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 第 367 页/共 402 页
治妇人下寒久不生产方胡椒 杏仁 核桃仁 蜂蜜(各四两)上捣烂用瓷瓶一个,以纸封固,用绳系紧,用竹箭一条,插封瓶纸中间,以通其气,放瓶于锅汤内煮一饭熟为度,取起。每日清晨用热酒服三茶匙,睡一觉起。久服如火热,自然有胎。
治五淋方淡竹叶 赤茯苓 荆芥穗 灯草(各一钱) 车前子(生用,半两)上作两服,水煎服。
治男妇诸淋牛膝(一名苦枝根,一名鼓捶草)不拘多少,洗净捶碎,一握水五碗,煎至一碗去滓,入麝香、乳香未各少许,空心调服。
小便内当下沙石剥剥有声,是其验也。
秘元丹 治精不禁,危急者。
灵砂(水飞) 龙骨(酒煮焙干为细末。各一两) 砂仁 诃子(小者以热灰火煨攻肉。各半两)上为末,糯米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服。
治小水不通方生车前草捣取自然汁半钟,入蜜一匙服。
加减槐花散 治便红。
条芩(一钱) 黄连(八分) 槐花(炒,七分) 枳壳(五分) 升麻(一钱二分)赤芍药(一钱) 生地黄(八分) 甘草(二分) 苍术(三钱五分) 当归(五分)上水钟半,煎七分,食前服。
腰痛方取橙子核炒干为细末三钱,以白酒调即愈。
又方 取西瓜连肉浓皮切作片,阴干为细末,以盐酒调空心服妙。
养心汤 勤王劳心疾多,少睡心神不足宜服。
人参(二钱) 当归(酒浸,八分) 酸枣仁(去壳炒,一钱) 白茯苓(去皮,八分)茯神(去木,五分) 甘草(二分) 黄连(酒炒,五分) 麦门冬(去心,七分) 白芍药(酒炒,七分) 黄柏(酒浸) 橘仁(去白。各八分) 远志(甘草水煮去骨,五分)上水钟半,莲肉四个去心,煎至七分,食远服。
因春丸 治疝气。
取双蒂茄子悬于房门上,出入以眼视之。茄淹所患亦淹,茄干亦干矣。又云:将双蒂茄悬门上,每日抱儿视之二、三次,安铁钉于茄上,十余日即愈。
又方 金丝瓜架上初结者,直待满架结尽,叶落瓜枯方取下烧灰存性为末,炼蜜调成膏,每晚好酒调一匙下。如前病在左则左睡,病在右则右睡。
治脚上火丹方以大黄磨水,频频刷上自愈。
治一切寒湿香港脚方用牛皮胶一块,以刀细切入锅内,同麦面炒成珠,研为细末。每服用酒调下一钱,其痛即止。
又方 治远年近日脚疮流黄水者。
黄柏不拘多少,刮去粗皮,用猪胆汁涂之,晒干,复涂复晒,如此七次为度,研成极细末。
先用花椒煨盐煎汤洗净疮,拭干,方以柏末掺之,二、三次即愈。
治手足皲裂春夏不愈者生姜汁 红糟 食盐 骨髓上研烂炒热,擦入皲内,一时虽痛,少顷皮软皲合,再擦即安。
治脚转筋急将大蒜磨脚心,令遍热即瘥。
渊然真人夺命丹 治疔疮发背、脑痈乳痈、附骨疽,一切无头毒恶疮服之便有头,不痛者服之便痛,已成者服之立愈。
蟾蛛(三钱,干者老酒化之) 血竭(一钱) 乳香 没药 铜绿 朱砂(各二钱,为衣)轻粉(五分) 胆矾 铅粉(各一钱) 雄黄(三钱) 麝香 脑子(各五钱) 蜗牛(十一个,连壳用) 蜈蚣(一条,酒浸炙黄,去头足)上为末,将蜗牛研作泥,和前药为丸,如绿豆大,苦犹不就,以好酒煮面糊为丸。每服只二丸,先用葱白三寸令病患嚼烂,吐于手心,男左女右,将丸子里在葱白内,用无灰热酒三、四盏送下,避风处以衣被盖覆,约人行五里之久再饮热酒数杯,以助药力,发热大汗出为度。
如汗不出者,再服二丸,汗出则效。初觉者二丸即消,三、五日病重者,再进二丸。如疔疮走黄过心难治,汗出冷者亦死。如病患不能嚼葱,擂烂裹药,仍以热酒送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忌冷水、黄瓜、茄子、油面、猪羊杂肉鱼一切发疮等物及妇人洗狐臭,犯之难治。
治发背并疔疮 疮一切无名肿毒先将朱砂为末,以净盘盛之,再以明矾不拘多少,鲜明者佳。用砂锅溶化,就热用箸头挑热矾敲成丸,入朱砂,盘内相拌为衣,如豆大。壮者服三十丸,虚弱者或九丸、七丸,用生葱捣汁,和滚汤将前药送下,用浓棉被盖卧出汗即愈,如汗不出,再根据前服,以汗为度。其方旋用旋丸。
治各项肿毒用白芨末以无根并水调摊纸上贴患处,已成者加大黄少许。
铁井栏 治一切肿毒背痈,以此药围定,下不复舋开。
芙蓉叶(重阳前取) 苍耳叶(端午前取,烧灰存性)上为末,蜜水调敷之。
治多年不愈天 顽疮南胆矾 汞 明矾(枯过。各一钱) 香油(量用)上共研,不许犯铁器,以汞不见星为度。四肢均搓,不许犯风,用加衣,巳时上药,午时出汗,未时省衣,如此三日神效。
治下疳疮用轻粉一味研细,干掺之,即干靥而愈。
治白汗斑灸夹白穴即愈,或以针刺之,出血即愈。此试验者,夹白穴先于两乳头上涂黑,令两手直伸夹之,染黑处即是穴也。
救危急十证救自缢死 自旦至暮虽已冷可活。心下微温者,虽一日以上可活。急抱起死者使绳宽,解去绳,切不可割断,却与之微微捻正喉咙,放倒卧,用被盖,急用竹管吹其两耳,一人急牵其发不放手,就用脚踏其两肩。一人摩其胸及屈伸其手足,摩捋之,如活,即以饮与之。此法救人,无不活者。
救水溺死先以刀斡开溺者口,横放箸一只,令其牙衔之,使可出水,或覆瓮,或立甑,以溺者腹肚复其上,令头垂出水。如无瓮甑,横腹圆木上亦可。水出后令健夫屈死人两足着肩上,以背相倒驮之而行,令出其水尽,仍先打取壁土一阶置地上,以死者仰卧其上,更以壁土覆之,上露口眼,自然水气 入土中,其人或苏,仍急用竹管各于口、耳、鼻、脐、粪门内,更迭吹之,令上下气相通,又用半夏末少许搐其鼻,如略活,用清粥饮灌之。
又孙真人救溺死法,急解去死人衣带,艾灸脐中即活矣。
救冬月堕水冻死 四肢冷,口不能言,只有微气者,不可便以火灸,用布袋盛热灰放在心头,冷即换热者。待眼开却用温酒或米饮灌之。
救伏暑死 不可使冷,冷之即死,宜用温汤常摩洗其心腹间。如路途急切,用路上热土充腹脐间,令人更尿其脐中即活。
救暑渴死 用路上热土、大蒜等分烂研,水调去滓,饮之即活。
救卒中风不省人事 多因痰壅,用白矾二钱许,生研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斡开口灌下,其涎或吐或化下便醒。
救卒中恶不省 用韭菜研汁,灌入鼻中。
救睡卧中不省 用韭菜研汁,灌入鼻中。
救睡卧中不省 用韭菜汁滴入鼻中,冬月用韭和根捣汁灌之。
治从高坠下瘀血冲心欲死 用豆豉一大盏,水二碗,煎二沸去滓服。若使觉气绝不能言,取药不暇,急擘开口,以热小便灌之。
凡压死缢死溺死魇死产后晕绝 此名五绝。可用半夏一味为末如豆大,吹纳鼻中,须臾即活。
神医华佗云:十般危证,急如风火。故选名方救之。
一危证霍乱吐泻 或因饮冷、或冒寒、或失饥、或大怒、或乘车船,伤动胃气,令人上吐下泻不止,头眩眼花,手足转筋,四肢逆冷。用:吴茱萸(半两) 木瓜(半两) 食盐(半两)同炒焦,先用瓦瓶水三升煮令百沸,却入前三味同煎二升以下,服之。
一方 用枯白矾为末,每服一大钱,百沸汤点服。
又方 却用盐一撮,醋一盏,煎七分温服,或盐梅咸酸等物,亦可煎服。
二危证缠喉风闭 肿痛,手足厥冷,实时气闭不通。用皂角三皮,挪水一盏,灌下立愈。
一方 用皂角一皮,百草霜一钱,同研为末,冷水调,加清油数点灌之。
又方 用升麻四两,锉碎,水四碗煎一碗,灌之即愈。
三危证吐血内损 或因酒色损伤心肺,血气妄行,口鼻俱出。用荆芥一握,烧灰置地上出火毒,细研,每服三钱,陈米饮调下。
一方 用百草霜研细,每服三钱,浓米饮调,三服妙。
四危证中砒毒 烦躁,心腹疼痛,头旋欲吐不吐,面青黑,四肢冷。用青盐一握细研,以井花水调下一碗,灌之。
一方 用麻油二升灌之。
一方 用地浆水浓服三碗。(即掘开土地,以水倾入,搅浊服。)五危证尸厥 奄然死去,不省人事,腹中气走如雷鸣。用生姜自然汁半盏,和酒一盏,煎令百沸,并灌服之,仍灸丹田、百会、气海穴。
六危证中见气 忽倒地,四肢冷,手握拳,鼻口出血。
雄黄为末一钱许,煎桃叶汤调下。
一方 用故汗衫衣或触衣,(即小内衣。)男用女衣,女用男衣,烧灰。每服二钱,七沸汤调服。
七危证脱易 小腹急痛肾缩,面黑气喘,冷汗自出。
连须葱白三茎,沙盆中研烂,以酒五升,煮取二升,作两服。仍用炒盐先熨脐下气海穴处如令气冷为佳。
八危证鬼魇鬼击 房中被鬼打,作声叫唤不省。灶心土捶碎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更挑半指甲,吹入鼻中,又灸两足大KT 趾聚毛中三七壮,又用桃柳东生枝各三、七寸,煎汤三盏,候温灌服。
九危证孕妇逆生 槐子七粒研细,新汲顺流水下。
又方 用乌蛇蜕一条,蝉蜕二七个,头发一束共烧灰,温酒调下三服,仰卧片时即生。
又方 用小绢线针,就儿足心各刺三五针,急用盐涂刺处,即顺行矣。
十危证胎衣不下 恶血凑心迷闷,胎衣逆上。用赤小豆一升炒过,水三升,煮取二升,去豆取汁,温服立下。
又方 以妇人自身手足指甲烧灰,酒调下一服,却令有力妇人抱起,将竹筒于心上赶下为妙。
治伤寒阴阳二证神授太乙散 不问阴阳两感,表里未分皆效。
川升麻 白芍药 紫苏叶 干葛 陈皮 川芎 青皮 甘草 香附子 白芷上等分为散,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三片,煎八分,连进两服。如头痛加连须葱白茎,气痞中满加枳壳。
治伤寒结胸大黄连(七寸) 巴豆(十四粒,去壳)上为末,津唾调饼子,置脐中,以艾炷灸其上,候热透腹中方止,不拘壮数。灸了,即以温汤浸手帕,拭之去毒。此法屡常救人。
治疟好常山上为末,用鸡子清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或醋汤吞下。未发先一夜服,发日五更初又一服,必效。若久病则多服取效。
一方 用常山为咀,用鸡子清搅匀,饭上蒸三次,去鸡子清,以常山晒干为末,捣饭为丸。临卧清晨酒吞二十丸,不吐不泻即愈。
又方 用青蒿、薄桂二味各为末,若寒多,多桂少蒿,用老生姜二两连皮捣汁和热酒调,以衣被盖卧即愈。若热多,多蒿少桂,亦根据前法服,桂蒿三七分用。
又方 不问久年近日神效。常山一两瘦如鸡骨者,锉碎,用好醋浸一宿,瓦器内煮干,锉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半盏去滓,五更初温服之,不吐不泻神效。
又方 用知母、贝母、常山、槟榔等分,锉碎,酒各一盏,煎一半,用绵盖定,露一宿,五更面东方温服之。
不问寒热疟人,久年不瘥,一服见效,但不可令妇人煎。
治赤白痢方诃子(十二个,六个煨热,六个生用。久痢不止者,一服立效。)去复选肉焙干为末,若赤痢用生甘草煎汤调下。白痢炙甘草煎汤下,空心服之,甚者再进。
治痢丸子大半夏(二个) 巴豆(二粒,去壳) 百草霜(一钱) 京墨(一粒,如半夏大)上碾为末,用黄蜡三钱,清油少许溶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红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暑泄冷熟水吞下,神效难尽之。
治禁口痢 其证有冷有热、有冷热不调,皆须先发散表里。如手心热,宜用败毒散加陈米煎服,如手心冷及纯下白痢者是寒,宜以莲肉不去心为末,用米饮调,每服三钱,候进饮食,然后随证冷热治之。
又方 用红木槿花,不用蒂,阴干为末,先用面煎饼两个,以花末掺其上食之,食时以汤灌之,开其口。
治热痢柴胡 黄芩(各等分)上酒半盏,水半盏,煎七分,温冷,空心或早服。若血痢多加黄芩。
又方 盐梅除核一个,合好春茶末,用醋汤调服。
转筋泄泻陈皮 木瓜(各等分)上水煎入醋少许,盐一捻,服之。
一方 吴茱萸三钱,同艾煎汤一碗半,分作三服,即效。
又如药不便,只用艾叶、生姜煨同煎热服。
搅肠痧证 发即腹痛难忍,但阴痧腹痛而手足冷,看其身上红点,以灯草蘸油点火烧之。阳痧则腹痛而手足暖,以针刺其指,皆近爪甲处一分半皮肉动处,血出即安。仍先自两臂捋下其恶血,令聚指头出血为妙。
又痛不可忍,须臾能令人死,古方名干霍乱。用盐一两热汤调,灌入病患口中,盐气到腹即定。又将石沙炒令赤色,冷水淬之,良久澄清水一、二合,服之。
治霍乱吐泻 诸药不纳。
绿豆胡椒(各四十九粒)上研碎,水浸,煎服。如渴甚,研为细末,以新汲井水调服,神效。
又霍乱吐泄不止 新艾一把,水二碗,煎一碗,顿服。若无新艾,旧艾浓煎汤服。
又方 用木瓜一两,茱萸半两,汤泡七次,茴香二钱半、甘草二钱。上锉,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紫苏叶十片,煎干空心服之。
治痈疽发背 初生灸法,屡试有验。
凡人初觉痈疽发背,已结未结,赤热肿痛,先以湿纸覆其上,立视候其纸一点先干处即是结疽头处。取大蒜切成片,如当三分浓,安在头上,用大艾炷灸之三壮,换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时方住。最要早觉早灸为上,方发一、二日者,十灸十愈,三、四日者六、七愈,五、六日者三、四愈,过七日则不可灸矣。若有十数头作一处生者,用大蒜研成膏作饼子铺疮头上,聚艾灸之,亦能安也。若背上初发赤肿,内有一粒黄如栗米者,即用独蒜切片如前灸法治之,次日去痂,浓自溃矣。
竹筒吸毒方(并治诸般恶疮) 苦竹长一、二寸,用头节妙,刮去青皮,似纸薄为佳,其大小随疮斟酌,应毒疮初发时用。
白蒺藜 苍术 乌 皮 浓朴(各五钱)上为咀,水一铫同前竹筒煎煮,以药将干为度。乘竹筒热,以手按之于疮上,顷之,其筒自粘在疮上,不必手按也。仍更用前药分两,再煮一筒,候前竹筒冷,以手拔去,再换热者,如前法其脓自吸入筒中而疮愈矣。
治痈疸十宣散 凡痈疽皆由气血凝滞,风毒痈结。此药发散风邪,流行气血,排脓止痛,生肌长肉,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溃,五毒不试而坐收功效。许学士云:昔有苦背疡者,诸药不痊,乃用此方,热酒一升下药五、六钱,少顷,频减七分,教服后疮溃脓出,不月疮口遂合。又有妇人股间肿如碗,服此而安。又有脑发者,服药醉饮久卧,醒而病去。但选药精妙,服药贵多服,至疮口合更服,所以补前损,杜后患。
不饮者,浓煎木香汤下亦可,仍略用酒为佳,药品于后。
人参(用新罗者,去芦,细锉,焙干) 当归(用中大如马尾者、净洗,锉,焙干)黄 (用绵者,如箭竿长尺余,不开叉者,净洗寸切捶碎,擘如绵状,盐汤浸透,微火炙酥再锉用) 川芎(好者洗净切,焙干用) 防风(新香者,净洗切,焙用)浓朴(浓而紫者,去粗皮,姜汁淹一宿,炒焙) 桔梗(有心味苦者,洗净去芦切焙) 桂(用卷薄者,去粗皮,不见火) 甘草(生) 白芷上取净极干,方秤人参、黄 、当归各二两,余七味各一两,除桂外一处为末,入桂令匀。
每服三钱加至五、六钱,桂须多买,取净末秤,凡信心精合,多服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