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济总录 - 第 432 页/共 447 页
卷第一百九十三
治咳嗽灸刺法
内经治咳之法,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以穴考之,各有定处,诸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者,太渊主之,浮肿则治在经渠,咳而两胁下痛不可转者,太冲主之,浮肿则治在中封,咳而右 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动者,太白主之,浮肿则治在商丘,咳而腰背相引痛,甚则咳涎者,太溪主之,浮肿则治在复溜,咳而心痛,喉仲介介如鲠,甚则咽肿喉痹者,神门主之,浮肿则治在灵道,咳而遗矢者,曲池主之,浮肿则治在阳溪,咳而失气者,小海主之,浮肿则治在阳谷,咳而遗溺者,委中主之,浮肿则治在昆仑,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者,三里主之,浮肿则治在解溪,咳而呕苦汁者,阳陵泉主之,浮肿则治在阳辅,久咳不已,咳而腹满者,天井主之,浮肿则治在支沟,凡此五脏六腑之咳,治之常也,俞合之外,别有遗法,附之于后云。
上气咳嗽短气,气满食不下,灸肺募五十壮。
上气咳逆短气,风劳百病,灸肩井二百壮。
上气短气咳逆,胸背痛,灸风门热府百壮。
上气咳逆短气,胸满多唾冷痰,灸肺俞五十壮。
上气气闭咳逆,咽冷声破,灸天突五十壮,一名天瞿。
上气胸满,短气咳逆,灸云门五十壮。
上气咳逆,胸痹背痛,灸胸堂百壮。
上气咳逆,胸满短气牵背痛,灸巨阙期门各五十壮。
逆气虚劳寒损,忧恚,筋骨挛痛,咳逆泄注,腹满喉痹,颈项强,肠痔逆气,痔血阴急,鼻衄骨痛,大小便涩,鼻中干,烦满狂走,凡此诸病,皆灸绝骨五十壮,穴在内踝上三寸宛宛中。
上气咳逆,灸膻中三壮,穴在两乳间,甲乙经云:一名元儿,在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乳两间陷中,任脉气所发,炷如半枣核大。
上气,灸三里二穴,甲乙经云:在膝下三寸, 外廉,足阳明脉之所入也,各灸三壮,外台秘要云,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穴,令人气上两眼昏暗,三里所以下气也。
咳嗽,灸心俞穴,甲乙经云:在背第五椎下,两边各一寸半,各灸五壮,炷如半枣核大。
嗽,灸手屈臂中有横纹,外骨捻头得痛处,十四壮。
嗽,灸两乳下黑白际,各百壮,又以薄当乳头,周匝围身,令前后正平,当脊骨解中,灸十壮,又以绳横量口中折绳,从脊灸绳两头,各八十壮,三报之,三日毕,又灸从大椎数,下行第五节下,第六节上,穴在中间,随年壮,并主上气。(此即神道穴)
卷第一百九十三
治诸气灸法
中脘穴,一名太仓,胃募也,在上脘下一寸,居蔽骨与脐中,灸一七壮,主五脏积聚气,甲乙经云: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结气囊里,针药所不及,灸肓募。随年壮,肓募二穴,从乳头斜度至脐,中屈去半,从乳下行,度头是穴,下气,灸肺俞百壮,又灸太冲五十壮。
凡脐下 痛,流入阴中,发作无时,此冷气,灸阙元百壮,穴在脐下三寸,又盐灸脐孔中,二七壮。
短气不得语,灸天井百壮,穴在肘后两筋间,又灸大椎随年壮,又灸肺俞百壮,又灸肝俞百壮,又灸尺泽百壮,又灸小指第四指间交脉上,七壮,又灸手十指头,合十壮。
乏气灸第五椎下,随年壮。
奔豚灸气海百壮,穴在脐下一寸半,又灸关元百壮,穴在脐下三寸。
奔豚抢心不得息,灸中极五十壮,中极一名玉泉,在脐下四寸。
奔豚上下,腹中与腰相引痛,灸中府百壮,穴在乳上三肋间。
奔豚,灸期门百壮,穴直两乳下第二肋端,旁一寸五分。
奔豚上下,灸四满二七壮,穴挟丹田,两旁相去三寸,即心下八寸,脐下横纹是也。
奔豚腹肿,灸章门百壮,章门一名长平,二穴在大横外,直脐季肋端。
凡肺风气痿绝,四肢满胀,喘逆胸满,灸肺俞各二壮,肺俞对乳,引绳度之,在第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呕吐上气,灸尺泽三七壮,尺泽在腕后肘中横纹。
腹中雷鸣相逐,食不化气逆,灸上脘下一寸,名太仓,七壮。
肺胀气抢胁下热痛,灸阴都,随年壮,穴在挟胃脘两边相去一寸,胃腕在心下三寸。
卷第一百九十三
治唾血呕血灸刺法
胃库房穴,在气户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仰而取之,主唾血,甲乙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灸一七壮。
呕血肩胁痛,口干心痛,与背相引,不可咳,咳引肾痛,不容主之。
唾血振寒嗌干,太渊主之。
呕血,大陵及 门主之。
呕血上气,神门主之。
心膈下呕血,上脘主之。
曲泽穴,在肘内廉下陷者中,屈肘得之,各灸七壮,主呕血,兼心痛血出,甲乙经云:手心主脉之所入也。
内伤唾血不足,外无膏泽,刺地五会。
卷第一百九十三
治吐血灸法
吐血灸巨阙,穴在鸠尾下一寸,甲乙经云:心募也,任脉气所发,灸七壮,炷不必大,箸头为之,吐血唾血,气咳逆,灸肺俞,随年壮。
吐血酸削,灸肝俞百壮。
吐血呕逆,灸手心主五壮(千金翼云大陵是)虚劳吐血,灸胃脘三百壮,亦主呕逆吐血,少食多饱多唾百病。(多唾一作多睡)吐血唾血,灸胸堂百壮,不宜针。
吐血腹痛雷鸣,灸天枢百壮。
卷第一百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