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字经 - 第 12 页/共 21 页

十枣汤 治水饮作痛。峻剂,不可轻用。   大戟 芫花(炒) 甘遂(各等分,研末)用大枣十枚,水二杯,煎七分,去滓,入药方寸匕约有七分服。次早当下,未下,再一服。服后体虚,以稀粥调养。   理中汤 治冷痛。   方见《伤寒》。   吴茱萸汤(仲景) 治冷痛。通治食谷欲呕,头痛如破,烦躁欲死者,及大吐不已之症。   吴茱萸(二钱五分,汤泡) 人参(一钱五分) 大枣(五枚) 生姜(三钱,切片)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金铃子散 治心口痛及胁痛、腹痛,如神。属热者。   金铃子(去核) 元胡索(各二两,研末)每服三钱,黄酒送下。   浓朴三物汤(《金匮》) 治心腹实痛,大便闭者。   浓朴(四钱) 大黄(二钱) 枳实(一钱五分)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浓朴七物汤(《金匮》)即前方加桂枝 甘草(各一钱五分) 生姜(二钱,五分) 大枣(五枚)   水二杯,煎八分服。呕者,加半夏一钱;寒多者,加生姜一钱五分。   附子粳米汤(《金匮》) 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附子(二钱,制) 半夏(四钱) 炙草(一钱) 粳米(五钱,布包) 大枣(一枚)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日夜作三服。   大黄附子汤(《金匮》) 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者。   大黄 附子(各二钱) 细辛(一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   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 治心腹诸痛虚极,诸药不效者,一服如神。及胁痛里急,妇人产后腹中 痛。   当归(七钱五分) 生姜(一两二钱五分) 羊肉(四两,去筋膜,用药戥秤方准)水五杯,煎取二杯,温服一杯,一日两服。若寒多者,加生姜五钱;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五钱,白术二钱五分。   栝蒌薤白白酒汤(《金匮》) 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寸沉迟,关上小紧。   栝蒌(连皮子捣,五钱) 薤白(如干者用,三钱,生者用六钱)白酒三杯,煎八分服。加半夏二钱,名栝蒌薤白半夏汤,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大建中汤(《金匮》) 治胸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近。   川椒(二钱,微炒出汗) 干姜(四钱) 人参(三钱)   水二钟,煎一钟,去滓,入胶饴四钱,煎取八分,温服。如一炊顷,可食热粥半碗。   卷之三   隔食反胃方   左归饮(景岳) 即六味汤去丹皮、泽泻,加枸杞、炙草。   启隔饮(《心悟》) 治食入即吐。   川贝母(一钱五分,切片不研) 沙参(三钱) 丹参(二钱) 川郁金(五分) 干荷蒂(三个) 砂仁壳(四分) 杵头糠(二钱,布包) 茯苓(一钱五分) 石菖蒲(四分)   水二杯,煎八分服。   大半夏汤(《金匮》) 治反胃。   人参(二钱) 半夏(四钱,俗用明矾制者不可用,只用姜水浸二日,一日一换。清水浸三日,一日一换。摅起蒸熟,晒干切片用)   长流水入蜜扬二百四十遍,取三杯半,煎七分服。   吴茱萸汤方见《心腹痛》。   六君子汤 此方为补脾健胃、祛痰进食之通剂,百病皆以此方收功。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半夏(各二钱) 陈皮 炙草(各一钱)   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二杯,煎八分服。治反胃,宜加附子二钱,丁香、藿香、砂仁各一钱。   附子理中汤 治反胃。   即理中汤加附子三钱。治反胃,加茯苓四钱,甘草减半。   附隔食方法:《人镜经》曰:《内经》云:三阳结谓之隔。盖足太阳膀胱经,水道不行;手太阳小肠经,津液枯槁;足阳明胃经,燥粪结聚。所以饮食拒而不入,纵入太仓,还出喉咙。夫肠胃一日一便,乃常度也。今五七日不便,陈物不去,新物不纳,宜用三一承气汤节次下之,后用脂麻饮啜之。陈腐去而肠胃洁, 瘕尽而营卫昌,饮食自进矣。   三一承气汤大黄 芒硝 甘草 浓朴 枳实(各一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按此方太峻,姑存之以备参考。   卷之三   气喘方   苏子降气汤 治上盛下虚,气喘等证。   紫苏子(二钱,微炒) 前胡 当归 半夏 陈皮 浓朴(各一钱) 沉香 炙草(各五分)   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杯,煎八分服。   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 治支饮满而肺气闭,气闭则呼吸不能自如,用此苦降,以泄实邪。