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 第 340 页/共 402 页

先宜解表风邪,利惊化痰,调气贴囟,甚则以朱银丸利之。凡初生婴儿难以用药,如遇此候,急取猪乳细研牛黄、麝香,各少许,调末入口中,则愈矣。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胎惊候第五   青龙丸 治小儿胎热,化痰镇惊。   人参 天麻 茯神 白附子(炮) 牛胆南星(烙。各一两) 甘草(炙,钱半) 青黛(一钱)朱砂(水飞,半钱) 麝香(一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钩藤、皂荚子煎汤研化,不拘时服。   参蝎散 治小儿胎惊,定心神。   天浆子 天竺黄 人参 朱砂 全蝎 天麻 蝉蜕 麝香(少许)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金银汤下。   猪乳膏 治小儿诸惊胎痫。   全蝎(一个,焙) 琥珀 朱砂(少许)上为末,每服一字,麦门冬煎汤调下。   独活汤 治胎惊,发散风邪。   羌活 独活(各一分) 槟榔 天麻 麻黄(去节) 甘草(各半分)上锉散,每服半钱煎服,于内加南星末,蜜调下,可贴囟用。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胎黄候第六   巢氏曰:小儿在胎受母热毒,生下遍身面目俱壮热,大便秘,小便黄色,多啼不乳。   《千金》论云:小儿生下,遍身面目皆黄如金色,身上壮热,大便不通,小便浊赤,不思乳食,啼叫不止,此胎黄之候也。皆因母受热而传于胎也。有此证者,乳母服地黄汤。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胎黄候第六   胎黄胎疸证,母子俱宜服地黄汤及地黄饮子。小儿百日内及半周,不因病后身微黄者,胃热也。若自生而身黄者,胎疸也。经云:诸疸皆热,色深黄者是也,犀角散主之。若淡黄兼白者,胃怯也,白术散主之。(方见泻门。)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胎黄候第六   地黄汤生地 赤芍药 天花粉 赤茯苓 川芎 当归 猪苓 泽泻 甘草 茵陈(各等分)上锉,用水煎,食前服。   生地黄饮子 治小儿生下满身面目俱黄,状如金色,面赤身热,眼闭不开,大便不通,小便如栀汁,满身生疮。   生地黄 赤芍药(各一钱) 羌活 当归 甘草(一钱)上为极细末,用灯心煎汤,食前服。   犀角散 治小儿胎热,一身尽黄。   犀角 茵陈 栝蒌根 升麻(煨) 甘草 龙胆草 生地黄 寒水石( ,等分)上咀,用水煎,不拘时服。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脐风候第七   小儿生后有脐风证者,多因断脐带后为风湿所伤而成也。风入脐者,令脐肿腹胀,口撮多啼,不能乳饮,谓之脐风。若入经络,多变为痫,当作痫证治之。   脐风致于四肢柔直,日夜多啼,不能吮乳,甚则发为风搐。若脐边青黑,撮口不开,是为内搐,不治。爪甲黑者则死。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脐风候第七   王氏曰:热在胸膛,伸缩拿气,亦令脐肿,宜千金龙胆汤主之。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脐风候第七   控痰饮 治脐风宜先用此吐风痰,次用益脾散和脾,又用辰砂膏利惊即愈。或手足挛拳,噤口不开,不治。   蝎梢 铜青(各五分) 朱砂(一钱) 腻粉(一字) 麝香(少许)上为末,每服一字,腊茶清调下先吐风痰,然后和胃,或有甘草方吐痰,随轻重用。   宣风散 治小儿初生因断脐后,外伤风湿,唇青不乳,多喘撮口。   全蝎(二十一个,头足全去毒,用无灰酒炙涂为末用) 麝香(一字,另研)上为极细末,用半字金银煎汤或麦门冬、汤调化,食远服。   防风散 治小儿脐风。   防风 羌活 白芷 当归 黄 甘草(各五分)上为细末,少许灯心汤调服。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撮口候第八   《圣惠》论小儿撮口皆由在母胎中挟于风热,儿生之后,气血未调,洗浴当风而成。此疾若口吐白沫,四肢觉冷,必难用药也。小儿患诸风疾,传入恶候,至于撮口,病致危急。凡有脐风撮口,胎风撮口,锁肛撮口,钓肠撮口,卵疝撮口,应病悉入成风,风入心脾,俱能撮口。夫患在撮口者,皆由结郁于中,干及肠胃,闭不得通,气不能化,腹中满胀,肚下青筋,撮口不乳,证候甚急,若不速与利下,无可救疗。若将撮口以为常,少缓之,则毙矣。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撮口候第八   撮口最为急候,治法贵乎疏利,以辰砂膏利之而愈,一腊之内见之尤甚。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撮口候第八   辰砂僵蚕散 治初生撮口。   辰砂(水飞,五分) 僵蚕(直的,去绿嘴炒,一钱) 蛇蜕(炒,一钱) 麝香(研,半分)上为细末少许,用蜜调,敷唇口。   龙胆汤 治婴孩月内胎惊气盛发热,脐风撮口。   龙胆草 钩藤 柴胡 黄芩(炒) 桔梗 赤芍药(炒) 茯苓(各五分) 甘草(炙,五分)蜣螂(二枚,去翅足炙) 大黄(一两,湿纸包火煨)上为极细末,用枣去核煎或加防风、麦门冬煎汤调服。   撮风散 治小儿撮口。   赤脚蜈蚣(半条,炙) 钩藤(一分) 朱砂 全蝎梢(各一钱) 麝香(一字)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口噤候第九   《巢氏病源》云:小儿在胎母吃热物,热入脏腑,儿生之后热毒结聚,满口舌上其形如粟,令儿不能开口,名曰口噤。   《圣惠方》云:初生儿须防三病,一曰口噤,二曰撮口,三曰脐风,皆是急病。就中噤口尤甚,若过一腊,方免此病。但看牙关紧急,不能吃奶,啼声渐小,口吐涎沫,便是此证。急看儿上 有白点子,先以指甲刮去,次后服药。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口噤候第九   治口噤噤风之证,看儿上 有点子,以指甲轻轻割破,次服定命散,辰砂全蝎散之类。   如口噤不开诸药不效者,生南星研为极细末,龙脑少许合和,用指蘸生姜汁于大牙根上擦之,立开。凡脐风撮口噤口等风,数证虽异,受病之源一同。大抵里气郁结,壅闭不通,并宜服淡豆豉汁,取下胎毒。《千金方》云:小儿气高,若有微热,即须下之,若不时下,则成大患,难为疗矣。紫霜九量与之。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口噤候第九   定命散 治小儿初生,口噤不乳。   蝉蜕(二十枚,去嘴足) 全蝎(十个,去毒)上为极细末,入轻粉少许和研,用乳汁调化服。   辰砂全蝎散 治小儿初生口噤。   辰砂(飞,半钱) 全蝎(去毒炙,二十枚) 硼砂 龙脑 麝香(各一字)上为极细末,用乳母唾调,涂口唇里及牙齿上,或用猪乳少许调入口内。   蜘蛛方 治小儿口噤不开,不能吮乳。   蜘蛛(一枚,去足及口,炙令焦细研,用猪乳一合和为三服,徐徐灌之,神妙。入麝香少许治牙疳,极妙)蜈蚣方 治同前。   蜈蚣(一条去足,炙令焦,为末,麝香少许,以猪乳和之。盖猪乳能独主小儿口噤不开之证)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锁肛证第十   小儿由胎中受热,热毒壅盛,结于肛门,闭而不通,无复滋润,所以有锁肛之候至。   若第三日不通,急令妇人以温水漱口,吸咂儿前后心,并脐下手足心共七处,凡四五次。仍以轻粉半钱,蜜少许,温水化开,时时将少许服之,以通为度。如便不通,即是肛门内合,当以物透而通之,金簪为上,玉簪次之,须探入二寸许,以苏合香丸纳入孔中,粪出为快也。若肚胀膨胀不能乳食,作呻吟声,至于一七,难可望其有生也。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锁肛证第十   苏合香丸 治小儿锁肛,大便不通。(方见惊风门。)猪胆煎 治法导入小儿肛门。   猪胆(一枚,以竹管一个,插入胆内,以丝线密上扎定,以竹管插入肛门,方逼胆汁入,即通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脐突候第十一   脐为儿之根蒂,胎气固则形体壮,脐深则根命长。受气乖违形痿脐突。凡儿断脐,利益渐长渐深,吻乳调和愈实,是血脉之相顺,致形体之相资。初生之儿,有在胃及胸膛,则频频伸引,呃呃作声,努胀其气,抑入根本之中,所以脐突肿赤,虚大可畏。无识之人将谓断脐不利而使然者,则非也。断脐不盈,亦一腊之内随其根蒂自腐。实者深之,弱者浅之。深浅之理,以其禀赋得之。良由胎中母多惊热,宜与散热之药,其脐归本,不必以毒药敷之,恐毒伤入为害。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脐突候第十一   山栀五苓散 治小儿脐突。   栀子仁(炒) 白术(炒) 白茯苓 猪苓 泽泻(各一钱) 官桂(五分)上为极细末,每服一钱或五分,用蜜汤,灯心汤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