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 第 405 页/共 424 页

[2]凡臂骨受伤者,多因迎击而断也,或断臂、辅二骨,或惟断一骨,瘀血凝结疼痛。   <1>以手法接对端正,贴万灵膏,竹帘裹之,加以布条扎紧。   <2>俟三日后开帘视之,以手指按其患处,或仍有未平,再揉摩其瘀结之筋,令复其旧,换贴膏药,仍以竹帘裹之。   <3>每日清晨服正骨紫金丹。   按、方剂:[1]万灵膏:见囟骨伤[2]正骨紫金丹:见颠顶骨伤注:   外科卷下\正骨心法   锁子骨   篇名:上编外治法分类:胸背部   [1]锁子骨,经名拄骨,横卧于两肩前缺盆之外,其两端外接肩解。   [2]击打损处,或骑马乘车,因取物偏坠于地,断伤此骨:<1>用手法先按胸骨,再将肩端向内合之,揉摩断骨,令其复位,然后用带挂臂于项,勿令摇动。   <2>内服人参紫金丹,外熨定痛散,再敷万灵膏,其证可愈。   按、方剂:[1]人参紫金丹、定痛散、万灵膏:俱见囟骨伤注:   外科卷下\正骨心法   臑骨   篇名:上编外治法分类:四肢部   [1]臑骨,即肩下肘上之骨也。   [2]自肩下至手腕,一名肱,俗名胳膊,乃上身两大肢之通称也。   [3]或坠车马跌碎,或打断,或斜裂,或截断,或碎断。打断者有碎骨跌断者则无碎骨,壅肿疼痛,心神忙乱,遍体麻冷。   <1>皆用手法,循其上下前后之筋,令得调顺,摩按其受伤骨缝,令得平正。   <2>再将小杉板周围逼定,外用白布缠之。   <3>内服正骨紫金丹,外贴万灵膏。   <4>如壅肿不消,外以散瘀和伤汤洗之。   按、方剂:[1]正骨紫金丹:见颠顶骨伤[2]万灵膏:见囟骨伤[3]散瘀和伤汤:见颠顶骨伤注:   外科卷下\正骨心法   竹节骨   篇名:上编外治法分类:四肢部   [1]竹节骨,即各指次节之名也。   [2]跌打损伤,骨碎筋弯,指不能伸,以手捻其屈节,则指必舒直。   [3]洗以散瘀和伤汤,贴以万灵膏。如指甲缝蓄积毒血,其甲必脱落,若再生指甲,其形多不如旧。   [4]若第三节有伤,治同次节,其指甲名爪甲。   按、方剂:[1]散瘀和伤汤:见颠顶骨伤[2]万灵膏:见囟骨伤注:   外科卷下\正骨心法   大楗骨   篇名:上编外治法分类:四肢部   [1]一名髀骨,上端如杵,入于髀枢之臼,下端如锤,接于□骨,统名曰股,乃下身两大肢之通称也,俗名大腿骨。   [2]坠马拧伤,骨碎筋肿,黑紫清凉,外起白泡,乃因骨碎气泄,此证治之鲜效。   [3]如人年少气血充足者,虽形证肿痛而不昏沉,无白泡者可治。   <1>法以两手按摩碎骨,推拿复位,再以指顶按其伤处,无错落之骨用竹廉裹之。   <2>每日早服正骨紫金丹,俟三日后,开廉视之,若有不平处,再捻筋结,令其舒平,贴万灵膏,仍以竹廉裹之。   按、方剂:[1]正骨紫金丹:见颠顶骨伤[2]万灵膏:见囟骨伤注:   外科卷下\正骨心法   五指骨   [1]五指之骨,名锤骨,即各指本节之名也。   [2]若被打伤折,五指皆同,株连肿痛,因其筋皆相连也。   [3]手掌与背,其外体虽混一不分,而其骨在内,乃各指之本节相连而成者也。   [4]若手背与手心,皆坚硬壅肿热痛,必正其骨节,则无后患。   [5]若不实时调治,其所壅之血,后必化而为脓。   [6]气盛者,服疮毒之剂,调治可愈;气虚者,将来成漏矣。   洗以散瘀和伤汤,贴万灵膏。   按、方剂:[1]散瘀和伤汤:见颠顶骨伤[2]万灵膏:见囟骨伤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