。   又方以铁KT (一云锁)磨石,取末,以猪脂和,绵裹塞鼻中,取瘥止。   又方伏面临床前,以新汲水淋玉枕上取瘥。(并出第六卷中通按玉枕脑后也)   卷第二十二   肺寒鼻方二首   删繁疗肺寒损伤气咳,及多唾呼声鼻塞,干枣补肺煎方。   枣肉(二升取膏) 杏仁(一升去尖皮研) 酥(一升) 姜汁(一升) 蜜(一升) 饧糖(一升)   上六味,依常微火煎,每服一匙瘥止。   又疗鼻塞有清涕出方。   细辛 蜀椒(汗) 桂心 芎 吴茱萸(各三分) 皂荚(炙屑二分) 附子(八分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