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汇精 - 第 9 页/共 40 页

真郁金(三钱)生明矾(一钱五分)   为末。青竹叶汤调服。盖郁金入心去血。明矾能化顽痰也。   卷一内症门   开元固气丸(七十三)   (治各种疝气。)   西党参上绵(炙)焦白术川楝肉(盐酒炒)蛀青皮当归身(各四两酒炒)小茴香(熟地(五各取末。炼蜜为丸。淡酒下。每服四钱。   一方。疝初起。寒热疼痛如欲成囊痈者。用新鲜地骨皮(即枸杞子根)生姜各四两。共捣如泥   卷一内症门   辟寒煎(七十四)   (治寒疝。攻心急痛。)   木香(一钱)青皮香附苍术黑丑(取头末)元胡索(各二钱)大茴香(七分)良姜(陈酒二杯。煎至一杯。空心温服。立止。   一方。用川楝子取肉。炒为末。每服三钱。空心陈酒调服。   卷一内症门   游山散(七十五)   (治心脾痛。)   草果元胡索五灵脂没药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一方治卒然心痛。牙关紧闭欲绝。用老葱白五根。捣汁。送入咽中。再灌麻油四两。但得下咽即苏。如系虫痛。上白点为验。照用扫虫煎(方见后八十)化虫散(方见后八十一)   等方自愈   卷一内症门   和胃饮(七十六)   (治胃气痛。)   淡吴萸(四分)川连干姜(各二分)橘皮当归白芍(各一钱)桂枝(同白芍炒)   炙草白水煎服。凡胃痛虚寒者多。实热者少。虚寒者。口多清涎。得热饮。痛可稍缓。实热者。   实热者易解。栀子清肝散(方见后七十七)主之。或加味逍遥散。(方见前二十六)一帖可愈。   虚寒者难治。暂愈复发。以是方与补中汤。(方见前十)间进之。加服六味桂附丸。(方见前八)斯可渐愈。其有寒而实者。肢冷面白气促。勺饮下咽即吐。方内去党参。加法制半夏三钱。温饮而   卷一内症门   栀子清肝散(七十七)   (治胃痛由于实热者。)   柴胡(六分)山栀子(炒黑)黄芩(炒)广皮(各七分)甘草(三分)白芍(一钱醋炒)   引姜汁一大匙冲服。   卷一内症门   清金下痰丸(七十八)   (治风疾痫疾。)   白矾(一两)陈松萝茶(五钱)   为末。蜜丸。如桐子大。一岁十丸。大人五十丸。茶汤下。久服痰自大便出。即愈。   卷一内症门   桐丸(七十九)   (治男女感受风湿。或嗜饮冒风。内湿外邪。传于四肢。脉胳壅塞不舒。以致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凡辛劳之人。常患此症。状似风瘫。服全愈。或单用臭梧桐二钱煎汤饮。以酒过之。连服十剂。其痛即瘥。或煎汤洗手足草(八两炒磨末)地梧桐(俗名臭梧桐不论花叶梗子俱可用取切碎晒干炒磨末一斤)   上二味和匀。炼蜜丸。梧桐子大。开水下。四钱。忌食猪肝羊血番菇等物。   卷一内症门   扫虫煎(八十)   (治诸虫上攻。胸腹作痛。凡验虫症。视其目无精光。面色灰白。肌肤消瘦。颊时火胸胁作痛。肚腹搅胀。饮食易饿。饿时痛甚。得食稍止。唇焦舌燥。上有白点者。真也。照方投二三剂。取吐下而愈。)   吴茱萸青皮小茴香(各一钱炒)槟榔乌药(各一钱五分)细榧肉(三钱敲碎)   乌梅(上将前八味。用白水煎。去渣。随入后二味。再煎三四沸。搅匀。徐徐服之。如恶心作吐   卷一内症门   化虫散(八十一)   (治症同前。)   雷丸(八分)槟榔鹤虱(各一钱)使君子(一钱五分)轻粉(四分)   上为末。分二服。晚刻以精猪肉一两。切片。用皂角泡汤浸一宿。至五更慢火炙透。蘸香油   卷一内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