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汇精 - 第 37 页/共 40 页

疳疮方(五十六)   (若沸满口中。烂穿面孔。诸药不治者。尤效。)   用紫荆叶。九月采者佳。炙灰存性。每灰(二钱)加冰片(三厘)糁上即生肌肉。   卷四儿科门   马鸣散(五十七)   (治走马疳。)   人中白(即尿缸底白也以物刮取新瓦盛之火如白盐乃佳五钱)五倍子(生者一钱另用一入矾于内上为极细末。先以浓米泔水。浸洗疮口。以此吹糁之。   一方用人龙在瓦上焙干。研细。加青黛少许。冰片少许。研匀。吹入。即愈。   一方用陈京墨。烟尽。加冰片少许。搽上即愈。   卷四儿科门   益阴养荣膏(五十八)   (治童子痨。初起发热咳嗽。阴虚盗汗。脾胃不香。遗精咯血等症。)   密刺海参、大淡菜、建莲肉、南枣。各八两。文武火熬。须昼夜不断火。俟成膏。去渣。   每   卷四儿科门   小儿健脾丸方(五十九)   (治小儿脾胃不健。饮食不香。或嗜食无厌。病后或断乳后失调。俱宜常服。)   淮山岳建莲肉锅焦粉白术党参茯苓(各二两)神曲须谷芽五谷虫山楂(各熬化为丸。如弹子大。日二粒。   卷四   附录变蒸考   凡儿生后。必有变蒸之期。其发热吐泻。与病无异。若误认为疾。妄投药饵。以致蒸长之气之弊凡初生至三十二日为一变。六十四日为一蒸。   人有三百六十五骨。内除手足中四十五碎骨。余止三百二十数。自生下一日。则生十段。   十气。属足少阴经。主身热。面耳俱冷。唇起白属足太阳经。主寒热发而频喷嚏。乳。多嗔九十六日。则三变。而生丁心脏气。属手少阳经。主体热汗出。恐畏虚惊。一百二十八日。   乙肝足少二百二十四日。则七变。而生辛肺脏气。属手太阴经。主情思惶。而爱多哭。二百五十六二百八十八日。则九变。而生己脾脏气。属足太阴经。主身热吐泻。三百二十日。则十变三日共五百七十六日。变蒸始定。寸脉乃生。可以诊视。儿始成人。   变者。变生五脏。而易其情态也。蒸者。蒸养六腑。而长其骨节也。凡变。始得之一日。   以冷兼蒸者。必上唇微肿。如卧蚕类。身体壮热。或乍热乍凉。唇口鼻干。哽气吐逆而脉乱汗。或不汗。不食。时惊。多啼。乳。自始得之一日。至十三日。变蒸既足。方无所其三大蒸者。必唇口干燥。咳嗽喘急。闷乱。哽气。腹疼。身体骨节皆疼。或目上视。时多惊悸。然七日之内有病。但数呵其囟门。勿轻服药。若有不惊不热。无他苦者。是受胎壮实而暗变也。   卷五   奇急门   奇急者何。凡症必审色脉。察表里。而仓猝中不及审察。莫知何经。莫名何症。所以奇。   所效一救自缢。徐徐抱住解下。不得用刀剪断绳。上下安被。放倒。微微捻正喉咙。以手掩其口其胸竹管灌。   此百一救溺死。先以刀斡开溺者口。横放箸一只。令其牙衔之。使可出水。又令一健夫。屈溺人仰卧脐粪水即一救冻死。及冬月落水。微有气者。脱去湿衣。随解活人热衣包暖。用米炒热。囊盛。   熨心气回一救压死。及坠跌死。心头温者。急扶坐起。将手提其发。用生半夏末。吹入鼻内。少苏。   一救中恶魇死。不得近前呼叫。但唾其面。不醒。即咬脚跟。及拇指。略移动卧处。徐徐唤一方凡溺缢魇死。急取韭菜捣汁。灌鼻中。得皂角末。麝香同灌。更捷。   一救自刎断喉。自刎者。乃迅速之变。须早救之。迟则额冷气绝。不救矣。初刎时。急用油以女人刀汤急用浓葱汤。软绢蘸洗伤处。挹干。用KT子脚。挑玉红膏。(方见外科三三)放手心上捺化。捺伤口。再用旧棉花薄片盖之。外用长黑膏贴裹。周遭交扎不脱。近喉刀口两旁。再用膏药长四寸。阔二寸。竖贴两头。粘贴好肉。庶不脱落。外再用绢带围裹三转。针线缝头。   冬月三日。夏月二日。用葱汤洗挹换药。自然再不疼痛。其肉渐从两头长合。内服八珍汤。   (方见日。   单   卷五奇急门   (附)桃花散方   多年陈锻石(三两)大黄(一两五钱切片)   上同炒至锻石红色。去大黄。研极细备用。   卷五奇急门   中暑昏眩烦闷欲绝方   取阴凉道上干土。做一圈。围在病患脐外。使少壮撒尿于内。片时即醒。醒后不可进冷汤。   一方掘地深三尺。取新汲水。倾入搅浊。名地浆。饮数瓯。即解。并解一切恶毒。   卷五奇急门   中寒厥冷僵仆方   急以绳束葱二斤切去两头。如饼式。火上烧热安脐下。上用火熨之。即苏。或米。或灶灰。   卷五奇急门   刮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