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济总录 - 第 433 页/共 447 页

治症瘕灸法   三焦俞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边各一寸半,主症瘕,甲乙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各灸七壮,症瘕灸内踝后宛宛中,随年壮,又灸气海百壮,久冷及妇人症瘕,肠鸣泄利,绕脐痛,灸天枢百壮,三报之,勿针,穴在挟脐两边各二寸,积聚坚满,灸脾募百壮,穴在章门季肋端,心下坚,积聚冷胀,灸上脘百壮,三报之,穴在巨阙下一寸。   胸满腹胀,积聚痞痛,灸肝俞百壮,三报。   积聚坚大如盘,冷胀,灸胃脘二百壮,三报之,穴在巨阙下二寸。   中极主少腹积聚如石,小腹满。   脏腑积聚胀满,羸瘦不能饮食,灸三焦俞,随年壮。   卷第一百九十三   治香港脚灸法   凡香港脚初得脚弱,宜速灸之。并服竹沥汤,灸讫,可服八风散,无不瘥者,惟速治之,若人但灸而不能服散,服散而不灸,如此者半瘥半死,虽得瘥者,或至一二年,复更发动,觉得便根据此法,速灸之及服散者,治十十俞。   初灸风市 次灸伏兔 次灸犊鼻 次灸膝两眼 次灸三里 次灸上廉 次灸下廉 次灸绝骨凡灸八处,第一风市穴,可令病患起,正身平立,垂两臂直下,舒十指,掩着两髀,便点当手中央指头,髀大箸上是,灸之百壮,多亦佳,轻者不可减百壮,重者乃至一处五六百壮,勿令顿灸,三报之,佳,第二伏兔穴,令病患累夫端坐,以病患手夫,掩横膝上,夫下傍与曲膝头齐,上傍侧夫际,当中央是,灸百壮,亦可五十壮,第三犊鼻穴,在膝头盖头上际外骨边平处,以手按之,得节解则是,一云:在膝头下近外三骨箕踵中,动脚以手按之,得窟解是,灸之五十壮,可至百壮,第四膝眼穴,在膝头骨下两旁陷者宛宛中是,第五三里穴,在膝头骨节下一夫,附胫骨外是,一云:在膝头骨节下三寸,人长短大小,当以病患手夫度取,灸之百壮,第六上廉穴,在三里下一夫,亦附胫骨外是,灸之百壮,第七下廉穴,在上廉下一夫,一云:附胫骨外是,灸之百壮,第八绝骨穴,在脚外踝上一夫,亦云四寸是,凡此诸穴,灸不必一顿灸尽壮数,可日日报灸之,三日之中,灸令尽壮数为佳,凡病一脚,则灸一脚,病两脚,则灸两脚,凡脚弱病皆多两脚,又一方云:如觉脚恶,便灸三里及绝骨各一处,两脚恶者,合四处灸之,多少随病轻重,大要虽轻不可减百壮,不瘥速以次灸之,多多益佳,一说灸绝骨最要,人有患此脚弱,不即治,及入腹,腹大上气,于是乃须大法灸,随诸 及诸脘关节腹背,尽灸之,并服八风散,往往得瘥,觉病入腹,若病患不堪痛,不能尽作大灸,但灸胸心腹诸穴,及两脚诸穴,亦有得好瘥者,凡量一夫之法,复手并舒四指,对度四指上中节上,横过为一夫,夫有两种,有三指为一夫者,此脚弱灸以四指为一夫也,亦根据支法存旧法,梁丘犊鼻三里上廉下廉解溪太冲阳陵泉绝骨昆仑阴陵泉三阴交足太阴复溜然谷涌泉承山束骨等,凡一十八穴,旧法多灸百会风府,五脏六腑俞募,顷来灸者,悉觉引气向上,所以不取其法,气不上者可用之,其要病已成恐不救者,悉须灸之,其足十指去指奇一分,两足凡八穴,曹氏名曰八冲,极下气有效,其足十趾端,名曰气端,日灸三壮,并大神耍,其八冲可日灸七壮,气下即止,凡灸八冲,艾炷须小作之。   卷第一百九十三   治水肿灸刺法   黄帝治水之 ,五十七处,尻上五行行五,谓肾 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 ,故水病下为 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伏兔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皆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身胀逆息不得卧,风汗身肿,喘息多唾,天府主之。   四肢肿身湿,丰隆主之。   风逆四肢肿,复溜主之。   身肿皮痛,不可近衣,屋翳主之。   水肿胪胀,食饮不下,恶寒,胃仓主之。   水肿肠鸣,胃虚胀,不嗜食,绕脐痛,冲胸不得息者,水分主之,穴在下腕下一寸,神阙上一寸,任脉气所发,甄权云:日灸七壮,至四百壮止,水通身肿,灸足第二趾上一寸,随年壮,又灸两手大指缝头七壮。   胀满水肿,灸脾俞,随年壮,三报。   水肿人中尽满,唇反死,水沟主之。   水肿大脐平,灸脐中,腹无纹理者,不治。   水肿水气行皮中,阴交主之。   水腹大,及水胀水气行皮中,石门主之。   石水痛引胁下胀,头眩痛,身尽热,关元主之。   石水刺气街。   石水,章门及然谷主之。   水,天泉主之。   腹中气盛,腹胀逆不得卧,阴陵泉主之。   水肿留饮,胸胁支满,刺陷谷出血,立已。   水肿胀皮肿,三里主之。   风水膝肿,巨虚上廉主之。   面 肿,上星主之,先取 ,后取天牖风池。   风水面 肿,冲阳主之。   风水面 肿,颜黑,解溪主之。   卷第一百九十三   治呕吐灸法   神藏二穴,治呕吐不止,甲乙经云:穴在 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各灸五壮,炷用竹箸为之。   呕吐气逆不得下食,灸心俞百壮。   吐呕气逆不得下食,今日食,明日吐者,灸膈俞百壮。   吐逆不得下食,灸胸堂百壮,又灸巨阙五十壮,又灸胃脘百壮,三报。   吐逆饮食却出,灸脾募百壮,三报。(章门穴也)吐呕宿汁吞酸,灸神光,一名胆募,百壮三报。(甲乙亦在日月胆募经云期门下五分)吐逆霍乱吐血,灸手心主五十壮。   反胃食即吐出,上气,灸两乳下各一寸又灸脐上一寸,二十壮,又灸内踝下,三指稍斜向前有穴,三壮。   干呕不止,粥食汤药,皆吐不停,灸手间使三十壮,若四肢厥,脉沉绝不至者,灸之便通,此起死人法,又灸心主尺泽,亦佳。   卷第一百九十三   治哕灸法   少商二穴主哕,甲乙经云:在手大指内侧,去爪甲如韭叶,手太阴脉之所出也,各灸三壮,炷如小麦大。   哕噫膈中气闭塞,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五十壮。   哕噫呕逆,灸石关百壮。   哕灸承浆七壮,炷如麦大,又灸脐下四指,七壮。   呕 灸心主各七壮,在掌腕上约中,吐不止,更灸如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