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 第 395 页/共 402 页

水牛气胀方白芷 茴香 桔梗 官桂(各一两) 苍术 细辛 芍药(各一两三钱) 陈皮(九钱)上为细末,每服一两。用生姜一两,盐一两,调水二升同煮温灌。   水牛温热病方防风 桔梗 黄芩 黄柏 黄连 芍药 知母 贝母 栝蒌仁 郁金 明矾(各二两) 大黄(二两四钱)上为细末,每服二两,蜜一两,砂糖二两,生姜半两,水二升,同灌之,愈。   牛疥癞方用荞麦秆灰,绿矾末,以香油调涂之。又方:以荞麦秆。疥,淋汁洗之愈。   【养羊】羊性恶湿喜高燥,作栈宜高,常除恶秽。巳时放,未时收。不宜早放,食露水则生疮。   凡羊,以腊月、正月生者良。十一月、二月生者次之。大率十口三羝,羝少不孕,多则乱群。   【羯羊肉补虚】《汤液本草》云:虚者补之,人参、羊肉之类。   【乌羊肝明目】明目羊肝丸,取其肝以补肝。盖肝虚则目暗,羊肝尤能大补也。羊肉补虚,肝可知也。   【养犬】黄色为上,黑色次之。不宜高硕。高者,上桌上灶,不宜养。白犬年久作祟。秋生者,夜知觉。冬生者,夜多寐。黑犬,四足白者,凶,前二足白者吉。青灰犬黄者吉。犬生一子,其家必兴旺。谚云:犬生一子家富贵。六月六日河中洗犬,不生蝇。犬肥大者可食。犬肉性温热,所以能补人,故名地羊。老人尤宜食之。   【治犬虱】用朝脑涂皮毛上,以箱合之时刻,虱俱落地。   【养猪】喂猪多用酒糟、麦麸,煮管仲末食之,十日大肥。人家养一母猪,则一岁不须市肉。   谚云:小猪放,大猪栈。言其小猪放走而速长大,大猪栈喂多睡而易肥。南方花猪,俗云食之惹风疾,发故疾。北方花猪,食之甜美,其价倍于乌猪,试之果然。猪首能发上焦风热痰疾如神,头面素有风火者,切忌之。猪蹄汤下乳最效。产妇无乳,宜用葱花椒料烹食。   【治猪发瘟】皂角为末,一二钱,两人有力者按倒病猪,用角末吹入两鼻孔,任其打嚏,出汗方止。不愈者,再用皮硝水煮糠,食之愈。又法:用白萝卜连菜喂之愈。   【养猫】初乞小猫归,与猪肝一二片,携猫出门外,用细竹枝鞭之,放回家。再与肝二片。   如此数次,永不走。猫,黑黄者为上,玳瑁次之,其余如常。喂猫勿用咸味,恐生癞。   【相猫法】歌曰:猫儿身短最为良,眼用金银尾用长。面似虎威声用喊,老鼠闻之急避藏。   又曰:露爪能翻瓦,身长会走家。嘴尖鸡绝种,尾大懒如蛇。一法:看猫口内上 有九坎者,善捉鼠。八坎者次之,七坎者又次之,五坎者不捕鼠。   【治猫瘦不吃饭】用陈皮末四五分,米汤调喂之,吐出痰便愈。   【猫生癞】用柏子油涂之二三次即愈。猫忌猪肉,恐生癞。   【猫生虱蚤】用桃叶捣烂擦其皮毛,仍置瓶中薰之,猫头露出瓶外。又法:以朝脑擦之自落。   猫在灶突及火边睡,用猪肠入些硫黄末煨熟喂之,不近火。猫生一子亦吉。   【猫睛午则竖,暮则圆】《西阳杂俎》曰:猫目睛旦暮圆,午则竖敛如线。      卷之九十八 通用诸方   杂着类第十   【霞外杂俎】嘉靖丁酉初,予有蜀台之役。一日泊舟空 滩上,以候风色。乃野服登岸眺望。由曲径窈窕,入平林,度石梁,又斗折而西行数百步,见峭壁攒峰,如屏如 。中有石潭,水色幽幽,可鉴须眉。潭上有石笋骈立,势欲坠。有泉出石窦,若喷雪花,潺潺落潭中。傍有盘石如席,石傍有古松三株,虬枝奇崛,绿阴葳蕤。予欣然会心,乃小甜石上,以观泉流。俄有一翁曳杖而来, 然山人之婆,似有道气者。予揖而与之坐,款语移时,因问翁知摄生之要乎?翁曰:吾每日只服一剂快活无忧散,或遇事不如意,则服一剂和气汤。又问:翁居闲处独,亦观书杏?翁曰:吾壮服膺九字经,今耄矣,惭负此经多矣。又问:翁于世亦有求乎?翁曰:人生分定,机关计较,都不济事,俟命而已。吾何求乎?已而苍然暮色,自回山而出。予遂与翁别。翁袖中探此书授予,且告曰:此铁脚道人所纂也。敢以为上客之寿。予返而登舟,取所授书阅之。翁石上所语者,般般在焉。连日三复,爱其言简易警策,若终身行之,受用不了。因命人楷书数通,以寄乡关亲友。东谷居士敖英书于瞿塘峡口舟中。   快活无忧散除烦恼 断妄想上二味等分,为极细末,用清净汤调下。此方药味虽少,奏功极大,且药性不寒不热,不苦不辛,不必远求产药之区,自我求之,自我得之。虽《神农本草》所未载,东垣、丹溪所未论及,自是人间一种妙药。苟能日服一剂,胜服四君子汤百剂也。凡合此药,先要洒扫一净室,窗棂虚明,前列小槛,栽花种竹,贮水养鱼。室中设一几一榻,一蒲圆,每日踟趺而静,瞑目调息,服其前药,至二三炷香,任意所适。或散步空庭,迎风弄月,或展玩法帖名画,或歌古诗数首。   倦时则啜苦茶一瓯,就枕偃卧。久久觉神气清爽,天君泰然。不知人间有烦恼,不见我心有烦恼,则效可睹矣。   和气汤 专治一切客气、怒气、怨气、抑郁不平之气。   先用一个忍字 后用一个忘字上二味和匀,用不语唾咽下。此方先之以忍,可免一朝之忿也;继之以忘,可无终身之憾也。   服后更饮醇酒五七杯,半酣尤佳。   九字经勿欺心 谨言语 守廉耻此经字约而义博,知之甚易,行之甚难。能实践之可为君子。   【孔子沽酒市脯不食】郑康成训沽为榷沽之沽。朱夫子曰:沽、市,皆买也。盖从郑注。   《诗》云:无酒沽我。毛氏注谓:一宿酒曰沽。盖三代无沽酒者,至汉武帝时方有榷沽,则沽酒似以一宿酒为是。      卷之九十八   通用诸方补遗   八白散 治劳汗当风,寒薄郁痤 点之类。   白丁香 白芨 白僵蚕 白牵牛 杜蒺藜 新升麻(内白者佳) 三奈 白茯苓 白附子白芷 白蔹(各半两)上为细末,至夜津调涂面,明旦以莹肌如玉散洗之。   莹肌如玉散 治 点粉刺之类,并去垢腻,润泽肌肤。   楮实子(五两) 白茎(一两) 升麻(内白者;半两) 甘松(七钱) 白丁香 砂仁(连皮。各半两) 糯米(一升二合,为末) 三奈(三钱) 绿豆(五两,研为末) 肥皂角(三斤,水湿炙干,再湿再炙,去皮及子,得二斤为末,另筛入药)上六味为末,入糯米粉、绿豆末、皂角末同和匀擦面。   面油摩风膏麻黄(三钱) 升麻 防风 白蔹(各二钱) 白芨 羌活(各一钱) 香油(半斤)上六味入檀香、当归各一钱,用绵包定,入油中熬之,用银石器熬得所,澄清去渣,入黄蜡一两,溶化提起,入麝少许。   香身丸 治人身汗气、恶气、口齿气。   零陵香 藿香(各二两) 白芷 丁香 香附子 当归 槟榔 益智仁(各一两) 甘松官桂(各半两) 白豆蔻(三钱) 麝香(三分)上为末,炼蜜丸,如豆大,噙化,久则透体皆香。   乌云煎 治女人发黄不润,用此妙不可言。   香油(二斤) 柏子油(二两,另贮) 诃子(半两) 没石子(六枚) 百药煎(三两)倍子(炒黑,一两) 酸石榴皮 旱莲草(各半两) 猪胆(二枚,另贮) 胆矾(一钱)上为粗末,先将香油锅内熬数沸,然后将药末下入油内熬,少时倾出,汕入罐内,微冷入柏油搅匀,渐冷下后项细料药,甘松、三奈、白芷、 本、零陵香、藿香(各三钱)为粗末,绢囊盛之,入油浸。每日搅三次,如此十日后,先一日以灰汤洗发净,次日捺油,不数日其发黑绀,润泽香美,永不惹灰,更不须再洗。   香肥皂 (北京本司方)肥皂(不拘多少,劈作两边,用清水煮干,取起晒半干,切碎,晒极干为末) 檀香 真排草甘松 三奈 白芷 细辛 辛夷 本 独活 丁香 广零陵(各半两)为末等分,同肥皂末对半,炼蜜为丸用。去雀斑加鹰条白丁、白蒺藜、木贼、密陀僧。   福建香茶饼 醒宿酒,利疾顺气生津。   檀香 沉香(各末,二钱) 孩儿茶(一两) 白豆蔻 细茶 甘草(各末,半两) 冰片(二分)炼蜜,糯米糊丸,粟米大,噙化。   合香 (南京回回方)真排草 檀香(各四两) 牙香(二两) 沉香(三钱) 藿香(单枝者,二两) 广木香(二钱) 丁香 甘松(各半两) 酥合油(一两) 广零陵(一两) 麝香(一钱)为末和匀。   衣香 (解汗气)甘松 三奈 白芷(各一钱) 细辛 本 独活(各□两) 陈皮 官桂 辛夷花 川芎 黄芩 大黄上为粗末,日久再研细末尤香。   (北京)上科香肥皂(五分一片)肥皂(十斤) 檀香(一斤) 排草(一斤) 沉香(半斤) 丁香(三两) 黄烟(一两)零陵香(二两) 甘松 三奈(各二两) 白芷(四两) 藿香(二两) 官桂(二两) 细辛辛夷花 天花粉 本(各一两) 梅桂花(四两) 片脑(半两) 白丁香 鹰条(各半两)麝香(一两) 白芨面(二斤半) 炼蜜(五斤)约和匀,作八百丸。   香肥皂白芷 朝脑 甘松 三奈 细辛 藿香 熟枣(各一两) 猪胰(另捣如泥) 肥皂(半斤,煮干为末)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用。   玉容丸白芨 白附子 石榴皮 东瓜仁 大枣(去皮核。各一两)以好酒浸三日,早起洗面毕,洗之如玉。   八仙茶粳米 黄粟米 黄豆 赤小豆 绿豆(五件各炒香。各一斤,为末) 细茶(一斤) 芝麻(五合) 花椒(一合) 小茴香(一合) 白干姜(一两,炮) 白盐(炒,一两)以上十一味俱为细末,和合一处。   白面(炒黄色,与十一味等分拌匀,与后项点汤服) 胡桃、松子、枣子、瓜仁、白砂糖之类任意加之。每服二三匙,白汤点用。   (上料)安息香方 (北京本司制法)檀香(八斤) 排草(四斤) 沉香(一斤) 丁香 乳香 黄烟 兰苔 木香(各十两)麝香(三两) 酥合油(一斤) 安息香(五两) 榄油(二斤) 白芨面 蜂蜜(五斤)上各为细末,以酥、榄、息香和蜜熬化,渐渐下香末,调和得所,作柄上阴晾一日,晒干收。   (中料)安息香檀香(四斤) 排草 牙香(各三斤) 零陵香 上草 青远皮(各一斤) 丁香 兰苔乳香 黄烟 木香(各六两) 麝香(一两六钱) 酥合油(半斤) 榄油(二斤) 白芨面蜂蜜(各四斤)外加沉速一斤为上中料,制法同前。   (下料)安息香千香料(十斤) 芸香(五斤) 红柏面(六斤) 茅香面(四斤半) 牙香(七斤) 青远皮(二斤) 零陵香(二斤) 上草(即马细辛) 兰苔(各二斤) 白芨面(四斤半) 榄油(四斤) 蜂蜜(四斤)制法同前。   龙挂香饼料檀香 沉香(各二斤) 排草(一斤) 乳香 木香 丁香 兰苔(各四两) 黄烟(六两)麝香(八钱) 炭末(半斤) 酥合油(十二两) 榄油(六斤) 蜜(六斤)上和法如前。   扇坠香檀香 沉香(各二斤) 排草(半斤) 零陵香 丁香 酥合油(各半两) 桂枝 黄板(即黄速)甘松 三奈 白芷(各四两) 麝香(一两) 冰片(半两) 白芨面(一斤) 蜜(四斤)调和得所做之。   干灯乳香 硫黄 松香 干漆(各一两) 黑豆末(四两) 硝石(半斤)上为末,生漆为丸,如皂角子大。铁板上点烧一丸,一昼夜不灭。   水灯硝石 滑石 枯矾 硫黄 枇杷叶(各等分)上为末,先将油水各一碗,慢火,以槐枝搅匀。次入药末半两,又搅匀,点灯焰高,如法不灭。   风前点灯干漆 石硫黄 硝石(各一两) 沥清 黑豆末 黄蜡(各三两)上为末,先将沥清、蜡化成汁,入药末,用布条子蘸作烛,点在风前不灭。   灯光虹贯白项蚯蚓二条,以午上杨枝贯之,浸香油内,过三七日后用点灯,两虹光相贯可爱。   造兽灰硬灰末 铁屎末(各十斤) 生芙蓉(三斤)上为末合捣,入精米胶和,捏作兽形晒干,以燃炭烧,亦停三日不灭。如不用,以冷灰消之。   难消灰炭(为末) 块子锻石( 水搅取浓汁)上将灰汁和炭末,用竹筒作两半合定,实炭成条脱出,晒干烧用,终日不消。欲作兽形,任意为之。   湘子煮袍鞋茯苓 管仲 天仙子 野狼毒 五灵脂 草乌 白矾(各一两)上为末,水一桶同药下锅,煮袍一领,鞋一双,汁尽晒干,不透风寒。夏凉,不漏水。   跌打伤重灭瘢痕法熟麻油(半碗) 黄酒(一碗) 桃仁(去皮尖研,三钱) 没药(五分)上同煎数沸,服毕卧火烧热地上一夜,疼止肿消,无痕迹。   救荒法黑豆(一升) 管仲(一斤)以管仲细锉,同豆相拌,煮熟去管仲,晒豆干,有余汁又入豆,食尽又晒豆干收之,每用五七粒,空心嚼服,任食百草枝叶,松柏尤美,可味可饱。   避难止小儿啼以绵为小球,随儿大小为之。甘草浓煎汁或煮胶,枣浸过有甜味,随身带之,临时以唾津润透,置儿口中,过则去之。      卷之九十九 养生余录(上)   总论养生篇   夫人禀二仪之气,成四大之形。愚智贵贱则别,养生惜命皆同。贫乏者力微而不逮,富贵者侮傲而难持;性愚者未悟而全生,智识者或先于名利。自非至真之士,何能达保养之理哉?其有浓薄之伦,亦有矫情冒俗,口诵其事,行已违之。设能有行者,不逾晦朔,即希长寿,此亦难矣。   是以达人知富贵之矫傲,故屈迹而下人;知名利之败身,故割情而去欲;知酒色之伤命,故量事而撙节;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自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若加之寒温适时,起居有节,滋味无爽,调息有方;精气补于泥丸,魂魄守于脏腑;和神保气,吐故纳新;嗜欲无以干其心,邪淫不能惑其性,此则持身之上品,安有不延年者哉?形者,气之函也,气虚则形羸;神者,精之成也,精虚则神悴。形者,人也,为万物之最灵;神者,生也,是天地之大德。最灵者万物之首,大德者为天地之宗。万物以停育为事,天地以清净是务。故君子养其形而爱其神,敬其人而重其生,莫不禀于自然,从于自本,不过劳其形,不妄役其神。   夫人只知养形,不知养神;不知爱神,只知爱身。殊不知形者,载神之车也,神去则人死,车散则马奔,自然之至理也。   五色重而天下爽,珠玉贵而天下劳, 帛通而天下倾。是故五色者,陷目之锥;五音者,塞耳之推;五味者,截舌之斧。   华佗善养生,弟子广陵吴普、彭城樊阿受术于佗。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人所以得全其生命者,以元气属阳,阳为卫;以血脉属阴,阴为荣。荣卫常流,所以常生矣。   又曰:荣卫即荣华气脉,如树木芳荣也。荣卫脏腑,爱护神气,得以经荣,保于生路。又云:清者为卫,浊者为荣。荣行脉中,卫行脉外,昼行于身,夜行于脏,一百刻五十周,至平旦大会两手寸关尺。阴阳相贯,常流如循其环,始终不绝,则人生。故当运用调理,爱惜保重,使荣卫周流,神气不竭,可与天地同寿矣。   树衰培土,阳衰阴补。含育元气,慎莫失度。(注云:无情。)若草木至衰朽,即尘土培之,尚得再荣。又见嫩枝接续老树,亦得长生,却为芳嫩。用意推理,阳衰阴补,是以宜之。衰阳以少阴补而不失,取其元气津液引于我身,即颜复童矣。童女少女正气未散,元和才一,遇之修炼其百倍,切忌自己元气流奔也。(出《罗公三峰歌》)人之情性为利欲之所败,如冰雪之曝日,草木之沾霜,皆不移时而消坏矣。冰雪以不消为体,而盛暑移其真;草木以不凋为质,而大寒夺其性。人有久视之命,而嗜欲减其寿。若能导引尽理,则长生罔极。(《保圣纂要》)神者,魂也,降之于天;鬼者,魄也,经之于地。是以神能服气,形能食味。气清则神爽,形劳则魄浊。服气者绵绵而不死,身飞于天;食味者混混而往往,形归于地,理之自然也。   专精养神,不为物杂,谓之清;反神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割念以定志,静身以安神,保气以存精。   思虑兼亡,瞑想内视,则身神并一。身神并一,则近真矣。   有者因无而生,形者须神而立。故有为无之功。形者,神之宅,莫不全宅以安生,修神以养神。若气散归空,游魂为变。火之于烛,烛靡则火不居;水之于堤,堤坏则水不存。魂劳神散,气竭命终矣。   我命在我,不在于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风邪者,皆由恣意极情,不知自惜,故损生也。譬如枯朽之木,遇风则折;将崩之岸,值水先颓。今若不能服药,但知爱精节神,亦得一二百年寿也。   夫禀气含灵,惟人为贵。人所贵者,盖贵于生。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若能游心虚静,息虑无为,候元气于子时,道引于闲室,摄养无亏,兼服良药,则有年耆寿,是常分也。如恣意以耽声色,役智而图富贵,得丧荣于怀抱,躁挠未能自遗,不拘礼度,饮食无节,如斯之流,宁免夭伤之患也?(《养生延年录•序》)人生而命有长短者,非自然也,皆由持身不谨,饮食过差,淫快无度,忤逆阴阳,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终其寿。(《养生延年录》)五谷充饥体而不能益寿,百药疗疾延年而不能甘口。充饥甘口者,俗人之所珍;苦口延年者,道士之所宝。   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而逾,饮食不可废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多。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去肥浓,节咸酸,减思虑,损怒气,除驰逐,慎房室,武氏行之有效。   人受气,虽不知方术,但养之得理,常寿一百二十岁。不得此者,皆伤之也。少复晓道,可得二百四十岁;复微加药物,可得四百八十岁。养寿之法,但莫伤之而已。夫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所以适身也。重衣浓褥,体不堪苦,以致风寒之疾;浓味脯腊,醉饱厌饫,以致聚结之疾;美色妖厌,嫔外家盈房,以致虚损之祸;淫声哀音,怡心悦耳,以致荒耽之惑;驰骋游观,弋猎广野,以致狂荡之失;谋得战胜,兼弱取乱,以致骄逸之败。盖圣贤诚究其理也。然养生之具,譬如水火,不可缺,过反为害。   喜怒损志,哀戚损性,荣华惑德,阴阳竭精,皆学道之忌,仙法之所疾也。虽还精胎息,仅而补之,内虚已彻,犹非本真。《真诰》曰: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早晚,与居有至和之常制。   筋骨有偃仰之方,闲居有吞吐之术。流行荣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与夺之要。忍怒以养阴气,抑喜以养阳气。然后先将草木以救亏缺,服金丹以定不穷。养性之道尽于此矣。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神能爽志以资血气。摄生者气正则味顺,味顺则神气清,神气清则含真之灵全,灵全则五邪百病不能干也。故曰:水浊鱼瘦,气昏人病。夫神者生之本,本者生之具。   大用则神劳,大劳则神疲也。   食谷者智能聪明,食石者肥泽不老,谓炼五色石也。食芝者延年不死,食元气者地不能埋,天不能杀。是故食药者与天地相配,日月并例。   少不勤行,壮不竞时,反而安贫,老而寡欲。闲心缓形,养生之方也。或疑者云:始同起于无外,终受气于阴阳,载形魄于天地,资生长于食息,而有愚有智,有强有弱,有寿有夭,天耶?人耶?解者曰:夫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始而胎气充实,生而乳食有余,反而滋味不过,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始而胎气虚耗,生而乳食不足,长而滋味有余,壮而声色自放者弱而夭。生长全足,加之导养,年未可量。   夫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神形早衰,欲与天地常久,非所闻也。故人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托者形也。神形离别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返,故乃圣人重之。   夫养之道有都领大归。未能具其会者,但思悔,与俗反则暗,践胜辄获过半之功矣。有心之徒可不察欤?(太史公司马论)世人不终耆寿,咸多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邀名射利。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乏筋肉,血气将无,经脉便壅。内里空疏,惟招众疾,正气日衰,邪气日盛矣,不易,举沧波以熄炷火,颓华岳以断涓流,语其易也,甚于兹矣。名医叙病论尽无事者,夜不张道人年几十旬,甚翘壮也。云: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听,莫强饮食,莫大醉饱,莫大忧愁,莫大悲思。   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天下莫我知也,无谓幽冥;天知人情,无谓暗昧;神见人心,微言小语,鬼闻人声。犯禁满千,地收人形。人为阳善,正人报知;人为阴善,鬼神报知。人为阳恶,正人治之;人为阴恶,鬼神殛之。故天不欺人根据以向。(《养生延命寿》)气者,身之根也。鱼离水必死,人失道岂存。是以保生者务修于气,受气者务保于精。精气两存,是名保真。(《延陵君修养大略》)修身之法,保身之道,因气养精,因精养神。神不离身乃常健。(《太上老君说内丹经》)眼多视则贪资,口多言则犯难,身多动则淫贼,心多饰则奢侈。未有用此四多而天下成治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