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济总录 - 第 426 页/共 447 页
肺中风者,其人偃卧而胸满短气,冒闷汗出,视目下鼻上两边,下至口,色白者,尚可治,急灸肺俞百壮。
肝中风者,其人但踞坐不得低头,绕两目连额上,色微青,及唇青面黄者,尚可治,急灸肝俞百壮。
心中风者,其人但得偃卧,不得倾侧,闷乱冒绝汗出,若唇正赤,尚可治,急灸心俞百壮。
脾中风者,其人但踞坐而腹满,身通黄,吐咸汁出者,尚可治,急灸脾俞百壮。
肾中风者,其人踞坐而腰痛,视胁左右,未有黄色如饼粢大者,尚可治,急灸肾俞百壮,大肠中风者,卧而肠鸣不止,灸大肠俞百壮。
猝中恶风,心闷烦毒欲死,急灸足大趾下横纹,随年壮,筋急不能行者,内踝筋急,灸内踝上四十壮,外踝筋急,灸外踝上三十壮。
若眼戴睛上视,灸目两 后二七壮。
若不能语,灸第三椎上百壮。
若不识人,灸季肋头七壮。
若眼反口噤,腹中切痛,灸阴囊下第一横纹,十四壮。
诸风发动,不自觉知,或心腹胀满,或半身不遂,或口噤不言,涎唾自出,目闭耳聋,或举身冷直,或烦闷恍惚,喜怒无常,或唇青口白,戴眼角弓反张,始觉发动,即灸神庭一处七壮,穴在当鼻直上发际。
次灸曲差二处,各一壮,穴在神庭两旁,各一寸半。
次灸上关二处,各七壮,一名客主人,穴在耳前起骨上廉陷中。
次灸下关二处,各七壮,穴在耳前下廉动脉陷中。
次灸颊车二穴,各七壮,穴在曲颊陷中。
次灸囟会一处七壮,穴在神庭上二寸。
次灸百会一处七壮,穴在当顶上正中央。
次灸本神二处,各七壮,穴在耳正直上入发际二分(又作四分)。
次灸天柱二处,各七壮,穴在项后两大筋外,入发际陷中。
次灸陶道一处七壮,穴在大椎节下间。
次灸风门二处,各七壮,穴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次灸心俞二处,各七壮,穴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次灸肝俞二处,各七壮,穴在第九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次灸肾俞二处,各七壮,穴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次灸膀胱俞二处,各七壮,穴在第十九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次灸曲池二处,各七壮,穴在两肘外曲头陷中,屈肘取之。
次灸肩 二处,各七壮,穴在两肩头正中,两骨间陷中。
次灸支沟二处,各七壮,穴在手腕后,臂外三寸两骨间。
次灸合谷二处,各七壮,穴在手大指虎口两骨间陷中。
次灸间使二处,各七壮,穴在掌后三寸两筋间。
次灸阳陵泉二处,各七壮,穴在膝下外尖骨前陷中。
次灸阳辅二处,各七壮,穴在外踝上绝骨端陷中。
次灸昆仑二处,各七壮,穴在外踝后跟骨上陷中。
次灸上星二百壮。
次灸前顶二百四十壮。
次灸脑户三百壮。
次灸风府三百壮。
风耳鸣,并百种风疾,从耳后量八分半里许有孔,灸,又两耳门前后,各灸百壮,猝病恶风,欲死不能语,及肉痹不知人,灸第五椎,名曰脏俞,百五十壮。
心风腹胀满,食不消化,吐血酸削,四肢嬴露,不欲食饮,鼻衄目 , 不明。肩头胁下痛,小腹急,灸心俞二百壮,穴在第五节,一云第七节,对心横三寸间。
风腹中雷鸣,肠 泄利,食不消化,小腹 痛,腰脊疼强,或大小便难,不能饮食,灸大肠俞百壮,穴在第十六椎,两边相去一寸半,三日一报,一切风,灸腋门,穴在腋下攒毛中一寸,一名腋间,灸五十壮。
风身重心烦,足胫疼,灸绝骨百壮,穴在外踝上三寸。
肝风口不能言,灸鼻下人中,次灸大椎,各随年壮,次灸肝俞五十壮,眼暗,灸之得明。
脾风声不出,灸手十指头,次灸人中,次灸大椎,次灸两耳门前脉,去耳门上下行一寸,次灸两大指节上下,各七壮。
偏风宜针下项七处,灸亦得。
风池 肩 曲池 支沟 五枢 阳陵泉 巨虚下廉风腰脚不遂,不能跪起,针上 环跳阳陵泉巨虚下廉穴。
偏风不得挽弓,针肩 一穴。
风猥退半身不遂,失音不语者,灸百会,随年壮,猝中风,口噤不开,灸机关二穴(千金翼名颊车)。
中风失音不能言,缓纵不遂,灸天窗五十壮,风入脏,使人喑哑,猝口眼相引,牙车急,舌不转 僻者,灸吻边横纹赤白际,逐左右,随年壮报之,至三日不瘥,更报之。
猝中风口 者,取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塞之,勿令泄气,一头纳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七壮即瘥,患右灸左,患左灸右,耳病亦灸之。
风眩心中恍惚不定,以绳横度口至两边,既得口寸数,便以其绳一头度鼻,尽其两边两孔间,得鼻寸数,中屈之,取半合于口之全度,中屈之,先觅头上回发,当回发灸之,以度度四边左右前后,当绳端灸之,前以面为正,并根据年壮多少,一年凡三灸,皆须疮瘥,又灸壮数如前,若数处回发,则灸其近当鼻者,或回发近额,亦宜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